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老師幫忙寫一個通達信分時選股公式如下附圖,怎樣能選出這樣的股票
分時圖與均價線一起看。
1. 分時圖——均價線判斷拉升
均價線判斷拉升:在專看分時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屬看分時線和均價線的位置關系,健康完美的分時線和均線運行狀態是,分時線運行在均價線上並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當分時線上漲是均價線應該跟上,如果分時上漲均價反應遲鈍是一種異常,說明有資金虛假拉升或者為了出貨拉升,這樣的我們就在高點出貨。
2. 分時橫盤
分時橫盤是一種常見形態,為什麼會出現這形態有兩種原因,一:有人維持股價進行出貨,不想賣的低,出的差不多了就開始下跌。二:是強勢調整,橫盤莊家在吃拋盤和打買盤進行洗盤調整,結束後必然上漲,莊家不讓股價跌必然是想拉高股價,作為一種上漲概率很大的形態一定要一起注意。你如果持有的股票出現這種情況完全可以持有等待趨勢出來,如果要買的話,一定要注意橫盤的股票,一但股價啟動可以考慮接介入。當然任何時候股價不是漲就是跌,這點你要時刻記住。可以用低點原則判斷,橫盤形成的低點必然不會被跌破,如果跌破意味著下跌,上漲其中的高點必然被突破,突破就可以買進了。更多詳情可以去游俠股市系統學習
❷ 請高手編個通達信選股公式,選出連漲三天,再下跌一天的股票
XG:IF(REF(C,4)<REF(C,3) AND REF(C,3)<REF(C,2) AND REF(C,2)<REF(C,1) AND C<REF(C,1),5,0);
希望能抄幫到您,並祝您股市好運常伴。(認為不妥之處再溝通交流)
❸ 股票指標公式問題
股票價格指數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場總體價格水平及其變動趨勢而編制的股價統計相對數。通常是報告期的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與選定的基期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價格指數。當股票價格指數上升時,表明股票的平均價格水平上漲;當股票價格指數下跌時,表明股票的平均價格水平下降;是靈敏反映市場所在國(或地區)社會、經濟變化狀況的晴雨表
用以反映整個股票市場上各種股票市場價格的總體水平及其變動情況的指標。簡稱為股票指數。它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由於股票價格起伏無常,投資者必然面臨市場價格風險。
對於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於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制出股票價格指數,比如道富投資,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闆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經濟發展形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制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降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且為了能實時的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
❹ 股市成功率最高的7個集合競價選股公式,散戶如何正確使用
分不同的情況來檢驗,有效的就是好公式。
❺ 求助股市高手改寫選股公式
這個條件可以改成選股公式,沒有問題。用什麼軟體。
❻ 股票選股公式 AND C<20 是什麼意思
股票選股公式 AND C<20 的意思是當前一個條件符合,並且收盤價小於20元。因為專AND表示「並且」的意思;屬C=CLOSE,表示收盤價,<小於符號。
在股市中經常看的大盤就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它保存著從有股市以來所有股票的有用數據,如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等。股民要選股可以自己根據K線走勢去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通過函數設計出公式來找到自己所要選的股,這個公式我們就叫選股公式。假如要找股價小於5.00元的股票,那麼只要設一個公式: c>5.00;這個就是簡單的選股公式。
❼ 哪位股市大神幫我寫個選股器通達信公式
這個條件可以編寫選股公式。
是這幾組均線組合。只要其中一組滿足k線穿過這組均線就符合條件是吧。
可以編寫選股公式。
❽ 股市指標知多少
舉例說,你本金10萬,1:8,就是配資80萬,這樣的話,你可以拿80萬去買股票,就可以放大收益了。iiycq
❾ 求各位大神給編一個能選出股票漲停的選股公式
編出來有什麼用呢都已經漲停了,
xg:(c-ref(c,1)/ref(c,1)>0.097;
這樣基本選出來的都是漲停的了,但沒什麼用啊都已經漲停了。
❿ 誰能給我一個成功率高的股票短線選股指標。
Q_1:=C-REF(C,1);
Q_2:=100*EMA(EMA(Q_1,6),6)/EMA(EMA(ABS(Q_1),6),6);
Q_3:=CROSS(EMA(C,19),EMA(C,7));
Q_4:=CROSS(EMA(C,7),EMA(C,19));
Z1:=L=LLV(L,BARSLAST(Q_3)+1);
Z2:=LLV(L,BARSLAST(Q_3)+1);
Z3:=H=HHV(H,BARSLAST(Q_4)+1);
Z4:=HHV(H,BARSLAST(Q_4)+1);
Q_A:=DRAWLINE(Z1,Z2,Z3,Z4,0);
Y1:=H=HHV(H,BARSLAST(Q_4)+1);
Y2:=HHV(H,BARSLAST(Q_4)+1);
Y3:=L=LLV(L,BARSLAST(Q_3)+1);
Y4:=LLV(L,BARSLAST(Q_3)+1);
Q_B:=DRAWLINE(Y1,Y2,Y3,Y4,0);
TJ:=IF(Q_B<REF(Q_B,1) AND Q_B=Q_A,1,0);
出擊: IF(REF(TJ,1)=0 AND TJ>=1,80,10),STICK,COLOR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