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市全流通有什么好处
不是股市全流通,而是股票全流通。股票全流通对各方都有好处,获得好专处最大当然属是国家和上市公司大股东。
对大股东而言,由不流通到可以流通,原来在手里不容易交易的股票,现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卖高价,当然是天大的好处。
对上市公司而言,原来大股东的股票不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变现,股票的涨跌与他们无关,所以他们只知道在股市中圈钱而没有积极性经营好公司。现在他们的股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股票价格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关,促使他们搞好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的发展,这不是对上市公司有好处吗?
对股市来说,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股民愿意出钱投资,是其一;全流通方便了收购、重组,增加了股市的活跃度,是其二。
对股民来说,上市公司经营改善了,盈利机会增多了;股市活跃了,挣钱的机会增多了,可不是有好处?何况股改时大股东还支付对价呢。
对国家来说,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个历史问题,这是一个好处,公司好了股市好了,可以多收税这是二个好处,股民都有盈利,社会稳定,这是三个好处。股市好了,可以多发股票,那么多中央可以上市筹资,减轻国家负担,这是四个好处。
你看有那么多好处,所以这一年热热闹闹搞股改,可以理解了吧?
⑵ 上市公司得股票是全流通得好,还是部分流通得好,为什么
部分流通易于拉高出货,扩大泡沫,散户喜欢抄底,将来解禁就有人接盘!就这么简单。一上市都是主升浪,都有巨大泡沫,这点要清楚,只能快进快出!
⑶ 全流通股票和非全流通股票哪个好
全流通的股票好一些,但这种好仅仅是体现在心理上而已
因为很多所谓的“全流通”股版票,仅仅是指大小非有资格权可以卖他们的股票了,但实际上他们的股票都还握在手里,没有真正扔出去。
所以仅仅是名义上的“全流通”而已,到底市场真正接到他们扔出去的股票,那承受力如何,还是未知数。
⑷ 已经全流通的股票好不好
全流通的股票,也就是没有限售股,可以说是比较活跃,比较灵活,如专果说风险,当然也要看属公司业绩,同时看公司高管对公司的一个前景判断,如果高管对前景公司不看好,那样的话非全流通股票风险大,因为到了解禁的时候,高管会套现。如果高管对前景比较看好,机构也看好,那样的非流通股,股价很容易长起来。 全流通大盘股,一般来说机构少,他的价格不容易控制,相对稳定,风险也相对低点,但是机会也少点,会跟着市场节奏走。全流通小盘股,投机性强。风险也大。
⑸ 股票全流通之后有什么影响
大家同股同权,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更加趋向一致。不像以前,大股东的股权版是不流通的,股市涨权跌跟他没关系。现在股票价格要是跌了,小股东亏损,大股东,公司的控制人也一起跟着亏损,那么大股东对股票价格会更加关心。
⑹ 买全流通的股票好吗不全流通的股票买了是否有什么风险》
主要看世道,在目前世道,即使买再怎么牛的股也是跌!所以目前建议只卖不买,拿住资金等待利好出现抄底!祝你好运!^_^
⑺ 从长远来看 股票的全流通是好是坏
全流通是历史必然,所以是好事.
股票全流通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优质股票和垃圾股就会很快体现出差别,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从企业经营状况上作为选股决策的重要性.
⑻ 全流通的股票好不好
好不好看自己怎么认为,下面介绍一下全流通股票:
我国股市成立时制度上比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在交易所公开买卖),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或“全流通”问题。一般投资者购买的是可以流通的流通股。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
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全流通”,让股市在制度在走向完善,让其正常发挥作用。
这项改革有很多困难,制度上的、利益上的、操作上的等等,其中之一就是利益的再分配。
非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大都很低,而流通股东的成本很高,比如以前的国企改制成股份公司时,按净资产折价为国家股,后来发行现流通股时则按几倍于净资产的价格发行,当时由于国家股不能流通,发行时也没有太多问题。现在如果都可以买卖了,对流通股东就很不公平,这就需要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补偿来获取“流通权”,这就是所谓的支付“对价”。
2009年6月19日晚,国务院宣布在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政策,转持国有股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从而掀开中国证券市场全新的一页。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曾经是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桎梏。从2005年4月末开始,一场席卷整个市场、波及多个方面的股权分置改革相继展开,并于2006年底初步告捷,奠定了全流通股市的制度框架。
但是,进入“后股改”时期的中国股市并不平静,对于“大小非”、“大小限”的议论仍不绝于耳。特别是在市场低迷时,对于解禁股的各种争论更趋激烈,解禁股甚至被指为“砸盘”的罪魁祸首。
而一旦市场情绪高涨之时,人们对解禁股的关注度又骤然降低。从2009年3月以后的市场看更是如此。人们对所谓的“大小非”股票不再恐惧,可以解释为“牛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也折射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日益得到夯实。
如果说始于2005年4月末的股改大变革奏响了中国股市步入成年的号角,那么这个成人礼仪式显然还没有落幕:股改成功只是它的上半场,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全流通市场是这个成人礼的下半场。
⑼ 股票全流通的股价的影响
全流通将使大股东的财富激励和财富效应发生变化,从而根本改变大股东的行为,使大股东的行为能与中小股东的行为在利益上有一致之处。“全流通以后,在中国国情下大股东可能会有更多的注资行为,因为大股东利益可以通过股价来实现,同时,大股东也会产生粉饰报表的冲动”。
全流通时代需要观念的变化,比如,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高管的股票买卖从坏事变成了好事,通过披露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买卖股票的信息,比上市公司的高管宣称自身股票多好更重要。当然,在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由于全流通使得取得利益上的部分一致时,小股东也还应注意到,大小股东实现自己利益的方式不一样,看待股票运行的角度也有差异。比如,大股东在股价高的时候会倾向于减持或增发股票进行再融资,这在西方的规范市场都是很普遍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股价。
“但反过来,这也是全流通市场上自我平衡的合理机制,市场涨得多了,大家就不敢往上炒,也就自动地抑制了股价的上升”。他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全流通时代最大的庄家就是大股东,只不过这时候把暗庄变成了明庄,大股东的行为是在阳光下的,是市场平衡的因素。
全流通也会给证券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在流通比例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会对证券市场的价值中枢形成一个很大的考验。他提出,如果说要找一个价值标杆,与A股市场最接近的标杆是香港市场。目前,香港市场已有一半多的市值贡献来自于内地企业,这个市场分享了内地经济增长的所有好处,而且,在香港市场上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是内地投资者。香港是世界上名列第一的自由经济体,是真正国际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