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联系实际,利用凯恩斯消费理论,分析如何扩大我国消费需求。很急,求大虾解答!不要随便粘贴来的。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边际消费倾向,即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一般,就问题而言,关于边际消费倾向有两点基本理论:1.一国在一定时期,居民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2.边际消费倾向与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等条件有关。
从不同国家来看,欧美等西方国家边际消费倾向高,日韩等亚洲国家边际消费倾向低许多,而中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边际消费倾向更低,居民收入近半用于储蓄,当然还有一些很贫穷的国家,基本没有什么储蓄,边际消费倾向甚至高于欧美,那得另当别论了。 从同一个国家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来看,最底层的人民为了生存,基本没有什么储蓄,收入越高,维持当前生活所需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将越小,也就是有更多的钱可以存下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越低, 比如一个亿万富翁,他的收入基本上都用于投资了。
现在再根据以上的基本理论,来讨论如何扩大我国消费需求。很显然,从理论上,扩大消费需求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面分析具体实践。
1.首先,增加居民收入,这是经济发展最根本、最永恒的话题,但经济增长本身是个复杂的命题,难以展开论述。另外,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有其他途径,比如降低税收(降低所得税、提高个税起征点等)。
2.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是边际消费倾向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上面所说,如果居民收入过多的集中在高收入人群手中,那么社会收入将会更多的用于储蓄(投资),而不会消费。当前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超过0.6,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要改善这种局面,有两种方式:(1)给予低收入人群一定的消费优惠,比如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2)用税收手段调节,提高高收入人群的个税比率,同时财政补贴低收入人群,比如农业税补贴等(但是这种方法有劫富济贫、斗地主之嫌,中国最大的高收入人群其实是国企员工和公务员,但他们的收入多为灰色收入或福利,不入税的, 向高收入人群征高额税受,基本只会伤及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导致富人移民潮),所以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体制问题,不解释)。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这是非常根本的,为什么欧美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因为其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了有失业补助、老了有退休金、病了有医疗保险,当你不需要为了未来老了或者不可预期的破财做准备时,你自然会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当前的消费。中国恰好相反,社会保障体制远不完善,买不起房、生不起病、上不起学,人们都把大量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以后可能的大笔支出。可以断言,如果社会保障体制不能健全,那么中国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可能高起来。现在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工作,比如农村医疗保险什么的,但是远远不够。
(纯粹是个人对这个问题恰好具有兴趣,随手写下上面的文字,若有不足,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