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招商证券的清算时间隔夜委托是否有效
隔夜委托22:00之后开始。通常证券公司在收盘后-21:00点前完成清算。如果证券公司支持隔夜委托挂单才有效,各个证券公司会有差异。
建议十点以后开始委托,是有效的,第二天收盘之后无效。
股票可以隔夜委托。股票委托有时间优先,数量优先,价格优先,大单先成交等原则。大部分的券商都开通了隔夜委托的功能,只要在当天交易结束后,通常在晚上5点或7点后(各券商的时间不一)就可以进行隔夜委托,等第二天集合竞价时就可以根据股票委托的原则进行交易。
隔夜委托,也称为隔日委托或夜市委托,即第一个交易日晚上规定时间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交易日的委托,委托会暂存在证券公司系统内,在第二天早上9:15分时报送到交易所主机,不过这样只能保证在证券公司最早委托,但交易所只能到9:15才开始接受委托单子。
(1)股市清算时间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隔日委托可用资金、可用证券、可用额度及可用保证金以客户委托时点的信用账户相关数据为准,相关投资者须严格根据隔日委托的规定和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进行信用交易,否则须及时补足相关资金、证券、提高可用额度以及追加担保品等,并自行承担由此引起的损失。
2、因清算、系统测试、升级、检修、系统故障等特殊原因,可能延迟受理隔日委托、临时关闭部分委托方式的隔日委托或者临时关闭全部隔日委托功能;法定节假日是否提供隔日委托服务。
3、由于隔日委托期间没有即时的行情显示,提请投资者注意因股票价格波动等原因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
4、投资者所有使用密码进行的委托均视为投资者自主意愿的委托,提醒投资者注意账号、密码及身份证件的保管,并适时修改密码和增强密码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隔夜委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招商证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算
Ⅱ 股票交易的交收时间是T+1 16:00,也就是交易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收盘后才完成交收。
目前,我国A股实行的是T+1交易制度。我想你的理解应该有误,只有以前深专市权证交易才实属行过T+1到16:00交收。
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个概念:【清算】和【交收】(【交割】)
【清算】是指对应收应付证券及价款的轧抵计算,其结果是确定应收应付净额,而并不发生财产实际转移。
【交收】是指对应收应付净额(包括证券与价款)的交收,发生财产实际转移。也就是卖方向买方交付股票,而买方向卖方支付价款。
在A股而言,交易的过程是……
在T日,表面上我们看到当时买入(或卖出)股票,资金就被转出(或转入),其实当时只是完成一个初步的过程,就是买股票的先扣起你的钱,卖股票的先扣起你的股票。
到了收盘后16:00时,通过结算系统【清算】确认无误后,才把交易确认下来,并最终通过【交割】把股票向买方转入(并登记股权等),把资金向卖方转入(并转移股权到买方)。
到了T+1日,完成清算交割后,我们才真正拥有股票(或资金)的所有权。
Ⅲ 周五这天股票清算是不是星期六才可以看到正确数据
周一才能看到吧。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都是休市的。
Ⅳ 当日股票几点清算完
在当日下午收盘就3点以后清算完
Ⅳ 股市系统清算时间是什么时候
你好,A股清算时间在每交易日收市后,因与交易所联合清算,因此时间不确定,一般是从下午15点至21点。
Ⅵ 买的股票跌了,每天会被自动清算,扣钱吗
股价跌了,你的市值就会减少,涨了就市值就会增加,并非有人从你的帐户中把钱扣走,只是交易软件提供给你的一个即时的市值数据.
它跟期货交易中的每天强制无负债结算是有本质上不同的,楼主可别搞乱了.
Ⅶ 股票系统清算时间多久
你好,不同的证券机构根据自己客户的不同,它的系统结算时间也有所不同。我司A股清算时间在每交易日收市后,因与交易所联合清算,因此时间不确定,一般是从下午15点至21点。
Ⅷ 股票退市后股民的股票如何清算
清算不了只能等待他再次上市或市外交易
Ⅸ 交易所没买到股票清算结束什么时候钱才能到账户上
股票当天卖出后,要等收市后各证券公司与交易所进行清算,清版算后投资者就可以在自己权的账户中看到资金。
以前证券公司的各营业部分别与交易进行清算,所需时间较长,通常要在晚7点后才能在自己的账户上看到钱。
2006年以后逐渐改善为由证券公司集中与交易所进行清算,所需时间短一些,通常晚上5点后就能在自己的账户上看到钱了。
但如果你的股票托管的证券公司服务器在晚上不开机的话,就只能是第二天开市前去查询了。
Ⅹ 股票清算价格是什么
你好,股票的清算价格是指一旦股份公司破产或倒闭后进行清算时,每股股票回所代表的答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每股清算价格应与股票的帐面价值相一致,但企业在破产清算时,其财产价值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计算的,而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其售价一般都会低于实际价值。所以股票的清算价格就会与股票的净值不相一致。股票的清算价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产或其他原因丧失法人资格而进行清算时才被作为确定股价的依据,在股票的发行和流通过程中没有意义。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