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对美联储的缩表加息,世界各国为何减持国债,会产生什么影响
你好。美国应该是在降息,会导致美元资产贬值,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包括美国国债都会选择减持变现,以保证资产安全。满意请采纳谢谢!
㈡ 美元加息,美元上涨和国债收益率上升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美国国内来资本将进入实体经济。自
美国为了将资本从虚拟经济(股市)引入实体,就要提高利率,所以从2015年底就进入了加息周期。美联储加的是名义利率,而国债收益率上升是对于加息的确认。而因为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深化,全世界出现了美元荒,非美货币因为无法跟随美联储收缩,信用就会下降,发生贬值,美元就会上涨。
㈢ 黄金价格为什么上涨 哪些事件支撑黄金价格
今日迎来六月份美联储加息大会,目前市场上预期加息概率已经达到100%,在其他风险(比如英国大选、特朗普丑闻)等因素支撑力减弱的情况下,金价开始回吐非农的涨幅,截止到目前为止,金价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收跌,空头似乎还未停止,而昨日美股全盘走跌,美联储加息恐怕会产生变故,黄金价格还有机会上涨吗
本次美联储会议可能的立场以及金价走势前景预测
1、鹰派:加息缩表
美联储可能采取相当鹰派的立场,暗示将在今年稍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并在12月再次升息。美联储加快升息的鹰派立场,将会提振美元,打压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
2、鸽派:不加息
上周非农数据非常糟糕,但是依然不影响市场对于6月加息的可能性,加息概率依旧达到100%,因此,若此次美联储不加息,那么,黄金短线势必大涨,甚至有重启牛市的可能。
对于本次的美联储纪要会议来说,我认为这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会实施加息,但是加息对黄金的压制作用影响不会太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面几次的美联储加息中找到线索。
首先在去年12月的美联储加息前,黄金价格整体均呈现弱势下跌的趋势,而在12月加息落地后,黄金反而触底反弹,截止目前都保持着上行趋势。
其次,在今年的三月份美联储加息预期兑现后,黄金价格依旧是不跌反涨。从以上所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近两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前,黄金价格都会出现一个回调走势,而加息落地后黄金则出现“卖预期,买事实”的上涨,可以看出美联储加息对黄金的影响在逐步减弱,而本次六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如同前两次一样,在会议前依旧是先走了一波回调,所以我认为这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黄金依旧会呈现一个“卖预期,买事实”的走势。
㈣ 联储加息以后怎么看
摘要:
预期之内的联储加息落地以后,还需要关注什么?本次中国央行的应对有何异同?如何判断后续股、债、汇等大类资产走势?针对上述问题,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固收团队进行了联合解读。
北京时间3月22日,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决议公布,加息25BP,中国央行很快跟进,上调OMO利率。
预期之内的联储加息落地以后,还需要关注什么?本次中国央行的应对有何异同?如何判断后续股、债、汇等大类资产走势?针对上述问题,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固收团队联合进行了点评。
加息之后:美国经济和美股走势如何看?
天风宏观团队:
美联储在3月的会议上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投资者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鲍威尔首次在会议上的亮相,以及对于未来经济数据、以及未来加息节奏和路径的预测上。
会议透露的信息包括:
1)对今年的加息次数预期维持在3次而非上调至4次,但调高了2019年的加息预期(2次上调至3次)。
2)鲍威尔对经济的预期较为乐观,2018年为2.7% vs.2017年12月的2.5%)、并下调了失业率的预测(2018年3.8% vs.2017年12月的3.9%),但对于PCE通胀和核心PCE通胀的预测保持不变在1.9%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此次会议虽然是鸽派的结果但透露着鹰派的气息。一是预测3次和4次加息的委员人数均为6人,且预测4次加息的委员从上次的3人增加至6人,所以不排除随着经济数据持续转好加4次。二是鲍威尔强调虽然贸易战存在风险,但对经济和通胀前景乐观,并认为财政刺激已经改善经济前景。
美国经济周期我们判断是处于短周期顶部,税改延长了其在顶部的时间,今年应该会进入过热的阶段。通胀应持续关注工资增速,核心PCE基本不考虑能源的权重。同时认为美股今年不会有beta的机会,更多可能是偏震荡。美国经济数据持续上行会推升美国国债收益率,这会限制美股的上行空间。美国经济数据下行美股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好了。
加息之后:债券市场海外压力如何看?
天风固收团队:
本次联储议息会议,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在是否加息,而是集中在:全年最终加息3次还是4次。按照目前决议和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来看,联储的表态是3次。
这与2月份鲍威尔在国会的表态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当时鲍威尔的表述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开启加息4次的大门。
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决策基础判断的差异,鲍威尔2月在国会做货币政策报告时,对决策基础的表述是:
通胀:“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预计12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将在今年上升,并在中期内围绕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2%的目标值稳定下来。工资也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在本次议息会议决议中,联储进一步下调2018年失业率料预期至3.8%(2017年12月份预期为3.9%),但仍然保持2018年核心PCE1.9%的预期水平不变;鲍威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对薪资的增速低于预期表示惊讶,虽然仍然认为通胀会继续上行,但认为尚不存在通胀会迅猛上扬的迹象。
风险提示
海外通胀持续走弱;全球经济走势;中美贸易战。
重要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平台所载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联储加息以后怎么看?》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孙彬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3
刘晨明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6
徐彪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80001
宋雪涛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㈤ 加息和缩表哪个对经济影响更大
加息影响更大,因为美国影响中国
㈥ 美联储停止加息跟停止缩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对中国的币值稳定有较有利的影响
㈦ 面对美联储的缩表加息,世界各国为何纷纷减持美债会产生什么影响
面对美联储的缩表加息,世界各国为何纷纷减持美债?会产生影响?
㈧ 美国2017年加息具体什么时候
美国2017年加息一共三次,具体时间如下:
第一次:2017年3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OMC)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
第二次:2017年6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宣布,将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75%—1%,调升至1%—1.25%。
第三次:2017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
2017年12月14日,美联储完成了年内的第三次也是耶伦任期内最后一次加息。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央行也都或早或晚地跟着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2018年全球同步加息的预期日渐强烈。
2017年来中国无风险利率的上行远远走在了美国的前面,虽然美联储加息共75个基点而中国仅上调操作利率25个基点,但中美10年国债利差年初至今已拉开了100个基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中美市场操作利率的“利差”变化对汇率的边际影响也很小。
㈨ 美联储今年不加息有哪些影响
美联储今年不加息是什么情况? 美联储今年不加息有哪些影响?据悉,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向外界发表声明表示2019年将把基金利率维持在2.25%-2.5%,同时暗示今年可能不会再加息。此外,美联储还发布了未来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的安排。
美联储今年不加息是什么情况? 美联储今年不加息有哪些影响?
美联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当天结束。会后发表的声明说,今年一月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但同2018年四季度相比经济增长放慢。2月份就业人数变化不大,近几个月就业平均增长比较稳定,失业率保持在低位。今年一季度的家庭开支和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出现下降。以12个月为基准,总体通货膨胀率下滑,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走低;除食品、能源之外的各类商品通胀率仍接近2%。
17名参会美联储理事中有11人认为2019年不应加息,超过半数的理事认为今后三年加息次数应控制在一次以内。《纽约时报》分析称,美联储当天释放的信号将令华尔街投资者“喜出望外”,房产、汽车等对贷款消费依赖较大的行业将因此获益,中小企业也可以减少融资成本。由于加息预示着货币供应减少,增加融资成本,一般被视为股市上涨的不利因素。
《华尔街日报》指出,美联储认为持续走低的失业率能够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因此需要加息防止经济过热。但自2015年底开始加息以来,美国通胀率多数时间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政策目标,这促使美联储重新考虑就业和物价之间的关系。
在主要经济数据方面,同2018年12月的预测相比,美联储下调了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增速,从2.3%下调至2.1%;预计失业率从3.5%上调至3.7%。
美联储当天发布未来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的安排。美联储2017年10月启动“缩表”,每月将一定数额的到期美国国债本金、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抽出市场,不进行再投资。目前两类证券不再投资的上限分别是3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从今年5月开始,美联储将每月到期国债本金不再投资的上限降至150亿美元,9月底将停止削减国债。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则可以继续削减,到期本金将以每月不超过200亿美元的额度投入国债。
㈩ 美元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一,跨境资本可能再次外流。从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出现好转。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由逆转顺,银行代客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也全部转为顺差,结汇率也超过了售汇率。美联储再次加息后,叠加缩表和减税措施,美元将继续处于牛市周期,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我国境内逐利资金和热钱将流出,资本外流形势将再次恶化。第二,人民币短期仍有调整压力。根据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两国利率的差额等于远期兑换率与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流向高利率国以赚取利差,但由于牵扯到不同国家,还要考虑汇率变动风险。这是传统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并没有考虑预期的作用。实际上,利率调整预期也会影响该作用渠道,当一种货币有升值预期时会打破原有的汇率平衡格局,资金也将向该国流动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现汇汇率上升。自2015年12月美国重启加息政策以来,美联储连续释放加息信号,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具有较大预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很容易受惊吓。年内人民币汇率虽有所回升,但贬值预期依然存在,受突发事件冲击,短期内波动可能加剧。第三,国内资本市场价格承压。美联储加息将导致我国跨境资本外流加剧,跨境资本流动中的很大比重是热钱和短期流动资本,主要以套利投机为目的。这部分资本流入我国后一般不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进入股市、楼市等虚拟经济领域,推高资产价格,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在资本外流和房地产市场加强调控背景下,这部分跨境资本将率先流出,对我国资本市场价格带来巨大冲击,加剧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第四,国内企业美元融资成本和存量债务负担增加。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市场利率中枢上移,同时美联储货币正常化将在中期促使美元流动性趋紧,国内企业境外美元负债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