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资基金风险误区有哪些
基金一直以来都以稳健、门槛低、风险小等优势被大众所青睐,不过基金理财虽然风险低但并非没有风险,并且在选购基金的过程中投资者还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基金理财中常见的误区。
新基金比买老基金更划算
这只是大家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也是很错误的一种认知。为什么这么说?部分投资者认为新基金只有1元钱,而老基金由于已经运作一定时间,基金净值已经超过了1块钱。事实上,对基金而言,其净值取决于所投资标的的价格涨跌。新基金成立后还有一个建仓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早已建仓的老基金已经开始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因此购买优质的老基金比购买新基金更划算。
分红次数多的一定是最好的基金
有的基金为了迎合投资人快速赚钱的心理,封闭期一过马上分红,这种做法就是把投资者左兜的钱掏出来放到了右兜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其这样把精力放在迎合投资者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市场研究和基金管理上。所以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选择时,一定要看净值增长率而不是分红多少。
选择价格便宜的基金
有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会去选择价格较低的基金,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例如A基金和B基金同时成立并运作一年以后,A基金单位净值达到了2元/份,而B基金单位净值却只有1.22元/份,按此收益率,再过一年A基金单位净值将达到4元/份,可B基金单位净值只能是1.44元/份。如果你在第一年时贪便宜买了B基金,收益就会比购买A基金少很多,所以在购买基金时一定要看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看价格的高低。
选择基金只关注短期业绩
对于基金来讲,历史业绩优异的未必现在业绩依旧良好,更何况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不少投资者可能看到哪些基金整体业绩好,就蜂拥投资这些基金。我们要知道,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较好的管理能力。投资者要选择中长期业绩排名在前 1/3-1/4 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参考云掌财经!
❷ 为什么买基金看净值是个误区,要看成长性,净值高才好呢
净值高不一定现阶段成长性高
成长性高也就是收益率高,高高易善
❸ 新手买基金该怎么样注意
基金投资要讲究策略,记住以下九大误区,将有助于你获得更加理想的投资收益:
误区一:喜低厌高
开放式基金没有贵贱之分,在某个时点上,所有的基金不论净值高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基金管理人的综合能力和给投资者的回报率才是选择基金的依据。
误区二:喜新厌旧
投资基金,你必须知道新基金在发行期、封闭期和建仓期是不会产生收益的,而经过市场考验的老基金早已胜券在握,只要选择有利时机购买,就能迅速分享投资收益。
误区三:炒股思路炒基金
如果你把基金等同于股票,用高抛低吸、波段操作、追涨杀跌等股票炒作思路来投资基金,就会因为频繁炒作或更换基金,从而既损失了手续费,又降低了投资效率。
误区四:投资单一
把大笔资金全都投资到一只基金上,虽然基金本身的投资组合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但基金管理人失误造成的风险难以避免,应以同类基金不重复选择为原则进行投资组合。
误区五:束之高阁
基金投资提倡长期投资,但也不能因此而将所购基金束之高阁,因为受基金管理人变动、操作策略变化等因素影响,基金业绩会随之波动。应时时关注所购基金的净值,并经常了解基金公司的状况,依收益预期以及风险承受能力,适时调整投资组合。
误区六:跟风赎回
没有主见,看到别人赎回,也跟着赎回。这种做法只会让你经常后悔不已,因为决定你进退的依据,应该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基本面、投资收益率和对后市的判断。
误区七:分红即赎
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应该参照基金的累计净值和长期表现。对于运作良好的基金,往往只能在更高的价位上才能补回,实践证明,分红即赎不是明智之举。
误区八:不设止损点 基金不是股票,但不能简单认为基金永远可以赚钱而不设止损点。设置止损点,在关键的时刻坚决退出才是最聪明的。
误区九:不问费率
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费率不同,基金收益也会有较大差别。聪明的投资者选择基金时会考虑费率因素,这样才能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吴汀煌)
参考资料: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724/200707/t20070724_264015.htm
❹ 购买基金的这几个误区90%的人都没在意,看后少走
购买基金的这几个误区90%的人都没在意,看后少走:
买基金天天看,频繁操作。许多人都会时刻关注自己的基金是涨了还是跌了,如果是涨了就高兴的手舞足蹈,如果跌了就会十分的伤心进而更换基金。这样的做法是一个误区,因为基金理财不是炒股,基金是我们把钱交给基金经理,让他去投资股票,所以自己也没有必要去时刻关注。
不仅如此,基金基本上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工具,短期波动性较小。而且,每次调仓的时候都有申购、赎回的手续费,频繁调仓不仅不会赚钱,还会增长成本。所以,进行基金理财的时候,切记不要天天看,频繁的操作。
自己没有底线,没有设置基金的止盈点。很多人在购买基金的时候,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止盈点,这一点是不明智的,因为市场变化非常大,购买基金也是有风险的,我们在购买基金的时候要有舍又有得。当一支基金达到我们的理想收益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调仓,这样也是考虑到降低投资的风险,让自己在投资方面更加的成熟。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购买基金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理性、慎重且不畏首畏尾,避免上述投资基金的误区,要让自己的投资更加有价值。
❺ 常见的大众对基金理财的误区有哪些
理财容易进入的误区。
1、只看重收益,而忽视风险。很多投资者认为行情好时,基金是一定会赚钱的。实际上,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而且风险跟收益是对应的。基金虽然风险比股票小,但也不意味着不会亏损。另外,虽然承担高风险并不一定能赚取高收益,但是为了追求高收益,就一定要承担高风险。所以基金投资仍是有风险的。
2、借钱投资。很多投资者在行情好时,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不惜借钱买基金。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基金一般是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而且是有风险的。而借钱一般情况下是有利息的,如果亏损,那么就要连同本金一起偿还。建议尽量不要借钱投资,市场上升期间经常会有回调,以免为利息负担和短期套牢所累。
3、过度频繁的操作。很多投资者都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是看哪只基金涨得好,就会赎回手里的基金,去买涨得好的基金。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基金基本上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工具,短期波动性较小,基本不受市场炒作的影响。因此,太过短线的抢时机进出或追涨杀跌不仅不易赚钱,反而会增加手续费,增加成本。
基金理财的收益一般都是长期稳定增值的,而不可能一夜暴富。在股市行情好时,抓住机会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但不可贪心,以免得不偿失。
❻ 基金选择的7大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1:基金不用挑选,买哪只都差不多
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都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种类基金,业绩也会出现分化。即使是在同样一个市场环境中,不同的基金带来的收益也是千差万别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收益达到102.49%,而最差的股票型基金收益超过-8%。所以选到好基金,能令您的投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2:只关注基金短期排名(只看周排名、月排名)
对于基金来讲,历史业绩优异的未必现在业绩依旧良好,更何况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不少投资者可能看到今年债券基金整体业绩好,就蜂拥到债券基金中,选择今年以来甚至近3个月业绩表现好的去购买,相信有不少投资者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较好的管理能力。建议投资者要选择中长期业绩排名在前1/3-1/4的基金作为投资的对象。
应该考察:①短期、中期和长期绩效(一般情况下,短期为3个月,中期为1年,长期为3-5年);②看基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业绩排名是否稳定(一般考核期为1年以上)
误区3:买“老基金”不如买“新基金”
股市持续上涨阶段: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需要几个月,将错过部分涨幅,仓位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涨幅。
股市下跌或行情不明时:新基金的仓位一般较老基金低,跌幅也较老基金小。
因此,股市持续上涨时,应首选老基金;一旦行情处于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选新基金,但最好也要选择那些由老基金经理管理,或投研平台较好的新基金。
误区4:保本基金能完全保本
许多投资者购买保本基金是冲着“保本”两个字,认为购买这种基金能保证投资本金的绝对安全。但是多数保本基金,其实必须投资者在发行期内购买,持有3年期满后,可以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证。也就是说,三年之内投资者如果需要赎回,照样要承担基金涨跌的风险和较高的赎回手续费。所以保本基金不是无条件完全保本的。
误区5:低净值基金上涨空间更大
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
误区6:股票型基金最赚钱
在股市单边上扬的行情里,高仓位确实容易获得高回报。但是,股票型基金也不会总是满仓操作,有时可能还不如一些偏股型基金的仓位高。而且,股市下跌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的风险也是最高的,所以未必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对于一些重本金轻收益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不妨选择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
误区7:基金买涨杀跌
盲目追随一些涨幅过高的基金是很不可取的。对普遍投资者来说,应当是宁可错失,不要做错,而买入时机非常重要。
比如:在股市有泡沫,非理性上涨时,这种上涨不大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这时投资于基金,面临的风险大,而可能的收益却小。同样,当股市大幅下跌,不少投资者面如土色时,却可以买入便宜的基金,基金也可以买入非常便宜的股票。参考云掌财经!
❼ 私募基金的五大误区
中国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的规模巨大,发展迅猛,在各种投资领域中发挥着应有作用,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对它的认识,应当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
第三,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第五,管理滞后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表现得相对较简单,经营机制也会更加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讲,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❽ 基金五大误区
对于领取固定工薪的上班族,或者拥有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长期投资目标的投资者而言,基金的定期定投通常被认作最适合不过的投资方式。不过,这一科学的投资方式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同样需要避开诸多误区。
误区一、什么样的基金都适合定期定投:虽然能够平均成本、分散风险,但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定期定投。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时间的复利效应能够拉大收益率差距带来的财富效应。举例来说,如果投资者分别投资于平均年收益率8%和10%的两只基金,每个月投资1000元,忽略费率因素,20年后,同样是投资24万元,前者的到期本利为59.3万元,而后者的到期本利则可达76.6万元。可见,定投基金同样需要慎重选择基金品种。尤其是1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更宜选择波动性较大,收益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尤其是绩优股票型基金。
误区二、大盘震荡时应停止扣款:定期定投又称"懒人理财法",其魅力就在于可以分散股市多空、基金净值起伏的短期风险。基金净值高时买到的份额数少,净值低时买到的份额数多,从而起到摊平波动风险的效果。如果投资者浅尝辄止,看到大盘波动就想停止扣款,也就错失了定期定额的优势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定期定投完全不需要"择时",如果市场趋势已经行将进入空头周期,最好还是获利了结静待时机。
误区三、赎回定期定投必须全部结清:“个人理财网
www.grlcw.com”理财顾问介绍:有些投资者误以为定期定投在办理赎回时,一定要将所持有的基金全部赎回结清。其实,若投资者急需资金,或者市场在高位,又不能掌握后续走势,不必完全解约,可赎回部分份额取得现金。
误区四、定期定投金额越多越好:其实,定期定投也需要量力而行,因为其门槛相对较低,一般每个月投资300元到500元即可起跳,一般投资者完全可以做得轻松、没负担,如果每个月扣款过多,影响正常生活也就划不来了,也很难持之以恒,建议大家尽量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达到轻松理财的效果。
❾ 为什么我买基金能赚钱,而你不能
基金投资误区大盘点,赶紧自查你有吗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一波调整,事实上,无论行情火爆还是略显低迷时,投资者情绪总会有所波动,总结下来无非是两个字:后悔。
市场上涨的时候,要么后悔自己买晚了,要么后悔卖早了;行情下跌的时候则是后悔没有及时“下车”。总而言之还是因为市场短期调整而出现情绪的起伏,看来就非常没有必要了。
首先,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心态问题。投资,尤其是基金投资,并不是看一两天、一两个星期的短期业绩,更多地是看长期的稳定性,“耐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投资者中,很多都是在股市上涨时购买基金,遇到市场下跌就会犹豫不决。但事实上,基金不像股票,不仅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问题,还有大量历史数据表明市场下跌时才是购买基金的最佳时机,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会更多。
不过虽然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能高枕无忧、不管不问了,所以投资者还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策略意识。
普通投资者在买卖基金时最常陷入的几个误区,供各位参考:1、未能形成长期持有的理财观念,忽视“复利”的财富能力,以股票心态去看待基金;2、号称相信专家,但本质相信的还是自己,这是由中国传统“小家”理念造成的;3、收益方面看重明星产品,但这些产品往往后期收益不佳,因为投资者买入的时候已经是高位了。
大部分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都会更看重短期业绩,而这就是一个误区。“基金很少有长时间一直排名靠前的,即便是冠军基金通常也就是半年左右业绩突出,其他时间业绩一般,行情有变动的时候更是会出现波动。所以选择基金时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只是短期的业绩,更要看多个年份。”
买卖基金也不是完全不能进行波段操作,但频繁操作肯定不适合:“基金申赎都有手续费,另外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肯定不如专业机构,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操作。”
如何避免踩“坑”
由于不同的基金产品由于投资对象不同,其收益和风险特征也不一样,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而在确定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型之后,投资者还需要掌握一些基金评价指标来对这类型的基金进行筛选,从而精确找到合适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
该中心看重的关键指标包括以下几个:第一,夏普比例,它代表投资者承担一个单位的风险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是多少,“通常我们选择的基金产品的夏普比例至少要大于1”。第二,看投资者所选择的基金投资风格跟它描述的是不是一致。第三,看该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过去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今年不一定业绩还很优秀,但一个过去历史业绩都很差的基金经理今年业绩变好的概率会更低”。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尤其重要的是观察和抓住牛基上涨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且耐心持有,等待时间的玫瑰绽放。
、一只基金上涨的逻辑肯定有迹可循,有可能是因为短期找对了市场风口,亦或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稳定、选择策略得当、长期业绩稳定等等。若是前者,投资者切忌不要盲目频繁地去追逐热点,因为市场行情经常是“风水轮流转”,风格和行业都在持续轮动,谁能每一次都准确地把握住风口?而如果是后者,那么哪怕市场出现了短暂波动,长期来看大概率还是会持续上涨的。“与其频繁调仓去买一些根本不了解、不熟悉的产品,不如长期持有,收获一份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