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期好的股票投资书籍推荐,中外皆可
走进我的交易室和专业投机原理两本书,我家的书架上有上百本投资书籍,百战归来再读书,也还是反复阅读这两本书。
『贰』 中外股票交易规则区别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例
国内股市交易规则(深沪两市):
1、交易原则: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2、成交顺序:较高买进委托优先于较低买进委托;较低卖出委托优先于较高卖出委托;同价位委托,按委托顺序成交。
3、交易品种:A股、B股、国债现货、企业债券、国债回购、基金。
4、报价单位:A股、B股以股东为报价单位,基金以基金单位为报价单位,债券以“100元面额”为报价单位;国债回购以“资金年收益率”为报价单位。
5、价格变化档位:A股、债券、基金为0.01元;深市B股为0.01港元,国债回购为0.01%;沪市A股、债券、基金为0.01元,B股为0.002美元。
6、委托买卖单位与零股交易:A股、B股、基金的委托买单位为“股”(基金按“基金单位”),但为了提高交易系统的效率,必以100股(沪市B股为1000股)或基整数倍进行委托买卖。如有低于100股(或B股1000股)的零股需要交易,必须一次性委托卖出。同时,也不能委托买进零股,债券、可转换债券的委托单位为1000元面值(手)。
7、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法定公众假期除外。
8、竞 价:集合竞价:上午9:15-9:25,下午2:57-3:00;
9、连续竞价:上午9:30-11:30 下午1:00-2:57;
10、开市 价:某只证券当日第一笔成交价(第一笔成交价有可能在连续竞价中产生);
11、收市 价:深市为有成交的最后一分钟内所有成交价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沪市为当日最后一笔成交价为收市价。
12、涨跌幅限制:自1996年12月16日起,证券交易所对交易的股票(含A股、B股)、基金类证券实行交易价格涨跌幅限制。在一个交易日内,除上市首日证券外,每只证券的交易幅度不得超过10%,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ST股票)涨跌幅度限制为5%
美股
一、交易代码
交易代码则为上市公司英文缩写,例如:微软(microsoft)的股票交易代码为msft。
二、交易单位
交易单位没有限制,以1股为单位。
三、涨跌幅度
无涨跌幅度限制,原有股价涨跌单位为1/16美元,现今多改为小数点制(最低为1美分)。
四、开户手续
买卖美国股票只需要开立一个证券户头,此证券户头同时拥有银行户头的功能,若您将钱存进此户头但未购买股票,券商会付给您利息,但要扣10%的税,如果想免税可选择自动转存短期基金,由券商代为操作获利。
五、交易手续费
买卖美国股票的手续费,不以“交易金额”的比率计算,而以“交易笔数”为基准,而且因券商的不同而有异。例如:在知名网络券商e*trade开户交易,每笔交易手续费为14.99~19.99美元,若在拥有中文网站并有中文客户服务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交易,每笔手续费为29.95美元。
此外,还有一种收费模式是以“交易数量”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不同券商的收费标准也有区别。例如知名美国网络券商盈透证券的交易费按照每股0.005美元收取,所以当投资者在一笔交易中买卖1000股时,盈透证券收费0.005×1000=5美元。
『叁』 哪只股票是中外合资电池
中外合资生产电池的是德尔未来这只股票,
『肆』 一、名词解释 1、有限责任公司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3、垄断 4、产品质量认证 5、经济管理主体 6、股票 二
1.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与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营企业,即两个以上不同国籍的投资者,根据《合资法人《公司法》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共同投资设立,共同经营,共负盈亏,担当风险的有限责任公司。 (港、澳、台参照)
3.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4.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国际上称合格认证。根据199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5.经济管理主体,这里所讲的经济法主体的涵义是广义上的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这些主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依据经济法设立的,但是由于他们至少有几种能力、地位、组织等是由经济法进行调整的,所以认为是广义上的经济法主体
6.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人(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每一股同类型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即“同股同权”。股票可以公开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也是投资和投机的对象。
『伍』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股票代码:600607
1992-03-27 联合实业 上市
1998-12-28 上实联合 公司更名
2006-11-08 上实医药版 公司更名
2010-02-25 并入权 上海医药(601607)
『陆』 股市市盈率中外比较研究的论文资料还有工具书推荐
《股市市盈率中外比较研究》 为从全球视野分析研究我国深沪市场市盈率总体水平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在分析海外主板样本
市场、海外二板样本市场、我国深沪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行业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动状况的基础上,将
我国深沪市场市盈率状况与上述海外样本市场的市盈率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有关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以美国纽约交易所、韩国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台湾交易所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场,其市盈率状况
的主要特征为:(1)从指数样本股加权市盈率(PE 值)的高低看,1990-2006 年17 年间,台湾PE 均值最高,
接近30 倍;香港最低,略超过15 倍;美国纽约和韩国居中,分别为19.86 倍和16.17 倍;(2)从PE 值
的波动看,同期香港、纽约、韩国市场PE 值波动区间分别为10-27 倍、12-31 倍和10-35 倍,波动幅度相
对较小;台湾市场PE 值波动区间为13-55 倍,波动幅度较大;(3)从行业分类看,具有本土经济发展优势
的行业PE 值相对较高:纽约市场的IT、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电讯等高科技行业及化工、半导体等传统优
势行业PE 值较高,香港电讯、贸易、金融服务和交通运输业PE 值较高,台湾制造业、IT、金融服务业PE
值较高,韩国制造业、电子及半导体工业、金融服务业PE 值较高;(4)以上述市场的成份股作为样本股研
究发现:样本股PE 算术均值高于加权均值,这说明上述市场普遍存在着大盘股折价现象;(5)从PE 的倒
数即年投资总体回报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偏离值看,在样本期间(1990-2006 年),纽约、日本、韩国市场的
投资者获得了投资超额回报,台湾市场出现了超额回报率为负即投资总体回报率低于无风险利率的情况。
2.以美国NASDAQ、韩国KOSDAQ、香港创业板、台湾OTC 市场为代表的海外二板市场市盈率状况的
主要特征为:(1)从指数样本股加权PE 值的高低看,NASDAQ、KOSDAQ、香港创业板的PE 均值分别为45
倍、30 倍、43 倍,都高于本国(或地区)主板市场的PE 均值;1997-2006 年,台湾OTC 市场的PE 均值为27
倍,略低于同期主板的PE 均值。(2)从PE 值的波动看,NASDAQ、KOSDAQ、香港创业板和台湾OTC 市场
的PE 值波动区间分别为10-60 倍、10-38 倍、22-39 倍和7-43 倍,均高于本土主板市场PE 均值的波动幅度。
(3)从行业分类看,NASDAQ 的IT、通讯、生物制药和医疗保健PE 值较高,KOSDAQ 的IT 业PE 值较高,
香港创业板的生物制药、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PE 值较高,台湾OTC 市场电子、半导体和旅游休闲业PE 值较高。
(4)以上述市场的成分股作为样本股研究表明:除KOSDAQ 外,其他三个市场样本股PE 算术均值高于加权均值,
这说明上述其他三个市场普遍存在大盘股折价现象,其中香港创业板市场最为明显。(5)就投资总体回报率与无
风险利率的偏离值比较而言,海外二板样本市场的年投资总体回报率与对应的无风险利率水平之间存在偏离,其
中美国和台湾二板市场的投资超额回报率为正,而香港和韩国二板市场则相反。在样本期间,同一地区内二板与
主板市场的超额回报率并不一致。其中美国和韩国二板市场的超额回报率低于其对应的主板市场,而台湾二板市
场的超额回报率则高于其主板市场。这表明,投资于二板市场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比主板市场更高的收益。
3.我国深沪市场市盈率状况的主要特征为:(1)从PE 的高低看,1993-2006 年,深市按深证成份
指数成份股计算的PE 加权均值为33.28 倍,沪市按上证综合指数股计算的PE 加权均值为33.46 倍,均
超过前述海外主板样本市场的PE 加权均值,其中高于香港主板市场PE 均值的一倍以上。2007 年8 月深
沪市场PE 加权均值分别为58.4 倍倍和59.3 倍,表明其市场整体价值已全面高估。(2)从PE 的波动看,
1993-2006 年,深沪PE 值的波动区间分别为9.8-58.75 倍和15.7-59.14 倍,波动系数依次为4.99 和2.76,
均远超过前述海外主板样本市场PE 的波动范围。(3)从行业分类看,以2007 年8 月为例,深沪股市电子、
通讯设备、航天、酒店旅游、饮料、铁路物流等行业公司PE 偏高,PE 值均超过50 倍;钢铁、有色金属、电力、
能源等行业公司PE 较低,PE 值不足30 倍。(4)从股本规模看,A 股市场不同股本规模的PE 存在较大差异,
以大盘蓝筹股为样本的上证50 和上证180 指数的PE 值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大盘股普遍存在着折价现象;
中小企业板和深沪主板小盘股PE 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拥有相对较高的估值溢价。(5)就投资总体回报率
与无风险利率的偏离值比较而言,1993-2006 年,深沪市场投资总体回报率均值分别为3.86% 和3.31%,
均低于同期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均值4.49%,表明深沪股市投资者在总体上并没有获得长期超额回报。和海
外主板市场比,无论是海外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股票投资总体回报率大都高于对应的利率水平,投资者
大都能获得超额回报。而我国深沪股市偏低的投资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我国股市平均估值水平相
对较高。
『柒』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币有价证券”怎么理解。
这里说的股票仅指以人民币标价的A股
外资银行和外资参股的金融机构不可以买卖版A股的股权票(QFII 即境外合格战略投资者可以少量参与A股) 但可以买卖国际板包括B股 H股的股票 这些股票都是以美元或港元 即外币标价的
至于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是绝对不允许外资参与的 外资只能参与一些外币债券和外币可转让存款单
『捌』 中外炒股的名人有哪些,哪些著作对股市菜鸟有帮助
中国的投资名人:如:上海的杨百万,叶荣添等,但是和国外的投资大师比起来不是在一个档次,国外的投资大师有(大多数是美国的):最早的江恩,杰西利物莫,艾烈特等 ,现在的耳熟能详的巴菲特,索罗斯等。他们所树立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是独树一帜并且历久弥新,都创造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如巴菲特这几年一度超过盖茨坐上世界首富的交椅,他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受到很多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人的追捧,视为神明,还有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八十年代阻击英镑,打败了英国央行,赚了二十亿美金,98阻击泰铢和马来西亚元也赚了几十亿美元,并且导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动荡,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倒退了十年,巨大的财富蒸发。中国投资市场是新兴的市场,存在的历史不长,监管力度和法律法规都有待完善,投资者水平皮也偏低,目前还没有产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
下面是我收集的名人投资理论著作,从浅到深,股票期货都有,你可以网络搜索下载电子书籍:
1》道氏理论
1股市晴雨表 (美) 汉密尔顿
2道氏理论--市场分析的基石 陈东
《2》K线
1日本蜡烛图技术 (美) 史蒂夫。尼森
2股票K线战法 (美) 史蒂夫。尼森
3蜡烛图方法:从入门到精通 (美)斯蒂芬 W.比加洛
4主控战略K线 (台湾)李进财 谢佳颖 阿民
《3》波浪理论
1波浪原理 (美)艾略特
2艾略特名著集(含自然的法则) (美)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
3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 (美)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
4艾略特波浪原理三十讲 侯本慧、郭小洲
5费波纳茨奇异数字的应用和买卖交易策略 罗伯特。费雪
《4》江恩理论
1华尔街四十五年 (美)江恩
2江恩理论——金融走势分析 (香港)黄柏中
3江恩投资实战技法 侯本慧、郭小洲
4江恩角度线与时间之窗 侯本慧、郭小洲
5江恩投资几何学原理 候本慧
《5》混沌和分形
1证券混沌操作法 (美)比尔。廉姆斯
2证券交易新空间--面向21世纪的混沌获利方法 (美)比尔。廉姆斯
3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美)埃德加。E。彼得斯
4分形市场分析--将混沌理论应用到投资与经济理论上 (美)埃德加·E·彼得斯
《6》交易心理
1直觉交易商 (美)罗伯特。库佩尔
2冷静自信的交易策略 (美)理查。迈克尔
3重塑证券交易心理--把握市场脉搏的方法和技术 (美) Brett N. Steenbarger
4投资心理规则:锤炼赢者心态 (美) 罗伯特.库佩尔;霍华德.阿贝尔
5投资心理学 (美) 杰克.伯恩斯坦
6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修订版) (挪威)拉斯.特维斯
《7》技术方法
1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美 ) 约翰.墨吉
2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美)约翰·墨菲
3期货交易技术分析 (美) 施威格
4股价型态总览 (美)David L. Bradford,Allan R. Cohen
5专业投机原理 (美) 维克多·斯波朗迪
6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美)杰西·利物默
7操作生涯不是梦 (美)Alexander elder
8期货交易策略(克罗谈投资策略) (美)斯坦利.克罗
9你也可以成为股票操作高手 (日)立花义正
10短线交易秘诀 (美)拉瑞。威谦姆斯
11多空操作秘笈 (美)史丹·温斯坦
12技术分析精论 (美)马丁。J。普林格
13多空交易日志 (台湾)邱逸凯
14股票技术分析新思维--来自大师的交易模式 (美) 瑞克·本塞诺
15交易的艺术--左右脑并用的投资法 (美)麦马斯特
16稳操胜算 (加拿大) William R. Gallacher
17股票操作学 (台湾)张龄松
《8》系统方法
1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美)范。K。撒普
2高级技术分析 (美)Bruce Babcock
3技术交易系统新概念 (美)威尔德著
4系统交易方法 波涛
5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化技术分析原理 波涛
6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 波涛
《9》理念
1炒股的智慧 陈江挺
2金融怪杰 (华尔街操盘高手) (美) 施威格
3新金融怪杰 (华尔街点金人) (美) 施威格
4美国期货专家经验谈 (美)威可夫
5操盘建议--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 (英)阿尔佩西.帕特尔
6投机智慧 (香港) 许沂光
7亚当理论 (美)韦尔德
8攻守四大战技 (美)Bruce Babcock
9期货决胜108篇 (香港)刘梦熊
《10》人物传记
1股票作手回忆录 (美) 爱德温。李费佛
2交易冠军 (美)马丁。舒华兹
3投机生涯 (美)维克多。尼德霍夫
《11》其他
1与天为敌 (美)彼得。伯恩斯坦
2战胜华尔街 (美)彼得。林奇
3欧奈尔制胜法则--如何在股市中赚钱 (美)欧奈尔
4漫步华尔街 (美)伯顿·麦基尔
『玖』 中外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是否可以购买A股上市公司股票
当然可以,只是开户是开的法人账户。
『拾』 中国保险业前三家的优势和劣势
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表10 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与我国保险市场集中率比较
国家
非寿险
公司数量
前五位非寿险
公司份额(%)
寿险公
司数量
前五位寿险公司
市场份额(%)
中国
12
99.8
8
99.2
日本
/
53.6
/
60.4
韩国
16
71.5
29
78.7
俄罗斯
1393
24
NA
52
巴西
113
49
103
59
美国
/
30.16
/
/
资料来源:Sigma No.4, 2000.
经济,市场起步较晚,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多,使公司整体发展和竞争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集中率居高不下。因此,我国保险业要打破垄断,完善竞争体制势在必行。
5.融资渠道比较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通资金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如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量与其金融市场全部业务量的1/3以上),投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范围十分狭窄,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规定其他少数几种资金运用方式,资金融通作用有限。目前我国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这使得国内保险业无法较快提升实力,也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证券业
关于证券业,我们将在证券化程度(证券市场市值/GDP)、证券市场体系、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公司业务等方面,通过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的综合比较,来了解中外证券业发展的情况。
1.证券化程度比较
一国证券市场市值与GDP之比反映了一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美国、日本、英国证券市场该比例1995年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为53.79%,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比例有所下降,为45%(见表11)。
表11 证券化程度的国家比较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年份
1995
1995
1995
2000
2001
证券市场市值/GDP
95.5
83.5
121.7
53.79
45
资料来源: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经济总量中证券化的比例不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证券市场体系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体系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区域证券交易所、OTC场外交易构成,形成了一个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证券融资、交易的证券市场体系。而我国现在只有功能基本雷同的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基本是单一的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也只有三种: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几乎是空白。如图所示,在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市值结构中,股票市值占97%,债券市值2%,基金1%,可见债券和基金发展严重滞后。
图3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值结构比例
3.投资者数量比较
据截止1998年底的美国官方资料统计,仅共同基金,美国就有4400万家庭共77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参与,家庭财产的25%是基金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开户人口的比重只有3%,证券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仅为5%左右。
4.投资者结构比较
实践证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市场,而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中,99%为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比例仅为1%,所占比例相当小。相比之下(见图4),美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由机构直接或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53%。而1995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1997年的该项数据为81%,差距明显。
图4 美国股市投资者结构
除此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一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大的基金规模也只有30个亿基金单位。
5.证券公司业务比较
截止2001年6月,我国登记注册证券公司有101家,其中综合类证券商14家,其他则属于过渡期、正在规范或尚未规范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约515亿元(其中,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美元),营业部总数为1923家。总体情况是券商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见表12)。
表12 国内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截止2000年)
国内证券公司(万元)
国外证券公司(万美元)
宏源证券
海通证券
摩根·斯坦利·添惠
美林公司
高盛公司
资产总额
509 242
3 160 000
42 679 400
40 720 000
28 976 000
净资产
62 525
537 700
1 927 100
2 101 800
1 653 000
营业收入
35 548
/
4 541 300
2 678 700
3 300 000
净利润
8 177
152 000
545 600
378 400
306 700
净资产收益率
13.085%
28.27%
28.31%
18.00%
18.55%
资料来源:陈峥嵘:“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证券投资》周刊,2001年第44期。
从表12可以看出,我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国外证券公司,业务竞争力低。
6.网上交易比较
网上证券交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证券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并能够提供快速而方便的信息服务。我国网上交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02年2月末,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开户数达376万户,今年1—2月份网上委托交易量达425亿元,占沪深交易所1—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6814.28亿元(双边计算)的6.24%。而美国到2001年网上帐户就已经达到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2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上交易还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敏、戴国强:《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雪峰:《保险业如何做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3.焦谨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金融论坛》2001年第10期。
5.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证券时报》。
6.《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
编者:黄利 林华 梁靖雯
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