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攻略 > 2014万科股票分析报告

2014万科股票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25 03:06:20

『壹』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万科A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万科基本情况介绍: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3年12月31日止,公司总资产105.6亿元,净资产47.01亿元。 1988年12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人民币2,800万元,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1年6月,公司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集资人民币1.27亿元,公司开始跨地域发展。1992年底,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正式启动,大众住宅项目的开发被确定为万科的核心业务,万科开始进行业务调整。1993年3月,本公司发行4,500万股B股,该等股份于1993年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B股募股资金45,135万港元,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核心业务进一步突显。1997年6月,公司增资配股募集资金人民币3.83亿元,主要投资于深圳住宅开发,推动公司房地产业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2000年初,公司增资配股募集资金人民币6.25亿元,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于2001年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予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成为专一的房地产公司。2002年6月,万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5亿,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房地产核心业务的资金实力。公司于1988年介入房地产领域,1992年正式确定大众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截止2002年底已进入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成都、武汉、南京、长春、南昌和佛山进行住宅开发,2003年万科又先后进入鞍山、大连、中山、广州、东莞,目前万科业务已经扩展到16个大中城市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公司树立了住宅品牌,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万科A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2008年年末流动性比率= = =1.76

2009年年末流动性比率= = =1.92
2010年年末流动性比率= =205521000000/129651000000=1.59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流动比率为1.84,说明与同类公司相比,万科09年的流动比率明显高于同行业比率,万科存在的流动负债财务风险较少。同时,万科09年的流动比率比08年大幅度提高,说明万科在09年的财务风险有所下降,偿债能力增强。但10年呈下降状态,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稳定。
2.速动比率
2008年年末速动比率:
= =
=0.43

2009年年末速动比率:
= =
=0.59
2010年年末速动比率:
= =(205521000000-333000000)/129651000000
=0.56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速动比率为0.57,可见万科在09年的速动比率与同行业相当。同时,万科在09年的速动比率比08年大有提高,说明万科的财务风险有所下降,偿债能力增强。10年,速动比率又稍有下降,说明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偿债能力稍变弱。
3、现金比率
2008年的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9978285900/64553721902=30.95%
2009年的现金比率=(23001900000+740471)/68058279849=33.8%
2010年的现金比率=37816900000/129651000000=29.17%
分析:从数据看,万科的现金比率上升后下降,从08年的30.95上升到09年的33.8,说明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增强,但10年又下降到29.17,说明万科的存货变现能力是制约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率= = =0.674

2009年年末资产负债率= = =0.670
2010年年末资产负债率= =161051000000/215638000000=0.747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0.56,万科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略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万科的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较强,长期的财务风险较低。此外,09年的负债水平比08年略有下降,财务上趋向稳健。10年,资产负债率上升说明偿债能力变弱。
2.负债权益比
2008年年末负债权益比:
= = =2.07

2009年年末负债权益比:
= = =2.03
2010年年末负债权益比:
= =161051000000/5458620000=2.95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负债权益比为1.10。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资产负债率得出的结论一致,10年万科的负债权益比大幅度升高,说明企业充分发挥了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
3.利息保障倍数
2008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
= = =10.62
2009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
= = =16.02
2010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
= ==24.68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为3.23倍。可见,万科近两年的利息保障倍数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企业支付利息和履行债务契约的能力强,存在的财务风险较少。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从上可知,已获利息倍数呈上升趋势,万科的长期偿债能力增强。
02任务-营运能力分析
一、万科基本情况介绍: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3年12月31日止,公司总资产105.6亿元,净资产47.01亿元。 1988年12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人民币2,800万元,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1年6月,公司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集资人民币1.27亿元,公司开始跨地域发展。1992年底,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正式启动,大众住宅项目的开发被确定为万科的核心业务,万科开始进行业务调整。1993年3月,本公司发行4,500万股B股,该等股份于1993年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B股募股资金45,135万港元,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核心业务进一步突显。1997年6月,公司增资配股募集资金人民币3.83亿元,主要投资于深圳住宅开发,推动公司房地产业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2000年初,公司增资配股募集资金人民币6.25亿元,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于2001年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予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成为专一的房地产公司。2002年6月,万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5亿,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房地产核心业务的资金实力。公司于1988年介入房地产领域,1992年正式确定大众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截止2002年底已进入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成都、武汉、南京、长春、南昌和佛山进行住宅开发,2003年万科又先后进入鞍山、大连、中山、广州、东莞,目前万科业务已经扩展到16个大中城市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公司树立了住宅品牌,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万科A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2008年年末流动性比率= = =1.76
2009年年末流动性比率= = =1.92
2010年年末流动性比率= =205521000000/129651000000=1.59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流动比率为1.84,说明与同类公司相比,万科09年的流动比率明显高于同行业比率,万科存在的流动负债财务风险较少。同时,万科09年的流动比率比08年大幅度提高,说明万科在09年的财务风险有所下降,偿债能力增强。但10年呈下降状态,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稳定。
2.速动比率2008年年末速动比率:= = =0.43
2009年年末速动比率:= = =0.59
2010年年末速动比率:= =(205521000000-333000000)/129651000000=0.56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速动比率为0.57,可见万科在09年的速动比率与同行业相当。同时,万科在09年的速动比率比08年大有提高,说明万科的财务风险有所下降,偿债能力增强。10年,速动比率又稍有下降,说明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偿债能力稍变弱。
3、现金比率2008年的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9978285900/64553721902=30.95%
2009年的现金比率=(23001900000+740471)/68058279849=33.8%
2010年的现金比率=37816900000/129651000000=29.17%
分析:从数据看,万科的现金比率上升后下降,从08年的30.95上升到09年的33.8,说明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增强,但10年又下降到29.17,说明万科的存货变现能力是制约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率= = =0.674
2009年年末资产负债率= = =0.670
2010年年末资产负债率= =161051000000/215638000000=0.747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0.56,万科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略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万科的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较强,长期的财务风险较低。此外,09年的负债水平比08年略有下降,财务上趋向稳健。10年,资产负债率上升说明偿债能力变弱
2.负债权益比2008年年末负债权益比:= = =2.07
2009年年末负债权益比:= = =2.03
2010年年末负债权益比:= =161051000000/5458620000=2.95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负债权益比为1.10。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资产负债率得出的结论一致,10年万科的负债权益比大幅度升高,说明企业充分发挥了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3.利息保障倍数2008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 = =10.622009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 = =16.022010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 ==24.68 分析:万科所在的房地产业08年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为3.23倍。可见,万科近两年的利息保障倍数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企业支付利息和履行债务契约的能力强,存在的财务风险较少。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从上可知,已获利息倍数呈上升趋势,万科的长期偿债能力增强。

万科A获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关系投资者的回报, 是债权人收回债权的根本保障, 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能力。
1. 营业收入分析
营业收入是企业营销能力的综合反映, 是获利能力的基础, 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从下表可见, 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域为主, 以其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为辅的“3+X”跨地域布局。以深圳和上海为核心的重点投资以及不断推进的二线城市扩张是保障业绩获得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9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比例
结算面积比例
珠江三角洲区域
27.03%
37.16%
25.08%
长江三角洲区域
32.38%
36.46%
26.06%
京津以及地区
32.01%
18.77%
36.34%
其他
8.58%
7.60%
12.52%

2. 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是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 与技术水平, 产品设计, 规模经济和对成本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营业费用增长率有所降低的3 年间, 销售增速仍保持上升态势,除市场销售向好外, 还反映了销售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由下表可见, 管理费用的增长幅度不小, 良好的管理关固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但也应进行适度的控制。由于房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作后盾, 银行借款利息大量资本化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银行存款。因此, 万科在存在大量借款的情况下, 其财务费用却为负数, 管理层应注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各项目增长幅度表
年份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主营业务利润
57.01%
39.04%
56.79%
营业费用
66.48%
55.99%
41.83%
管理费用
43.17%
0.48%
42.82%

3. 主营业务利润及利润构成分析
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 由下表可见, 06- 09 年销售毛利率逐渐增长。07 年根据市场供需两旺, 房价稳步上升的变化以及对未来市场土地资源稀缺性的预期, 企业调高了部分项目的售价, 项目毛利率明显增长。08 年净资产收益率为近年来最高点, 效益取得长足进步。其项目阶梯形的收入, 具有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抹平了行业波动带来的影响。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净利润
8.36
8.5
11.45
12.79
销售毛利润
20.09
22.51
25.75
28.72

利润构成分析: 由上表可见, 万科主营业务利润呈上升趋势, 其中房地产业务为其主要来源, 毛利率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而物业管理业务获利能力有待加强。2006 年后净利润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营业利润的增长, 同时投资收益的比重下降趋势明显。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比重逐渐减少。
4. 盈利能力指标
(1) 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这两项指标呈上升趋势( 见下表) 。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资产净利率
4.65%
5.13%
5.65%
6.14%
净资产收益率
11.31%
11.53%
14.26%
16.25%

( 2) 经营指数与每股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收益的质量。下表显示该指标波动幅度较大, 说明现金流缺乏稳定性, 存在较大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增加存货所致, 因此, 万科应加强现金流的管理, 降低市场风险, 提高运作效率, 保证业务开展的灵活度。例如, 08 年, 加强对项目开发节奏的管理, 加快销售, 对不同的采用不同的租售策略, 进一步消化现房库存, 加快项目资金周转速度; 09 年贯彻“现金为王”的策略,调减全年开工和竣工计划, 以减少现金支出,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经营指数
0.62
1.19
-2.73
0.34

每股收益07 年的大幅下降是由于06 年实行了10 增10 的股票股利政策, 因此, 实际股东的收益还是增长了。该指标一直保持较平稳的态势, 在不断增资的情况下, 仍能保持一定的每股收益, 说明万科有较强的获利能力。09 年行业平均每股现金流量为0.404。该指标偏低, 主要是由于每年公积金转股使股本规模扩大, 其次, 反映了万科获取现金能力偏低。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每股现金流量
0.26
-1.06
0.46
0.23

以上分析可见, 万科A拥有较强的获利能力, 且这种获利能力有很好的稳定性。在行业沧海桑田变化的十年, 万科一直保持了很高的盈利水平, 除了市场强大需求外, 说明其拥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另外, 规范、均好的价值观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

万科A财务报表综合分析

一、万科基本情况介绍: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3年12月31日止,公司总资产105.6亿元,净资产47.01亿元。 1988年12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人民币2,800万元,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1年6月,公司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集资人民币1.27亿元,公司开始跨地域发展。1992年底,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正式启动,大众住宅项目的开发被确定为万科的核心业务,万科开始进行业务调整。1993年3月,本公司发行4,500万股B股,该等股份于1993年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B股募股资金45,135万港元,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核心业务进一步突显。1997年6月,公司增资配股募集资金人民币3.83亿元,主要投资于深圳住宅开发,推动公司房地产业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2000年初,公司增资配股募集资金人民币6.25亿元,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于2001年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予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成为专一的房地产公司。2002年6月,万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5亿,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房地产核心业务的资金实力。公司于1988年介入房地产领域,1992年正式确定大众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截止2002年底已进入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成都、武汉、南京、长春、南昌和佛山进行住宅开发,2003年万科又先后进入鞍山、大连、中山、广州、东莞,目前万科业务已经扩展到16个大中城市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公司树立了住宅品牌,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杜邦分析原理介绍
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利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资产投资收益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
杜邦分析法中涉及的几种主要财务指标关系为: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三.杜邦分析数据。
杜邦分析法中涉及的几种主要财务指标关系为: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


总资产收益率
0.7878%

X
权益乘数
1/(1-0.68)

=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1/(1-资产负债率)
=1/(1-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净资产收益率
2.94%

主营业务利润率
15.0111%

X
总资产周转率
0.0525%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期末资产总额+
期初资产总额)/2
期末:148,395,955,757
期初:137,507,653,940

净利润
1,126,579,449

/
主营业务收入
7,504,969,755

主营业务收入
7,504,969,755

/
资产总额
148,395,955,757

主营业务收入
7,504,969,755

-
全部成本
6,202,756,893

+
其他利润
200,022,269

-
所得税
375,655,681

流动资产
140,886,939,320

+
长期资产
7,383,409,016

主营业务成本
5,494,621,235

营业费用
293,290,365

管理费用
309,252,999

财务费用
105,592,294

货币资金
17,917,618,442

短期投资
0

应收账款
406,782,083

存货
103,511,656,967

其他流动资产
19,050,881,828

长期投资
3,905,290,692

固定资产
1,999,879,587

无形资产
0

其他资产
110,213,152

1、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平均权益成数
权益成数=1/1—资产负债率
时间
项目
2010.03.31
2009.03.31
备注
权益乘数

3.125

3.125
实际操作中用权益成数替代平均权益乘数
投资报酬率(%)
7.8
6.301

净资产收益率(%)
24.375
19.6906

2投资报酬率
时间
项目

2010.03.31
2009.12.31
2009.09.30
2009.06.30
销售净利率(%)
15.669
13.1544
10.0109
14.2156
总资产周转率(%)
0.0525
0.3806
0.2375
0.1789
投资报酬率(%)
1.86
1.72
1.68
1.81

3资金结构分析
时间
项目
2010.03.31
2009.12.31
2009.09.30
2009.06.30
资产负债率(%)
68.0628
67.0017
67.287
66.4271
股东权益比率(%)
31.9372
32.9983
26.9823
33.5729

数据分析结果:
(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相关性最大的指标,而净资产收益率由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所决定。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万科房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且从2009年-2010年的增幅较大,说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小。

(2)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该公司权益乘数大,说明万科地产的负债程度较高,企业风险较大。

(3)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万科房地产的销售净利率在这两年间有所提升,说明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贰』 市场营销的童装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啊,不要牌子的自己创业的那种

实例:深圳万科地产项目全程策划流程 (仅供参考)一、市场调研:1, 前言--本次市调的背景、动机、运用手段、目的等; 2, 市场分析-- (1) 当前市场分析(开发总量、竣工总量、积压总量) (2) 区域市场分析(销售价格、成交情况) 3, 近期房地产的有关政策、法规、金融形势 4, 竞争个案项目调查与分析 5, 消费者分析: (1) 购买者地域分布; (2) 购买者动机 (3) 功能偏好(外观、面积、地点、格局、建材、公共设施、价格、付款方式) (4) 购买时机、季节性 (5) 购买反应(价格、规划、地点等) (6) 购买频度 6, 结论 二、 项目环境调研 1, 地块状况: (1) 位置 (2) 面积 (3) 地形 (4) 地貌 (5) 性质 2, 地块本身的优劣势 3, 地块周围景观 (前后左右,远近景,人文景观,综述) 4, 环境污染及社会治安状况(水、空气、噪音、土地、社会治安) 5, 地块周围的交通条件(环邻的公共交通条件、地块的直入交通) 6, 公共配套设施(菜市场、商店、购物中心、公共汽车站、学校、医院、文体娱乐场所、银行、邮局、酒店) 7, 地块地理条件的强弱势分析(SWOT坐标图、综合分析) 三、 项目投资分析 1, 投资环境分析 (1)当前经济环境(银行利息、金融政策、开 (2) 房地产的政策法规 (3) 目标城市的房地产供求现状及走势(价格、成本、效益)现实土地价值分析判断(以周边竞争楼盘的售价和租价作为参照) 2, 土地建筑功能选择(见下图表) 3, 现实土地价值分析判断(以周边竞争楼盘的售价和租价作为参照) 4, 土地延展价值分析判断(十种因素) 5, 成本敏感性分析 (1)容积率 (2)资金投入 (3)边际成本利润 6,投入产出分析(1)成本与售价模拟表 (2)股东回报率 7, 同类项目成败的市场因素分析 四,营销策划 (一) 市场调查 1 项目特性分析(优劣势判断,在同类物业中的地位排序) 2 建筑规模与风格 3 建筑布局和结构(实用率、绿地面积、配套设施、厅房布局、层高、采光通风、管道布线等) 4 装修和设备(是豪华还是朴素、是进口还是国产、保安、消防、通讯) 5 功能配置(游泳池、网球场、俱乐部、健身房、学校、菜场、酒家、剧院等) 6 物业管理(是自己管理还是委托他人管理、收费水平、管理内容等) 7 发展商背景(实力、以往业绩、信誉、员工素质) 8 结论和建议(哪些需突出、哪些需弥补、哪些需调整) (二)、 目标客户分析 1、经济背景 · 经济实力 · 行业特征…… 公司(实力、规模、经营管理、模式、承受租金、面积、行业) 家庭(收入消费水平、付款方式、按揭方式) 2、文化背景 :推广方式、媒体选择、创意、表达方式. (三)、 价格定位 1 理论价格(达到销售目标) 2 成交价格 3 租金价格 4 价格策略 (四)、 入市时机、入市姿态 (五)、 广告策略 1广告的阶段性划分 2阶段性的广告主题 3阶段性的广告创意表现 4广告效果监控 (六)、 媒介策略 1 媒介选择 2软性新闻主题 3媒介组合 4投放频率 5费用估算 (七)、推广费用 1 现场包装(营销中心、示范单位、围板等) 2 印刷品(销售文件、售楼书等) 3媒介投放 五、 概念设计 1, 小区的规划布局和空间组织 2, 小区容积率的敏感性分析 3, 小区道路系统布局(人流、车流) 4, 小区公共配套布局安排(学校、会所、购物等) 5, 小区建筑风格的形式及运用示意 6, 小区建筑外立面色彩的确定及示意 7, 小区户型比例的搭配关系 8, 小区经典户型的功能判断及其面积划分 9, 小区环境绿化概念原则 10, 小区环艺小品主题风格确定及示意 六、 识别系统 (一)核心部分 1, 名称 2, 标志 3, 标准色 4, 标准字体 (二) 运用部分 1, 现场 · 工地围板 · 彩旗 · 挂幅 · 欢迎牌 2, 营销中心 · 形象墙 · 门楣标牌 · 指示牌 · 展板规范 · 胸卡 · 工作牌 · 台面标牌 3, 工地办公室 · 经理办公室 · 工程部 · 保安部 · 财务部 4, 功能标牌 · 请勿吸烟 · 防火、防电危险 · 配电房 · 火警119 · 消防通道 · 监控室 万科地产项目营销策划内容提示 一、“万科地产”品牌定位 在对同类竞争楼盘进行调研走访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的特性分析,从而确定“万科地产”的品牌定位。项目特性分析即是将自身的优点和且缺点都一清二楚地挖掘出来,目的是确立本项目在所处地段和同类物业中的地位。彻底清楚本项目的真实面目后,在推广时就会知道哪些该突出,哪些需要规避,以最佳姿态展现在目标客户面前。 “万科地产”项目特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筑规模与风格; 2. 建筑布局和结构(实用率、绿地面积、配套设施、厅房布局、层高、采光通风、管道布线等); 3. 装修和设备(是豪华还是朴素、是进口还是国产、保安、消防、通讯); 4.功能配置(游泳池、网球场、俱乐部、健身房、学校、菜场、酒家、剧院等); 5. 物业管理(收费水平、管理内容等); 6.发展商背景(实力、以往业绩、信誉、员工素质); 7.结论和建议(哪些需突出、哪些需弥补、哪些需调整)。 二、主力客户群定位及其特征描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针对“万科地产”各项目的土地环境价值,分析和判断主力客户群是今后项目营销推广的前提,通过研究购买者的职业、收入家庭结构、教育背景等方面情况,可对“万科地产”主力客户群的特征进行判断和描述;围绕主力客户群的定位,今后本项目的形象宣传、价格定位和推广手法都必须针对这群人,取得它们的认同,避免功能、信息的相互干扰。 万科地产以往的客户资源是我们最好的财富。建议认真疏理万科地产客户档案资料,从中找出主力客户群的客户信息,以便明确制定今后营销推广策略。 三、 价格定位 1. 理论价格(达到销售目标) 2 .实际价格(在预期内顺利达到销售目标的成交价格) 3. 租金价格(最能反映商品房实际售价的价格) 4. 价格策略 入市时机 入市时机并非指时间概念上的时机,而是指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状况来决定什么时候进入市场,是卖楼花还是卖现楼,是建到正负零还是等到封顶再卖,是抢到竞争对手前开卖还是等人家卖完了再说,所谓时机成不成熟即此之谓。 五、 广告策略 1.广告的阶段性划分(准备期、导入期、推广期、成熟期、巩固期) 2.阶段性的广告主题 3.阶段性的广告创意表现 4.广告效果监控 六、 媒介策略 1. 媒介组合 2.软性新闻主题 3.投放频率 4.费用估算 七、推广费用 1. 现场包装(VI设计、营销中心、示范单位、围板等) 2. 印刷品(销售文件、售楼书等) 3. 阶段性广告促销费用

『叁』 万科集团考绩考评制度分析报告

万科集团考绩考评制度分析报告

为了进一步完善万科考绩考评制度,我对企业考核制度的历史和理论,对万科集团考绩考评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了一些考察和分析,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基本的评价

人事考核是企业人事管理的的重要内容。自从有了企业,就已有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事考核。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企业人事考核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较为典型的发展;在那里,“人事考核”被称为“劳绩评价”。企业人事考核制度传到日本,叫做“人事考评”。日本多数企业现今所实行的人事考评制度,是在美国式的人事考核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后形成的。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从科学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发展、从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到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相结合的发展,原先片面强调科学性的传统考核制度也发展到强调科学性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现代考核制度。其中日本的贡献很大。

台湾的现代企业管理是大陆现代企业管理的先驱,在一定意义上,其今天的情况就是我们明天的情况。作为与美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都很密切的市场经济社会,它在企业管理中较早地引入了美国和日本的人事考核制度,并且使之中国化。

大陆现今流行的企业人事考核制度,基本上是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用的传统制度与从美国、日本、台湾流入的现代制度的融合。

现代考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它认为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是要考察员工的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而且要着眼于员工发展(Development);相应地,一位主管通常有二个主要职责—管理(Managing)与辅导(Coaching);主管既是裁判(法官)又是教练员(辅导员);从考核制度的建立、考核标准的制定、员工的自我评估,到主管与员工的面谈、考核结果的反馈、员工的申诉以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等等,处处都强调员工的参与。

现代企业考核制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中国开始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在中国大陆推广开来。在深圳,万科和华为等企业都推出了比较系统的企业人事考核制度。与其相比较,万科的考核制度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一、万科集团所实行的员工考核制度,是一种建立在万科的根本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基础上的人事管理制度,这是它与众多的中外企业的人事考核制度根本不同之所在。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结合、科学性与全员性的结合,在这里有了坚实而深刻的基础。

二、万科考绩考评制度亦考亦评,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美国人称为“特征考核”)相结合,既考察员工业绩,又着眼于员工的发展;在对员工素质的考察中,又不同于美、日、台企业(华为、万科也是如此)的只考察勤(工作态度)、能(工作能力)和绩(工作业绩),而是德、能、勤、绩全面考察,体现了一定的中国特色。

三、万科考绩考评制度中,月考核与年考核相结合,体现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避免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失控,避免了年终考评过于空泛和过于主观。

四、万科考绩考评制度中,部门得分在干部员工的个人得分中均占重要地位,强调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万科考绩考评制度中,自我评估与主管评估相结合,上级评分与下级、同级评分相结合,体现了与员工持股制度相适应的员工参与的精神。

六、万科考绩考评制度中,干部的得分不仅来自其直接上级,而且来自部门得分、同级评分与下级评分的综合。这既制约了上级评分,避免了“一言堂”;又发挥了舆论和下情对干部的监督,避免了“唯上”现象。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对这种“集体评分”方法评价很高,认为其结果比较能够保证客观公正。

七、为了综合反映干部员工的业绩评分和素质评分、月考绩分和年终考评分、部门得分与个人得分、上级评分和同级与下级评分,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科学的权重比例,万科考绩考评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深刻的统计学原理,可以说是万科人的一大发明。

八、万科的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分配、人员任用直接挂钩,如月考核与月浮动工资、季度奖挂钩,年考核与年终奖、定期调薪挂钩;根据年考核结果,在干部员工中实行“甲A甲B考核升降制”等。

总之,万科考绩考评制度这种科学性与人性化高度结合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体现了万科员工内部持股制度的内在要求,它是员工股东对所投资金效率的考核。这种科学管理和全员管理的结合,在实行员工内部持股制度、员工当家做主的的万科,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切实的可行性。它是“用心做事,诚信为人”的企业统一价值观的核心体现,是万科集团“成就一番伟业,塑造一代英才”的远大目标的一种实现手段。它为解决困扰许多企业的“按劳分配”和“选贤任能”两大难题找到了一条万科之路,形成了具有万科特色的一整套员工考核体系,这是一种科学、客观而又充满人性,集考核制度发展之大成、又进行了一系列创造发明的评价方法;它大大减少了人员评价中的个人因素,从而降低了企业管理和人员关系中的复杂性,使公司的人文环境变得比较清澈透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万科的常规工作的自动运转,使公司的干部员工能心情舒畅,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于公司的发展和自身的提高。这种管理制度已成为万科文化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考绩考评制度的正确定位

考核制度的困境

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对考绩考核制度的实行效果却有一些非议和怀疑。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台湾学者王遐昌就曾指出:员工绩效考核虽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然而,环顾周遭众多企业组织,业已实施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者虽比比皆是,但真正执行得相当理想者却鲜于发现,多半流于形式或成效不彰,甚至有人说‘中国人好面子讲人情,所以绩效考核制度不易发挥效果’(这实在是一种成见)”。

事实上,人事考核制度即便在西方国家也执行得并不那么理想。一些西方学者指出,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有一套考核制度,但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使用它。但他们又都认为,某种方式的考核制度仍然是需要的,否则对人员的奖罚和升降就缺乏客观的基础。

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和运用这一套制度。

任何一个制度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局限性,考核制度也是一样。就我们现行的考核制度而言,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现行考核制度的缺陷: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首先,每次的考核结果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公正,总是会有人提出申诉或表示不满。这一方面是因为制度本身不可能修改得尽善尽美,特别是有些考核标准无法定量,难以把握;尤其是其中有关被考核者的素质的评价(国外称为“特征考核”)和对工作质量的评价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任何评分者主观上在德、能、识各方面都不可能不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性。

考核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

其次,即使是我们有朝一日将考核制度修改得十全十美,考评人员的工作又绝对无懈可击(这本身都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就保证考核结果完全客观公正呢?也还是不可能。因为,即使是最完善的考核制度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不要指望它可以完全解决“按劳分配”和“选贤任能”两大问题。在这里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考核制度本身固有的这种局限性。

——关于“标准件”和“非标准件”

作为一个“标准明确”、“充分量化”的考核制度,它带有偏重于“标准性”的特点,如果不能掌握好使用它的度,把它放到一个不应有的过高的高度,它就会在发挥“个性”方面有所不足。

这一方面是由于考核制度对人们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定性定量的标准要求;而另一方面,每个人的个人素质在德、能、识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往往是一些方面较强,一些方面较弱;甚至是一些方面越强,一些方面越弱。我们可以努力使人们均衡发展,但这种努力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有时还会使人们付出代价,即为了所有方面的均衡发展而牺牲了一些方面的突出发展。当这种代价太大,以至于还不如保持原样不作改变时,就不得不牺牲均衡而保留个性了。这就象在一些企业生产中,除了要生产大量的“标准件”,还要生产一些用来满足特殊需要的“非标准件”一样。

如果对考核制度过度强化,要求所有人都面面俱到地全面发展,就必定会出现为了均衡而牺牲个性、创造性的情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削足适履”了。

——关于人际关系在考核中的作用

进一步说,作为一种强调“全员参与”的考核制度,它又有偏重于“和谐性”的特点。由于是否符合标准要由众人来评判,被评议者要想得高分,就必定要花费一定精力在人际关系上,还需处处注意不能锋芒外露,免遭嫉妒。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人们才能的发挥。由于考核成绩来自众人的评判的综合;又由于平凡者众,杰出者寡;少数杰出人士的真知灼见往往被淹没,多数人的平常见识就占了上风。因而就有可能是才能平平而又人缘颇好者得分最高,除非评判者的素质普遍较高,而且同时还有其它的制度和做法对考核制度起着补充作用。

——关于“老黄牛”和“千里马”

『肆』 2008年金融危机全过程

金融危机从2007年就开始了,直到2008年,中国的影响才明显开来: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拓展资料: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

『伍』 华为为什么不选择上市

华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华为到现在也没有上市,那么华为不选择上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不想被资本所左右



华为一直坚持不上市,就是不想被资本所左右。一般来说,资本是逐利的,是想赚钱的,是想要回报率的,这样的情况下,资本的力量可能跟企业的愿景和理想就会存在差距,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够静下心来做好技术和研发。




而我们从华为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华为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笃定发展理念,投资巨额资金研发芯片,投资巨额资金研发手机,这样才有现在海思芯片和华为手机的崛起。

而如果华为上市,那么很大可能资本是逐利的,是非常想赚钱的,可能会让华为去做房地产或者其他产业,而根本就不会投入巨资研发芯片,可能也不会投巨资研发手机,那么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华为了。


这个可以参考联想的发展,联想上市很早,但是到现在联想研发的投入可能还是不算大。因此,华为坚持不上市,就是不想被资本说左右。

不上市是为了保持华为的凝聚力和活力

华为不上市是为了保持华为的凝聚力和活力。现在来说,华为股权已经高度分散了,华为大概有9万多人拥有华为公司股权,即使是任正非也就是持有1%的华为股权,这样的股权结构是为了保持华为公司的凝聚力和活力。



现在华为股权并不是终身制的,如果你在华为干得好,那么就能够获得股权,获得分红的权利。但是如果你离开了华为,那么华为也会按照股权规定,按照一定的价格回购股权,这样华为一直能够通过股权激励华为员工前进。


但是如果华为上市,对于公司来说,好处是不多的。一个是持有华为股份的那一拨人,一下子成为了巨富,可能因为太富裕了,而失去了奋斗的精神。而对于其他再进华为的员工来说,一般就不会再有股权激励了,可能对员工激励的幅度就会减弱。因此,华为上市,对于公司来说,好处不算多。因此,华为不上市是为了保持华为的凝聚力和活力。

结论

综上所述,华为不上市一个是不想被资本左右,另一个就是为了保持华为的凝聚力和活力。

阅读全文

与2014万科股票分析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