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攻略 > 有效市场假说和股票价格

有效市场假说和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2021-01-27 17:09:23

股市泡沫是否证明有效市场假说是错的

市场是对的,和市场是错的,两个理论都是正确的,股票泡沫的存在,不能否认市场有效性。

Ⅱ 为何说有效市场假说对积极型股票投资管理提出了挑战(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学的简答题)

市场如果有效了,就不需要积极性选股,去分析研究调查公司的商业模式,公司的赢利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能力,更不用战胜市场了。只要买指数就可以了。

Ⅲ 关于我国内资本市场有效性,主要以下观点:

3、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由弱式有效状态进入强式有效状态的过度阶段

以深沪交易所为标志的中国正式的证券市场诞生不过10年,对其效率的评价看法不一。西方主流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是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这种效率理论实际上是信息效率理论。人们通常按信息集的不同类型,将市场效率划分为三种水平:一是“强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时股票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私人)信息,没有人能够利用包括内幕消息在内的任何信息获得超额收益;二是“中强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时股票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相关信息,如年报、剪报、报纸专栏等等。因此,没有人能够获益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分配方案、股票拆细等的宣布,也不可能获利于对这些公开信息的分析(或基本分析);三是“弱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时股票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过去的价格或收益的信息,因此没有人能够通过分析价格运动(或技术分析)获得超额收益。后来许多学者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经验检验,形成了初步的经验检验方法体系。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尝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经验检验,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证券市场有效性检验的一般方法

有效市场假说本身仅仅是个描述性概念,其成立与否取决于大量经验检验的证据。通过测量依据某类特定信息交易所能产生的超额回报(经济利润),来检验有效市场假说几乎是所有这类研究的出发点。具体来说,用以评价市场有效性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检验证券价格的变动模式,它依据特定的历史信息,考察某一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变动是否存在相关性;二是设计某种依存于某些特定公开信息的交易策略,观察这些交易策略是否能获得超额收益;三是观察特定的交易者,如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员,他们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公开或内幕消息进行交易,能否获得超额收益。

就检验弱型市场效率而言,代表性的方法有“随机游走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随机游走检验”的依据是,如果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那么,证券价格的时间序列将呈现随机状态,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统计的确定趋势,即在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为零,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可统计的确定趋势,即在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为零,相关性检验就是随机游走检验的基本方法。“游程检验”也是一种检验证券价格波动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不正常数据的影响。具体做法是,证券价格上升用+号表示,下降则用-号表示,同一标志的一个序列为一个游程。当样本足够大时,总游程数趋于正态分布。如果证券市场是弱有效的,那么,在一定的显著水平下,统计指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过滤检验”是一种交易策略检验。当股价从基价上涨一定的百分比时,买入某股票;而当该股票价格从随后的顶峰下跌同样的百分比时,就卖出该股票。这一过程重复进行,如果证券价格的时间序列存在系统性变动趋势,使用过滤交易策略将可获得超额收益。此外,检验弱型效率常用的方法还有日历效应测试,例如1月效应和周末效应等。

检验中强型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的检验。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前者是将公司按规模大小分组,然后投资于规模较小的公司的证券组合,检验这种策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后者是投资于较低市盈率的公司证券组合,检验其年平均收益率是否高于那些较高市盈率的公司的证券组合。二是对市场过度(或延迟)反应的检验。这种方法在于检验证券价格对公布的信息反应。这些信息既包括企业的盈利公告、资产重组、分红方案等,也包括经济中的突发事件或政策信息。这种方法以信息公布时间为分界点,把整个交易期间分成组合形成期间和检验期间两个时段。按组合形成期间各证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大小,分别组成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再在检验期间检验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平均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差异。如果赢家组合的收益率低于输家组合,表明证券价格有反向修正倾向,证券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在存在过度反应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反向操作而获得超额收益。三是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检验专业投资者在不占有内幕信息的条件下,是否能凭借专业技能(包括技术面分析和基础面分析能力)获得超额收益,也可检验投资咨询机构建议的效果,即检验采纳投资咨询机构的建议的交易策略,是否能比不采纳其建议的交易策略收益更高。

对证券市场强型效率的检验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规范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察那些最可能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人员的业绩上。内幕人员通常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大股东、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由于内幕信息有助于较好地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因此,内幕人员可以籍此获得超额收益。在许多国家,公司内幕人员的交易情况受到监控,必须定期报告,因而内幕人员的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公开信息。研究表明,采取跟进交易策略的投资者并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尽管各国证券法都严厉禁止内幕交易,但实际上内幕人员总可以利用其它特定关系人进行内幕交易,所以强型效率的检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是信息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应,那么就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效的股票市场意味着股票的现实价格充分地表现了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如收益率的尖峰和胖尾,元月效应,小公司效应,低市盈率效应,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等,尽管EMH的支持者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一再对该理论描述做出修正,EMH仍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其主要争议表现在:(1)信息界定的模糊性.(2)市场价格本身并不能反映所有信息. (3)"联合假设"的检验问题,有效性的检验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4)EMH没有涉及到市场流动性问题. (5)EMH的线性范式.
二,传统EMH检验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检验及其结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关于中国股市的弱型有效和半强型有效检验方面的研究.传统对EMH检验半强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的检验,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二是市场对于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检验;三是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看专业投资者能否凭专业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证券市场中存在以上情况,则说明未达到半强型有效,反之则认为达到了半强型有效.对于中国股市半强型有效的检验,学者们基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认为中国股市末达到半强型有效.
检验弱型有效的代表性的方法有随机游走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该类检验实质上是考察证券价格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证券价格间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可统计的确定趋势,则认为市场达到了弱型有效.早期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型有效检验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未达到弱型有效,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后来的使用传统EMH检验弱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检验倾向认为,中国股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了弱型有效.
三,对我国股市弱型有效结论的反思
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还不具备用传统EMH检验的外部条件,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传统EMH检验得出的弱型有效市场的结论来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其结论的可信度不高.原因如下:
1,传统有效市场检验本身的问题
主流的EMH检验中应用的都是线性计量模型,独立性和正态分布是其基础假设.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中,我国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关系对传统EMH检验的影响,在非线性的框架下,研究结果都拒绝传统方法对中国股市弱有效性的判断.
2,中国股票市场自身存在严重的价格偏离问题
股票价格对于所代表的企业价值产生偏离,造成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真实价值.用主流EMH检验方法得出的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结论,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几乎说明不了中国股票市场定价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是否有效,多大程度有效的问题.
四,结 语
总而言之,之所以不能照搬国外的EMH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检验得出的结论,归根到底是由于中国股市及其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充分性和分布的均匀性等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这加剧了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导致反应和反映信息的价格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很难是"有效"的.当然,经验检验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市场有效性检验是对市场运行结果的检验,如果价格确实是随机游走的,至少说明股票市场的运行已经能比较充分,迅速地对历史信息做出反应,这也是股票市场自身运行效率提高的表现.但如果谈到股票市场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外部制度和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可能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有比较完整和准确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提高股市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Ⅳ 有效市场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和代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效市场的假设概述 在有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每一个人都试图预测单个股票的未来市场价格,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取当前的重要信息.这表明,在有效市场上,股票的内在价值通过其市场价格表现出来. 为判断市场的行为类型和具体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市场有效的三种形式1.弱有效市场:凝聚了所有历史记录的信息 2.半强式有效市场:不仅反映过去信息,而且反映所有公布于众的目前信息. 3.强有效市场:包含弱有效和半强有效市场的内容,还包含了内幕信息.此时,投资者不能支配和影响价格的形成,只能根据给定的价格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其关系是根据证券价格的信息程度来看的. 法马采用公平博弈模型来描述有效市场假设:其前提是:在任何一时点,有关某种证券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此模型表明,如果市场均衡价格是由充分反映现有信息的预期收益来决定,那么试图利用现有信息来赚取收益是不可能的.意味着股票几个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并与其所包含的风险保持一致. 有效市场假设的含义 ABC公司推出新产品的信息发布在周一上午,在一个有的资本市场上,ABC公司的股票价格将迅速根据这一信息做出调整,如果一个投资者想在周一下午买如股票,然后以较高价格在周二卖出,并从中获得超额利润,这个想法是不能实现的.因为市场很快就消化了这一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设的含义. 在有效市场里,信息产生和公布以前,下一时刻的股票价格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股票价格的随机性,不表示市场的无效,而恰恰说明了市场的高效运行. 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前提 1.信息公开的有效性. 2.信息从公开到接受也是有效的. 3.投资者对信息做出的判断是有效的.{每个投资者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及时的判断,每个投资者对某种资产的价格判断都是一样的. 4.投资者都能有效地根据自身的判断进行投资,每个投资者都能做出及时准确的投资行为. 只要证券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任何人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而且无论投资者投资哪种证券,他们只能获得和该证券的风险相适应的均衡收益. (也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投机行为获得超额收益实际是解释的通的,因为在现实中有效市场并不是存在的,大家并不是同时获得相同的信息,并作出相同的判断,所以才有了各种投机和套利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他是现代金融分析理论的基础,也是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

Ⅳ 用有效市场假说如何分析股价上涨

有效资本市场是指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能够同步地、完全地反映全部的可用信息。
也就是说股价上价是利好促成的。

Ⅵ 什么叫有效市场理论什么叫随机漫步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Eugene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回”答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1964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休止的、无秩序的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1970年法玛也认为,股票价格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具有"记忆性",所以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的价格来预测其未来的走势。

Ⅶ 如果你发现高层管理人员在投资本公司股票是会获取比较高的收益。这是否违背了弱有效市场假说

不是,因为他所获得的盈利并不是来自过去股价和交易数据的分析

Ⅷ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市场假说是否成立

在哪个市场,有效市场假说永远也都是假说,假如市场有效,那巴菲特的钱是怎么赚来的?不仅如此,他的成功也是可以复制的,所以,这更不能说明市场是有效的了

Ⅸ 分别说明有效市场假设,理性人假设和代理理论,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一,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几乎都是以"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法玛把大量对证券市场效率的观测,发展成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的实质,是研究证券市场场价格对全部相关信息反应的速度和分布.有效市场假说较完全市场假说,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为人们指示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效率与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三种不同市场效率的差距,查明其原因,进而对症下药,以达到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目的,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有效市场假说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的缺陷,彼得斯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以替代有效市场假说.分形市场说是应用"分形几何学"这一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来研究证券市场,有专家认为,分形市场假说集中反映了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时下居主流地位的有效市场假说大相径庭,因此,对我们证券有效性的研究,应以这一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才能较客观地揭示出证券市场的特性及有效性.二,关于研究的方法问题目前,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的是对我国证券市场是达到弱型效率还是达到半强型效率进行检验.其中,对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型效率的检验,基本上都是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和"过滤检验"两种方法;对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半强型效率的检验,基本上都是采用"市场模型"和"夏普一林特勒模型"两种方法.而不同的则只是样本的时间及数据不同.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法,尤其是经验性实证法.这对于我们解释和预测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达到什么程度,无疑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实证法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现主要有:实证法力图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通的命题,其研究结果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概率或然性;过分强调假设和数学模型化,可能导致把研究对象过于简单化,从而使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系统性偏差,远离现实.忽视甚至否定价值判断,可能造成"是什么"和"为什么"之间的割裂,出现"描述主义"倾向,等等.因此,在研究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过程中,实证分折和规范分折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把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有助于说明"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也有助于说明"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三,关于研究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应集中地体现于: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一致性,即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能够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因为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而且,还应该看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在证券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经济环境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侧重点.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有一个"定位"问题.只有"定位"正确,才能使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为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在我国,证券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筹资效应";二是"改革效应",即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变;三是"配置效应",即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相比之下,后两大作用更加重要.因为对国有企业来说,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少把钱用好的机制.因此,这两大作用的发挥,应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集中体现,或者说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第一目标.然而,目前有许多学者在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中,则把其定位单纯地放在证券价格对有关信息做出如何反映的检验上.显然,这便忽视了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运行的一致性,对当前如何发挥证券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由于这种检验的范围仅局限于证券二级市场,忽视了证券一级市场的作用.事实上,证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而有效地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原作者:张兆国宋丽夕张新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摘自《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走出弱型有效市场的误区――――对中国股市EMH实证检验及其结论的评述与思考股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因而对股票价格行为和定价效率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因此,西方学者对资本市场的效率进行研究时,大多数是对价格效率进行研究,即研究金融市场中的资产怎样定价才是有效率的,并以此来研究和验证资本市场本身的效率.其中,最有影响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是主流的金融市场理论.一,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是信息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应,那么就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效的股票市场意味着股票的现实价格充分地表现了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如收益率的尖峰和胖尾,元月效应,小公司效应,低市盈率效应,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等,尽管EMH的支持者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一再对该理论描述做出修正,EMH仍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其主要争议表现在:(1)信息界定的模糊性.(2)市场价格本身并不能反映所有信息.(3)"联合假设"的检验问题,有效性的检验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4)EMH没有涉及到市场流动性问题.(5)EMH的线性范式.二,传统EMH检验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检验及其结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关于中国股市的弱型有效和半强型有效检验方面的研究.传统对EMH检验半强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的检验,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二是市场对于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检验;三是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看专业投资者能否凭专业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证券市场中存在以上情况,则说明未达到半强型有效,反之则认为达到了半强型有效.对于中国股市半强型有效的检验,学者们基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认为中国股市末达到半强型有效.检验弱型有效的代表性的方法有随机游走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该类检验实质上是考察证券价格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证券价格间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可统计的确定趋势,则认为市场达到了弱型有效.早期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型有效检验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未达到弱型有效,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后来的使用传统EMH检验弱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检验倾向认为,中国股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了弱型有效.三,对我国股市弱型有效结论的反思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还不具备用传统EMH检验的外部条件,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传统EMH检验得出的弱型有效市场的结论来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其结论的可信度不高.原因如下:1,传统有效市场检验本身的问题主流的EMH检验中应用的都是线性计量模型,独立性和正态分布是其基础假设.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中,我国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关系对传统EMH检验的影响,在非线性的框架下,研究结果都拒绝传统方法对中国股市弱有效性的判断.2,中国股票市场自身存在严重的价格偏离问题股票价格对于所代表的企业价值产生偏离,造成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真实价值.用主流EMH检验方法得出的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结论,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几乎说明不了中国股票市场定价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是否有效,多大程度有效的问题.四,结语总而言之,之所以不能照搬国外的EMH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检验得出的结论,归根到底是由于中国股市及其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充分性和分布的均匀性等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这加剧了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导致反应和反映信息的价格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很难是"有效"的.当然,经验检验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市场有效性检验是对市场运行结果的检验,如果价格确实是随机游走的,至少说明股票市场的运行已经能比较充分,迅速地对历史信息做出反应,这也是股票市场自身运行效率提高的表现.但如果谈到股票市场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外部制度和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可能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有比较完整和准确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提高股市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原作者:郑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摘自《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论中国股市非有效的市场结构性因素中国股票市场的非有效尽管为大家所接受,但问题是,须正确地探求造成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的原因.中国股市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有些人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市,内幕交易等类似因素只是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的一些浅表性原因,而中国股市效率的基础性原因是市场结构,其他因素均须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作用,所以不能把影响股市效率的各种因素相提并论.中国股市的市场结构表现为,从股市投资者构成角度看,许多个股的流通股部分,由一个(或多于一个)"庄家"与大量"散户"所共同拥有.将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的基本原因归之于中国股市的这一市场结构是因为股票市场的效率需建立在这一股市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而中国股市的这一结构,完全破坏了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我们知道,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股市中,经济学家通过对股市有效性所作的大量实证检验,比较一致地得到了中强有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式有效的结论.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之所以有效,其基础在于这些国家股市相对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使股市成为一个非常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投资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操纵市场.第二,信息是完全的.第三,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第四,产品是同质的.而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尽管证券法规限制股市寡头操纵个股,例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证券法》对机构投资者投资一个个股的份额限制为该个股总流通股的5%以内,个人限制为5‰以内.但在实际上,熟悉中国股市的人都知道,股市寡头炒作个股持有的流通股比重通过分散持仓等手段远远超过这个比例,否则,所谓的"庄家"概念就不会在中国股市如此流行.这就是说,在中国股市中,这一法规条文很难得到有效执行.现在,我们来分析中国股市的这一市场结构怎样决定了股市寡头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活动,及这些决策和活动的过程怎样成为破坏中国股市实现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性条件,从而导致了中国股市的非有效.由于股市寡头的特征是通过占有个股相当大的份额,从而操纵该个股的价格走势,因此,股市寡头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具有典型的博弈性质.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我们先假定他们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类型,那么,这一博弈就类似于博弈论中著名的"智猪博弈"的例子."智猪博弈"这一例子讲述大猪和小猪需作决策,由谁去按能够使其获得食物的按钮.分析这一博弈,大小猪均为最优的战略,即纳什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结果是大小猪均获得相同的收益,各能吃到4个单位的食物.在股票市场上,股市寡头就类似于大猪,中小投资者就类似于小猪.股市寡头要赢利,只有自己收集信息,利用资金优势操纵价格,获取差价.中小投资者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他们的最优战略只能是跟随股市寡头.但前提是,这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类型假设成立.但在实际中,中小投资者却远没有"小猪"那么幸运.事实上,他们跟庄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亏损而不是获利.原因在于,中小投资者与股市寡头在中国股市特定的市场构造下进行的博弈并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类型.换个角度说,中国股市的市场构造,使中小投资者与股市寡头的博弈是在中国股市远离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下进行.首先,从信息角度来看,股市寡头与中小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其次,从资本流动性角度来看,中国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资金流动实际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再次,从产品同质性角度看,中国股市存在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状况.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大多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部份,其中,国家股,法人股不能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原作者:李雅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市场有效理论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启示股票市场是否有效是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程度.根据对深沪股市1995年以来的检验表明,我国股市基本呈弱式有效市场.同时,运用市场有效理论有助于政府金融管理当局对股市的监管,也有利于我国股市发展中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以及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以下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启示.市场有效性理论对监管当局的启示政府在股票市场中主要有两种方式的干预行为:一种是通过宏观经济调控,试图通过调整股票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对股票价格的长期走势进行控制,不能猛涨也不能暴跌,即把凯恩斯的市场干预理论运用到证券市场中;另一种是通过立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手段,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规避违约风险.通过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对于第二种干预,是完全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而对第一种干预则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资本市场上,有效市场理论告诉我们,股票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它所包含的信息而不是供求关系,换句话说,无论市场处于强式或半强式或弱式状态下,试图以行政方式改变股票宏观供求状况希望达到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运行进行调控是不可能的.在有效的股票市场中,信息是决定股价的最主要因素,所以信息在一个股票上的传导途径,传导速度和传导质量,就成为影响该股票市场体现为何种效率的关键.而政府对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进行干预的最好途径是对信息的传导机制进行完善和监管.所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管理与干预应以目前的行政手段为主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大力加强建立在三公原则上的信息披露渠道,完善和规范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以及监督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使股票市场体现更高的效率,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发挥其重大作用,真正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对投资者的启示对机构投资者的启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应该是提供一级市场的发行业务,而就个人投资者而言,提供投融资服务,以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对各种不同投资条件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服务应是其主要的经营方式,一方面,这样才能使机构投资者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有持续稳定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有比个人投资者更低的投资成本,从而降低整个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而形成这种局面的前提必然使内幕交易的利润不足以抵付其交易成本,包括直接的交易成本和违法成本.因此,必须大力培育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以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2.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也是有重要意义的(1)对技术指标的态度.市场有效性理论告诉我们,股票价格波动符合随机漫步模型,历史价格只包含历史信息,这对技术分析赖以成立的前提――历史是不断重复的,历史价格包含所有信息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大多数对技术分析实证研究也表明,即使技术分析能够带来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也通常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出现的,技术分析能否可以让投资者持续地获取超额利润是有疑问的.(2)对理性投资概念的理解.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投资者对新信息作出必要的有利于自身的反应,其行为就是理性的,这与股票市场价格的稳定性是没有关系的.相反,如果在一个价格反映出无法进行长期稳定投资的市场中进行长期投资,这种投资行为才是不理性的.所以作为投资者来说,应该明确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并不是划分理性与非理性投资的标准,只有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反映的投资行为才是真正的理性投资行为.(3)对个人投资者投资成本的思考.在一个低效率的股票市场中进行投资的成本是非常之大的,这个成本包括进行交易所直接花费的费用,信息成本和机会成本,在考虑成本后在一个效率较低的市场中所获得的收益实际上并不如投资者所期望的那么多.总之,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对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它对股票市场的设立者,监管者和不同的投资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我国股票市场各方面仍不完善的时期,研究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有利于我们在发展股票市场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使股票市场这个市场经济的中枢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原作者:李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刘梅摘自《财经科学》2001年第2期关键字:问题有效性研究证券市场中国三个

Ⅹ 请以有效市场假说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体力行。于是不食肉的戒律就诞生并且延续灵感,你就象我要找的人,是我梦里的知音。

阅读全文

与有效市场假说和股票价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