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券期货 > 首席经济学家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证券

发布时间:2021-01-06 05:32:18

① 银行,证券具有首席经济学家,这个职位一般是干什么

通过对宏观经济走势、国家政策走向、市场发展趋势、同业发展动向、行业结构调整等版进行客观深权入的分析研究,为公司战略经营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同时将研究成果向公众发布,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协助公司研究队伍建设,打造公司品牌的研究团队;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公司实际需求,负责组织相关课题研究等。

② 李大霄的主要荣誉

中国证券业协来会证券分析师及投源资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李大霄曾经获中国证券业协会多个奖项。
获中金在线及厦门大学颁发的“最具独立客观分析师”奖;
获上海证券报“坚持不懈奖”,多次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凤凰卫视、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及各大网站的采访报道。在多个电台担任嘉宾,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及报纸摘要节目》、《经济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等。

③ 中国现在有多少个证券举师

您好!
证券分析师进过剩时代 从待价而沽到少人问津
“一个完整的明星分析师团队,竟然找不到下家。”猎头公司对本报记者的一声感叹,揭开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证券研究行业的痛楚。一则原本可以引发巨大反响的挖角新闻,如今却无声无息地胎死腹中。薪酬锐减、跳槽无门、裁员声紧……在A股走熊的背景下,从待价而沽到少人问津,褪去光环的明星分析师是证券研究行业的一个缩影。汇聚了整个证券市场最密集的智力资源的领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证券公司研究所出具的研究报告,一年有10万份以上。每天读10份以上研究报告,读完一年出的研究报告大概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卖方研究是中国最贵的研究,以卖方分析师有1000至2000人计算,卖方研究年均投入高达10至20亿元。”不经意间,“研究过剩”时代已经匆匆而至,转型正拉开序幕。尴尬的身价一个明星分析师团队主动找上门,希望能集体跳槽至更好的下家,但无人接手猎头公司的老李刚接手了一个“大活”:一家北京券商的明星分析师团队主动找上门,希望能集体跳槽至更好的下家。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说出这家研究团队的名字,不说“如雷贯耳”,那也一定是“炙手可热”。“若是跳槽成功,必定是业内的一则大新闻。”对于金融猎头们来说,能揽到这么一笔大生意,绝对是令同行羡慕不已的。但是这回,老李傻了眼。他按照明星分析师的“目标身价”寻觅下家,却发现无人接手。“以前是我们主动去挖明星分析师,而且能挖到一个就不错了,更不敢想一个团队,但现在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而且排名靠前,却难以找到下家。眼看这笔大买卖就要泡汤了,我真心焦啊。”老李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明星分析师,今年却是遭遇“恨嫁”,这一现象并不是特例。一场寒流已经向整个行业袭来。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这一头衔原本是高薪的保障,如今却在快速贬值。“钱,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一位2011年度获得了新财富行业最佳分析师的券商研究员感叹到,本来以为评上最佳分析师,薪水会上一个比较大的台阶,可实际情况是,经过漫长的等待,最后公司也仅发了一个令他失望的数目。“以前没有拿到最佳分析师的时候,我可是憋足了劲儿,一心想拿到名次。”这位年轻的分析师表示,在行情好的时候,一年的奖金便可以“在北京买房买车”。获得名次后,作为卖方的公司会比较重视,以较高薪水挽留,另一方面其他机构也会以高薪来挖角。而如今,自己如愿获得名次,可不论是现在东家,还是未来东家,都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股热乎劲儿。大约三年前,明星分析师们的行情到达“鼎盛”。“当时我们研究所给出的条件是,只要新财富入围,就给一次性奖励,数目一般在30到60万。”一位明星分析师表示,对于获得第一名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公司更是动辄几百万元起价。而即使到了2010年,行情也依然火热。当时曾有一家南方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位刚毕业参加工作两年的行业分析师,基本上连行业规律都没摸清,就被另一家研究所以高薪挖走了。变化出现在2011年,随着股市行情日渐走弱,券商研发部门的薪水也每况愈下。前述分析师表示,“如今已经获得最佳分析师半年多了,公司仅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几百万元奖金,那是想都别想。”“想跳槽,那也是比较困难。”他表示,如今虽然获得最佳分析师荣誉,但想要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下家也比较困难,因为较大的券商研究所有数目不少的最佳分析师,等着跳,却没有合适的地方。他感叹,“因此当期只能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位置,争取熬过冬天,找到更好的下家。”严峻的处境薪酬一降再降,上海一家一线大型券商研发部门最近整体降薪20%,另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则降30%身价下挫,对顶尖分析师来说,感觉强烈。对广大的普通分析师来说,处境更加困难。薪酬锐减、跳槽无门、裁员声紧……各家券商一旦出现相关传闻,都会让分析师们心中一紧。只有经过冬天的人,才知道冬天有多冷。正在过冬的证券行业,也让分析师们倍感压力。据了解,相比于明星分析师,普通分析师本来薪水就较低,普遍在20万元左右,但在市场弱势的情况下,薪酬还被一降再降。据悉,上海的一家一线大型券商研发部门最近整体降薪20%,另一家内地的大型券商研究所则降薪30%。缩减会务成本也成了过冬的方法之一。今年安信证券的半年度策略会不管饭,一时成为业界关注热点。参会者感叹到,“如今连参加半年策略会嘉宾的饭都不管,可见成本控制严到什么程度。”而中信证券研究所裁员的传闻更是沸沸扬扬。经中信研究所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中信证券每个研究小组内采取末位淘汰的方式,裁撤掉一些人员。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多数券商一个行业有几个分析师跟踪,而如今一个行业仅有一个分析师。从更大的角度来看,A股虽已持续走熊两年,但复苏的迹象依然难寻,甚至有多位大佬惊呼“寒冬初至”,这在相当程度上超出很多券商的预期,各家券商放慢了扩张的脚步,这可能是分析师们褪去光环的本质原因。事实上,券商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可能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还要大。“如果我们不是把犄角旮旯的利润都释放出来,我们也面临亏损。”一位资深从业人员表示,券商今年上半年的实际亏损面可能更大。研究业务对于券商无疑是一项昂贵的支出,仍在持续的熊市,让券商首先考虑的就是收缩研究业务战线。自2005年国信证券首开先河,以当时的天价30至50万元高薪招聘分析师后,这个行业的薪酬经过2006至2007年大牛市推波助澜后,更是扶摇直上。2007年,安信证券给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开出了3年1000万的薪酬轰动业界。此后深圳某券商曾给明星分析师兼研究所所长开出过400万的年薪,刷新了纪录。水涨船高,新财富上榜的首席分析师年薪普遍为300万元以上。2011年,甚至北京某券商传出500万元挖人的消息。高额的薪酬加上庞大的队伍使券商研究成为最昂贵的业务。“卖方研究是中国最贵的研究,以卖方分析师有1000-2000人计算,卖方研究年均投入高达10至20亿元。”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微博)曾这样评论。一句话:股市的冬天,载不起昂贵的研究所。过剩的产能证券公司研究所一年出具的研究报告有10万份以上,若每天读10份以上,就需要花三十年时间相比于暂时的市场困难,真正的挑战可能来源于产能的严重过剩。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证券公司研究所出具的研究报告,一年有10万份以上。有人开玩笑,每天读10份以上,读完一年研究出的报告大概要花三十年时间。以卖方业务为主的券商现在有50多家,几乎每家都拥有庞大的研究队伍。其中申万研究所拥有330余人,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超过200多人、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和国金证券等公司研究所的人员规模也超过一百人。“目前一家上规模的公募基金,服务的卖方研究所十几个甚至更多。”有分析师讲述自己在深圳相关机构进行路演服务时所遇到的激烈竞争,“虽然我已经是行业比较资深的分析师,但仍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师表示,“经常的情况是,我去对方机构路演,投资经理就派个实习生来听听了事。有好几次,我来路演,都是一两个人的听众,但我还是坚持路演完毕。”而基金等机构则对络绎不绝的卖方分析师路演也颇多不满。“很多现在的卖方研究员根本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市,整天写报告推荐这个行业,推荐买入那个股票,你们究竟知不知道什么是熊市?什么是控制仓位?什么是合理估值?”一家买方机构负责人不满地表示。2011年初,一家券商研究所曾高调挖角明星分析师,研究所所长也自信满满地表示:“研究是最容易快速出成绩的券商业务,只要我们肯砸钱,挖来几个明星分析师,马上可以拉出一支研究队伍,研究品牌在1至2年便可以风生水起。”但而时至今日,该研究所已悄然退出卖方研究业务。尽管如此,“新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过剩的格局,他们依然在奋不顾身地加入这个行业。由于行业薪酬竞争力看起来比较强,一些相关企业的资深行业人士纷纷加入卖方分析师行列,而研究所和买方也比较喜欢这样有行业经验的人士。此外,新进来的名校毕业生,也不会太弱。“我刚听说现在有券商都在招收国外沃顿商学院毕业生或者美国门萨会员这样的‘海龟’。”上述分析师感叹到。而就在大券商研究部门遇到尴尬之时,中小券商才开始发力入场。今年,珠三角券商中就有两家小券商准备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研究所。其中一家券商表示,争取建立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研究所,人数在60人以上。这些新进机构的参与,无疑会让券商研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这个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新一届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又将到来。“去年我为了拉票,在深圳专门呆了半个月。”一位长期驻扎在北京的券商分析师表示,虽然不知道到底拉票起不起作用,但起码求个心理安慰。今年也会再次去各个城市拜票。事实上,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平时报告和服务的质量。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直言:“熊市来临,时方初冬,证券研究行业产能过剩,此时考虑由实业转行研,需要勇气和魄力,宜三思慎断。”
来源: 上海证券报(广州)

④ 证券监管转型对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日,证监会主席肖钢以“大力推进监管转型”为题,在2014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自2013年3月17日进入“肖钢时间”以来,为数不多的关于监管转型的系统阐述,是肖钢就任证监会主席十多个月来绘就的改革路线图。

2013年以来,资本市场突破良多,如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发行注册制定调、行政审批进一步下放、优先股破题等,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明显提速。展望2014年,开展现代证券期货监管规律的新探索,推动注册制,提高证监会稽查执法效能,无疑都将成为今年证监会的工作重点。

注册制改革总体思路初定

在监管会议上,肖钢表示将推进监管转型,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肖钢表示,我国已具备了向注册制过渡的基本条件,但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要以《证券法》修改为前提。要抓紧制定过渡期安排,做好今年的新股发行审核工作。

他给出了注册制改革思路的初步设想:证监会依法设定和核准股票发行及上市条件,统一注册审核规则。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其言行必须与信息披露的内容相一致。发行人、中介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承担法律责任。投资者自行判断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自担投资风险。证券监管部门依法对发行和上市全程进行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财苑)表示,注册制改革需要一定的过渡期,而注册制改革过渡期多长需要看融资者利益跟投资者利益是否平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关系是否平衡,上市与退市的节奏是否平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否具备,引入资金速度跟融资速度是否平衡。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证监会的重大政策制定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注册制改革符合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透明证监会建设逐
肖钢就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市场从证监会窗口直接了解的信息逐渐多了起来。从证监会自身来讲,其监管运行正在从透明度不够、稳定性不强,向公正、透明、严谨、高效转变。

肖钢指出,在加强市场主体信息披露监管的同时,要加快建设透明证监会。证监会要维护“三公”,必须增强透明度。要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力度,强化沟通交流互动,及时解疑释惑,让市场各方充分理解和支持监管工作。

其中,在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期间,肖钢提出要增强发行审核透明度,梳理现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和审核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审核流程及审核意见,发审会过程向公众公开。

天风证券投行部负责人认为,监管权力越重,越难做到透明公开。以新股发行改革为例,新股发审向往注册制方向发展,证监会要提高审核效率,优化发行审核流程,清理发行审核中的备案、登记、验收等不必要的环节或前置程序不需要那么多流程,相对来说需要公开的内容就简化了,从而也促进了证监会的公开透明。

确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

肖钢从强化市场主体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和加快建设透明证监会三个方面,谈到要确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

“强化市场主体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信息披露是向社会公众作出的承诺,信息披露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其言行必须与所披露信息一致。”肖钢说。

对于信息披露为谁服务的问题,肖钢指出,要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使信息披露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而不是以监管自身需求为中心。
步推进

⑤ 西安那个证券公司服务好西安的安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华泰证券那个实力强服务好

各有优点其实,咱来们小散户开户主源要还是选一个离自己近的证券公司办理好,安信是外来的证券公司刚设立的我炒股都这么多年了没有听过,华泰我知道收购了联合证券,实力全国券商排名可以,中银国际证券实力很强啊,不知道上面的这位小哥为什么说实力比较弱,人家可是中国银行下属的证券公司,有中国银行背景,实力能弱吗!我有一次在北郊办事,路过他们营业部转了一圈在西安的券商里面装修前三没有问题的,装修都这么好的,人家实力能弱吗

⑥ 央行将怎样力保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6月28日发布公告称,为稳定半年末资金面,人民银行于2018年6月2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55%。鉴于当日有1800亿元到期,据此,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为1000亿元,为连续第4日净回笼。

货币政策灵活性显著增强

央行28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总第81次)例会于6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主动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特征明显。在陈冀看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有其必要性。因为当前企业部门的信用风险上升,主要原因是之前的金融去杠杆造成的,很多企业在表外融资资金成本比较高,但现在表外的渠道无法融资,企业过去表外的融资到期,但在表内信贷由于资信等级不够,而借不到相应的贷款,就会出现信用风险。另外,包括之前很多企业发债,到兑付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兑付,也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陈冀表示,为了防止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的扩大化,现在央行强调定向放松,保证释放的流动性尽量流向企业部门,来缓解企业当前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

王青表示,从资金面来看,当前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有所微调,但这主要是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同时支持新动能培育和保就业、促转型,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近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持续下行、迭创历史新低,M2增速也处于历史低附近。这些数据表明,前期多种政策工具的运用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主基调。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使用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PSL、定向降准(置换MLF)、MLF抵押品扩容等货币政策工具,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总基调仍保持中性稳健,但灵活性有所增强是最为显著的变化。

鄂志寰认为,今年以来,央行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反映出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具针对性和灵活度。货币政策的灵活度体现在央行对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的货币工具,例如为增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央行实施定向降准;为支持绿色金融,央行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MLF担保品范围。由于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针对特定领域,因此这并非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其目的在于通过差异化货币政策调整市场的流动性结构。相信未来货币政策仍然是延续稳定中性的基调。

陈冀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央行的调控方向,即结构性的调整,通过各种工具的使用和搭配,来引导流动性向实体经济去做好金融的支持,而不是将增量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或者是流向目前调控的房地产市场,体现了脱虚向实的策略。

王青表示,上半年以来,伴随着金融严监管不断加码,主要金融数据持续下行,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近期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总需求偏弱,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速均创多年新低,GDP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为此,监管层在推进资管新规落地,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同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宽松,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政策灵活性,呈现出“严监管、紧信用、稳货币”的特征。

⑦ 沪港通和深港通什么区别

1、开通条件不同

沪港通开户个人与机构需要万以上的资金,一般港股账户:无资金限制,相对而言比较方便。投资标的开户:沪港通仅限266只成分股。一般港股账户:无投资标的限制。

2、投资标的股票与额度限制不同

相较沪港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增加了:市值50亿港币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同时,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最大的区别在于深市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深市的成长股是沪港通和港股市场的补充。

与沪港通类比,深港通的标的不局限于A/H股同时上市,而将包含深市成分股;由于深市成分股与沪市有很大区别,这将丰富香港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但中国的高估值成长股能否得到香港投资者认同有很大悬念。

3、影响及作用机理不同

深圳交易所股票数量占据了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60%,包括深圳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与上证股票相比,深交所股票平均市值更小,交易及活跃度水平更高。

通过对比沪股通和深股通标的股票的差异,显然看到深股通标的中小盘股比例显著提升,以深港通方案获批当天收盘价格计算,满足深股通北向标的股中一半以上的股票市值都集中在60-200亿。

(7)首席经济学家证券扩展阅读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强两地资本市场联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具有以下三方面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通过一项全新的合作机制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沪港通可以深化交流合作,扩大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有利于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沪港通有助于提高上海及香港两地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时有利于香港发展成为内地投资者重要的境外投资市场,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沪港通既可方便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便利人民币在两地的有序流动。

⑧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是谁

东北证券没有设这个位置,免得算的话应该是研究所所长袁绪亚

⑨ 潘向东的人物简介

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版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历任中权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11 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2011 年底,率领银河宏观团队发表题为《混沌增长》的年度策略报告,创造性地对中国经济未来三五年走势作出“混沌增长”的判断。
潘向东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此前一直在光大证券工作,历任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其带领团队曾获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五名。
2012年2月3日入选网络新闻人物。

⑩ 证券类从业年薪一千多万的工作是什么岗位

我在证券行业也已经有多年的经验,据我所知,证券行业虽然在外界眼里是比较高端的,这些年晒出来的行业平均工资里,证券业可谓总是名列前茅让人羡慕,实际上证券行业是平均工资高罢了,就犹如一些网友自嘲的我工资一月1000,老总一个月10万,我们两人月平均工资逾5万元。除了像2007年大牛市那种特殊行情下券商业内年薪百万的多如牛毛外,在证券业内达到年薪100万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少的,除了证券公司顶层的高管外,证券公司内的四个工作领域容易诞生百万年薪者:

第一,IPO保荐人员,业务包括帮助企业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承销。A股的IPO业务、企业债券融资众多,其中尤其IPO有多赚钱这方面无需多言,IPO保荐人员成功保荐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带来的提成那是杠杠的。这方面的一般较高的学历和考试通过后充当助力做若干年的跟练,能独当一面做保荐人时的年龄也往往在30岁以上。

第二,资深投资顾问,注意是资深投资顾问,一般的营业部投资顾问薪酬也不过一二十万罢了,就算不是一家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投资顾问,往往也需要在公司中位列前茅,具有足够的影响力,一来资历够,底薪不会低,二来因为资历较长服务的客户也众多容易带来高额的奖金提成,实现年薪酬破百万,实际上这类资深投资顾问基本集中在新财富上榜。而做到这种地步往往已经在行业沉淀10年,年龄已经在35岁以上。

第三,优秀交易员。券商也有自营股票投资业务,会招揽一些优秀的交易员在总部负责公司自营账户的交易,而这类交易员的固定薪酬普遍在20-30万,如果工作出色,帮公司赚大钱了,年薪过百万也不是梦。注意券商自营业务,是大机构级别,可做多也可作空! 能入选券商总部当交易员,不容易,往往也30岁以上的吧,具体不定,优秀的也需毕业后一两年就提拔做到也是可能的。

第四,十分优秀的客户经理。券商的客户经理其实就是销售人员,帮公司拉客户、卖基金、卖债券,而销售本身就是一个能者多得的行业,一个小小的客户经理如果销售做得牛,年薪百万也是可能的,并且年龄没有限制,满18岁考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便可挂职上岗。但是很多时候,券商的客户经理都是苦逼的存在罢了。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阅读全文

与首席经济学家证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