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券期貨 > 證券工資

證券工資

發布時間:2020-12-30 16:07:45

A. 證券公司的工資高嗎屬於事業單位嗎

根據不同部門來確抄定,一襲般後勤部門工資會相對低一點,前線人員即直接負責相關項目的人員工資會相對比較高,同項目業績成正比,做的項目多且過會的越多,則收入越高;
證券公司不屬於事業單位,是依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設立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而成立的專門經營證券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有國企也有民企。

B. 一般在證券公司工作工資多少

在營業抄部的話,一般進去就是見襲習客戶經理(有從業資格證、畢業證),也就是拉客戶,其實就和做銷售差不多。底薪極低一般1000-2000外加車貼、飯貼等等一共是2000左右,重頭是提成,不過你一開始進去拿不到多少提成的。所以一開始會很難很難。然後就是3-6個月的實習期,你要達到一定量的客戶資產量才讓你轉正,各個證券公司標准不一樣。大概等到你有一定忠實客戶後會好過一些,能混過兩到三年就能有起色的,那是你的收入就要看你的業務做得怎樣了,好的話10000-30000/月不等,差的話5000到8000吧。如果做了3年5k都上不了就走人吧。
總部的話,會有許多業務部門,看證券公司的大小,所能做得業務也不一樣。還有一些是對一些超級大客戶服務。
總之,一般的證券公司就是就是在圍著客戶轉,除非你很牛,去做投資顧問可以不和客戶打交道。

C. 證券公司工資收入有多少


D. 證券行業的工資到底有多高啊

恩。本人是來從業人員。你源說的工資分很多種,有前台、中台、後台。(營業部是這樣的,總部有所不同)如果你進入的是營業部,那麼前台就是做營銷,中台就是投資咨詢和前後台銜接,後台一般就是電腦財務部門,就看你進入那個部門,如果是營業部前台,那麼做營銷的話,建議你考慮清楚,目前中國的經紀業務已經到底了,沒有太多的意思,高工資多是噱頭,從業了5-6年的工資有不同,關鍵是看你自己發掘的客戶的質量。而中台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台分一般的咨詢服務人員,和投資顧問。投資顧問的工資較高,應該是在5000+以上。而普通的投資咨詢人員工資也就是2500+左右,在大城市,也就一服務員的工資。後台的員工工資如果不是領導的話,可能沒有中台的咨詢人員工資高。

E. 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員工工資是多少啊

這要根據你所在的城市和證券公司,一般的小城市和證券公司平均工資是3000-5000,大城市和好的公司是8000-10000,另外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和業績不同,差距可能更大,有的能達到20-50萬都是有可能的

F. 一般在證券公司工作,工資多少

在營業部的話,一般進去就是見習客戶經理(有從業資格證、畢業證),也就是拉客戶,其版實就權和做銷售差不多。底薪極低一般1000-2000外加車貼、飯貼等等一共是2000左右,重頭是提成,不過你一開始進去拿不到多少提成的。所以一開始會很難很難。然後就是3-6個月的實習期,你要達到一定量的客戶資產量才讓你轉正,各個證券公司標准不一樣。大概等到你有一定忠實客戶後會好過一些,能混過兩到三年就能有起色的,那是你的收入就要看你的業務做得怎樣了,好的話10000-30000/月不等,差的話5000到8000吧。如果做了3年5k都上不了就走人吧。
總部的話,會有許多業務部門,看證券公司的大小,所能做得業務也不一樣。還有一些是對一些超級大客戶服務。
總之,一般的證券公司就是就是在圍著客戶轉,除非你很牛,去做投資顧問可以不和客戶打交道。

G. 關於證券公司財務的薪水

證券公抄司由於規模大、分支機構多襲、管理資金較大,因此財務工作通常分工的很細,崗位職責也有差異,下面是證券公司一般財務的工作職責,供你參考:
1、全面負責分支機構資金管理、會計核算的合規、及時、准確、完整。
2、按公司要求完成分支機構財務預、決算及利潤考核工作。
3、負責營業部各項收入確認,所有費用支出的審核、支付,預算執行控制。
4、配合各項內、外部稽核、檢查工作。
5、負責營業部固定資產、工資等賬務管理。
6、及時准確地編制並報送各項財務報表,按要求編制各項統計報表及財務報表分析工作。
7、負責營業部各項稅收的計算、申報及繳納工作,稅務登記關系管理,以及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協調工作;負責總部匯總納稅項目的相關信息、文件提供給內外部溝通協調工作。
8、負責營業部稅務檔案的安全、完整、歸檔保管;完成計劃財務總部和公司領導安排的其它工作。

H. 我想問一下證券經紀人的工資怎麼算的

2018.07.04
增值稅3%

城建復稅7% 教育及地方制教育附加 3%和2%
展業費40%可扣除
證券經紀人、保險代理人按照勞務報酬算
3800/(1+3%)*3%=111

((3800/(1+3%)-111*(7%+3%+2%))*(1-40%)-800)*20%=281
10000/(1+3%)*3%=291
(10000/(1+3%)-291*(7%+3%+2%))*(1-40%)*(1-20%)*20%=929
嗯嗯 應該沒算錯

I. 在證券公司里工作的職員一般工資怎樣

你好,一般員工是指哪種。
如果是經紀人,底薪加提成,底薪很低提成這個行情下基本可以忽略,
如果是正式崗員工,也要看哪個部門,如果績效不達標,到手的錢也是很少的

J. 證券公司福利怎麼樣,薪資待遇如何

關於待遇問題,了解各家證券公司更具體的薪資情況,來聽聽證券業老司機是怎麼說的:
中信:基本月薪12500,獎金可以拿到3年工資,也有時候分紅只有約半年的,也有人的研究員分紅就有一百萬,投行的新員工可以拿到超過30個月的工資,人和人之間差距比較大。
國泰君安:基本工資1萬出頭,今年5月份剛調的,以前只有4600,據說干滿2年的基本工資一般有兩萬多,總體上新人基本工資拿到30萬,沒問題。這次國泰君安的工資調整幅度還是蠻大的,有向外資投行靠攏的趨勢。年底項目提成不是很清楚,只知2007年底不多,才兩萬的樣子。國泰君安實行工資封頂10萬,但是裡面的報代和非報代的工資差別不大,一般有5年投行經驗的,基本工資在5萬每月左右。頗有實力的上海老牌券商。
銀河證券:國內投行實力僅次於中金,中信,工資水平一般。
海通證券:基本4000,據說一個月收入可以拿到1萬五左右,原交通銀行剝離出來的證券公司,上海本土券商。
齊魯證券:基本6000,加基本福利有2000多,在加上一些差補之類的,過萬很容易的。
安信證券:大概收入也在一萬以上,股東很不一般,證監會自己開的券商。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員基本8000,投行4000,每月有績效獎金之類的,投行應該是相同的,聽說去年進投行才半年的畢業生年底發了10萬。
國信證券:基本5500,有出差節約獎金,對於新人還有1.8W的電腦報銷額度,分紅獎金依你所在的項目組的效益,去年一般年底可以發到10幾萬吧,個體差別很大,每月差不多總體收入1萬左右,算算運氣好的,第一年超過20萬,問題不大。
信達證券:4000+,具體不知,據說新人分紅不是很多,人馬主要是原信達資產管理的原班人馬,業務資源只要靠其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和資源,基本不用出去找項目資源。
興業證券:5000-6000,具體不知。
聯合證券:工資6千不到,出差補貼80每天,每年招人很多,恐僧多粥少。
長江證券:5000,投行排名較後。
東海證券:5000左右,原江蘇常州的地方證券,這幾年投行業務發展很快,股東背景一般。去年招了幾十個復旦和財大的學生去考保薦代表人考試而名聲大作。
德邦證券:5500,投行業務一般,民營。
瑞銀證券(UBSS)(原北京證券,後被瑞銀收購):operation部門15萬、投行部門30萬,獎金要看項目。
除了基礎薪資,另外各個券商給出差補貼在50-300左右每天,一般的在100-150左右,一般券商的出差強度超過200天每年,所以出差補貼也是收入的一塊(一般住4,5星級酒店,為了保持個人的私密空間和生活習慣,一般不會合住),所以進投行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適應這種出差生活,畢竟長期出差會影響,比如感情之類的。
節假日也會發些過節費,探親費,春節的歷士紅包,每次也會有1000-5000,一般一年也要發個兩萬吧,不過這是行情好的時候,其它什麼交通補貼,通信補貼,制裝費,餐補之類的,一個月加起來也有兩千吧,每個公司具體規定不一,一般國企背景的發的多一些,因為部分國企劵商的基本工資可能會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一般的投行一個月平均收入1萬還是有的,雖然比不上中金、中信和外資投行,但是比起其它行業來還是強不少的。
外資的投行IBD的基本工資普遍在20萬以上,分紅也多多,一般年收入在30-70萬不等,不排除個別很高的。(薪資內容來自知乎專欄作者 厲珞琍)
由上我們可以知道,證券行業的薪資相較於其他金融行業,還是佔大優勢的。但也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證券公司面對不同的市場、政策環境,薪資水平也有所不同。

閱讀全文

與證券工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