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股市世界第一烂!
哎,是啊,新股一上市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我们小股民赚些养命钱却比登天还难。
1,新股IPO太不合理了。
2,基金基本都是玩老鼠仓。
3,上市公司都没长期发展潜力,只会上市圈钱。
2. 为什么中国股市就象个烂柿子,没有好的时候,散户股民就算不行,怎么机构基金也不行。
股票市场有牛熊,熊市的时候都不行。
3.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那么烂
1、中国股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全世界股市都是内,中国不是。中国实体经济在容前二十年一度非常好,有时也有调整,但股市总是跟跌不跟涨。
2、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都有强烈的“投资饥渴症”,不论牛市、熊市,都非常渴望圈钱,在这里圈到的钱都比搞实业挣得的要快、要多。
3、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中国股市多数企业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责、权、利益相分离,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红,分不出红,也不想分红。
4、中国股市与货币政策关系极其密切。利息涨,股市跌;利息跌,股市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股市可以直上6000点,实行从紧货币政策,股市可以从6100点跌到1660点。
5、没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国纳斯达克等市场每个股票有几个合法的庄家,也叫做市商,这样中小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做市商高抛低买,也稳定了市场。但是在中国股市中,没有合法的做市商,但始终有非法的、半明半暗的大批庄家。
4. 中国人寿股票为什么这么烂
人家都正增长,它负增长,烂有烂的理由:
其他综合收益为负,投资业绩低于预期.一季度股回市总体上涨答,债券收益率较年初
略有下降,债券账面价值也应该有所上升,但公司除盈利外的其他综合收益为-31. 61
亿,意味着一季度的投资并未取得理想回报. 今年一季度综合收益为48.61亿元,低于
去年的63.90亿.
保费收入1230亿,增长11.51%.一季度全行业保费增速均出现下滑,国寿保费增速
仍然较低,但相对去年一季度12. 41%,去年全年12.88%的增速而言,下降幅度并不大,
预期今年国寿保费增速在10%-15%,仍将落后于行业增速.
5. 中国股票最烂,为什么欧美大涨,中国大跌,欧美大跌,中国股票更跌。中国股票是全世界被全人类都看不起。
我敢肯定这是一个见底的信号,从你透露的意思,这个底是大底,烂了两三年,对应的就是两三年也见不到的位置。
6. 中国股市为什么这么差 -----中国股市熊市根源
中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差的股市。中国经济一直以来强劲增长,但中国股市却一直在走熊市,美国遭遇次贷危机之后一直在创新高,日本股市也从8000点回到1.5万点。唯独中国股市在下跌,一方面国内在遭遇通胀,物价上涨,而上证指数2001年高点是2245.43点,端午节后再次暴跌现在不到2200点,逼近前期低点1949.06点。如果扣除新股发行因素实际情况,上证指数跌的还要严重!这不是数字的问题,其背后是无数家庭财富被中国股市这个赌场不如的平台洗劫一空! 从宏观上来说,中国股市的问题出在管理层。一帮不懂市场经济的人,却在管理和运作一个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股市。这是问题的核心。 中国股市危机不是没有任市场下跌来让市场自身解决,市场每一次大跌,如从2001年开始的从2245点跌到998点,2007年开始的从6124.04点跌到1664.93点都是伴随着市场自然调整的论调任股市下跌,任投资者财富被洗劫,但每一次的下跌接轨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股市也不是没救过市,中国股市的每一轮大牛市都是伴随着政策救市而发动的。但结果却是导致更大规模的圈钱。一帮不懂资本市场的人,在下跌时他预见不到市场下跌造成的伤害,也往往臆想通过下跌就能解决市场问题。同样在救市在通过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后,他们依然解决不了股市的根本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股权分置改革,除了人工制造一轮超级规模的大牛市,股市机制圈钱依旧。 就技术范畴而言,技术含量更高的卫星,从神一到神十中国都上天了,而相对技术低的多的,而重要程度高得多的资本市场却下地了。 中国股市难道真的没有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政策实现市场由旧的政策市向市场市转轨的道路?路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就当前的管理层而言他们根本不想把问题搞的如此复杂,他们总想找一种一劳永逸的惰政之路。 证券市场的复杂程度,要求必须懂市场的高智商人来掌控这个位置。否则下面的市场派建议要市场调整,他觉得有道理就任市场下跌,跌多了国内的专家又建议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要停发新股,他觉得又有道理又停发新股。于是很多短视的政策就周而复始的出台了。你让一个只能看三步棋的人去采纳分别能看五步棋八步棋的人的不同意见,他知道怎么选择吗? 现实是我们的官僚经常犯一些常人都能发现的严重错误。这简直是不可饶恕的低级错误,比如股权分置改革推出的权证;比如创业板的造富,新股发行发起人股东的财富动辄上是千倍的财富增值;比如历次通过严厉的退市制度来让高成本的投资者财富大幅度缩水;还比如为了抑制炒新对新股上市首日的停牌制度;比如还比如上交所拟设的新规ST股限涨1%跌5%…… 中国股市的问题和三国的“无谋何进作三公“的道理是一样的。三公是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军政长官以及最高的监督长官。而没有有谋略的何进掌握了这个位置,结果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中国股市也是相当重要的位置,他关系着数十万亿的股市资产的如何配置,关系数以亿计的人口的生活幸福于否。股市兴亡于否关系中国经济的未来。 所以,中国股市再也不能以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来为官僚无知和政策错误买单了,再不能再让他们拿国家未来作赌注,继续摸石头过河了。他们已经摸了近二十年了,可是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河中央。
7. 为什么中国股市这么烂 2019
2019中国股市这么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赚钱效应,参与的人越来越少了。
8. 股市跌这么烂,中国政府在哪里收纳税人的钱不扶持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剥削股民。总理怎么当的
请认清股市不是来银行,源政府没有保证过一定要涨,就是跌10年20年政府也没必要就市,
对政府来说能融资政府对股市的表现就满意了,所以只要新股还在超额认购,开盘首日还能高于发行价,他们就没什么好扶持的,输钱是你的事,不是政府的事
要股政府扶持股市其实很简单就是新股发不出,即使勉强发出了上市就破发,每个都是那样,政府就站不住了。那不是你说剥削就是剥削了,只有市场上80%的人那样认为,都不参与才会那样,所以不该问政府怎么,应该问你该怎么,就是离开股市,只有每个人都离开了政府才会来扶持,否则不用指望,其实地量反弹差不多也就是那个意思。你要是想着我买了股票支援了国家建设就该赚钱,那说明是你的问题不是政府的。
最后问一句你为什么买股票,自己知道吗???
9. 中国股市有监管吗为什么这么烂
股市的监管是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不有财务造假,是不是有人操纵股价等等。股市的涨跌是有自身规律的,不能说上涨就好,下跌就股市烂。希望采纳。
10. 为什么中国股票投资者的水平那么烂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