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买基金好还是理财好了
买股票好,还是买基金好?
这是一个在银行、在基金公司、在券商,投资人与机构客户经理常常在讨论与争辩的问题。
其实在过去20几年的零售金融业务从业中,无论是直接面对客户、或是培训机构的客户经理, 每次遇到这样“买基金买股票哪一个好”的问题,我最常说的是 —— “真不一定”。
为什么说不一定呢?
这里我用买方(投资人)的视角来说明。
首先投资人自己应该要分析自己有没有投资的“专业”与“时间”,有专业有时间不一定能赚大钱, 但要维持稳定的投资获利,一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二是要有大量时间的投入。简而言之就是应该具备职业能力与素养,炒股很容易,开个股票交易账户打钱进去,分分钟就能在股票市场下单,就能买股票了, 跟到渔市场买鱼一样, 走进渔市场看到鱼就能买。
这让我想起那些介绍“主厨的一天”的电视节目,一些对海鲜料理特别有研究的厨师,为了给他的客人享用到美好的海鲜大餐,又或是为了特别烹制在当季特色菜肴,常常是起早贪黑,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出发,赶着第一批渔船进港,亲自到渔港旁的水产市场精挑细选,只是为了买到最合适的水产海鲜,因为多年的职业生涯造就了他们鉴别质量、严选优质食材的专业素养。
当然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能买到鱼,却不一定懂各种跟鱼有关且又合适的烹饪方法,因为我们大多数没有具备“严选好鱼”的经验,那么可能的状况是, 到了渔市场只能看热闹,真的掏钱买了,却可能是被各种外在的包装、现场亮眼的广告或老板热络的介绍等情境影响下而下单成交,可能买到不合适的鱼,也可能不懂烹饪,无法发挥食材的最大价值。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场景换成股票市场投资, 当我们准备开始买股票之时,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大盘新闻、宏观经济、产业、行业、个别股票的各种分析,还有基本面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技术面分析、筹码价量分析等等,甚至还能看到讨论区亏损股友谩骂、杂乱信息堆砌无章的画面......
对一般的上班族来说,投资人基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专业分析,如果冒然投入很可能辛苦赚来的钱打水漂了,偶尔还有身边好友、远房亲戚、微信群股票推荐,告诉你某只股票有多靠谱……
But,真正的炒股职业好手都知道市场的信息很多都不靠谱, 何况一般投资人看到的信息常常是“滞后的”、“掺水分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专业来鉴别市场信息、分析投资标的,一般的投资人常常会成为投资市场的“爱心接盘侠”。
会成为“接盘侠”也不难理解, 因为一般人的职业不是“投资”,“专业的事情还是要给专业的人士来做”,这句“亘古名言”到现在依然不变。
那么,一般人是不是投单只基金比较好呢?
如果拿投资基金跟投资个股来比较,投资基金多了一层专业基金经理人鉴别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的“保护”,对于每天都很忙碌的“一般人”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个相对好的选择。
好了我们开始要选择基金了,一看到这些机构的购买页面, 我们又晕了——大家会发现“基金真的,好多啊!”
市场的公募基金就有4000多只, 分类还有一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QDII、LOF、FOF,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一样有非常巨大的选择障碍。
为了协助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三思投顾也提供了市场上最新的投资方法,就是投资“基金组合”。
基金组合是一种以基金为投资对象,依照主理人设定的投资策略风格,通过把握大类资产配置的方法,筛选出优秀的基金进行投资,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组合。
通俗的说就是有专业人士帮你选基金让您投资,而这个专业人士我们称之为基金组合主理人,你可以把基金组合理解为主理人帮你挑好的“一篮子”基金。
有一些投资策略,当市场好的时候,主理人可以主动加仓股票型基金,当市场不好又可以主动调整仓位为固定收益类产品,这样的主理人弹性调仓动作,能够很好避免单一基金的缺点——股票基金遇到市场不好的时候,因为基金风格设定投资股票,要有一定的股票仓位配置,因此承受了净值不断下跌的痛楚;而偏固定收益的基金,则很可能在市场起飞时错失了大幅增值的机会。
简单来说,配得好的基金组合可以做到大涨时候跟上,下跌时候避开, 最重要的是主理人的策略风格也是一般投资人可以自由选择的,而且并不像选股票选基金那样那么难选。
在三思投顾中,除了单只基金,还有十档策略不同、风险偏好不同的基金组合,未来一年,如果投资人能够承受波动风险的压力,而且想要有增值成长机会,现在的确是开始布局的好时机了。
- END-
⑵ 什么样的人群一般购买基金
1.有点钱
2.不会炒股的
⑶ 如果以买基金为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没听过这种说法,靠基金不能维持收入,基金不象股票波动大,基金波动小要长期投资,一旦由牛市转熊市,买基金只有亏损一条路,做股票也许还有赢利的机会
⑷ 买基金算第二职业吗
不算第二职业 买基金是一种理财行为 不要把理财当做职业
⑸ 新手应该怎样买基金
一、新手购买基金的买入策略
简单来讲,基金的买入可以是一次性买入,也可以是基金定投,个人认为前者主要适合基金业绩稳定,稳步上涨,或者是行情较好的情况下,这时候可以一次性在较低点买入,获取较高收益;而后者则主要适合波动较高的基金,或者是无法把握行情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人很难判断行情的高低点,所以采用定投的方法可以避免买在高点的尴尬,在高点买入较少份额,在低点买入较低份额,从而实现成本摊低。
二、购买基金的时候应该注意
1、买新不买旧
对于好多基金新手而言,总喜欢购买新基金,认为新基金费率相对较低,可以降低成本,并且新基金具有发展潜力,当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购买了一些新的基金,一年多来虽不说赔,但也没赚。新基金没有过往业绩作参考,无法判断基金走势,也无法获取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并且多数新基金由新的基金经理掌控,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无从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也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
2、买低不买高
买低不买高可以说是大多数基金新人都会走进的误区,往往认为基金净值低,买入成本低,并且基金净值已经很低了,不会再继续走低了,大有可能触底反弹,获取较大收益,殊不知多少人去抄底,却抄在了半山腰!而对于基金净值高的基金,大多数新手都会被高净值所吓倒,基金净值高也是基金业绩持续走好的一种表现!
3、买短不买长
很多人买基金给买股票一样,以买股票的方式买基金,殊不知基金通常需要长期持有才会见收益,当然碰到特殊情况也要学会止损。当然,大多数情况而言,还是长线持有,买基金频繁进行短线操作,这样不仅浪费交易手续费,没准还会错失大把大涨的行情。
三、基金的初步选择方法
1、主题选“基”法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基金主题的划分,在自己看好的主题中选出自己想要投资的基金主题,如银行、证券、保险、食品饮料、煤炭、钢铁、新能源汽车等。
2、根据基金类型选“基”
我们都知道,根据基金投资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等这么几个大类,每种基金类型对应的风险程度也不同,如股票型基金,六成以上投资的都是股票,所以其风险也是最大的,适合激进型投资人投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自己想要投资的基金类型。
3、根据指数选“基”
众所周知,我国内地证券交易所主要是深证和上证,股票指数是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工具。
我国内地股票指数主要有上证指数、深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等,所以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指数选择基金,如上证50指数基金、上证综指指数基金、创业板指数基金等,一般来讲指数基金与指数的变化趋势是比较贴合的,当前总体上来看,我国股票指数水平还相对较低,发展前景很大,所以买这些指数基金,耐心等待,长期持有,收益还是可期的。
四、避开收盘期进行购买,基金收盘之前都会让数据相对好看起来,在收盘之后购买适合的波动,往往容易赔钱,而且,不容易看出基金动向。
选择合适的基金首先要设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评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确定自己是保守型、稳健型还是进取型投资者;
其次,仔细地综合考核各基金的多项指标,如多年来的收益表现,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的能力素质、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投资风格等,从中选择优秀的并且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品种进行投资;
最后,请跟踪您所投资的基金,结合该基金的表现、自己的资金状况和收益目标来调整自己的金融资产组合。
⑹ 买基金赚钱的方法
买基金一定要买大基金,选对职业经理人,这样相对于别的小基金肯定会安全很多。
⑺ 炒基金是什么职业
炒基金就是投资基金,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⑻ 基金可以当成职业来做,么
基金可以当成职业来做,但是是结构的操盘手来做的,也有一些人把他当成职业来做,不过一般人资金太少,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能当副业来做。还是以你的正当职业为主。投资基金要用闲钱,不能全部用来做基金的。10W左右做基金可以。建议:买一些股票性基金+平衡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
⑼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购买基金高手
简单回答一下:
1、储备一笔应急基金
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现实并且费钱,建立一个1万或者几万元的“应急基金”是开启你理财之路的一个不错开始,比如,有了这笔基金就不用担心“裸辞”后没饭吃,或者遇到突发事件拿不出钱救急。
2、为终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开始储蓄
人到中年,还把未来的命运仅押宝在职场上,这太危险。不论是薪水还是奖金,这些要上班才有的“主动收入”,给多给少全看老板的心情,一旦决定不工作了,生活就会面临被动。30多岁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并不算早,拿出收入的3%~15%做定期存款,你的退休生活可以过得更有保障。
3、适度尝试风险投资
在拥有了自己的应急基金及退休储蓄之后,就可以考虑做些投资进行“财务开源”计划了。除了稳健型的理财产品,适度配置一些基金、股票类的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可以快速增加你的投资收益,但记得别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4、谨慎看待能让你“快速致富”的事
30多岁时总会被鼓励着去承担更多投资风险,因为看起来咸鱼翻身的机会还很多,但是,高收益的投资产品通常符合“放长线”的路径,那些承诺可以帮你快速致富的方式大多都很不靠谱。
5、和另一半聊聊财务问题
无论是单身或者已婚好几年,财务问题肯定一直存在。需要说明的是,询问对方财务状况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通过这样的了解更有利于婚姻和资产的良性发展,毕竟人生漫漫长路,没有人会希望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带来对财务状况的重创。
6、有闲钱可以考虑投资房产
如果你打算在当下生活的城市定居,那么现在就可以着手为房贷存钱了。在中国,应该没有什么是比房子更能跑赢通货膨胀的了,无论是为了建立家庭做准备,还是为了资产保值,投资房产都是30多岁后要考虑的事。
7、购买商业保险
20多岁的年轻人喜欢购买便宜的保险,然而年过30,有了一定财富积累的你,应该让保险在资产和人身方面发挥出更大价值,尤其在发生不测的时候。所以,对那些只买低价保险的日子说再见吧,转而了解那些你确实需要购买的险种,比如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终身寿险,其中终身寿险是为家人买保障,如果你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为自己买一份终身寿险更为必要。这些商业保险或许并不便宜,但确实值得投资。
8、比起信用卡,现金才是王道
一些商家会更倾向于现金支付,免去了他们和一大堆费用及信用卡打交道的烦琐,所以下次买家具、汽车或者其他大件儿的时候,问一问商家现金支付有哪些优惠折扣。信用卡多了账单日和到期还款日不好记,一般有两张卡够用就行了,办再多的信用卡那里面的钱也不是你的钱。
9、把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通常来讲,除去房贷,其他所有的债务总和(车贷、信用卡透支等)不应该超过工资的50%,这样你的财务风险比较低。债务并不是洪水猛兽要坚决远离,有些良性债务,比如投资型的不动产所产生的贷款,就能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大的财富,但是,尽最大努力减少债务还是有必要的。
10、为子女储备教育基金
为子女的教育开始存钱吧,存下一笔教育资金早晚会有用得到的那天。除了为子女建立教育基金,还可以为他们制定财务目标,并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榜样,启发子女的财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1、不要因收入变高了消费水平也增高
数据显示,30多岁的男女在这个阶段,薪资会得到接近60%的提高,不应该因为新的收入水平把消费预算等比例放大,有了高收入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这是不对的。不是只有奢侈品才能体现你的品位,攀比也并不能为你带来更多财富,正确的做法是,提高存款数额,以便于在工资上涨之后进行投资。
12、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投资理财领域充斥着各种专家和达人,跟着他们的思路人云亦云并不利于管理自己的财务生活,哪些可信?该信谁的?通过学习积累投资理财知识,比如坚持收听《花卷电台》,懂的多了,作出明智财务决策的可能性就大。
13、提高自己的职场议价能力
根据 Business Insider的建议,即使对现在的工作钟爱有加,人们也至少应该在一年中面试2~3次,这会保持一定的顶尖职业能力,也更能凸显个人价值。如果你放弃了一份薪资更优厚的工作,那么或许你可以将offer上的信息透露给现任老板,我想,他一定会对你的工资有所调整。
14、投资自己很重要
专家Brian Tracy 在他《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的21个成功秘诀》的书中提到:获得成功是有一些特定方法的,而这些方法极有可能会为你带来财富,比如,用收入的3%来进行自我投资,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知识储备或者其他方面,起码在精神层面上,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⑽ 职业投资人,是不是专门在银行买基金的那些人。
职业投资人并不是专门在银行买基金的人,他们投资的范围特别广,除了基金外,还有房地产业,保险,公司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