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银行理财经理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客户资源是一个,另一个就是对手下人员的管理。
⑵ 专家 您好 我想向您请教下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呢
收益偏低,有误导客户定存变保险的案例。品种不够丰富。
⑶ 理财保险好还是存在银行好
这个就要看你需求的方向了,理财保险有理财保险的优点,存银行也有存银行的优点。
理财保险目前市场上分两种缴费的方式,一种是一次性的缴费,业内叫做趸交。还一种是每年投或者每月投的,叫期交。
首先理财保险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财产(我想大多数人明白这个优势的)哪怕是婚后用对方的钱买的理财保险,只要投保人和收益人都是自己那么这笔钱也都是自己的个人财产不纳入夫妻财产。
理财型保险可以规避遗产税。
理财保险不能作为债务的抵押。
而且理财保险也要看你给购买的对象,如果你给自己小孩买的话其实是不错的可以做一笔教育金的储备,每年存一点,这样对自己也没什么压力,等小孩开始上学了在取出来用就是了。
其他的就不一一多说了。
理财保险缺点话就是时间长,目前来说趸交差不多满期都是5年的样子,期交的话时间就长了,有6年 8年 10年15年20年25年终身型.
大家注意只有满期你的收益才是最大的,提前支取是很不划算的,甚至你还会有损失。
打个比方趸交来说,5年期的产品。一般2年保本,何为保本?就是你再存满2年后要支取只能是本金不损失或者有一点盈利。但是很多卖给你的人是不会告诉你的。所以如果你只是存个2年3年结果在银行买的是这种趸交型的理财保险,银行又没有给你说清楚这个理财产品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当你再2年后支取你肯定是上当受骗的。因为收益是和你预想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是存满了的话收益还是要比存银行高点的。这个就要看你自己的钱怎么去合理的规划了
然后说说期交型的理财保险吧。目前市场上卖的最多的类型就是缴费5年10年满期。缴费5年15年满期。缴费10年15年满期。缴费10年20年满期。
终身型的话就是缴费5年终身。缴费10年终身。其他的还有很多就不说了
如果你购买的是期交型理财保险,打个比方。你选择的是缴费5年10年满期。购买的时候也没有给你说明产品的条款和合同,注意的事项。结果你第5年支取或者第6年支取那么你的本金都是要损失的。这个时候你就会认为你上当受骗了。如果你满期的话收益还是不错的。
总体来说理财保险你要注意你能不能放那么久,购买的需求点在哪。如果你只是想存几个月 或者一两年 两三年。建议你还是选择银行的短期理财或者是定期和国债
说说存银行吧
首先肯定是定期了。
定期的话利率是固定。存的时间可以自己来选择3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存的时间来决定。
但是定期有几个缺点。一个就是如果利率变动。你所存的定期还是按你当时所存的利率来算。
然后提前支取,客户可选择全部提前或者部分提前,部分提前支取只能是一次。提前支取的部分是按活期来算的。比方你之前是选择的5年定期。结果在4年半的时候急用这笔钱。提前支取了,那么你这4年半的时间是全部按活期计算的,说道这里又得回头来说理财保险了,如果同样你选择是5年的趸交型的理财保险。在你4年半的时候急用着笔钱,你提前支取了,收益是比你放银行要大很多很多的。因为趸交的理财保险有个保底收益和每年的分红。你4年半支取是你的保底收益+你4年多的分红。差不多收益高于银行的三年定期了(没具体去算过,因为每个产品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还要高点吧)这个时候理财保险的优势也就出来了。定期的劣势也在这里。看你自己怎么去想了。其实我建议如果你是要存5年定期的话。你可以把你那笔钱分2笔或者3笔去存5年的定期。因为就算以后要急用钱也只是损失其中的一笔而已。但是这样麻烦到时真的。
有的也会选择国债了,但是国债真的很难去买到,因为国债每次发行下来很快很快就卖完了。
然后就是银行的短期理财
银行的短期理财就太多了。而且每个银行也不一样,利率也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产品也不一样。
优点就是短期理财利率高,时间灵活。可以适合很多客户的情况。
打个比方,张三的钱流动性比较大,但是又不想放在活期里面,(因为活期基本没收益),定期又太长,收益也不高。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短期理财,因为你钱在不用的时候也可以创造收益。等于搞点零用钱~(可能张三是妻管严)
但是李四呢,钱基本长时间放在银行不动,这个时候看着别人也都去买银行短期理财也想跟着去。其实这个时候短期理财是不适合李四的。
因为短期理财都有个申购期一般是3天到7天。然后到期之后还有一个到账日,一般是1天到4天。根据银行的不同产品的不同来定的。虽然短期理财收益很高,但是李四总是购买短期的话其实一年下来真正在理财的时间是不多的。有可能你这样的理财方式还没有一次性存一点的定期高。因为你每次的申购期,到账期都要浪费你的时间。这个时候李四还不如选择中期或者中长期的理财。
亲 打字好累的~~我不打了。。
总体来说理财也要看很多的,并不是盲目的去理财,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接受风险的承受能力,接受的时间长短,购买的目的。
不是说存银行一定好,也不是说理财保险一定好。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但是理财是肯定需要的,有时候你不经意间的理财也会为你以后带来很多的财富的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
希望写了这些能给LZ 一点点的意见吧。
⑷ 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财产品都存在哪些问题
收益不高,但是绝对稳健,长期投资,不适合短期玩玩,(短时间想抽出的话,会亏本)
⑸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哪些问题
你应该是问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哪些风险,目前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如下:
1 、信用风险:若因市场变动、债务人发生信用违约事件而未偿还本金、利息,投资
者将蒙受损失,在极端情况下,前述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理财本金部分或者全部
损失。
2 、利率风险:理财产品存续期内,该产品的投资标的的价值和价格可能受市场利率
变动的影响而波动,可能会使得投资者收益水平不能达到客户参考年化收益率。
3 、流动性风险:由于客户不得提前赎回理财资金,在理财产品到期前,客户不能够
使用理财产品的资金,也因此丧失了投资其它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或资本市场
产品的机会。
4 、提前终止风险:当相关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投资标的提前到
期或发生其他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认为需要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等情况时,银行
有权部分或全部提前终止该期理财产品,投资者可能无法实现期初预期的全部
收益,并将面临再投资机会风险。
5 、延期支付风险:在本理财产品的正常到期日,如理财产品所投资的投资标的出现
未能及时变现或其发行人未能及时兑付或投资标的项下相关债务人违约等情形
时,本理财产品期限将延长至全部资产变现之日止。
6 、法律与政策风险:因法规、规章或政策的原因,对本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产生不
利影响的风险。
7 、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风险: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致使严
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本期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兑付等的
正常进行,进而影响本期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安全。
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哪些问题
产品同质化明显,许多的银行产品的对象目标都是相同的,商业银行的比较中意非保本理财产品。有兴趣,可以考虑汇付天下理财。
⑺ 银行理财业务的存在问题
(一)理财市场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
2005年前,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二)理财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严重缺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目前银行理财人员知识构成较为单一,具备理财规划师资格的就更少了。由于缺乏对个人理财业务熟悉的人才,银行理财师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起,中国理财规划师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各地金融机构理财规划师已成抢手人才。06年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数不过2万人。人才匮乏亟待培养。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增长到570亿美元,专业理财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之一。与理财服务需求不断看涨形成反差,我国理财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国国内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个成熟的理财市场,至少要达到每三个家庭中就拥有一个专业的理财师,这么计算,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仅北京市就有3万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消费者的财富得到了专业管理,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58%。
(三)理财产品营销不规范,产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没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户该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甚至为了完成发售任务,采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或吸引不适合该理财计划的客户购买。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报告指出,在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方面,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不明产品合计占全部不明产品的3/4,尤其是光大银行,其不明产品占到本行产品的77.59%。而外资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在人民币和外币的股票产品中,外资银行的不明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78.6%和32.9%,远高于中资银行的33.3%和11.1%。
(四)对公众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认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最近很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现象的投诉事件也随之增多。理财产品的投诉除了部分是源自销售人员的误导以外,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应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欠缺导致的。据调查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对理财业务知之甚少。
(五)理财业务售后服务不到位
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虽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六)风险揭示不到位
部分银行在向客户推荐银行理财产品时,没有向客户揭示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还款来源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甚至有的银行理财经理口头告诉客户,他们的理财产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误导部分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