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券期货 > 华夏证券航母

华夏证券航母

发布时间:2021-01-07 01:13:16

⑴ 辽宁航母是哪个老板买的差点被弄死

买回“瓦良格”的那位香港商人,其实是一位山东人,他出生在烟台,在潍坊长大,参军来到济南,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广州军区体工队转业后移居香港。而这次购买航母,他还是从咱们济南踏上的征程——— 他的名字叫徐增平。
1997年徐增平了解到中国曾探讨过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最后因故放弃的消息。他认为,中国不买这艘航母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让它落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敌意的国家手中。现在国力有限,在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军费也相当紧张,因此要国家一下子拿出上亿美元去买“瓦良格”号很不合算,倒不如由创律集团出资8000万美元,把实际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瓦良格”买回来,改建成海上旅游设施。“一旦国家需要,我和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空母舰,为国家服务”,那时国家就有现成的母舰船身,无形中为中国海军装备航空母舰做好了基础准备,赢得了时间和技术。 1998年徐增平及其助手数次前往乌克兰谈判,最终以2000万美元(加上罚息、打官司等总共花费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在美国的干预下,一九九九年土耳其政府不让“瓦良格”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直到二零零零年八月,土政府为争取外汇,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当年八月才准许“瓦良格”通过海峡。 如今,徐增平梦想成真,二零零五年四月“瓦良格”进入大连造船厂,由政府接管,实行改造。
原帖在此:http://tieba..com/p/1890381737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o/2011-10-08/031523266045.shtml
来自于其他地方的回答,答案来自@litengfei9527

⑵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是什么关系

中信建投的前身是华夏证券。
华夏证券曾是当年的全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
从专2002年开始到2004年,券商属全行业出现了巨亏,华夏也是其中之一。
连年的亏损使得券商进行大洗牌,中信证券开始“趁火打劫”。
继2004年收购广发失败后,中信证券又盯上了华夏证券,
于是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吞下困境中的华夏证券。
收购后就改名为中信建投,并派人去做董事长。
当时的华夏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比中信还高,
在收购后的几年里,中信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益。
两家亲如兄弟,大企业哥哥来,中小企业弟弟上,有肉大家一起吃。
后来证监会发文,对证券公司实行“一参一控”。
就是说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股一家证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证券公司。
而中信证券的实际控制人控制了两家券商。
最后,中信就通过转让股权把实际控制权让了出来。
兄弟分家之后,以前的感情也就散了,变成了真正的竞争对手。

⑶ 国家征用瓦良格向徐增平支付了多少费用

徐增平得了1.2亿元人民币
首先,不是国家征用,而是国家购买。卖主是澳门创律公司的大专股东华夏证券公司(占属澳门创律公司80%股份),徐增平占公司18%股份,庄立祥占2%股份。徐增平向国家要32亿人民币(4亿美元),因为徐增平是小股东,国家就不和他谈了,和大股东华夏证券公司谈。
其次,徐增平拒绝在协议上签字。2004年,华夏证券公司在决定以8.78亿元人民币卖给国家的时候,召开董事会,宣布公司决定,徐增平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后来华夏证券公司扣除徐增平的欠款,按照股份比例,一共分给徐增平1.2亿元人民币,徐增平嫌少,拒绝领取,至今这笔钱还存在一个影子公司的帐户上。由中信投资公司代管。
第三,徐增平谎话连篇。徐增平一会儿说他把航母捐给国家,一会儿说国家没有给他一分钱,纯粹时混淆是非,信口雌黄。为了厘清中国航母的历史,海军作家李忠效花费5年时间调查此事,采访数十位当事人,2017年六七月间,曾与作家康延平连续发表20余篇文章(网上可以查到)揭露徐增平的谎言。

⑷ 梦的追逐者们(4):他到底是购买航母的英雄还是骗子

中国第二艘航母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海军真正的“航母时代”正加快加快步伐向我们走来。

瓦良格号航母

⑸ 不惜公司破产也要买航母送到中国的的徐增平,如今怎样了

航母作为海上最大的作战平台,依靠搭载舰载机就能达到远洋作战的能力,不仅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力强盛的凭证。

因此,近些年来各国都在争先恐后的研发,或者是购买航空母舰,中国也不例外。然而当初在我国急需要航母的时候,有位企业家买下航母送给了中国,随后就宣布公司破产,这个人就是徐增平。



但他所经营的创律集团仍在稳定运行中,现今的生活依旧丰富,而且也因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让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还成为了香港创律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据悉徐增平在2013年的时候,还和家人一起上“辽宁舰”参观。

⑹ 不惜公司破产也要买航母送到中国的的徐增平,如今怎样了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它一直令人难以忘怀。"辽宁号"并不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发出来的,而是从乌克兰人的手中买下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然后对它加以完善和改造出来的。

⑺ 曾花巨资买下辽宁舰前身的人,如今过的怎么样了

提起辽宁舰,大家知道的是什么?辽宁舰是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但是,它其实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的初始版本其实是中国从乌克兰手上买下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然后,中国将此舰完善和改造,才有了如今的辽宁舰。当年买下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是一个叫做徐增平的企业家。走进瓦良格号背后的故事,走进徐增平的此生。



总结

徐增平现在生活的很好,他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如今,他仍在在做着利国利民的事,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需要之际,他站了出来,无悔于自己所做的选择,无傲于自己所获的荣誉。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是真正的民族骄傲。

⑻ 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多少钱吗

一、购买自来乌克兰,原名瓦良格号航源母,完工率68%,被盗主支干电缆超过600公里,部分关健部位被爆破损坏。以2千万美元拍买所得。
二、因中国政府高层某总理不同意购买,派六部委查处购买此航母的我国军方、海军和出资的华夏证券等各方爱国人士。导致航母不能及时拉回来。被迫支付码头停泊费、拖船费、打点费用达1.2亿美元。豆腐升级为肉价钱。经各方努力,支付土耳基10亿美元保证,历时两年多,才从黑海拖到中国青岛,然后转大连造船厂。
三、航母被爆损坏部分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在入舰核对、实测图纸历时近两年,其间意外牺牲15位设计师。
四、修复、改造、升级航母各系统,并建造完工,估算费用约在180亿人民币。
五、歼-15航载机每架约4.6亿,满编24~26架,价值近120亿。各型直升机约10架,估价近20亿。
六、编队舰艇价值60亿左右。

⑼ 瓦良格谜局怎么样

这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最后一本书,以此书作为大学生活的结尾,恰好具有一个承前启后的意义。 与其说这本书是讲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倒不如说是讲华夏证券的波澜起伏。瓦良格号驶过三大洋,来到中国,终为辽宁舰,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航母梦一朝梦圆。然而华夏证券这艘中国证券业的航母,则因客户保证金挪用和自营投资巨亏,终于翻覆沉没。2005年华夏证券重组并更名中信建投至今,管理层几经变更,股权重回北京国资,但华夏证券的影子并没有消逝。朝内大街188号前的麒麟仍然挺立,这栋10层大楼里面,仍然有众多从华夏时代就在此坚守的老投行家。 企业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与更迭,很多时候其实无所谓对与错。比如说,决定一个管理者是否能在这一位置上久坐的不仅是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也包括公司股东和公司基层员工。而很多时候,高处不胜寒,高管并不能兼顾所有方面的利益,所以就存在选择与权衡。从邵淳、赵大建到周济谱,虽然华夏证券一路衰落,但这三任领导者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与生涯。 邵淳是华夏证券最早的股东工行中意的人选,瓦良格项目的操作者。他看中了航母的商业价值,看中其不可复制的特性和极低的投入成本。坦白讲,如果没有后来时间的拖延和华夏证券资金链的断裂,瓦良格项目绝对是一个可以载入投行史册的经典。但可悲的是,邵淳只是单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看问题,根本没有看到航母背后繁复的国家利益争夺和巨大的政治军事风险。况且这种与港商合资成立子公司,通过表外投资瞒天过海的做法,自然是不能被监管高层所容许的。后来,邵淳也就因此一直受到监管层的质疑。 赵大建是国泰系空降兵,用自营坐庄豪赌,想一次性扳回被动局面。没成想事与愿违,股票投资巨亏成为压垮华夏证券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这期间,又是华夏系与国泰系没完没了的斗争,赵大建在四人小组中与高层同事不睦,在基层员工中又不受华夏系的待见,人心向背定成败。但他却始终坚持,自营投资一赌到底,权力争夺一斗到底,这种坚持到底还是培养了一批忠心之人,从始至终,既有国泰系一干人的鼎力支持,也没有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赵大建也算是落了个好名声。 周济谱时期的华夏证券确实有不少起色,例如业务的重构、薪酬的调整、保证金的偿还和航母项目的收尾,这一系列动作确实给华夏证券带来了新的气象,他一个外来人也能平衡既有各派系之间的实力,赢得了人心。然而此时的华夏证券已经积重难返,自营亏损之巨、分支机构之乱,都已非周济谱所能想象与掌控。黯然下台之后,周济谱掌舵北京城乡建设,然而不到一年便告退隐,在那个自命名为退思园的地方生活。周济谱不像个纯粹的商人或者企业家,倒像一个学者。但我觉得他始终没走过自己这道心坎,太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清白,所以很难在这样一个市场上走得更远。 市场就是一个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不能全力向前,也不能全身而退。赢得了金钱,赢不了名声;赢得了名声,赢不了人心;赢得了人心,赢不了自己。但这个市场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虽然肯定不能在这里得到世上所有的荣华,但也能拾得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不过,我还是要向华夏证券的前辈们致敬,向那个机遇与风险同样爆棚的时代致敬。作为一名后生,我深深地为前辈们敢于面对与担当的魄力与勇气所折服,自己也不敢不砥砺前行——愿能承袭前辈的精神,在走出校园后开启新的人生。

阅读全文

与华夏证券航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