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政府提供了哪些方面政策
近年来,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普惠金融领域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台一系列货币信贷、差异化监管和财税政策,不断强化正面引导和负面约束,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继续落实并完善对各类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对资金投向、利率的传导功能,创设扶贫再贷款,同时发挥宏观审慎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差异化监管政策方面。强化监管考核,在前期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增速、户数等监管考核目标的基础上,原银监会于2018年重点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针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农户经营性贷款和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产业扶贫贷款等提出增速等新目标。建立差别化的监管指标体系,小微企业贷款适用优惠风险权重,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服务情况纳入监管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三农等贷款不良容忍度。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三农专项金融债,拓宽普惠金融信贷资金来源。稳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等业务创新,加速资金流转。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鼓励试点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鼓励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合规开展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
财税政策方面,对银行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对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准予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延续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扩大自主核销权。整合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4个资金使用方向。
答案由关数e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平台整理自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
② 如何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想要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关键是想方设法降低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综合成本,包括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
一、降低小微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多层次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只有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多了,市场竞争加强了,才能提高小微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益,降低运营成本。
二、为小贷公司减免税收,降低其运营成本。目前,小贷公司仍适用一般工商企业的税收政策,税务负担不轻。如果国家能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小贷公司的税收负担,进而鼓励小贷公司降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则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利用财政资金为小贷公司提供贴息支持,降低小贷机构的融资成本。对于那些支持符合国家重点产业目录小微企业,以及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小贷公司,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并对小贷公司从商业银行融资提供财政贴息,降低其融资成本。
四、建立专门“支农支小”批发基金,定向支持小贷公司服务小微、服务三农。央行已有“支小支农”再贷款业务,但仅限于向正规金融机构开放,建议央行放宽准入范围,重业务本质,轻机构性质,只要小贷公司真正地“支农支小”,就可以申请再贷款的支持。国家财政和大型金融机构也可以合作建立小微贷款批发基金,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专门为“支农支小”的小贷公司提供批发资金支持。
小企业大作为,小微企业不仅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想要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除了在银行增加供给上下功夫,还要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
③ 如何做好落实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升藏区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工作
一是鼓励更多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农村贫困和偏远地区信誉程度高,金融风险小,贷款损失率低,小额信贷市场前景广阔。国际行动援助的一项调查显示,小额贷款被许多银行看作是降低银行整体风险的一种手段。因此,要打破农村贫困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的认识误区,通过制定恰当的定价策略,实现规模经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保持适当的盈利性,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到农村金融服务中来。要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非政府组织等不同类型机构的各自比较优势,通过提供多样性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需求,并将这些分散的零售金融机构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普惠金融体系。
二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新模式、新方法,直接和间接地引导各类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将更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延伸到农村贫困和偏远地区,帮助农村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是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扎实开展农户建档、评级、授信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可以依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将农民的存款和消费记录等现金存量和流量数据纳入农村小额信贷和商业银行支农贷款的信用评级系统,作为辅助手段,扩大信用评级的参考依据,更加真实地反映农民的信用程度和还款能力。
四是加强农村人民币流通管理与服务。以助农取款为基础,开办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小面额人民币余缺调剂以及反假宣传、反假监测和通信联络代理项目,为偏远农村群众使用现金、兑换零钱、兑换残损人民币提供便利,同时扩大金融宣传,打击制贩假币等犯罪行为。
五是开辟农村金融消费维权的新通道。积极开展金融消费维权宣传,协助金融机构办理金融消费投诉,按类别指导农民的金融消费投诉维权,解决农民投诉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是构建农村经济金融动态监测网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搜集和反馈机制,协助金融机构开展经济金融运行监测分析与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农村覆盖面广、情况真实可靠、信息反馈快速的监测网络。
七是依托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工作。普惠金融体系向贫困和偏远地区深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金融知识普及、农民金融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偏远地区,逐渐认识并接受各类现代金融服务,共享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发展成果,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升级,以此弥补金融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力,将中央提出的“发展金融普惠体系”落到实处。
④ 金融机构向什么样的小微企业贷款享受税收优惠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回税〔2017〕答77号)文件的规定:“本通知所称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中,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指标均以贷款发放时的实际状态确定;营业收入指标以贷款发放前12个自然月的累计数确定,不满12个自然月的,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营业收入(年)=企业实际存续期间营业收入/企业实际存续月数×12
⑤ 金融改革对小微企业真是“好事”吗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拉动GDP增长、增加政府税收、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方面等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企业规模和性质的限制,融资难、资金紧张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利用财税、金融政策有针对性地扶持小微企业,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0.7倍的下限规定,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规则与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贷款利率。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此次利率市场化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业界普遍认为,本次融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破解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质性步伐,长远看,将对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利好。
贷款利率放开已经一年多了,改革新政是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难题是否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南昌调查队针对南昌110家有融资需求的小微型企业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采取走访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92份,调研企业主要涉及工业、建筑、电子、服务等行业。调研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新政毫无疑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75%的受访企业认为,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将对金融市场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小微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融资困难在短期内并没有因为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得到明显改善,84.8%的受访企业认为根本无效或不太显著。仍有81.5%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比较困难,这与贷款利率放开前83.7%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比较困难相比,仅有2.2个百分点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从改革的后续实际效应来看,贷款利率市场化可能令小微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挑战。
南昌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直以来,融资是小微企业自成立之初就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它关乎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财务状况,是小微企业经营者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在此次调查中,58.7%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困难;22.8%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比较困难;13%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难度一般;4.3%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比较容易;认为融资容易的企业仅为1.2%。
走访了解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部资金积累(51.1%的受访企业认同)、资本市场融资(3.2%的受访企业认同)、银行贷款(27.2%的受访企业认同)和民间借贷(18.5%的受访企业认同)。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的是内部资金积累。这是因为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虽然融资能力强大,但对小微企业来说门槛太高、费用太高、时间太长,难以满足其短时、快速周转的资金需求;银行贷款相对来说是最佳的融资途径,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信用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缺乏抵押担保条件等问题,银行一般贷款意愿低,设置的贷款条件让大多数小微企业望而却步,缺乏适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产品和融资平台;民间借贷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但却存在贷款成本高、信息不透明、潜在风险大的问题。受小微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内源性融资目前越来越难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
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哪儿?
小微企业家底薄、经营效益较差、负债率又较高,而且企业财务、帐目不规范,往往很难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仅有27.2%的受访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或正在办理贷款业务,其他72.8%的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企业生存或发展所需的资金。
调查资料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利率一般为10%-15%,而绝大多数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取得短期资金以求得生存与发展,而民间融资综合利率超过18%。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小微企业是以非正规方式进行融资的,主要通过经营者个人的储蓄、亲朋好友的借贷、企业职工的内部集资,有些甚至是非法集资。这样,个人的资金涌向了高利贷市场,导致本来就混乱的融资市场更加复杂。
本来小微企业经营利润就很低,由于其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环境差、融资成本高,特别是借高利贷,隐含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胁、甚至破产倒闭。如此来看,小微企业既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与压力,又聚集着一定的融资风险。
贷款利率市场化下的融资困境
本次金融改革的标志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从理论上来说,此次改革有利于金融机构之间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形成竞争,从而促使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进而优化闲置资金的配置,改善社会资金供求状况,最终达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然而,金融新政实行一年后,这种理想的效果难以充分实现。在所有受访企业中,60.9%的受访企业认为金融新政对帮助本企业贷款根本无效;23.9%的受访企业认为成效不太显著;12%的受访企业认为成效一般;3.2%的受访企业认为成效比较显著;认为金融新政对帮助本企业贷款成效非常显著的一家都没有。更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贷款利率市场化甚至可能加剧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尽管实施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竞争,然而,在存款利率上限仍没有放开的情形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仍然足以左右实际贷款业务的利率。从宏观大环境来看,当前资金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大多数企业都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融通资金,大部分的贷款业务利息不会被降到基准利率以下,在这样的情形下,小微企业向拥有很强议价能力的金融机构融资,仍将处于尴尬的被动地位,融资状况并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小微企业大都规模较小,财力有限,从个体来看,所掌控的经济资源微不足道,这导致其拥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机构大都不愿意将资金贷给小微企业。相反,大中型企业可以凭借雄厚的财力基础获得充裕的贷款资金,并很有可能享受到贷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低贷款利率的优惠,在无形之中挤压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空间。资金不足更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使其发展壮大受到严重限制。即使小微企业得到银行的小额贷鼓,其偿还期限往往会受到许多限制。在与企业经营者座谈时了解到,大多数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负债都是以“流动负债”的形式存在的,即偿还期在一年以内或者一个经营周期以内。流动负债虽然融资成本低,但将放大小微企业的偿债风险,这就给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改革思路
——逐步放开存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让存款利率能够由各家金融机构根据市场情况独立确定,进而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价格水平,激发金融市场的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统治力”,提高金融市场各方的参与程度。资金来源的约束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的议价能力,这给小微企业提供了有利的融资机会,提高了融资的成功率与资金质量。
——健全小微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使信用信息能够及时地共享与传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立公平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使得信用评价存在能够广为接受的标准,以促进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在金融改革的促进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贷款的依赖,从其他来源获取更多资金用于经营管理。同时,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促使小微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优化资本结构,平衡资金的成本与风险,在融资层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小微企业参与金融活动可以反向作用于金融市场,让金融市场的运行更加迅捷高效。
——建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已有少数金融机构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据调查了解,中国工商银行在2012年针对小微企业推广名为“小额便利贷”的信用贷款服务,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应。
⑥ 金融机构如何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助推小复微企业制发展,主要应该在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着手。
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而向银行贷款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流程,不仅牵扯精力,还有可能耽误发展时机。
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一,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第三,创新贷款机制。
第四,创新担保与抵押方式。
第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
⑦ 目前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对吗
是的,主要是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进一专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财政部属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⑧ 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有印花税优惠吗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7号)规定:版“二、自权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⑨ 金融机构如何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应该在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着手。小内微企业发容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而向银行贷款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流程,不仅牵扯精力,还有可能耽误发展时机。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⑩ 12月1日起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放贷取得利息免增值税是真的吗
为推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今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由农户扩大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此外,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继续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减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