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综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有哪些影响
在现在的传统金融领域中,各类金融技术的应用、风险的控制和产品的设计能力都已经相当成熟,远非刚刚起步时那样简单。在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兴起时,传统金融负责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出现,由于其更多、更独特的优点,互联网金融涉及了更大的企业和一些新兴领域,比如各大企业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贷款等,这些业务对互联网金融来说,还算是比较简易的,它们或者不需要进行产品设计,或者基于系统完成,或者不需要太多流程。然而对于企业需大量的金融技术积累才能够完成的投资银行、衍生品设计等高端金融业务,由于相关技术的缺乏,互联网金融也无法完成。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业还需进步的更新和发展。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理财、融资和外汇合作风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作为企业的种战略平台投入到更广阔的使用领域,因为这种战略平台具有传统金融不具备的优点应:首先,这是一种大数据平台,所谓大数据就是既包括结构性数据,又包括非结构性数据;既包括自身数据,也包括第三方获取的非自身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可以认识客户,了解客户,从而与客户取得更愉快的合作。其次,这种战略平台可以进行更广阔、更深入的交汇,在企业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企业可以同时为A客户和B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但却不能将A、B讲个客户关联起来。而互联网金融业可以将两个客户关联起来形成像A2A、A2B、B2B这样的金融链条,这样企业可以变成个信息的提供者,变成个联系的服务商,这有利于企业节省定的财力物力人力。最后,这个平台是无边际的,除了传统业务内容,企业还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金融开拓出新的业务领域,进行综合化服务。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各有优缺点,但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拥有广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唯一不足的就是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隐患。企业要综合应用这两种金融形式发展业务,促进自身的发展。
支付方式、信息处理等方面,互联网金融有着传统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青睐,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得发展前景相当乐观。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捷的移动支付,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银行网银系统开立各类金融账户,并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这种支付方式以电子化的支付清算代替现钞流通,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信息处理方面,因为有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网络技术保障,企业双方的交易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公布和传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相关客户的搜索而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有利于企业的宣传和更多客户关系的建立。可见,在企业的整个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大大缩短了交易链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它还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可以降低企业交易风险。
互联网金融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以上几方面,在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等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⑵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啊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关于农村金融、金融体系的研究贯穿于整个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
展过程,到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以后,其农村金融体系也相对健全,
并与城市金融融为一体。
1.农业的特点
马克思曾对农业的特点作过精辟的论述:“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独立存
在的自然基础或前提”,“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发
展或进步)的基础”曰,但是农业作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社会性
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价值在一起[8]……
在所有生产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农业刁‘是与自然
的再生产是一致的’,[9]。农业再生产过程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农业再生产过程中
对自然条件形成强度依赖,这也成为传统农业弱质的根源。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用工业的方法来生产并提供人类生存
所需要的食物,但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途具有不可替代性,农业是一切社
会分工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农业剩余劳动
或剩余产品就越多,就越能支撑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是现代经济社
会的产业之母。
2.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国学者刘易斯理论开创了二元经济研究的基本范式。二元经济是当代世界
许多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
统部门并存的状况,即:现代城市工业经济部门与传统农业经济部门的并存。在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两大部门工资率的巨大差异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的拉力,最终实现全部转移。之后的乔根森认为,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部
门才有可能向工业部门提供追加劳动力;工业发展不取决于资本规模的大小,而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探讨
取决于有没有农业剩余。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
能推动“二元经济”从一个发展阶段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农业落后必然使“二元经
济”的发展出现倒退110]。
3.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论证了金融结
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提出“金融相关比率”(FIR)概念,得
出“金融相关比率越高,金融发展水平就越高,从而经济增长率就越高”[l’]的基本
结论。金融发展不仅包括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规模数量的扩张,
而且还包括金融的分化,即金融功能的细化和金融结构的优化。这样,金融才能
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否则,金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抑制经济
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I.麦金农(Ronard.LMkcinon)和另一
位经济学家.ES.肖(Edwad.S.Shwa)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抑制”,它反
映为政府过分地干预金融,实行信用配给,人为地压低利率、汇率,使两者不能
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金
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
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要解除“金融压制”,就必须“金融深化”,即减少政府对
金融的过分干预,利用市场调动人们储蓄与投资的积极性汇’21。其途径是放松对
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使实际利率成为正数或者说有利于强化
实际利率,有利于增加国内储蓄。在人们储蓄增加的基础上,麦金农认为在发达
国家,可通过市场让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发生“替代效应”,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
场不发达,要让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发生“替代效应”,必须发展金融市场,具体
地说就是要发展金融机构和增加融资工具。但.ES.肖认为,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
不存在“替代效应”,因为货币不是财富而是债务,货币对经济的作用是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3l]。尽管如此,他们都共同
主张强化金融中介的作用,特别是提高利率。他们认为,更高的、正常的实际利
率对储蓄和投资都有刺激作用。金融中介作用的加强,会降低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此外,由于放松管制,民间金融机构也能适应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而发展。
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之间将会出现良性循环局面。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忽视
了农村金融部门的作用,对农村金融采取了金融压抑的政策,即通过把名义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