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的金融业发达吗
日本的金融业比较发达了。
日本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三位,而金融业可能回只占到答第六七位。日本金融业一直在谨慎前行,而没有像美国金融业那样过度膨胀。日本金融机构在对企业的长期支援上做得较好,比如,银行在企业之间充当中介角色,为企业拓展新业务牵线搭桥。不过,日本的金融机构欠缺创新、革新能力。
今后,日本金融机构如能在支持传统产业之外,将支援视野扩大到社会福利事业等领域的话,或许会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左右日本未来经济的因素,50%来自中国,50%来自欧美等国。现在,日本政府必须做的是扩大经济规模,依托环境科技、新能源政策等来刺激经济发展。如果中国等国纷纷购买日本的环境技术、环保汽车和新干线等产品的话,对日本经济将是极大促进。
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日本将发挥的影响比较有限,但日本可以间接地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将克服泡沫经济的经验介绍给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问题上,日本也会与各国合作,但是日本想取得主导权是不太可能的。
B. 日本金融
买本书看吧,
给你一点介绍,
日本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等组成,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民间金融机构为主体,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模式。
中央银行是日本银行,它建立于1882年10月,1942年2月进行了改组。该行资本金为1亿日元,政府持有55%,民间持有45%,民间持股者只享有分红资格,而无对该行的经营管理权。日本银行的政策委员会是该行的决策机构。它由总裁、大藏省代表、企划厅代表、城市银行及工商、农业界代表等7人组成。其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的要求,调节日本银行的业务,调节通货,调节信用以及实施金融政策,如制订官定利率、从事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存款准备率等等。该行行政机构为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理事、参事等组成,按照政策委员会决定的政策执行一般具体业务。尽管法律规定了政府对日本银行有很大的干预权力,如对该行的一般业务命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解雇任命权等,但政府实际上并未实行过这些权力。日本银行基本上是独立地实施金融政策,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官定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
民间金融机构有普通银行(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外汇专业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以及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协同组合;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农林中央金库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普通银行相当于英美的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城市银行有13家(包括专营外汇的东京银行),它们面向全国,提供存款、放款、票据贴现、汇兑等业务服务。
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构成日本长期金融机构,前者有3家,主要业务为发行金融债券,筹集长期资金,提供长期产业资产贷款;后者有7家,办理各种信托业务,同时还吸收储蓄存款。
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劳动金库构成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主要向中小企业开展一般金融业务。
农林中央金库、农业协同组合、渔业协同组合构成农林渔业金融机构。 日本民间农林渔业金融机构以合作形式为主体,并得到政府的保护与帮助,分为农业、渔业、林业三个系统,每个系统均有三级组织,单位协同组合为基层组织,协同组合为中层组织,农林中央金库为最高层的中央机构。
此外,民间金融机构还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融资公司,以及互助机构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政府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资金运用部、政府银行和公库、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以及政府有关融资事业团。邮政储蓄补充吸收国民闲置资金,提供给资金运用部,政府将邮政储蓄资金连同发行国债收入和简易保险资金以及财政特别会计资金,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是二行九库)向民间企业提供长期低利贷款。从事“财政投融资”活动。在日本,政策性金融活动都是由政府金融机构,其中主要是“二行九库”来从事的。1985年底“二行九库”贷款额655497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9.9%。
日本金融体系坚持专业分工主义的原则,实行专业分工的银行制度。日本金融体系特点在于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业务领域限制,也就是说,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承担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交叉,呈现出业务分离状况。(1)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分离。间接金融一直占有较大优势,承担间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普通银行、相互银行、信用金库、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等。这些机构原则上不得兼营证券业务,证券业务等直接金融业则由专门的证券公司来经营。(2)长期金融业务与短期金融业务相分离。作为长期金融机构的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经营长期金融业务。普通银行以及其他银行经营短期金融,这种分离不是由法令强制实施的,银行法令并末规定普通银行的资金运用期限,而是由设立长期信用机构专司长期金融业务和通过大藏省的行政指导,对普通银行吸收定期存款最长年限只允许为2年,而在客观上限制了其经营长期金融业务的能力来实现的。(3)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相分离。即普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业务,而由信托银行和从事兼营业务的普通银行的信托部门来办理信托业务。(4)商业性金融业务与政策性金融业务分离和机构分立。商业性金融机构如普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利润率为导向,从事商业性金融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以贯彻政府政策为目的,促进宏观经济均衡增长为导向,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二者机构上、业务上分离,但又有一定的配合和协调。由于民间资本在运用上的客观局限性不能自觉地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因而,只能
由政府以政府资本来创设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自觉地承担这一活动。
C. 在日本,公司如何融资
目前,日本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其基本融资制度形成之前,经济非常落后,
企业发展同英美一样也主要依靠内部积累,少量的临时性资金则求助于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落后甚至还没有形成。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展开,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向外部融资特别是向银行系统融资。奉行国家主导型资本主义的日本确定了以银行为核心的基本融资制度,形成典型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
(1)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起补充作用。在日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外部融资占有重要地位。在外部资金来源中,以银行贷款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则居绝对优势地位,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只起着补充作用。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外部融资总量中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占80%以上,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仅占10%稍多一点。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融改革之后,日本企业间接融资仍占外部资金来源的70%左右。
日本企业不仅中短期临时性的融资需要由银行贷款来解决,而且银行贷款也大量进入固定资产投资、满足基本流动资金需要等长期性融资领域,企业实行的是一种过度负债经营的战略。只有在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中占有较小比例的资本金筹集,在内部积累的同时依靠资本市场解决。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在满足企业资金需要上处于从属地位。日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形成不仅中短期融资依靠间接融资、而且除了资本金以外的长期融资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间接融资的局面。长中短期融资大量地依靠银行贷款,加重了这些国家企业的债务负担,使这些国家总体上工商企业负债率过高,形成过度负债经营的局面。1991年度,日本企业(除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外)平均净资本率仅为19.3%,负债率超过80%,即使把长期公司债券看作准股权资本,负债率也达76.2%,远远高于英美30%左右的水平。过度负债经营削弱了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抗击风险的能力。
(2)银行体制独特,在企业融资中起主导作用,银企关系密切。实行间接融资为主的日本需要强大的银行体系,与英美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起来,其银行体制显得较为独特。
日本实行主办银行制度。所谓主办银行是指对企业提供主要信贷支持、并持有企业相对较多的股份、承担监督企业主要责任的银行。日本主办银行制早在50年代就已有雏形,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银企信贷关系的进一步膨胀和交叉持股而形成。主办银行不仅向企业提供中短期信贷,而且还在政府的导向甚至干预下打破常规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但由于作为商业银行其受到资金来源结构、风险控制、资产流动性的要求,这种中长期融资的能力受到一定的程度的限制。日本主办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左右。在主办银行制度下,主办银行成为企业的核心,并负责向集团内企业提供强大的信贷支持、组织银团贷款、协调集团内企业的资金关系。一般来说,主办银行是集团内最大的债权人或股东。主办银行与企业相互交叉持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银行作为企业的大股东,不仅关心企业的当前利润,而且更关心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企业也持有银行的股份,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资金来源,并在不利的环境下能得到银行有效和及时的援助。因此,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企之间保护非常密切的长期稳定关系。
为了动员更多的长期建设资金,日本建立起独特的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应该说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政府的行为,而非完全的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日本的政策性长期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三家长期信用银行,即日本兴业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就资本性质来说属于民间性质,但它的业务活动受政府的导向严重,集中体现在贯彻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上。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把一般性的商业资金和储蓄资金组织起来转为长期资金使用,在政府的导向下向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期限为5~10年的设备贷款和长期周转资金贷款。据统计,在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三家长期信用银行提供的设备贷款占整个金融系统设备贷款的26%~30%。另一部分由两行十库政府金融机构组成。它们是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和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医疗金融公库、北海道和东北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环卫金融公库和冲绳开发金融公库。这些金融机构属于政府出资组建。它们一般不接受存款,除资本金外,主要向政府资金运用部借款,其中邮政储蓄资金占其资金来源的相当比例。两行十库按照政府的方针政策参与金融活动,它们都有特定的贷款范围和贷款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弥补民间金融机构长期资金的不足,向社会提供长期建设资金。据统计,政府金融机构的贷款量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30%左右。此外,还有7家民间信托银行。政策性长期金融机构体系利用发行金融债券和邮政储蓄资金等筹集的资金提供了大一的长期设备投资贷款,对建立间接融资为主,特别是中长期资金也相当程度依赖信贷资金的日本融资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资本市场在企业融资中处于非主导的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日本的资本市场起始于明治维新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市场投机过度,严重限制了其投资功能的发挥。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国民财富大量增加的背景下,随着规范化建设,日本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受到抑制,投资功能开始显现。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已成为与纽约、伦敦并列的世界三大证券交易所。1998年日本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总数为2416家,市价总值为24958亿美元。1999年东京证券交易所新股发行筹资294.8亿美元,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中居第三位。但是,由于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主办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非常强大,日本又允许银行持有企业的股份,并且持股比例不断上升。据统计,日本都市银行等持有企业股份的比例1949年为9.9%,5年以后上升为19.5%,1965年增加到23.4%,1975年为34.1%,1985年为40.9%,1990年达41%。同时日本企业法人之间也相互交叉持股,其比例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分别为11%、17.8%、23.1%、26%、和25.2%。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集团内融资主要面向主办银行、资本市场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日本资本市场本身又有诸多政策法规的限制,国际化程度低,交易种类、交易方式的先进性也远不及英美,在英美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和成长。
D. 日本有哪些金融系好的名牌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是日本的专业财经大学,相当于国内财大的性质,受到了很多国内学生的青睐;而东京大学、一桥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神户大学,京都大学因为综合实力的强大,也为商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实力,学生在这些学校也可以享受到更多学习资源。还有一句话是学商在早大,不知道您听过没有,早稻田大学的商科,也是非常不错的! 还有就是中央大学,列举的详细资料如下:
A 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生院
在继承早稻田商学院(1904年创设)的教育传统下,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生院于1951年的日本教育制度大改革时期中成立。商学研究生院开辟了日本商学专业的先河。创立大约半个世纪以来,本研究生院在国内外的实业界和学术领域涌现出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
本研究院的目的是在经营管理学和商学的领域里培训学生高度的学识与技术,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培养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这个目的,本研究生院在管理、市场、国际商务、金融、会计、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公共政策、经济史及其它的相关领域提供了教育和研究的机会。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革新的急速的普及,使我们面向信息化社会,对事物的认识也转向国际化。用过去传统的看法去思考复杂的当今世界是很困难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克服上述的困难。二十一世纪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不仅能够理解复杂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并且能够对之进行控制,以提供整合许多重要领域内思想、观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观点来看,本研究生院正通过研究活动打破传统的经营观念,促进了商学的发展。而且,我们的教学团队开展着改善毕业生的再教育、在日留学生的教育,并推进全球优秀的商学院学生的交流计划。
B 中央大学商学研究生院
本学院鉴于硕士生的就业去向和研究目的的多样化,基于以下理念和目的设置了2个方向,建立帮助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体制。
以研究为目的:本方向的目的是开展商学研究和培养研究者,将来想成为大学教员和研究机关的研究员的学员,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课程,以获得博士学位。
商务方向:本方向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备对企业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且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商务人才;传授会计学专业基础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职业会计人才。硕士毕业后,既可活跃在企业界,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在选择导师和课程方面,根据学生的要求,成立咨询委员会来帮助学生。无论是以研究为目的的方向,还是商务方向上,我们都十分重视能应对多渠道发展和各类研究课题的实例研
究,现在正在探索一种更加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另外,选择了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用“特定的研究课题”来代替“硕士论文”。
日本著名的经济类杂志《周刊钻石》,根据美国科学情报公司(ISI)的统计数据,介绍了日本著名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
综合排名
日本排名 世界排名 大学名 论文数
1 19 东京大学 55,343
2 30 京都大学 40,825
3 37 大阪大学 35430
4 83 东北大学 31842
5 102 名古屋大学 23380
6 108 九州大学 24321
7 154 北海道大学 21283
8 179 东京工业大学 19155
9 227 筑波大学 13815
10 263 广岛大学 13057
化学排名
日本排名 世界排名 大学名 论文数
1 2 京都大学 7867
2 3 东京大学 7364
3 9 东京工业大学 6724
4 11 大阪大学 6388
5 17 东北大学 5537
6 24 北海道大学 4001
7 28 九州大学 4376
8 47 名古屋大学 3467
9 86 分子科学研究所 1794
10 108 东京理科大学 2184
生物学、生化学领域
日本排名 世界排名 大学名 论文数
1 4 东京大学 6128
2 18 京都大学 4328
3 9 大阪大学 4027
4 11 九州大学 2265
5 17 名古屋大学 2380
6 24 东北大学 1942
7 28 北海道大学 2175
8 47 筑波大学 1398
9 86 神户大学 1035
10 108 德岛大学 1053
物理学领域
日本排名 世界排名 大学名 论文数
1 1 东京大学 12105
2 19 东北大学 8341
3 28 大阪大学 7216
4 30 九州大学 6462
5 64 名古屋大学 4649
6 78 东北大学 3783
7 79 NTT 2770
8 83 筑波大学 3482
9 101 NEC 2036
10 157 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 1098
材 料 科学领域
日本排名 世界排名 大学名 论文数
1 1 东北大学 3659
2 9 京都大学 2165
3 12 大阪大学 2122
4 13 东京工业大学 1898
5 24 东京大学 2252
6 41 九州大学 1184
7 65 名古屋大学 1148
8 67 大阪府立大学 718
9 104 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995
10 108 北海道大学 862
.
武汉大学自费日本留学,如果还有疑问,hi我!
E. 日本发生过几次金融危机
日本发生过七次经济危机 。
1、2009年经济危机 世界上最大的失业潮波及日本
原因:2008年随着华尔街的破产,美国失业人数已达今年最高。很多从事金融行业的失业者面临的不只是没有工作,有些人将失去医疗保险,房屋和生活最基本的必需条件,美国真在接受新的失业率高涨考验,于此同时的欧洲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
2、1929年至1939 经济大萧条日本也受其影响
原因:关于大萧条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 - 1955年期间 经济萧条
4、2007年金融海啸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金融海啸)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5、1997年7月至10月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6、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7、1980年代拉丁美洲的长期经济低迷。
(5)日本最大金融公司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球金融危机
F.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集团简介
该集团下辖4大金融机构,其中有瑞穗银行、瑞穗法人银行和瑞穗信托银行等三家银行,还有瑞穗证券公司。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金融业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金融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为了重振日本金融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推动金融机构重组的重大金融改革措施。进入2000年下半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长达100多个月的美国经济待续增长突然大幅度减速。日本经济经过长达10年左右的萧条之后,复苏依然乏振。但是,日本政府和金融界为提升日本金融竞争力所推行的“大爆炸式”改革依然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的整合、金融机构购并和战略联盟不断取得进展。
2000年9月29日,第一劝业银行(The Dailchi Kangyo Bank,简称“DKB”)、富士银行( The Fuji Bank,简称“Fuji Bank)和日本兴业银行(The Instrial Bank of Japan,简称“IBJ)(以下简称3家银行)共同宣布,通过换股方式组建瑞穗金融控股公司(Mizuho Holdings,Inc.,简称“MHHD”),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简称MHFG)正式诞生。
2002年4月,经过两年多的整合重组,总资产为全球第一的日本瑞穗金融集团宣布正式运营。该集团的成立是日本金融业为重振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力,所采取的重要对策之一。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316位。 为了顺利进行集团范围的整合,尽快实现集团的协同效应,瑞穗金融集团制定了相应的整合原则,确定了整合目标和业务战略。
(1)集团整合的原则
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赢得社会的广泛信任;
向员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和有丰厚回报的工作机会;
充分发挥各家银行子公司的优势和竞争力,降低成本,使整合的效益最大化;
创造一种新的公司文化。
(2)任务和管理目标
瑞穗集团以成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领先新时代。具有创新性的金融集团为理念。具体管理目标是:
全球前5大银行之一,日本第一大金融机构;
客户满意度最高的金融集团;
信息技术(I)和金融技术(FT)应用的领先者;
国内商业银行排名第一;
在证券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市场领先者;
在信托、资产管理和清算业务方面处于先进行列;
具有健康行为的管理结构。
(3)集团业务战略
瑞穗集团的业务战略是加大在以下“三项主要能力”方面的投资,通过整合建立一个最优的、能够平衡发展的集团业务结构,在各种金融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内市场拥有压倒性的庞大客户基础。
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向高速增长区域加大信息技术能力的投资力度。
具体来讲,该集团的目的是在积极创造和开发新业务的同时,通过提高贷款和所管理资产的质量,以及增加费用收入等措施,提高集团的赢利能力。 (1)第一阶段整合
2000年9月29日,3家银行通过换股形式,建立了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在控股公司内部,瑞穗金融集团采取业务单位的结构形式,按照不同的客户群和业务主线对整个金融集团以及3家银行的运作进行管理。
2000年10月1日,3家银行将它们原来各自拥有的证券子公司整合成瑞穗证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 Co.,Ltd.),原来的信托子公司整合成瑞穗信托银行有限公司( Mizuho Trust&Banking Co, Ltd)。
(2)第二阶段整合
为了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批准,2002年3月底,瑞穗金融集团完成了经营运作的整合和重组工作,3家银行被整合成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即瑞穗银行(Mizuho Bank, Ltd)和瑞穗公司银行(Mizuho Corporate Bank, Ltd)。这2家银行与瑞稳证券和瑞穗信托银行共同构成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的4大核心直属子公司。这些金融机构都是按照客户群和业务主线组成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子公司。 (1)适应与反应能力
为了适应未来 10年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市场结构变化的重大挑战,必须建立具有灵活和迅速反应能力的公司管理结构。在瑞穗集团的管理架构下,按照客户群和业务主线将经营活动整合和重组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四大核心子公司和其他金融子公司,这种管理结构能够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因此是一种“扁平式”的经营业务模式。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一家拥有复杂结构的金融集团而言,不断提高集团的管理水平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瑞穗金融集团的目标是成为一家能够向客户提供准确和快速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通过整合,该集团加强了向客户提供高附加值金融服务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集团成员公司之间的合作。
(3)科学的业务结构
瑞穗银行和瑞穗公司银行是瑞穗金融集团的两大核心银行,前者是零售银行,主要向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综合的、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对于个人客户而言,瑞穗银行除了提供一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将利用集团全能经营的优势,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与此同时,瑞穗银行也将为公司客户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的资金支持,可以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业务战略提供先进的业务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组合贷款、衍生产品、支持IPO、提供业务信息系统支持等,瑞穗银行也将增加投入支持新业务和风险企业发展。
瑞穗公司银行主要从事公司业务,其目标是成为在国内外公司融资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专业银行。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向客户提供最先进的业务解决方案,对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多元化和高级金融产品需求做出准确的反应。瑞穗公司银行还积极从事项目融资、MBO融资、证券化和其他领域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其他资产管理功能,瑞穗公司银行将利用下一代清算和结算基础设施向客户提供证券清算服务,组合贷款业务和其他各类贷款安排等。
G. 东京和香港,谁是亚洲金融中心
东京?香港?上海?
现在还是以日本东京最繁华,不过以中国的实力估计过不了多久就有可能是中国的上海。以目前的实力,上海暂时不敌中国香港。
面对新加坡和香港 东京力图保住金融中心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7:0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日前发表文章指出,面对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日本管理机构正在设法保住东京的金融中心地位。
多年来,东京的资本市场光从规模上看很有优势。不过,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其他亚洲金融中心开始对其构成挑战。特别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暴露出了东京的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可能一直被国际投资者所忽视。
文章指出,东京所面临的问题既有相对表面的,比如语言问题以及市中心与机场相距太远的问题,也有一些根本性的,比如泄露敏感金融信息以及金融市场规则执行不力等。另外,许多观察人士认为,对东京继续保持其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地位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其证券交易所。这个规模庞大、运转不利的证交所近来所犯的错误,使得日本金融市场失去了吸引力。在过去两年中,东京证交所出现了高达两亿英镑的交易错误,交易系统两次完全崩溃,交易时间缩短了好几个月。投资者表示,更令人烦恼的是其决策过程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文章称,目前日本金融厅和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这两个最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已开始推动日本金融行业改革,并设法使东京成为一个遵守规则、公正而透明的金融中心。日本金融厅负责使日本的银行系统摆脱几年前的坏账危机。公平贸易委员会则从一个更加理性的层面进行斗争,比如废除操纵投标的惯例。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认为,该委员会在使日本公司与外国公司展开公平竞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H. 日本全国最大金融中心在哪
日本首都东京是其金融中心,其中东京千代区和中央区又是东京的金融中心,全国各大银行总部均落户于两区,堪比纽约华尔街。 爪机纯手打 望采纳 楼主好人 么么哒
I. 请问在上海有哪些日本金融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之类的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
三和银行上海分行
富士银行上专海分行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上海分行
日本兴业银属行上海分行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上海分行
……
日本瑞穗证券上海代表处
野村证券上海代表处
……
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
J. 日本瑞穗银行目前在中国的主营业务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是2000年9月29日由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版成,于2003年1月成立,资权本金1兆5409亿日元,为世界金融集团之首。在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UFJ金融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合并前曾是日本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集团公司拥有1200名职工,在人员规模上也是日本金融控股公司中最大的。 该集团下辖4大金融机构,其中有瑞穗银行、瑞穗法人银行和瑞穗信托银行等三家银行,还有瑞穗证券公司。
瑞穗银行主要是个人银行业务,但由于日本已经可以混业经营,所以也代理个人投资信托、金融债和个人保险业务。瑞穗法人银行则经营企业年金、法人业务和银团贷款业务。瑞穗信托银行过去只可以经营长期金融业务,现在也可以经营个人银行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如土地信托、不动产买卖中介、不动产评估、住宅销售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