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的七大保險公司是哪七大
在國內說到保險公司,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平安保險、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回這些大保險公司,但是並不答是公司越大就越靠譜,選擇好保險產品,還需要看以下幾個方面:2. 我國上市的金融企業有哪些
銀行和證券公司都屬於金融企業,可在相關財經網站上分類查詢即可。
3. 中國 金融企業100強是
中國
金融企業100強我建議您到
品牌十大網maigoo
去看看,這是一個專注排行的資訊站,每天提供最新的品牌排行、企業排行、產品排行、十大品牌、百強企業等,致力打造最權威的行業榜單!
4. 目前國內有哪些比較好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推薦一下
1、平安財富理財管理有限公司
平安財富理財管理有限公司於2011年3月16日在自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張要輝,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商務信息咨詢、企業管理咨詢等。
2、蘇寧金融
蘇寧金融是中國金融O2O先行者。憑借蘇寧線上線下海量的用戶群體、特有的O2O零售模式和從采購到物流的全價值鏈經營模式,建立支付賬戶、投資理財、消費金融、企業貸款、商業保理、眾籌、保險、預付卡等業務模塊;
打造了蘇寧易付寶、蘇寧理財、任性付、供應鏈融資、電器延保等一系列知名產品,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多場景的金融服務體驗。
3、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旗下有支付寶、余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等子業務板塊。
4、宜信
宜信公司創建於2006年,總部位於北京,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的金融科技企業 。在支付、網貸、眾籌、機器人投顧、智能保險、區塊鏈等前沿領域積極布局,通過業務孵化和產業投資參與全球金融科技創新。
5、京東金融
京東金融是京東數字科技集團旗下專注於金融科技服務的重要業務板塊。它誕生於京東集團內部,2013年10月獨立運營。
京東金融始終基於強大的數字科技能力,致力於為讓消費者享受專業、安全的數字金融服務,旗下包含個人和企業兩大服務體系。
5. 關於我國金融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9年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以及金融業對風險控制的需求,智能金融應運而生。智能金融對金融業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方面起到促進作用,但由於其技術的制約和金融行業特性的制約,現階段的智能金融行業仍處於緩慢推進階段。
智能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 內外部同時驅動
智能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分為內部驅動和外部驅動兩大方面,內部驅動包括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服務滿意度、提高風控能力,而外部驅動則為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 中國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有幾家
中國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主要有: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經發展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 於1983年5月在香港創辦,同年8月18日正式開業。光大集團成立之初以經營外貿和實業投資為主,當時注冊名為「紫光實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並正式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
方正集團
方正集團由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王選院士為方正集團技術決策者、奠基人,其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奠定了方正集團起家之業。方正集團擁有並創造了對中國IT,醫療醫葯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吸引多家國際資本注入,目前已成為中國信息產業前三強的大型控股集團 ,業務領域涵蓋IT、醫療醫葯、房地產、金融、大宗商品貿易等產業。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2月11日,注冊資本431.5億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公司前身是國務院1999年批准設立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集團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部位於北京市。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10月12日上午在京成立,是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金融牌照就是指金融許可證,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依法頒發的特許金融機構經營金融業務的法律文件。我國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12種。
7. 金融市場開放對我國金融企業有什麼影響
一、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影響 1.進入壁壘。限制外部企業進入的壁壘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壘和經濟性壁壘。金融業全面開放後,政策性壁壘將逐步取消,經濟性壁壘主要體現為絕對成本優勢、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和對特殊資源佔有所形成的壁壘。跨國金融企業進入後可以利用價格優勢,提高絕對成本壁壘,國內金融企業即使與之經營相同的產品也不具有任何價格優勢。跨國金融企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降低產品成本,對其他投資者造成絕對成本壁壘。比如,跨國金融企業具有龐大的營銷網路和資本實力,能夠快速調整策略和不同市場的產品,加速資金的周轉,降低服務價格。另外,跨國金融集團對我國企業進行壟斷性並購,大量挖走人才,將對我國金融企業形成絕對成本壁壘。金融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增加服務量後邊際成本比製造業增加產量後邊際成本下降的更快,存在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國內金融企業規模小,規模經濟效應不顯著。跨國金融企業資本實力雄厚,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將提高我國金融業的規模經濟壁壘。2.市場集中度。2005年9月25日,以恆生銀行新增5000萬美元額度為標志,跨國金融企業繼續擴容,富通銀行、美林國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相繼獲得新增或新批的額度。根據國家國內貿易局金融企業信息中心的資料計算,2001年我國最大的50家金融企業集團的服務額為680.1億元,僅佔全國社會產品金融總額29152.5億元的2.33%,金融市場的集中度CR50=2.33,而美國同期金融產業的市場集中度指標是我國的9.16倍。隨著跨國金融企業的進入,我國金融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3.縱向一體化。跨國金融企業的縱向一體化,一方面表現在批零業務的一體化,另一方面則表現為與我國金融業組成戰略聯盟,甚至入股兼並我國金融業。在品牌經營方面,除採取降價、網路等手法外,還通過跨文化營銷與熱心公益樹立社會形象,從而實施縱向一體化策略。二、對我國金融企業行為的影響 QFII進入金融領域後,由於其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提高了整個金融市場集中度和進入壁壘,增強了市場競爭程度,這必將影響到企業的行為。1.價格行為。金融業是高度競爭的行業,價格是其主要的競爭手段。跨國金融企業為了提高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往往採取各種靈活的定價策略,國內金融企業紛紛因此而加入價格戰的行列。價格競爭中採用最多的是根據不同投資者需求差異性的特點制定價格歧視策略,如會員制就是將投資者分成會員顧客和普通顧客等兩類,對價格敏感並且經常光顧的客戶實行會員顧客優惠價。還有搭配服務、優惠折扣、返還式降價等方式都是不同類型的價格歧視策略。2.促銷策略。跨國金融企業在促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通常採取各種廣告、主題活動等形式促銷。以貢獻度把客戶分為三類:最有價值客戶及最具增長性客戶及負值顧客。以個人金融業務為例,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資產多少劃分,15萬人民幣以下為大眾零售客戶,15~50萬的為個人理財客戶,50~100萬的為私人銀行客戶。據中國農業銀行內部研究機構的測算,客戶每筆存款只有超過1500元銀行才有可能贏利,但我國商業銀行卻存在大量低客額儲蓄賬戶,目前僅工商銀行100元以下的賬戶占總賬戶的5.16%,其平均存款只有13元。三、對金融市場績效的影響 金融業全面開放後,面對市場結構的變化,企業採取了更加靈活的價格策略和促銷策略,必將影響到金融業的市場績效。我們將從資源配置效果、技術進步和利潤水平等方面綜合評價QFII進入金融領域後對金融業市場績效的影響。1.資源配置效果。跨國金融企業進入後,國內外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之間採取各種降價促銷策略,投資者就可以在貨幣收入不變的情況下,購買到更多的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目前,跨國金融企業投資銀行、保險、金融經營的品種多、服務的批量大、服務價格較低,國內金融企業採取低價跟進策略,會使市場上總體價格水平下降,優化金融業的資源配置,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2.技術水平。大型跨國金融集團在日常經營中已實現了網路化和智能化管理,公司總部及時制定決策,通過網路系統及時協調金融商和顧客的關系。國內金融企業將在技術水平方面向跨國公司模仿、學習,甚至進一步創新,使中國金融業整體技術水平得到提高。3.利潤水平。跨國金融企業為了站穩腳跟,擴大市場佔有率採取的低價促銷策略,必將影響到國內金融企業的服務額和利潤水平,一批規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業在競爭中將被淘汰甚至倒閉破產。中國金融領域全面開放,將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為了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績效,增強我國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國內金融企業的並購與重組,按照專業化分工和規模經濟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大型金融企業集團;加強金融企業的內部管理,降低管理費用,提高企業競爭力;以信息技術帶動金融企業的發展,在全面普及計算機應用的基礎上,改造傳統的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如前所述,我國目前的金融從業機構在公司治理、管理能力、運營理念、投資技巧乃至資金實力等方面與這些國際上領先的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者都有明顯差距,所面臨的挑戰也將是十分嚴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自己的生存競爭能力,是我們的金融從業機構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