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述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可表達為:二者緊密聯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
具體來說,(1)經濟發展對金融起決定作用,金融則居從屬地位,不能凌駕於經濟發展之上;金融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影響和副作用。經濟發展對金融的決定性作用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並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二是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決定了金融發展的結構、階段和層次。
(2)金融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通過金融運作的特點、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機構的運作以及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這四條途徑來實現的:①通過金融運作為經濟發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②通過金融的基本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③通過金融機構的經營運作來提高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的效率;④通過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直接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在經濟發展中,金融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表現在因金融總量失控出現信用膨脹導致社會總供求失衡;因金融運作不善使風險加大,一旦風險失控將導致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因信用過度膨脹而產生金融泡沫,膨脹虛擬資本、刺激過度投機、破壞經濟發展三個方面上。
正確認識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充分重視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積極防範金融對經濟的不良影響。擺正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應有位置,使金融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獲得自身的健康成長,從而最大限度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貳』 1.論我國現階段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的必要性。的論文
1.分業監管體制的概念:
實行分業監管,對不同金融機構或金融業務分別成立專門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分業的監管機構除中央銀行外,還有專門的證券監管機構、保險監管機構、銀行監管機構。我國屬於分業監管體制。
2.中國之所以實行分業監管/經營,與我國金融實際有關。我國是一個大國,各種金融遍及全國,數量眾多,機構以萬記,從業人員幾百萬人,由一家管理確實有困難。
分業監管,相對各家機構來說任務比較單純,監管比較深入、細致。有利於被監管機構改善經營管理,更好地發揮金融資本的效能。一句話,對加強微觀金融監管有利。
『叄』 論述金融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金融市場是實現資金融通的場所。一個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場應該包括內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容、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這些市場應合理配置和協調發展。目前我國商品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銀行業及其信用制度都還不很發達,對金融市場的管理還缺乏經驗。在這種條件下,健全利率機制,大力發展短期資金市場,逐步完善長期資金市場,建立、健全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等至關重要,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高效率金融體系。使我國金融市場能高效率地聚集、分配資金,有效地調節社會資金的配置,從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合理化
引用
『肆』 金融的意義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2)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a. 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b. 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2. 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3. 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伍』 銀行服務的重要性和意義
要想打造一支優質文明的專業人才服務隊伍,除了要求員工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嫻熟的職業技能、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始至終准確地提供服務等這些員工基本素質條件之外,還要強調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服務意識。
一是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至上的服務意識。「以客戶為中心」,是一切服務工作的本質要求,更是銀行服務的宗旨;是經過激烈競爭洗禮後的理性選擇,更是追求與客戶共生共贏境界的現實要求。做好銀行服務工作、取得客戶的信任,在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過硬的專業素質的基礎上,還要做到「深入人心」,既要將服務的理念牢固樹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又要深入到客戶內心世界中,貼近客戶的思想,正確地理解客戶的需求,真正把握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僅做表面文章,用真心實意換取客戶長期的理解和信任。
二是加強禮儀教育和培訓,掌握規范的服務禮儀表達形式。推動銀行改革創新的關鍵是強化「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但是服務意識的外在表達形式,即銀行工作人員在與客戶交往中規范的職業表現形式同樣不可忽視,這就需要加強銀行服務禮儀的培訓與教育。銀行服務禮儀是人們在長期從事銀行業務的金融活動中,逐漸形成並自覺遵守的一系列行為規范,以商業利益為基礎,以表示尊重為內容,通過慣用的禮儀規范為形式,融洽與客戶的關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銀行服務禮儀強調與客戶交往的規范性、技巧性和表現性,倡導在實際工作中要中規中矩,即「有所為,有所不為」,它是一種形式美。
三是培養「全員公關」意識。一個人對組織的貢獻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損害組織形象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產生較大的影響。「漏桶理論」同樣認為:決定桶內容量大小的不是木桶的長板,而是最短的那塊,如果及時修補漏桶,進而就有新的客戶加進來,那麼無論量多還是量少,都將是組織效益的正向遞增。落實服務措施,提高服務水平。可以從服務窗口入手,開展形式多樣的以文明規范服務為內容的各類創建活動,如創建「文明單位」、「巾幗文明示範崗」、爭當「服務之星」等勞動競賽,打造昂揚向上的服務文化,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
四是提高金融電子化水平,創新服務手段。數字化的電子科技已經把銀行服務推向了一個高度,這樣的高度是遠非「人力」所能企及的。銀行業的服務已經更多地依靠了網路和各種機具。是否擁有方便快捷的網上銀行以及功能齊全的自動機具將是未來銀行立足和競爭的重要棋子。一台方便使用的機器即可以節約成本且可以24小時服務,調查表明,有佔30%的客戶第一選擇是機器辦理業務,而這只需要工作人員的引導即可。
今天的銀行服務已經不再簡單的歸結為「辦理某某業務」這么簡單,銀行業原本就是一項高負債的行業,現如今這種負債更增加了「服務資本」。服務的一著不慎足以導致銀行經營滿盤皆輸,銀行如何全方位服務使自己成為客戶的優質財務管家,是銀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的目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銀行從業人員努力的方向。
『陸』 淺談如何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開展有關金融服務和職工形象的專項培訓
從眼前利益的角度講,有關農村金融服務的專題培訓是提高職工服務意識,糾正職工實際工作中服務不到位的現象。培訓和專題學習的形式可以採取現場表演、真實案例、短片回放等渠道,目的是用更生動、形象、直接和反例等方式使職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服務上的缺失,爭取讓樹新風、講文明、提服務的專項學習成果成為日常金融服務中潛移默化的工作習慣。
培訓結束後,要進行後期跟蹤調查和電話回訪客戶等形式檢驗培訓效果,並由各名職工和網點針對提升金融服務的專項學習中的學習體會和整改總結給予糾正,在書寫這些學習心得和整改總結時,杜絕抄襲,嚴重者給予通報,真正做到「不求完美,但求真實」。對於那些學習心得認識到位、總結深刻的個人和單位可以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並選擇真實和深刻的心得和總結來列印多份,發放到各網點去學習,可以使那些學習不到位、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差的職工和網點認識到自身的差距,這也是很好的學習激勵機制。
二、定期開展職工業務培訓和同崗位職工經驗交流座談會
職工的業務培訓是每一位在崗職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好機會,絕不能從思想上不重視,從行為上走形式。隨著各種新業務、新流程的更新,每名職工只有不斷參加業務學習和專門培訓才能緊跟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步伐。如:最新開通的「農信銀」結算業務,「信保通」業務等新業務。同時,要在廣大職工中,樹立 「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讓學習、培訓以及工作中提供高效、准確、優質的服務成為一種學習風氣和工作習慣。另外,可以利用視頻會議、網路學習、異地檢查和交流等方式進行交流。
三、加大系統內部關於金融服務的機構建設和制度建設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作為長期工作來抓,因此,設立專門的服務督導機構,建立有關金融服務的督察制度和獎罰程序等十分必要。專項的督導檢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訪督察工作不可或缺。在督查中,對服務水平好、工作效率高的個人和網點給予必要的獎勵,樹立起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問題比較嚴重的個人和網點要給予通報和懲罰。
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外公布專項服務督察辦公室的監督電話,對群眾反應的突出問題,要主筆記錄在案,由專人負責保管和核實,同時,對客戶公眾進行信息公開和有效回復。在條件具備時,可以不定期舉辦客戶座談會,讓客戶打分和諫言。當然,社會各種大眾媒體和客戶對我們服務質量的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大眾傳媒把服務形象傳播出去,從而有利於我們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客戶群體打好基礎。
四、加大金融服務和產品宣傳力度,增進客戶對我們的了解
我們所服務群體的基本特點是整體知識文化程度相對低,對我們的金融服務流程和專業的金融術語不了解、接受能力相對緩慢。這就需要我們有必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發放知識宣傳手冊和宣傳單或是現場宣傳講解基本金融業務和產品等多種形式使客戶更多地了解金融產品。從而,從客觀上提高辦理各項業務的效率。
五、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承載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大學教育總是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因此,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和再培訓是將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及新業務、新產品推廣的長遠之舉。
同時,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制度的保障機制,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學習風氣,激勵每名在崗職工不斷學習、銳氣進取。
六、加大基本制度建設,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服務意識
『柒』 論我國現階段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的必要性
= =,剛好我也復習到這里了。。我從書上給你抄的。。
1.分業監管體制的概念:內
實行分業監管,容對不同金融機構或金融業務分別成立專門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分業的監管機構除中央銀行外,還有專門的證券監管機構、保險監管機構、銀行監管機構。我國屬於分業監管體制。
2.中國之所以實行分業監管/經營,與我國金融實際有關。我國是一個大國,各種金融遍及全國,數量眾多,機構以萬記,從業人員幾百萬人,由一家管理確實有困難。
分業監管,相對各家機構來說任務比較單純,監管比較深入、細致。有利於被監管機構改善經營管理,更好地發揮金融資本的效能。一句話,對加強微觀金融監管有利。
希望對你有幫助啊!做題時根據上述自己發揮吧!試卷上也寫不下那麼多哈!
『捌』 論述積極發展和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性
(1)有利於境內企業更加便利投資和籌資。
(2)有利於合理引導資專金流向和流量,促進資本屬集中並向高效益單位轉移。
(3)有利於境內企業更加方便的進行資金的靈活轉換。
(4)有利於實現風險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5)有利於增強宏觀調控的靈活性。
(6)有利於加強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
『玖』 試論述金融機構的功能及經濟運作的作用
功能復:
融資功能
本來意義上的金制融市場即是純粹資金融通意義上的市場,它與貨幣市場相對稱,是長期資金融通關系的總和。因此,資金融通是它的本源職能。
配置功能
是指金融市場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引導而對資源配置發揮導向性作用。金融市場由於存在強大的評價、選擇和監督機制, 而投資主體作為理性經濟人,始終具有明確的逐利動機,從而促使資金流向高效益部門,表現出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產權功能
金融市場的產權功能是指其對市場主體的產權約束和充當產權交易中介方面所發揮的功能。產權功能是資本市場的派生功能,它通過對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造、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傳遞產權交易信息和提供產權中介服務而在企業產權重組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用:
便利投資和籌資。
合理引導資金流向和流量,促進資本集中並向高效益單位轉移。
方便資金的靈活轉換。
實現風險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有利於增強宏觀調控的靈活性。
有利於加強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