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未来股市能跟上美国吗
中国未来股市能跟上美国吗?美国股市大跌,以及股市将牵动经济下行。
他发推特说,去年3.7万美国人死于普通感冒,每年平均死亡人数在2.7万至7万之间。一切都没有关闭,生活和经济继续。
“现在才有546例确认新冠肺炎病例,22人死亡。想想吧!”
这个想想吧,就是说给做空和看空美国股市和经济的投资者听的。
美国股市没听他的话,止不住的跌。
但特朗普最不开心的事情,还不是美国股市跌,而是美国股市大跌,中国股市却在涨。他的推特对做空中国股市失灵了,对做多美国股市也不灵了。
你涨我跌最可恨,这样的心情,炒股的很多人都曾有过体会:
真正的不开心并不是赚和赔,而是别人比你赚更多,比你赔的少。我亏30万,你亏80万,我仿佛赚了50完。我赚30万,你赚80万,关灯吃面。
可以负责任地说,特朗普还会不开心下去,直到告老还乡。
如果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是两条线,我们不能说美国会从3万点往下走,我们会从3000点往上走,然后两条线相交。但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两点相交前,中国股市要快速往上走,美国股市会走得慢,等着我们去接近的这个大趋势——
不会有改变。
前段我曾在旗帜鲜明唱多中国股市的一个稿子里说,现在,要用大格局去看中国股市,而不是用传统的估值模式。对中美股市的未来预期,也是这个逻辑。
打仗,当然要看眼前的兵马粮草与敌强我壮还是不壮,但干革命,大时代分水岭上,要看大趋势,看大方向。如果只看兵马粮草这些,谁能看到雪山草地的胜利。
经济也是一样。平时,当然看技术指标、GDP数字、债务等等等。但到大节坎上,这些都不重要了,要越过问题看大方向,有多少人,能折腾多少生产和消费。
中美经济和股市,现在就在这样的分水岭上,实际上也不是现在了,而是从有位老人在南海边就开始了。只不过,现在比赛到了冲刺的关键时候。
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有信心?来看一看大趋势,大方向。
先用比较接近华商韬略头条的语言来一段大道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中国将在未来走在相对美国的前头。
英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曾因一个深深的忧虑闻名于世:“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最弱者就会因此而饿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指出了马尔萨斯的短视之处,称他“从未预料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奇迹……技术的进步拓宽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经济增长就开始科技驱动了。
1950年代,美国的房子、汽车等等衣食住行基本设施,如果算普及率和经济贡献,基本就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了,甚至更高。
此后,其经济增长,基本上都是技术驱动的升级换代和新消费、新生产、新经济,比如汽车、信息科技等等。这期间的美国,某个角落某个人的灵光闪现,便随时掀起一场产业和经济变革,甚至一轮全球科技产业的兴衰交替。
比如,1957年秋天,八位年轻人在美国加州的农地里成立了一家做集成电路的新公司Fairchild(仙童)。之后,八个年轻人中的诺伊斯和摩尔又独立创办英特尔。这类横空出世的、当时不起眼的发明、创新,就对美国经济起到巨大影响。
乔布斯曾比喻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美国的经济,尤其最近20来年的增长驱动器,几乎可以说就是那朵蒲公英飘扬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我们从南海边画圈到现在的经济驱动,科技创新当然有功劳,但主要还是靠基本设施和基本建设。而现在,我们走到了更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大时代分水岭上。
㈡ 印度股市为什么这么牛
由于中国没有被纳入MSCI,外资更多的超配了印度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