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互聯網企業去金融化的風險

互聯網企業去金融化的風險

發布時間:2021-01-18 03:41:12

A. 上市公司「去P2P化」,會面臨哪些困難

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風險,保護了消費者不受網貸機構的欺詐,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從最新的政府數據顯示,中國的P2P金融機構已經從最高五千家壓縮到現在只有三家,從P2P機構借貸的人數連續兩年下降,金融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銀保監的媒體會議上,負責人表示經過漫長時間P2P的清理,目前金融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尤其在中央政府多管齊下的政策出台後,行業得以很好的規范,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有些P2P標榜的利息都極高,我們要明白,風險和收益一定是並存的,天下沒有好事情是說不用擔風險白得一堆好處的。有的人投個資傾家盪產,有的人要跳樓自盡,說到底存在賭徒心理和沒有風險意識。妄圖通過大筆投入收到更多利息的人,殊不知你盯著人家的利息,人家盯著你的本金,萬事皆有果,不要想通過一次投資暴富;其次就是全部身家投進去的,風險管控的原則就是分散投資,不用多說都明白了。

B. 互聯網金融為什麼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

從互聯網發展的層面來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專內容產生屬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必須在擁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或在擁有眾多個體的群中才能出現或存在。--雲掌財經為您服務

C.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專本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3)互聯網企業去金融化的風險擴展閱讀

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 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

比如,當投資者意識到次貸風險並解除在次級債券上的投資杠桿時,那些和這些債券有套利關系的其他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其他投資者、以及他們持有的其他品種,都會遭受影響。這個過程可能從有「瑕疵」的債券蔓延到無瑕疵的債券,並最終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去杠桿化

D. 「去金融過度」「去虛擬過度」與「再產業化」是什麼意思

金融過度,是指金融、保險、房地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以及利潤產出,大大超越了第一和第二產業,金融過度一般來講會孕育泡沫,從長久來講,對經濟的正常運行存在著潛在的巨大危害。去金融過度化,就是指要使金融體系健康發展,健全金融體系的監管,維護金融道德,將發展金融業的觸角維持在一定空間之內。

虛擬經濟,是指相對獨立於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的經濟活動,其本質是虛擬資本以增值為目的進行獨立化運作的權益交易。虛擬經濟具有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四個方面的特徵。虛擬經濟的出現及其發展是實體經濟運行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如果虛擬經濟的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階段和水平,虛擬經濟的優點便不能得到有效發揮,相反,其不利影響會有所放大。所謂去虛擬過度,就是不能脫離實體。

產業化,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集合成社會承認的規模程度,以完成從量的集合到質的激變,真正成為國民經濟中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產業化,就是在已有產業的基礎上在進行細分,產業核心理念和技術的改變和升級。經驗表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再產業化是通過搶占國際市場來實現的,通過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商業手段綜合運用,打組合拳,重心是攻市場據有額,從而帶動海內廠商再出產和擴大再出產,再帶動就業率進步,社會矛盾減緩。

E. 淺談互聯網金融公司「去金融化」趨勢本質

這就需要弄清去金融化的本質。 1、徹底的科技化 互聯網金融常常被認為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簡單相加,而沒有藉助互聯網的手段對金融行業進行深度.

F. 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到上個世紀末為止,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在數萬金融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由點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趨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體系。在這段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業和行業監管部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即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各個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實施原則。
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建立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從70年代開始至今盡管只有20多年的短短歷程,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業信息系統已基本上接近了發達國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計算機進入我國銀行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引進了蘇聯的電磁式分析計算機,用以進行全國聯行對帳表的工作。但是計算機在我國銀行業的真正發展還是從70年代開始的,因此,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70年代起步階段
從70年代中國銀行引進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機系統開始,揭開了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發展的序幕,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效率高、准確性強、功能豐富的特點,對銀行的部分手工業務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主要軟體採用COBOL語言編寫,實現了諸如對公業務、儲蓄業務、聯行對帳業務、編制會計報表等日常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盡管在當時只在某些地區的某幾個分行著手試點,但是試點的成功為後來的大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階段主要的處理方式也是採用離線批處理的方式,解決了大量瑣碎、重復性的勞動。
第二階段——80年代推廣應用階段
80年代我國銀行業相繼引進了日本的M—150、美國IBM公司的436l、4381型主機系統。進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各類櫃面業務處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各行分別建立了自己的聯網系統,實現了同城各專業銀行自身間的活期儲蓄通存通兌,基本實現了各專業行、各營業網點之間業務的聯網處理。計算機已應用於銀行門市業務、資金清算業務、金融計劃統計業務、信貸管理等多項業務中。與此同時,1985年中國銀行率先加入了SWIFT環球金融通信網路系統,為我國銀行業電腦化信息系統同國際接軌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三階段——90年代完善提高階段
90年代各大專業銀行信息系統主機紛紛升級,如引進美國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系列主機,用以擴大業務處理范圍、增強業務處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電子聯行的正式運行,標志著我國銀行電腦化信息系統進入了全面網路化階段。各大銀行除先後加入人民銀行的電子聯行系統外,在一些大中城市還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自動化的同城票據交換系統,如同城跑盤清算系統、同城網路清算系統和同城清分機處理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原來資金清算時間長、可靠性差的問題,使得資金清算在各地之間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同時,繼中國銀行之後,其它各大專業銀行也紛紛加入SWIFT系統成為其一員,使國際結算業務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除了銀行業務的應用外,還開發應用了全國證券報價交易系統,使全國的證券交易形成了一個統一、公平、合理的市場,使計算機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網路系統愈加成熟完善,除了能處理傳統的金融業務外,各行還紛紛推出了90年代國際上流行的新型的自助銀行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方便、周到的服務,實現了全方位、全開放式、多層次,符合國際慣例經營模式的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此可見,業務上的應用已基本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但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仍在不斷努力,開拓新的業務,並重視計算機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不斷提高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爭取早日實現理想的決策支持系統。
第四階段——90年代末至今,新時代的到來
從90年代末至今,整個世界進入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加之我國已跨入WTO門檻,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要想取得市場上的優勢,金融企業必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和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而這三項都與信息技術分不開。金融信息化的意義這時候也並不局限於金融行業本身,而在於金融信息化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時代對金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金融企業的支付系統介面接在企業的網上、政府的網上以及各消費者家中的網上。國內的金融企業紛紛觸網,推出網上支付系統。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的系列產品。中行的客戶只要擁有一張長城借記卡,再從網上下載中行提供的電子錢包軟體,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在網上開展查詢、轉賬、支付和結算等業務。而隨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正式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接著又開通了網上個人外匯買賣、證券保證金自動轉賬等服務。而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及「一網通」網上業務更可謂是先聲奪人。招商銀行的網上業務還包括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實時支付等功能。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的客戶,可以享受網上付費、網上購物、銀證轉賬、賬戶轉賬等服務,不必再辦理其它手續。近幾年,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機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網路化和電子商務的鏈接成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銀行」的一個重要標准。為了趕上潮流,適應WTO形勢下的新競爭格局,中國的金融企業正在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

資料來源:AMT咨詢公司研究報告

G. 目前投資什麼金融產品可以達到年化6%以上;高風險有哪些;低風險的有哪些產品

不知道你有沒有了解過影視投資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和電影票房掛鉤的,如果好的話就是翻倍賺的,不好的話就是虧得,這個也是看個人眼光的,影視投資和影視眾籌完全是兩回事

H. 風險管理能力是銀行的核心能力,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銀行的存亡。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

什麼是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

風險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義為,當企業面臨市場開放、法規解禁、產品創新,均使變化波動程度提高,連帶增加經營的風險性。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降低決策錯誤之幾率、避免損失之可能、相對提高企業本身之附加價值。
風險的種類包括 :
一、市場風險: 市價波動對於企業營運或投資可能產生虧損之風險,如利率、匯率、股價等變動對相關部位損益的影響。
二、信用風險:交易對手無力償付貨款、或惡意倒閉致求償無門的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影響企業資金調度能力之風險,如負債管理、資產變現性、緊急流動應變能力。
四、作業風險:作業制度不良與操作疏失對企業造成之風險,如流程設計不良或矛盾、作業執行發生疏漏、內部控制未落實。
五、法律風險:契約之完備與有效與否對企業可能產生之風險,如承作業務之適法性、外文契約及外國法令之認知。
六、會計風險:會計處理與稅務對企業盈虧可能產生之風險,如帳務處理之妥適性、合法性、稅務咨詢及處理是否完備。
七、資訊風險:資訊系統之安控、運作、備援失當導致企業之風險,如系統障礙、當機、資料消滅,安全防護或電腦病毒預防與處理等。
八、策略風險:於競爭環境中,企業選擇市場利基或核心產品失當的風險。

風險管理原則:
一、強調事前管理。
二、數量化佐證以衡量風險程度。
三、預設最壞的情境。
四、模擬評估。
五、彈性化調整。
對於風險管理政策,應明文訂定營業策略或方針、業務計劃、內控與稽核制度,建立風險部位限額呈報董事會核定,評估執行績效並適時檢討修正
風險管理是指面臨風險者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以減少風險負面影響的決策及行動過程。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現實生活中的風險因素越來越多。無論企業或家庭,都日益認識到了進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們想出種種辦法來對付風險。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風險管理一條總的原則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保障。

對純風險的處理有迴避風險、預防風險、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等四種方法。
(一)迴避風險

迴避風險是指主動避開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它適用於對付那些損失發生概率高且損失程度大的風險,如考慮到游泳時有溺水的危險就不去游泳。雖然迴避風險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但這種方法明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現在,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迴避或應該進行迴避。如人身意外傷害,無論如何小心翼翼,這類風險總是無法徹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車禍就拒絕乘車,車禍這類風險雖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將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二)預防風險

預防風險是指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興修水利、建造防護林就是典型的離子。預防風險涉及到一個現時成本與潛在損失比較的問題:若潛在損失遠大於採取預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應採用預防風險手段。以興修堤壩為例,雖然施工成本很高。但考慮到洪水泛濫將造成的巨大災害,就極為必要了。

(三)自留風險

自留風險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動承擔風險。「非理性」是指對損失發生存在僥幸心理或對潛在損失程度估計不足從而暴露於風險中;「理性」是指經正確分析,認為潛在損失在承受范圍之內,而且自己承擔全部或部分風險比購買保險更經濟合算。所以,在作出「理性」選擇時,自留風險一般適用於對付發生概率小,且損失程度低的風險。

(四)轉移風險

轉移風險是指通過某種安排,把自己面臨的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另一方。通過轉移風險而得到保障,是應用范圍最廣、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就是轉移風險的風險管理手段之一。

個人和家庭風險管理:
個人和家庭都要承受各種風險,在家庭生命周期的各階段,風險的內容也略有不同。為了在效管理風險,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搞清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

個人和家庭風險管理的過程:
第一步:識別、確定風險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風險,並了解它的嚴重性。以下簡單列出了家庭或個人可能出現的幾種風險:
家庭風險種類
類型 生命周期/項目 風險 可能的損失
生命健康 整個階段
退休前(前五個階段)
結婚至退休前(中間四個階段)
子女 殘疾
殘疾
死亡
殘疾 額外花費,家庭負擔
收入減少或沒有
沒有收入
額外花費
財產 租房
自有住房
家用汽車
其他實物 損失或損壞
損失或損壞
偷盜、損失、損壞
偷盜、損失、損壞 另租費用
修理或更新,暫住費
修理或更新,暫租費
修理或更新
責任 不當行為
財產 對第二、三方的責任
對第三方的責任 他方損失(賠付費)
第三方損失(賠付費)
職業/投資 工作
經營
投資 失業
虧損
失敗 沒有收入
沒有利潤、或損失資本
沒有收益,或損失本金

以上表格只列出了普通家庭中的可能出現的主要風險,不可能包括所有風險。針對不同的家庭,可能還需有一些特殊的風險,如訟訴、經濟糾紛等。

第二步:風險評估

評估風險使用兩個標准:潛在損失的大小和風險出現的概率。對風險承受的選擇可以有幾種結果:不可承受、可以承受、不重要。如果一種風險顯著地影響家庭的生活水平,則是不可承受的(或不可支撐的),不管這種風險出現的概率多少都一樣,這種風險就是損失比較大的;如果損失小,即使概率比較高,則也是可承受的,如果概率低,就是不重要。當然,評價損失的大小,對不同的家庭是不一樣的。

下面表格給出了一個風險評估的簡單列表。
風險評估 發生概率
損失大小 高 低
大 不可承受 不可承受
小 可以承受 不重要

不可承受的風險,是您應設法控制的。

第三步:風險控制
控制風險的方法有:
一是風險規避。在面臨可選擇時,請盡量避免風險行為,如不參考危險的活動、乘火車少座飛機等。
二是分散風險。如家庭成員不參考同樣危險的活動,避免同時傷亡;夫妻不在一個單位,避免同時失業風險等。
三是預防和減少風險發生的頻率。

第四步:通過保險來處理風險
對家庭來說通過保險來規避風險就是尋找風險的共同分擔者。

第五步:監測風險
平時定期關注風險問題,如在年齡段發生變化時,需重新考慮風險管理控制計劃。
企業風險管理:
而對於一個以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的現代企業而言,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使得經營活動達不到預期的結果甚或破產的風險的存在是無庸贅言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股市風險,破產風險等等。不同企業對不同風險的關注程度不同。然而,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企業風險管理都是經營過程中一個核心的內容。它是使企業在實現其未來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將市場不確定性和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系統方法和過程。

確切地講,風險管理通過了解企業及市場情況,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設計並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並不斷監測風險管理過程而使企業達到其戰略目標。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起,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緊隨世界經濟大趨勢,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操作標准,占據了企業管理的中心舞台。其具體原因是多重的:
1 ) 世界市場變化風起雲涌,風險數量及其復雜性也與日俱增。正如有些調查指出,今天市場上一個典型的大企業會面臨 1 萬多種風險。
2 )
舊的風險管理範例不足以參考以化解當今有代表性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一些調查報告指出,在所有風險之中,被企業經理們列為榜首的是非傳統性風險,而此類風險是不能僅用傳統的風險管理手段有效地管理的。

3 ) 商業經營模式的綜合性已日漸突出。保險與金融服務合為一體的混業經營成為趨勢;世界上金融衍生物的市場正急速增長。
4 )
新技術的發展加快了資金與信息的流動,提高了企業風險的發生水平,但也促成了新風險策略的實施。特別是信息技術在九十年代的急速發展使得對許多風險的有效監控成為可能。

5 ) 股東們對穩步增長的興趣對良好的風險管理操作也是一種鼓勵。投資者們極力避免像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TCM )、安然(
Enron )等公司的破產厄運。研究表明,市場對多年來穩步增長的公司給予了 10%
或更高的市場溢價。對於公司的負責人來說,優越的風險管理成了一個重要的價值要求。
6 )
隨著更多世界上的政府和國際組織要求上市公司報告風險管理情況,管制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最近在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法國等地相繼出現了與風險管理相關的法律。

7 ) 步入新世紀以來,一些災難性事件,如在美國發生的證券市場崩潰,安然公司丑聞,特別是美國「 9.11
」事件將人們的注意力轉向風險管理領域。在「 9.11
」事件之後狂漲的保險市場和低迷的證券市場迫使全球的公司主管們尋求更佳的風險管理方案來適應經營的環境。

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近十年來,各主要工業國的貨幣匯率波動特徵表現為波動幅度越來越大,波動頻率越來越高,並且越來越沒有同步性和聯動性,這種表現特徵必然會加大我國外向型企業的持匯風險。有效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已經成為了外向型企業絕對無法迴避的課題。

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常規操作辦法有很多,例如掉期買賣、期權買賣等,筆者認為根據對各個幣種以及相關指數的歷史走勢的分析來選擇持有最強勢的貨幣以及迴避最弱勢的貨幣也不失為一種操作思路。

美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幣種,國際上最主要的匯率關系就是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與美圓之間的比價,其次才是各主要工業國的貨幣相互之間的比價(也叫交叉匯率)。衡量美圓匯率強弱程度的重要指標是美圓指數。我們通常看見的美圓指數主要是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貨幣的指數,標的物為六個國家(地區)的貨幣,其中歐元是最重要的貨幣,占總數的57.6%權重,對美元指數強弱程度的影響最大,美元指數權值主要集中在歐元、日元(佔13.6%)、及英鎊(佔11.9%)三者身上,另三個貨幣分別為加幣、瑞典克郎和瑞士法郎,這就是美元指數的基本構成情況。(圖1)

國際金融市場上另一種重要的匯率關系就是交叉匯率。交叉匯率是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非美元貨幣對另外一種非美元貨幣的匯率,即:其所涉及的是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兌換率。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交叉匯率分別是歐元/日圓、歐元/英鎊以及英鎊/日圓。近幾年來國際經濟越來越呈現出多極化的趨勢,與之相伴隨的就是交叉匯率的地位凸顯並且呈拾級上升的態勢。

筆者的基本分析思路是這樣的:以美圓指數的走勢分析為主、以對各主要交叉匯率的走勢分析為輔,當分析表明美圓指數處於強勢並且將持續保持強勢的時候,通過對各個交叉匯率運行趨勢的比較分析、找出其中最弱的貨幣來做空該貨幣;而當分析表明美圓指數處於弱勢並且將持續保持弱勢的時候,通過對各個交叉匯率運行趨勢的比較分析、找出其中最強的貨幣來做多該貨幣。

如圖1:美圓指數在1995年以後曾經一直保持著強勢,一直到2002年4月份才徹底轉弱,至今仍沒有出現重新走強的明顯徵兆。而當時(1995年5-6月)的交叉匯率顯示:歐元(即當時的西德馬克,例圖採用的是連續數據,下同)兌日圓已經開始轉強,英鎊兌日圓亦顯示出長線走強的特徵,於是,當時的交易策略就應該是在持有美圓現匯的同時還可以賣空日圓(圖2、圖3)。

後來的行情結果是:日圓持續下跌了3年多的時間,一直到1998年10月份才開始轉強,其間跌幅超過80%;到了1998年10月,歐元兌日圓發出長線看跌的信號(參見圖2),而此時美圓指數剛剛完成局部回調、再度企穩,其長期強勢特徵並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參見圖1),於是此時的交易策略就應該是在持有美圓現匯的同時還可以賣空歐元;後來的行情結果是:歐元持續下跌超過2年,一直到2000年才開始逐漸止跌轉強,其間兌許多外幣的跌幅均超過30%(圖4)。

進入2000年以後美圓開始出現滯漲的跡象(參見圖1),同期的交叉匯率顯示歐元兌日圓開始轉強(參見圖2),英鎊兌日圓也開始步入強勢,而歐元與英鎊之間難分伯仲、但瑞士法郎對歐元明顯逞強(例圖從略),據此可得出結論:一、美圓總體強勢未變,仍應以持有美圓為主;二、交叉匯率里瑞士法郎最強、日圓最弱,可以適當加持瑞士法郎的多頭、做空日圓。後來的行情結果是:美圓指數一直到2002年4月份才開始全面走弱(參見圖1),瑞士法郎的強勢一直持續到現在(圖5),日圓對美圓的弱勢一直持續到2002年4月份、而在交叉匯率方面的弱勢則至今未有明顯的改觀(參見圖2)。

以上5個品種的歷史走勢過程表明:一、匯率的波動具有極其明顯的趨勢特徵,且該趨勢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例如美圓指數在2002年以前維持升勢長達7年,又比如瑞士法郎自從2001年重新走強以來,兌美圓展開了長達3年的持續升勢。二、近十年來匯率波動的連續幅度極大。例如歐元近3年來兌美圓匯率連續上升了55%以上,瑞士法郎兌美圓的升幅也高達40%(如果反算美圓的跌幅則接近60%)。三、由於交叉匯率的影響,各個幣種與美圓之間的匯率變化表現為非同步性。例如在2000—2002年期間,美圓/日圓呈持續上升態勢,而該時由於歐元對日圓已經開始轉強,受其支持、歐元/美圓則表現為區間震盪,匯率變化幅度不大。四、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最典型的例子是瑞士法郎。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爆發美圓危機以來,瑞士法郎就一直保持著明顯的強勢,其間雖然也曾有過幾次大的回調,但最終都能夠在每次回調結束以後重新恢復升勢、屢創新高。這次籍美圓弱勢之機再度領漲,極有可能一舉突破1995年創下的歷史高點1.1120。

綜上所述,企業在從事旨在規避長期匯率波動風險的對沖交易時應該注意把握如下幾點:1、堅信匯率波動的趨勢性和長期性,不要隨便改變持幣方向;2、不要盲目推測匯率波動的終點,應該在趨勢反轉已經完全確認以後才最後決定如何調整因對策略;3、要堅持趨強避弱的交易原則,不要一相情願地指望弱勢貨幣會突然走強、更不要基於這種想像而過度持有弱勢貨幣。

外匯市場在國際上是最重要的資金投資市場之一,如果能夠妥加把握、操作得當,從中獲取的收益極有可能遠遠超過傳統的外貿出口盈利。

I. 佳緣金融一個產品化收益率7%-7.5%,項目直投甚至到了8%、9.5%還有11%,收益會有這么高嗎安全嗎

一般互聯網理來財平台的理財方式是將源投資人的資產進行債權投資,通過智能模型計算進行債券組合分配來降低風險。比如你投資的1萬元,可能會被拆分至10個甚至20個債權投資項目中,而在小微信貸領域,7%-7.5%的收益率是正常范疇,但也要看平台規模,體量過大時肯定無法保證這么高的收益,畢竟平台的風控成本不止增加一點點。

之前活期計劃高達8%,反正即存即取,基本沒啥風險。現在優活計劃基本都是15天的投資期,收益率也調整到了7%左右,不過佳緣金融與其他平台收益相比還是算很高的。項目直投的收益很誘人,而且投資期限也不長,但基本搶不到啊!

J.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最通俗的講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桿化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減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放大貨幣量,例如100元可以變成1000元使用,這樣就是10倍杠桿。

2、泡沫通俗講就是不該有很多錢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錢,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些人去投資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這就是泡沫化,這個價格是脫離真實物價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價格脹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資料

1、簡介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2、概述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3、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企業去金融化的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