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理财产品的陷阱,买理财有什么风险
一般情况下来,目前基本上产品都源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本产品,没有注明的都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
2. 银行理财最常见的2个陷阱,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银行理财产品不会“亏本”
不少投资者认为各大银行理财产品跟银行存款一样,不会亏本,这种想法其实是存在误区的。一般来说,根据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可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两大类。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保证可以获得的仅是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视产品挂钩标的表现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
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收益,有可能产品到期无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非保本理财产品甚至有可能发生本金亏损。因此,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产品类型。
误区二: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实际收益
很多投资者往往把“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终能够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味追求预期收益指标,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出现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最高收益时,投资者便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预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投资者在阅读产品指南及条款内容时,须同时关注其中列出的较差或最差投资收益情形。
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在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切不可只看重收益而轻视风险。通常情况下,高收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者,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过年长者。所以对年长者而言,挑选理财产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选预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需综合考量,选择那些保证本金、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3.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如何避开这五大陷阱
若您持有招行一卡通,可尝试了解招行个人理财产品。
目前,招行的个人理内财产品在主页容上有公布,您可以进入主页,点击“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搜索”,分类您需要的产品信息。如需建议,请联系客户经理了解。(温馨提示:购买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4. 别被10%年收益迷惑,商业银行理财陷阱知多少
10%都不算高了!
有很多了, p2p的主要投资人群还是以散户为主, 性价比高,又不需要太多专内业知识。容
《聪明的投资者》必读书籍!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主要是保护投资人的本金吧 。保本固收的理财和基金等都不错。
思路都是一样的,根据4321原则进行资产配置,分散投资。
首选性价比高的理财平台,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靠谱的性价比高的平台更重要。
现在互联网理财这么热门,可以考虑一下P2P分散投资。
可以根据知名风投来选平台,目前最便捷的方式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一个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更多策略可参见《财富日记专栏》,很适合你现在的阶段。
5. 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哪些陷阱
工行理财产品根据风险等级分为“PR1-PR5”五个等级,其中,PR1级风险水平“很低”;回PR2级风答险水平“较低”;PR3级风险水平“适中”;PR4级风险水平“较高”;PR5级风险水平“高”。详细的评级说明您可查看产品说明书。
(作答时间:2019年7月9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6. 投资理财套路陷阱有多深一贪心可能血本无归,怎样安全理财
一般可以选择不超过5%的年化收益率产品,并选择在大型银行理财平台进行投资理财,应该还是有安全性的,仅供参考。
7. 常见的理财陷阱有哪些类型我应该远什么A保险理财陷阱 B银行理财陷阱C外汇投资陷阱 D收藏投资陷阱
理财陷阱一:假借p2p名义,非法集资或诈骗
这类案件不胜枚举,也是我们新投资者首要识别的理财陷阱。P2P非法集资,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高收益为诱饵,虚构项目信息,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找权威人士站台背书,空手套白狼。
理财陷阱二:投资贵金属
对于不少股民而言,这个陷阱比较常见,常规套路是业务员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后,以指导股票交易为名,拉投资者进群体验,发布盈利信息,诱导投资者参与贵金属交易,实则该平台就是一个虚拟平台,行情走势完全通过后台可以直接操控,有媒体报道,一个群50人,其中客户一个人,其余49个是骗子,进去之后,想出来就难了。
理财陷阱三:非法股权投资
现在不少媒体报道无股权不富,不少骗子就打着投资原始股的招牌,在外面招摇撞骗,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投资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股权,投资的公司实则是负债累累,经营混乱,即将要破产的公司,资金实则进入了个人的腰包。
理财陷阱四:虚拟货币
这类陷阱以年轻人偏多,打着区块链的幌子,打着一夜暴富的旗号,诱导不知情的投资者进行虚拟币交易,实则是没有任何资质的平台,没有任何价值的虚拟币,在国内,监管机构从来没有批准成立过任何虚拟币交易平台,所有虚拟币交易都是非法的。
理财陷阱五:消费返利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如今却经常被包装成投资陷阱。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过程,许诺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返回,或通过现金消费送等额积分等形式,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消费和商家加盟平台回流货款。
8. 常见银行理财产品陷阱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有两种: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自有理财产品,因为有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及成熟的团队运作,安全性相对较高;代销产品,是指其他机构与银行合作,将产品放在银行的渠道上进行销售,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不少坑,那么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银行里面,看了高收益理财产品就购买,这是不对的。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别清楚产品是银行自有还是代销,如果是代销产品,还要搞清具体的发行机构,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户本来是买理财产品的,却变成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了。
再者,即使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而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评估(一般参考以往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其并不代表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不少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喜欢把预期收益率报得很高,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
比如,银行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与黄金、汇率、国际油价等高风险标的挂钩,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实际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实际结算后的情况来看。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收益波动很大,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忌讳的是遇到了飞单或虚假理财。飞单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出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非银行正规的代销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拥金提成。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替房地产商销售信托产品。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这往往是,银行工作人员假冒销售理财产品的名义,通过融资获取大量客户资金,再转手借给别人用于投资,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资成功了,对方还本付息相安无事,如果借款方还不出钱,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很可能打水漂。
为了避免出现购买到非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建议大家:①尽量到网银或者手机银行上购买理财产品,以确保理财产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网下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看产品的说明书,弄清楚情况再购买;③到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所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必须要到这里登记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