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券期货 > 证券市场一体化

证券市场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0-12-25 05:47:14

1.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有哪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稳健发展→证券市场利好不断

2.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资本跨国转移愈加频繁,规模日渐增长,迫使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不得不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市场更加开放,客观上推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也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可以发现:
首先,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的增长和地位的加强对其证券市场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其次,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一国国内市场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发展程度为基础,并与证券市场的规律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第三,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从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证券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
第四,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是一国政府不断放松管制的结果。

*国际著名投行海外扩张时所选择的组织形式一般经历了以下的过程:代理制→设立办事处→设立合资公司或独资子公司→直接收购投资国知名公司→建立起全球协调管理系统。摇钱术:分层递进选股法

从国际投行扩张的地区机构来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60年代欧洲老牌金融中心→70年代日本新兴金融中心→80年代香港、新加坡等亚太新锐→90年代中国、印度等潜力国家。在海外业务开拓方面,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也都基本沿袭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发挥自身在本土的优势,并结合当地特色走出各自的国际化道路。

根据国外经验,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大致如下安排:代表处→分公司/子公司/区域总部→国际证券控股集团;在地区结构上的选择可以做出如下安排:文化相近市场→客户导向市场→新兴市场或未发展市场→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国际性的业务网络;在海外业务开拓方面,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经营风格制定重点发展、特色经营的战略,并根据各项业务的进入成本和投资回报,相应调整不同业务领域的投入,力求达到最佳的业务利润构成;国际化的进入方式可以考虑以下的路径:技术合作→联盟→合资→并购/新设。同时,我国证券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风险控制、注重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而不盲目扩张,并注意本地化战略和文化的融合。

2.美国著名投资银行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著名投行纷纷加速对海外市场的布局。在这一场全新的抢占国际市场的狂潮中,被誉为华尔街“三剑客”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美林、摩根斯坦利及高盛出尽风头,他们在证券承销、企业并购及资产管理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美林证券的国际化进程
美林证券是最早一批开展国际业务的美国投资银行。20世纪50年代,战后牛市的到来,使得美林在美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在这一时期,美林业绩稳定增长,信心日渐提高,同时也拉开了它国际化的序幕。美林在英国、法国、前西德、荷兰、瑞士、比利时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分别设立了办事处。1960年,美林继续了50年代的扩张势头,在伦敦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1961年,为了开辟新市场和新客户,美林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并于3年后在日本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美林扩张的初期阶段,当时美林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之前都是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代理制的形式来开展一些零星业务,而且这些业务主要还是为美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服务的。它最早在欧洲的办事处是在日内瓦,当时也仅有一名员工。在后来日益意识到欧洲市场的巨大潜力后,美林才在欧洲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办了办事处。开展正式的国际化业务还是1960年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之后才开始的。同时它在60年代初也只是试探性地进入日本市场,直到经过了3年的考察准备,美林才正式在日本成立了分支机构,此时正赶上日本证券市场刚刚经历60年代初调整后的一个繁荣发展时期,可以说美林抓住了一个正确的时机进入了日本市场。

美林海外业务的蓬勃发展时期是在21世纪80、90年代。70年代末期以后,欧洲各国纷纷取消了各自的金融壁垒,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欧洲。美林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以后,借助欧洲金融大门开启之际,以伦敦为中心大力拓展了它在欧洲的业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美林又在英国设立了Douglas、St.Helier等分支机构,并于2001年在伦敦成立了美林欧洲金融总部。它主要负责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业务,成为这个地区的业务枢纽。美林在欧洲另外一个重要的据点就是瑞士。美林1951年最早在日内瓦设立办事处,随后它又将自己的办事处开到了苏黎世,它是除伦敦总部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机构。在日本市场上,美林也是不断扩张。从1985年成立美林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MLICM)以来,美林在日本开始了它的投资咨询业务。1986年,原来的东京办事处升级为美林日本有限公司(MLJ),并在当年取得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席位,开始大举进军证券市场。同年,它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美林又开始涉足于当时利润丰厚的私人理财市场,并且成立了美林日本证券有限公司。

美林除了通过自己设立分支机构以外,还通过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来迅速抢占全球市场。最为典型的就是1997年,它以57亿收购了英国水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使得美林资产管理业务进入了世界顶级行列,为全球许多大客户提供了多元化而稳健的资产管理服务。其次,老牌的商人银行Smith New Court也在1998年被美林投资银行收购。2000年4月,当科技网络股热潮方兴未艾时,汇丰控股与美林集团合资成立了美林汇丰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打算5年间投资10亿美元,发展网上个人理财服务。这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网上理财的金融机构。

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兴国家的巨大潜力也深深吸引着美林的投资眼光。

这个时候,虽然这些国家并没有像欧洲、日本一样完全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但是较之以前,对外资的金融监管也已经大大放松了。美林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政策上的变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亚洲新兴市场,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极为迅速。美林投资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管理着来自亚洲、日本与澳大利亚客户的140亿美元资金。美林投资管理公司还在台湾、泰国和中国大陆成立三家合资公司。1982年,美林在香港设立了地区总部以更好地开拓亚太市场。除香港分部外,美林投资管理还在新加坡和韩国设立分部,台湾也有分部但是独立于那里的合资公司。另外,美林也在印度成立一家合资公司DSP Merrill Lynch Limited,其中主攻的也是美林最为擅长的私人理财和证券交易业务。1993年,美林成为首家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美资投资银行。

从以上美林国际化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林近几年来在亚太新兴市场上的扩张相当迅速,同时在欧洲市场的扩张也井然有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图1和图2的对比中看出。在1998年,美林在欧洲(含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净利润比重为15%,到了2006年比重稳步上升到了21%;而亚太地区(含日本)的净利润比重在1998年是6%,而在2006年上升到了11%。考虑到美林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个时期整个业务比重为收缩态势,所以亚太其他地区的比重是大幅上升的,这说明美林加大了包括亚洲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阅读全文

与证券市场一体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