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聯通iphone4
中國聯通日前正式調整iPhone4資費策略,新推「低消費」項目:用戶只要承諾每月消費66元即可購機,並且每月有26元話費返還;聯通同時宣布,從今日(14日)凌晨全面開放iPhone4裸機銷售,降價幅度達到千元,最暢銷的16G iPhone4從5880元降至4999元。
此外,iPhone4排隊預約購買手機的苦惱不再:無論蘋果授權店、中國聯通或水貨商們,均表示貨源充足。
記者昨日走訪廣東多家聯通服務網點,發現新資費政策已開始推行:原286套餐已經取消,新增了66元套餐;但對於裸機的銷售,各網點均表示還未接到通知,暫無裸機出售。
隨著iPhone4裸機價格「跳水」,水貨市場也紛紛跟進。記者昨日走訪廣州多家水貨商家發現,大多數商家的iPhone4港行報價都已下調為4600元以下,低至4500左右,並稱貨源充足,隨時可以提貨。
聯通版iPhone4裸機今起開售
按照新增的「購手機入網送話費」合約計劃,用戶以4999元或5999元購買16G B或32G B版iPhone4,從66元-886元共10檔3G套餐中任選一檔並簽約在網24個月,即可享受相應額度的話費贈送。據悉,如果用戶在協議期內機卡分離使用,不會被停號或鎖機,但話費贈送將被停止。
與此同時,iPhone4入門套餐從原來的96元降低到了66元:新增的66元檔合約計劃內含160分鍾通話時長和220M B流量,每月還返還26元話費。這檔套餐比之前最低檔位的套餐入門門檻降低了30元。
中國聯通稱,推出這檔套餐是希望讓更多的中低端用戶能用上iPhone4。
此外,中國聯通宣布,從4月14日零時起,在中國聯通營業廳及指定授權店開放iPhone4裸機銷售,用戶最低只需4999元即可購買16GiPhone4裸機,降價幅度達到千元。
而根據初上市時的銷售政策,16G的iPhone4售價為5880元,32G的iPhone4為6999元,調整之後,兩款手機價格分別下降到4999元和5999元。
廣州聯通網點銷售員向南都記者表示,新合約計劃推出後,購買iPhone4的用戶明顯增加;但該銷售員也表示,目前還沒有裸機銷售,合約用戶依然不能「機卡分離」。
中金預計,聯通3月份的3G凈增用戶可超過180萬,4月份能進一步超過200萬;而隨著新補貼政策的推廣,聯通凈增3G用戶在6月份能到250萬的水平。
降低補貼力度「最惠」套餐取消
但值得注意的是,聯通之前最熱銷的286元套餐可零元購機的一檔合約計劃被取消:如用戶希望零元購機,最低每月承諾消費為386元。
有業內人士「算賬」道:在286套餐中,用戶擁有一部iPhone4的成本為5880+(286-245)×24=6864元,且所有支付最終都以話費形式體現。在新合約計劃中,386元套餐才是零元購機的門檻,用戶總支出為5880+(386-245)×24=9264元。
中金分析師陳昊飛表示,16G B iPhone4零元購機套餐誘惑力太大,使得聯通其它補貼套餐失去了吸引力,「許多用戶寧可等數月也要選擇這個iPhone零元購機套餐」。
「286終端補貼套餐(16GiPhone)的總現金流約為6864元,其相鄰的套餐,226套餐的總現金流為7224元,386套餐為9264元。」東方證券分析師周軍亦表示,286套餐對聯通來說,其現金流不及其他相鄰套餐;而隨著286套餐的取消,原有潛在目標用戶將分流至其他效益更高的套餐。「相關用戶若轉移到相鄰的226和386套餐,聯通兩年至少能增收8億元。」
聯通此次調整套餐深層次原因正在於此,聯通希望將其過高的終端補貼成本降下來——— 聯通2010年僅盈利38.5億元,同比下降59.7%,進入2011年,聯通亟須改善其盈利能力。中國聯通總裁陸益民在日前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由於去年第四季度iPhone用戶大增,3G手機補貼也相應增加,手機補貼在3G收入中的佔比為27%。聯通全年3G補貼為31.7億,其中下半年就佔84.5%,iPhone補貼給聯通帶來的成本壓力可見一斑。
陸益民表示,希望今年的手機補貼能控制在30%以內。
貨源充足「隨時拿機」
讓人更費思量的是,iPhone 4「一機難求」的局面驟然降溫———此前,用戶購買iPhone 4往往預約需要一到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聯通將缺貨原因歸結為蘋果供貨太慢,但現在,iPhone貨源突然從短缺轉為充裕。
「你要是買iPhone的話,現在就買,貨源充足。」聯通售貨員輕松說,「帶上你的身份證和卡,隨時拿走你的手機」。
蘋果的授權店內,售貨員也表示貨源充足,隨時買隨時拿機,「現在iPhone4銷量比以往多了許多,畢竟價格降了還不用等了。」
這是4月14日發布的最新聯通行情···
②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平台網站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平台網站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平台網站。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平台只針對互聯網支付、借款平台的舉報和互聯網金融類的舉報,平台不會針對個人借款的舉報,請認真甄別,以防詐騙。
舉報范圍
舉報范圍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舉報不同於投訴,建議描述其具體行為及所違反的法律、法規條款。
互聯網金融業態包括:
1、互聯網支付;
2、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
3、股權眾籌融資;
4、互聯網基金銷售;
5、互聯網保險;
6、互聯網信託;
7、互聯網消費金融;
8、跨界等。
(2)東方證券周軍擴展閱讀:
舉報平台舉報范圍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原則上不受理已由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仲裁機構處理的案件。
互聯網支付舉報的范圍:
1、未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資質——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開展相關支付業務,包括開展商戶資金結算、個人POS機收付款、發行多用途預付卡等。
2、誤導性虛假宣傳——開展虛假宣傳和誤導性宣傳,未揭示投資風險或揭示不充分。
3、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挪用或佔用客戶備付金進行投資或用於關聯企業往來。
4、未經批准跨行清算——連接多家銀行系統,未經由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
5、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舉報須知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舉報范圍
③ 重慶東方葯業原始股現狀
特派記者 程績 發自成都 制圖 任萍
原始股維權到底有多難?東方葯業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這起曾引起巨大震動的原始股騙局,該抓的抓了,該判的也判了,但投資者近億元血汗錢,卻遲遲未得到賠償。
「立案難,勝訴難,最關鍵的還是賠償難」,原始股維權律師楊兆全總結道,「很多的原始股案給了違法者充足的時間轉移和藏匿資產,即便法院最後宣判勝訴,最後也是空歡喜一場。 」
法律界有一句名言,遲到的公正不是公正,近千名東方葯業股東目前就遭遇這樣的困境。
牽手「中國摩根斯坦利」
東方葯業的工廠位於重慶市萬州區,曾經是萬州人的驕傲,「東方葯業我小時候就有了,四川人都知道他們生產的蛇膽川貝片。 」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重慶東方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68年,,曾是國家定點生產企業,旗下獨家產品5個,專利產品7個。記者在東方葯業公司內看到多張國家和四川省領導到公司視察的照片。如果不是2006年那場原始股風波,這家老牌葯企做實主業,或許早就已經在A股上市,但現在的東方葯業卻成為千夫所指的騙子公司。公司的產品也因為數次被重慶葯監局點名不合格,生產陷入一蹶不振。
衰退,從2005年12月開始。
因為業務擴張需要,東方葯業急需資金,公司董事長陳榮高通過中間人徐術介紹認識了四川信智通投資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郭贊鴻,又通過郭贊鴻認識了北京的北潤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潤公司)法定代表人周軍、原副總經理段建軍,投資總監劉寅輝等人。
北潤公司自稱是「中國摩根斯坦利」,其實該公司最大的本事就是「騙」,公司宣傳冊上大多都是總裁王曉東和發改委、證監會等部門領導的合影,背景還有釣魚台國賓館的標注。付費參加企業論壇,與領導蹭合影,進而包裝一些奪人眼球的投資項目,比如聯合所謂阿拉伯資金參與地震災區的重建,這成為北潤公司一夜成名的捷徑。
北潤公司的主業其實就是原始股股權的轉讓,公司負責人熱衷於全國各地考察,就是為了尋找向東方葯業這樣,既有實力又急需要錢的企業,進行上市包裝。
從2006年3月到6月,北潤公司和陳榮高經過多次商量,准備採取「先增資,再融資,最後上市」的方式讓公司擴大生產。具體過程是由郭贊鴻、陳榮高虛增東方葯業的注冊資本,製作虛假財務報告,由北潤公司及劉寅輝、周軍、段建軍等人對東方葯業進行虛假包裝,通過虛假轉讓東方葯業股權的方式騙取資金。同時約定由徐術在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辦理東方葯業股權託管、轉讓過戶手續,並負責在銀行開戶收取、分配贓款。
神秘消失24個銀行賬戶
根據北潤給東方葯業策劃的「上市計劃」,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虛擬增資擴股,為此,陳榮高把黑手伸向了自己的家人。他以公司需要資金周轉開設新賬戶為名,問岳母家人共借了4張身份證,隨後用這4張身份證在成都青羊區金沙小區附近6大銀行分別開設了24個賬戶。這24個賬戶從開戶到2007年3月期間,猛然發生了數千筆交易,從26個省(市、自治區)804人那裡圈得8867萬元購股款,其中最大的一筆達700多萬元。資金到賬後取款人全部大額取現。其中一個賬戶44筆取現金額高達1100多萬元。後來,在同一天,24個賬戶的餘款全部被提現取走,再也沒有任何動靜。而且資金被多次以「43200元」、「48000元」的預約取款方式取走。
原來,陳榮高背著岳母及家人,把他們都包裝成東方葯業的新股東,藉此增資2000萬元,通過中介公司牽線搭橋,新股東通過成都一家銀行,從身無分文搖身一變成了東方葯業的股東。2006年8月,按照1比1的比例,新股東將這2000萬股權交由成都某交易所託管。完成這些步驟之後,北潤公司開始以每股4.32元至4.8元的價格,向26個省、市、自治區804人發售所謂的東方葯業原始股。
絕大多數贓款無法追回
2006年11月,南京市民張軍突然接到一個名叫張文勝的朋友打來的電話,說自己現在一家名叫北潤集團的公司上班。這是一家很有實力的專門從事證券、融資、私募的公司。當時,他們公司在給東方葯業做上市公關,某證券正在做上市輔導,2007年6月就要上市了。
文勝傳了東方葯業即將上市的相關資料給張軍。張文勝還說他去過東方葯業,是一家很好的公司。目前北潤集團是東方葯業上市前的股權商,賣的是東方葯業原始股,價格是4.8元。上市後,東方葯業的股票將達到每股11元至15元。他買了。如果張軍要買,他可以從公司內部申請一些。原始股不多了,關鍵還有一家國外的風險投資基金要購買東方葯業剩下的全部原始股。
張軍沒有進行任何核實,就花了192000元購買了4萬股。北潤集團讓張軍通過現金匯款的方式付給了一個叫尹祥瓊的個人賬戶。匯完款後,北潤集團給了張軍一張股東託管卡,並和他簽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以及東方葯業出具的股東確認函。
與張軍遭遇相似的還有哈爾濱人劉柱,她購買了50萬股東方葯業,合計240萬元。還有一個大戶,購買了150萬股,投資了700多萬元。劉柱說他通過朋友介紹得知北潤集團正在銷售原始股,之前他沒有炒過股。之所以投資240萬元,是因為「朋友介紹、手續齊全,聽說過原始股「一夜暴富」。
2006年底,越來越多的東方葯業股東發覺自己受騙上當,向四川警方報警,警方經過兩年的偵查,終於拆穿了這出原始股騙局,查明原始股轉讓銷售額共計8867萬元,其中東方葯業分得990萬元、郭贊鴻分得400餘萬元,其餘的大部分贓款都被北潤公司佔有。2009年9月和2011年11月,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兩次開庭審理此案,北潤公司實際控制人劉寅輝、東方葯業法人陳榮高等主要涉案人被判3到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然而,因為早在偵查過程中就已經打草驚蛇,所以最後宣判時,最大的得利者劉寅輝自稱身上只有1000多元。而根據中間人徐術的交代,北潤公司獲利的7000萬余元,有2000萬余元打在了周軍的個人賬戶上,剩下的5000餘萬元則打在了劉寅輝交待給他的二三十個個人賬戶上。
目前,已經退賠給受害人的贓款只有不到千萬元,絕大多數錢款去向依然不知所蹤,成都警方也以保密為由拒絕向記者提供該案的任何進展。
知情人爆料:中介公司空手套白狼
經過輾轉介紹,記者聯繫到了一位過去曾經從事過非法原始股轉讓的銷售人員劉某,目前他自己手上也握著4家公司的原始股價值20餘萬元。他對於原始股的操作模式非常熟悉,通過對劉某的采訪,一條原始股騙局的利益鏈條逐漸清晰,讓人觸目驚心。
尋找「A類」公司
首先,北潤公司這樣的中介首先會去全國各地,尋找行話叫做「A類公司」的目標公司,這又叫做「采購」。
所謂A類公司,就是指那些注冊資本較高,具有一定規模,初具上市條件或者給外界看上去具備上市潛力的公司。然後,中介公司出面與其談合作,由中介公司出人出資購買公司一定數量的股權,如5000萬股,按一元面值計算就是5000萬元,但是公司一般會討價還價,以9折甚至更低的價格買到,中介購買的這部分股權的實際單價格僅是幾毛錢——而且這部分錢也未必就是一次性付清,一般會分多次支付,再就是先轉手賣原始股給公眾投資者,一邊賣一邊去支付當初購買股權的款項。
一般來講,被收購股權的公司普遍不會拒絕——幾千萬的資金,不是每個公司都能拒絕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楊兆全律師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以上情形還算是 「有良心的做法」,還有一些是包裝一錢不值純粹的皮包公司——事實上也是此類公司居多。楊介紹其代理的各類維權訴訟中,牽涉的公司基本都是這類公司。
楊律師還講了一個故事。 「傳說」中有極個別公司真的成功上市,卻馬上反過來把購買了原始股的投資者告上法院,理由是公司當初不知道買賣原始股是違法行為,現在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要求收回原始股,假設投資者以4.8元購買的,公司則以4.9元回購,最後法院竟然支持當初的交易為違法交易不受法律保護,判定退回原始股。
「模板」回答投訴
對於空手套白狼的股權中介公司來說,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局,就必須安撫圍城裡面的投資者的情緒,劉某回憶稱,「公司里最忙的就是接線員,有時候一天要接百來個電話,都是醒悟過來的投資者打來質詢的。 」
對此,劉某所在的中介公司竟然發明了一套模板化的標准答案,用同樣的答案來應付不同的受害者。如「4元錢的價格是不是太貴,為什麼比凈資產高這么多」的標准答案是「公司如果上市的話,會有分紅送股等措施,上市後股價可能會超過5美元,你撿了大便宜」。
「既然要上市了,某先生為什麼要轉讓股權? 」回答是「美國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本必須達到3000萬,股東人數300人以上。公司為了上市需要增資擴股和增加股東數量,所以才會轉讓。 」
「你們能保證一定會上市嗎? 」回答是「公司符合各種上市條件,正在積極運作,我們認為上市沒有任何問題。 」
「什麼時候能上市? 」回答是「納斯達克不是咱們家開的,沒有人能夠把時間精確到哪一天,但是年內上市問題不大。 」
據劉某介紹,這些無本經營的中介公司,用高回報吸引員工加入,一個一線業務員,每銷售出5萬股「業績」(約25萬元),個人可以分得23000元的提成,這部分提成一般會分解成以下幾塊來支付:12500元的獎金,一個筆記本電腦,6000元的底薪,連續兩個月的補貼。而公司總監和副總,每人還可再分得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