㈠ 臨沂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領導分工
庄光海同志主持委全面工作。
呂全明同志協助庄光海同志抓委日常工作,分管市重點建設項目辦公室、市經濟合作辦公室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李中經同志主持市地方鐵路局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徐仲聖同志分管產業培植方面的工作,聯系工業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姚書華同志主持市服務業辦公室的工作,分管地區經濟與資源環境科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彭燕同志分管市開發性金融合作領導小組協調辦公室、財政金融貿易科、人事、紀檢方面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公茂成同志主持市工程咨詢辦公室的工作,分管體制綜合改革科、醫改辦和工程咨詢方面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唐桂武同志分管農村經濟科、市國防動員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王樂偉同志分管辦公室、政策法規科、機關黨委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劉輝同志分管能源交通科、高技術產業科、社會發展科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王學峰同志主持市信息中心的工作,分管發展規劃科、國民經濟綜合科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李新忠同志負責南坊開發建設指揮部發展改革方面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徐克同志分管對外合作科的工作,協助彭燕同志分管財政金融貿易科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張峰同志分管固定資產投資科、工業科、行政審批管理科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毛德坤同志協助姚書華同志分管市服務業辦公室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范維傳同志協助姚書華同志分管市服務業辦公室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周國梁同志主持市重點建設項目辦公室日常工作,協助呂全明同志分管市重點建設項目辦公室的工作,側重重點項目建設方面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馬興初同志協助呂全明同志分管市重點建設項目辦公室的工作,側重經濟合作、縣域經濟方面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張宗武同志協助王樂偉同志分管辦公室、機關黨委的工作,做好委交辦的工作。
㈡ 臨沂三區九縣的經濟都怎樣
1.蘭山區
2.羅庄區
3.河東區
4.沂水縣
5.郯城縣
6.莒南縣
7.費縣
8.平邑縣
9.沂南縣
10.蒙陰縣
11.臨沭縣
12.蒼山縣
㈢ 臨沂06、07、08年的經濟指標,09年的計劃指標
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抓住國家宏觀調控機遇,用心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項部署,著力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全市經濟社會呈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的態勢,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404.9億元,增長16.3%;地方財政收入58.3億元,增長23.5%;國、地稅收入90.6億元,增長3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7億元,增長1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2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4083元,增長13.4%,「大臨沂、新臨沂」各項建設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增強。全面貫徹國家「有保有壓」方針,經濟運行向國家調控的方向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30.2億元,增長18.3%。堅持調整經濟結構,狠抓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積極擴大消費,提高發展質量,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到12.7:52:35.3;萬元GDP能耗、電耗、水耗分別下降約4.6%、4.5%和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同比分別削減5.5%、5.8%、4%和1%,城市空氣質量良好率達9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6%。縣域經濟不斷壯大,蘭山區進入全省前10強,沂水縣、蒼山縣分別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和「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金融運行狀況良好,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014.6億元,貸款余額813.9億元。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取得新成績,進入省級耕地儲備庫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41個,凈增耕地6.5萬畝,莒南縣被列為國家級基本農田示範區;經營性用地全部實行了招拍掛,實現政府純收益26.1億元。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糧食總產412萬噸,增長6.3%,蔬菜、水果、林產品、水產品和烤煙產量穩中有增,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農業產業化、標准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36家,建成農業標准化基地320多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149個,各類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到1.2萬個。新農村建設投入力度加大,農業稅全部取消,各級財政支持「三農」資金達42.9億元,增長35.1%,新增農業貸款余額53.2億元。農村「水電路氣醫學」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8.2%,全市91%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有線廣播電視,農村道路改造累計完成13683公里,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21.6萬平方米,列入整修范圍的29處鄉鎮衛生院全部完成建設任務,農村戶用沼氣發展到22萬戶,數量居全省首位。
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423家,實現增加值509.4億元、利稅156.4億元、利潤100.7億元,分別增長25.8%、33.8%和35.1%。工業「三個一批」的支撐力增強,八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8.4%;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分別達到246家和194家,華盛江泉、臨沂礦務局、魯南制葯集團交納稅收居全市前三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中,我市有5家上榜;全市中國名牌產品總數達6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5件,省級以上技術中心22個,臨沭縣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復合肥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實現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1.5%。開發區設立審核工作圓滿完成,13個省級開發區通過國家審核。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在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和實現工業產值中,民營經濟分別佔73%和82%。
服務業發展上了新水平。商貿物流優勢進一步顯現,臨沂批發城改造完成投入12億元,新建市場80多萬平方米,實現交易額450億元,農村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成為全國推廣的典型;旅遊業快速發展,A級以上旅遊區達到27家;文化產業全面啟動,報業集團成功組建,市圖書館、廣播電視發射塔等一批文化建設項目開始實施,書聖文化節成為全國十大文化藝術類節慶和全國最具潛力節慶之一;金融保險、房地產、典當擔保、信息服務等傳統和新興服務業平穩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行政管理體制、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推行到縣區,政務大廳規范運作,政府效能進一步提高,在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120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臨沂政府效率榮登榜首。企業改革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全面完成,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如期完成,魯洲集團、銀光化工、中國軸承、久泰化工四家企業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融資14.8億元,全市上市企業達到15家。金融、投資、財稅、價格、供銷、事業單位及其他各項改革全面推進,經濟發展活力增強。外向型經濟平穩發展,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2.8億美元,增長26.8%,其中出口16.8億美元,增長3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億美元,增長25.4%;境外投資企業達到93家,投資額2億多美元。對外交流不斷擴大,全年有2.1萬人次走出國門,境外2.2萬人次來我市考察、旅遊。
濱水生態城市建設成效明顯。劉家道口樞紐工程完成土建工程的40%,濱河防洪工程完成建設任務的96%,沂河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被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市區祊河至費縣道路連接線投入使用,南坊片區建設、涑河整治開發初見成效,青龍河、陷泥河清淤治污工作全面完成,中心城區舊村改造完成33%,城市道路、供水、供熱、燃氣、綠化、亮化工程有較大進展。交通、電力、通訊、郵政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臨沂汽車站新站建成啟用,青萊高速臨沂段路基橋涵工程基本完成,國省道改建工程完成150公里,臨沂飛機場新開通了至北京、上海航班;全市35千伏以上主變電容量突破500萬千伏安;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用戶分別達到222萬戶和282萬戶,我市成為全省第一個寬頻網路村村通的市。城鄉規劃全覆蓋進程加快,9個縣城市總體規劃已全部批准實施,143個鄉鎮、2883個村莊完成了規劃編制。城市環境集中整治、戶外廣告等專項治理活動效果明顯,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臨沂在全國革命老區城市中第一個通過了國家環保模範城考核驗收,園林城、國家衛生城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得到不斷解決。就業形勢穩定,全市新增城鎮就業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3%;轉移農村勞動力30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20萬人次。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1.4萬人、54.9萬人和56.3萬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制度得到落實,保證了農村五保戶以及城市低保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的基本生活。城鎮困難居民住房條件不斷改善,全市經濟適用房施工面積54.6萬平方米,其中市區40.4萬平方米,解決了3667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啟動了廉租住房建設,已為75戶困難家庭發放住房補貼。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得到緩解,義務教育「一費制」、「兩免一補」政策全部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全市新農合覆蓋農業人口數、參合人數、報銷金額及享受補助人數分別達到595萬人、513萬人、1.7億元和787萬人次。食品葯品監管機制更加完善,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用葯安全有效。認真糾正了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開展了以治理商業賄賂為重點的市場經濟秩序整治,共清理拖欠工程款10.5億元,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2.8億元,立案查處商業賄賂案件195件。「平安臨沂」建設成效顯著。安全生產保持了好的形勢,各類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31.7%、3%、23%和35.3%;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社會治安持續穩定,八類主要案件和可防性案件分別下降4.5%和14.4%。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文明臨沂」建設、普法教育、科普教育不斷深入。高考本科一、二批進線人數居全省第二位,蘭山、臨沭、羅庄進入省教育示範縣(區)行列。「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已普及到1081個村,我市被確定為全國5個農業科技入戶試點市之一,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57.3%和67.7%。群眾性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全民健身活動更加普及,體育競技和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有較大提高。公共衛生「兩個體系」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下降16%。計劃生育圓滿完成省下達的考核指標,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9‰。審計、財政等部門較好地發揮了監督作用,審計工作共審計1093個單位、上繳財政資金1.9億元,國有資產、社保資金、住房公積金等管理進一步規范完善。統計工作扎實有效,統計數據及時准確。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和「雙擁」工作成效明顯,軍政軍民關系融洽。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繁榮活躍,臨沂日報發行量實現歷史新高,電台、電視台向上發稿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權益得到較好保障。民族、宗教、檔案、保密、史志、人防、地震、氣象、鹽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如期、全部辦理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在堅持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基礎上,開辦了政務訪談等欄目,進一步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加強了廉政建設,進一步樹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二、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今年是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的喜慶之年,是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實施「十一五」規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一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既面臨諸多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從機遇來看,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為我們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擴大開放帶來了新機;國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強社會事業和新農村建設,支持革命老區發展,為臨沂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我省「雙30」工程及魯南經濟帶規劃的實施,為我們加快發展將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我市經過多年的積累,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濟實力和城市形象顯著提升,正處於蓄勢待發、提速增效的快速發展期。從挑戰來看,既有國際競爭日趨加劇的挑戰,也有國內經濟體制轉軌、社會轉型帶來的壓力;既有周邊城市競相比拼發展的挑戰,也有我市基礎差、發展任務重、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的壓力。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以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緊緊搶抓機遇,主動應對挑戰,努力開創我市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構建和諧社會,認真落實四個著力、三個協調和六個原則、八個新進展的基本要求,努力在結構調整、節能環保和土地集約利用、新農村建設、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改革開放、關注民生、發展社會事業七個方面取得新成效,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確定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4%,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7%,化學需氧排放量降低9%,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3%;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我只能幫你找到這些,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㈣ 臨沂市金融辦電話號碼多少
金融辦:即金融服務(工作)辦公室的簡稱。地方政府金融辦是規劃地方經濟發展的金融大管家、地方金融生態建設的組織者、金融產業布局的掌控人、地方金融監控的防火牆!
職能 :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託等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省委、省政府有關地方金融工作的政策和各項決定、決議等,督導、檢查落實執行市委、市政府有關金融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
二、研究分析宏觀金融形勢、國家金融政策和本市金融運行情況,制定本地金融及金融產業發展的中短期的規劃和工作計劃。
三、積極協助上級政府和監管機構對本地金融機構的管理或監管。
四、負責組織協調規范、整頓和維護本地金融秩序,防範化解地方金融風險,促進地方國有金融資產的監督管理,維護地方國有金融資產出資人的權益;組織協調地方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監督檢查地方國有金融資產運營情況。
五、負責本地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重大事項,研究制定本地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措施,協調處理有關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的重大問題,積極協助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和扶持上市公司的工作,並對資本的資金運作進行監管。?
六、研究擬定本地金融業發展總體規劃。組織推進金融市場發展和拓寬融資渠道;研究分析全市金融運行和行業發展動態,及時提出金融決策參考意見和建議。負責收集本地金融、保險、證券系統的業務報表和業務統計工作;指導下級地方政府金融工作。
七、承辦上級政府和監管機構交辦的其它事項。
㈤ 山東臨沂蘭山區金升小額貸款公司
我只知道地址,臨西5路與北園路交匯處西
㈥ 臨沂方城及周邊經濟發展
想打工的話不用管他經濟發展如何,找一個好的公司就可以了。
㈦ 臨沂招商銀行有幾家.在什麼地方
最近的招行網點:臨沂分行 - 沂蒙路支行地址:沂蒙路與涑河北街交匯西北角
㈧ 臨沂市財政局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組織協調局機關日常工作;負責局機關文電、信息宣傳、機要、檔案、安全保密、應急管理、信訪、政務公開、督查督辦、會務等工作;負責局機關綜合性文稿起草、政策研究等工作;負責局機關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指導局直屬單位的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二)綜合科(掛市清理規范津貼補貼辦公室牌子):分析預測宏觀經濟形勢並提出有關政策建議;研究提出有關收入分配政策和改革方案;管理住房改革資金;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土地、礦產等國有資源收入政策;承擔彩票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清理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具體工作;制定財政票據管理規章制度。
(三)法規科:組織草擬財政、稅收、相關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審核其他規范性文件中有關財政稅收的條款;承擔局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辦國家賠償費用管理工作;組織財政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承擔本部門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集中辦理。
(四)稅政科:提出實施稅制改革和地方性稅種增減、稅目稅率調整、減免稅以及對市級財政影響較大的臨時性特案減免稅等重大事項的建議;提出市管理許可權內的稅收政策建議;開展稅源調查分析;提出關稅和進口稅收政策建議;承辦省廳交辦的有關關稅事項。
(五)預算科:提出財政政策、財政體制、預算管理制度和中長期財政規劃的建議;編制年度市級預決算草案,辦理預算追加事宜;承擔市級部門預算審核、批復、調整工作;承擔市級部門支出標准體系建設及項目庫管理工作;研究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承擔市對縣(區)的轉移支付工作,匯總年度全市財政預算;擬訂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管理財政預算內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非貿易外匯。
(六)國庫科(集中支付中心合署):組織預算執行及分析預測;組織執行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及政府會計制度;組織擬訂國庫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管理市級財政和預算單位賬戶、財政決算及總會計核算;負責市級財政資金調度;承擔國庫現金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國債、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兌付有關工作。
(七)行政政法科:承擔行政、政法、外事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擬訂行政性經費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國(境)外機構人員生活待遇標准;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承擔統一著裝管理有關工作。
(八)教科文科:承擔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擬訂事業單位通用的財務管理制度,擬訂新聞、出版和電影行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承擔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具體工作,按規定管理重大科技專項資金。
(九)經濟建設科:承擔工業、交通、資源、環保、建設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管理基本建設有關項目資金;擬訂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承擔有關政策性補貼和專項儲備資金的財政管理工作;參與協調重大自然災害恢復重建。
(十)農業科:承擔農業、林業、水利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擬訂財政支農資金管理辦法和相關行業財務管理制度;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管理支農專項資金,管理政策性農業和扶貧專項貸款貼息,統籌安排財政扶貧資金。
(十一)社會保障科: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衛生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市級財政社會保障和就業及醫療衛生支出、擬訂有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承擔社會保險基金財政監管工作;編制市級社會保障預決算草案;匯總審核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
(十二)企業科:承擔商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安全生產、中小企業、節能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編制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建議草案,負責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擬訂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負責企業財務信息與統計分析;承擔有關資產評估管理工作。
(十三)金融與國際合作科(掛市世界銀行貸款管理辦公室牌子):承擔金融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擬訂相關財政政策;提出所聯系部門和單位的年度預算安排建議,審核其年度財務決算;擬訂地方金融類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按規定承擔地方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有關工作;組織實施監督管理擔保業相關政策、制度;承擔政府外債的有關管理工作,按規定管理外國政府貸(贈)款;研究分析涉外財經問題,負責我市與國(境)外財經交往與合作事宜;參與貸(贈)款、擔保和聯合融資的對外談判、轉貸(贈)、償還工作,監督資金的使用;承擔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和項目管理有關工作。
(十四)會計科:提出會計改革的政策建議;組織實施會計法規、准則和制度;指導和監督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工作;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工作;按規定承擔中、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管理工作;組織指導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指導和監督會計電算化工作;指導和管理社會審計。
(十五)行政事業資產科(掛市清產核資辦公室牌子):擬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指導監督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按規定承擔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有關工作。
(十六)監督檢查辦公室:擬訂財政監督檢查的政策和制度;監督財稅法規、政策執行及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承擔監督檢查會計信息質量和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質量的有關工作,依法查處違法行為;檢查反映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加強財政管理的政策建議。
(十七)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擬訂政府采購規章制度和有關政策;擬訂年度市級單位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和有關限額標准;負責市級單位政府采購計劃編制審核,采購方式審批;負責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承擔政府采購信息管理、聘用專家管理、投訴處理、市級集中采購機構考核與業務指導等工作。
(十八)人事科: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工作;指導本系統教育培訓工作和隊伍建設。
(十九)市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擬訂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指導和推動全市農村綜合改革;承擔市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
(二十)機關黨委: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局屬有關事業單位
(一)非稅收入徵收管理處: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各項政府非稅收入徵收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研究擬定全市政府非稅收入徵收、管理、監督、稽查、獎懲等管理制度和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市級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罰沒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彩票公益金、主管部門集中收入、政府財政性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非稅收入的徵收管理,對各縣區非稅收入管理工作進行指導。負責匯總編制市級非稅收入(計劃)預算以及調整、超短收考核獎懲等工作;負責市級非稅收入預算、土地收支預算的編制及執行。負責土地出讓金、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等非稅收入項目的直接徵收。負責全市財政票據的保管、發放、核銷、檢查以及票據年檢等日常管理工作。監督檢查有關非稅收入管理法規、政策執行情況及非稅收入預算執行情況,受理涉及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信訪、投訴、舉報,依法查處違反非稅收入管理法規、政策的行為。負責罰沒收入及執法單位暫扣款、沒收物資監督管理,參與沒收物資的拍賣及處理;負責罰(沒)款許可證年檢。負責土地儲備運營財務管理,審核認定和撥付土地收儲成本;負責收儲土地地上建築物附著物殘值收入管理。其他非稅收入管理事項。
(二)基層財政管理處:負責契稅、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研究擬定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的有關制度、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鄉鎮財政、財務管理;負責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研究擬定規范和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辦法並督導落實;對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督察等。
(三)財政投資評審中心:負責基建投資評審業務委託工作,統一管理財政投資評審經費,指導投資評審有關業務工作; 負責市級部門預算中財政性投資項目的評審,為預算編制和資金撥付提供技術支持; 參與編制並負責執行市級城市建設、維護資金計劃(預算),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管; 承擔市級部門預算安排的事業發展支出項目的評審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四)市直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負責納入會計集中核算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包括依法審核各項原始憑證及支出標准、及時准確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辦理財政授權支付業務、辦理各項繳撥款及各項資金收付、往來等結算;按有關規定編制會計報表,做好財務分析考核工作,及時為單位和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資料;對單位的會計信息資料和會計檔案進行整理、歸檔、保管,並負責保密;負責對會計集中核算機構人員和各單位專職報賬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五)集中支付中心(與國庫科合署):根據確定的年度部門預算、用款計劃和支付通知,對市級預算單位的工資、經費、項目等財政性支出進行集中支付。
(六)住房資金管理中心:根據住房資金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負責財政性住房資金以及公有住房出售收入等單位住房資金的管理工作。
(七)財政信息中心:制定全市財政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負責建設和管理局機關區域網和全市財政系統廣域網;承擔財政業務應用計算機系統軟體開發和數據處理;承擔信息資源開發、資料庫建設和信息服務;負責局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保密等項工作。
(八)機關服務中心:負責機關後勤服務工作;承辦機關授權管理的有關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