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出口增速放慢
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減速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美國經濟減速或衰退不僅降低中國的出口增速,而且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規模。統計表明,美國經濟增長降低1%,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降低4%。另外,中國許多貿易夥伴國的經濟增速也會因美國經濟減速而下降。以對美國出口佔中國出口比重20%左右計算,美國經濟增速下降1%,中國的總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實際出口增速下滑。9月以後的中國出口月度實際增長率已經從上半年的約20%左右降至10%以下。
2: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主要限於心理沖擊
由於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實施嚴格管制,中國金融機構持有的次級債券數額較小,損失應該可以控制在數百億元人民幣。在資本市場方面,中國對資本項目實施嚴格的管制,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是分離的,國際資本市場上次級債券相關資產價格的大幅下跌沒有蔓延到中國資本市場。因此,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直接影響是有限的,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主要限於心理沖擊。近期中國股票市場深幅下調,遠超過美歐市場的調整幅度,顯示了中國投資者在面對外部沖擊時恐慌過度。但是如果實物經濟出現問題,金融危機可能對中國金融市場構成實質性沖擊。中國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程度較低,房貸違約的風險集中在商業銀行,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金融系統將會受到嚴重沖擊,並會導致信用風險向整個資本市場擴散。熱錢的流動和香港與內地市場的互動關系,在中國實物經濟大幅下行或香港股市大跌的情況下,可能會對中國金融市場形成實質性的影響。
3:投資和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
由於外部需求下降,過去對經濟增長貢獻度達20%的出口部門面臨嚴峻的收縮局面,為了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結構必須調整,宏觀調控政策也應該相應地轉變。我國經濟形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宏觀調控政策的目標經歷了去年底的防過熱、防通脹到今年上半年的保增長、控物價再到現在的保經濟增長。為了彌補出口下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宏觀政策將著力於擴大內需,除「加大投資力度」外,維持和擴大消費也將成為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
4:外匯儲備管理和對外投資的風險增大
目前中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位居世界首位。在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國與世界經濟互動格局下,管理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並保證其保值增值是有難度的,而中國一向缺乏在境外成功投資的經驗。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大量的美元儲備投資於低風險的美國國債,結果卻遭受匯率損失。與國債相比,公司債券與股票等收益率較高,但風險也較高。金融危機形成後,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波動性增大,顯示對外投資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㈡ 大三論文選題-有關保險資產證券化
可行性分析比較好吧抄。
保險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可行性分析。目標:對可行性提出具體意見
方法:研究國外保險資產證券化的條件和發展狀況結合我國國情分析。具體可從供給(保險人)、需求(投保人)、環境(經濟、金融條件)來分析。
規范分析為主,材料裡面有實證的內容就看懂後借用吧,反正是作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