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都有哪些板塊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於普通股。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1)優先分配權。在公司分配利潤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額的股利,即優先股的股利是相對固定的。
(2)優先求償權。若公司清算,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註:當公司決定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
⑵ 我想炒股,買入中國電信的股票,我應該怎麼做去哪裡開戶怎麼買入...
1.去證券公司。
本人帶身份證原件,去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開設股票賬戶,填寫開戶申請回表。填表一答般都填寫開通網上交易的。
都弄好後工作人員會給你兩張股東卡,一張是上海賬號的,一張是深圳賬號的。用其中一個賬號就能登錄交易了。
還會給你辦理第三方存管業務的協議,拿去銀行辦理的。
如果你在開戶時看到那有什麼指南之類的小本子,最好拿個吧,能了能基本東西。
2.去銀行。
拿著第三方存管協議紙去銀行辦理股票賬戶和銀行賬號關聯行了。銀行卡不需要開通網上銀行,錢就可以在股票賬戶和銀行賬戶之間轉移,要取錢、存錢都是通過銀行卡。
3.下載交易軟體和行情軟體。
去你開戶的證券公司網站下載交易軟體和行情軟體。
交易軟體是用來下單買賣股票的,可以用資金賬號或股票賬號,登錄進去就能交易了。
行情軟體是看行情用的,一般行情軟體也有交易功能的。
⑶ 歷年五月三十日中國股市走勢預測
第一大暴利行業——房地產
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榜首地位仍然非房地產業莫屬。在剛剛發布的最新版本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涉足房地產的竟多達35名,與其他行業相比,遙遙領先。上半年,中國商品房價格平均上漲了9.2%。作為中國商品房風向標的北京商品房,價格又上漲了13%,許多地方的房價居然上揚了20%,創歷年之最。房價快速上揚,使原本遠遠脫離了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房價,更加居高不下。而這並非商品房旺銷的標志,實際上是房地產商為了彌補過高的空置率所造成的虧空,緩解銀行還貸壓力的無奈之舉。中國房地產已經鑽進了「越虧越漲,越漲越虧」的惡性循環怪圈,不能解脫。房價的瘋狂已到了這樣的程度:房價的上漲已經不需要理由,好消息壞消息都是房價上漲的理由。與此形成強烈對照的是,股價的下跌也不需要理由,好消息壞消息都是股價下跌的理由。
在杭州,有人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2001年,哥兒倆作生意,掙了30萬,一人分了15萬元。哥哥去炒股,弟弟買了棟樓,2003年10月,一結賬,哥哥的股票還剩下不到6萬元,弟弟賣了他的那棟樓,賣了整整56萬元,還說是賣賤了。老百姓渴盼從股市中解套兒,老百姓渴盼買到價廉物美的房子。這是中國老百姓最大的夢想。
第二大暴利行業——中小學教育
中國老百姓對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所規定的九年義務制的中小學教育的亂收費,已忍無可忍,它已危及中國超過3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利益。教育亂收費就其性質來說,是暴利加腐敗。教育亂收費的本質是「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這個定義對教育亂收費再恰當不過。
據悉,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學,僅去年查出的一筆教育亂收費就高達700多萬元,這筆錢被幾名校領導私分,於是他們全成了百萬富翁。而北京市的許多普通中學教師的月工資已越過4000元,超過了國家最高一級的公務員工資,超過了大學教授的工資。這還不說,一名教師的購房補貼,一貼就是三四十萬、五六十萬元。據一些教育專家保守測算,10年的教育亂收費從中小學生的口袋裡搜走了2000多億元。
中小學教育執行的是國家授權的「義務教育」,只要你看看教育部所規定的,「中小學生必須在戶口所在地就近入學」的規定,你就會明白,市場競爭的規律在中小學教育中多麼不適用。教育收費的混亂首先是教育成本的不透明,對教育合理收費的界定的不透明,其次是教育收費監督機制的缺位所造成的。現在,最重要的是,要讓教育收費成為陽光收費,加強對教育收費的監管。
第三大暴利行業——殯葬
說到殯葬業的暴利,將它排在第三位,真委屈它了。它的利潤率遠遠高於房地產業,但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老百姓的民怨沸騰,則遠遠不能與房地產業相比,所以,它排名只能靠後了。以二三十元招標買入的骨灰盒,放在殯儀館的貨架上,售價就到了三四百元。利潤率高達10~20倍。材質較好的、成本不超過100元的骨灰盒,賣到一二千元;一塊不足2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有或繁或簡的墓碑,少則五六千元,貴則一兩萬元。
墓地比商品房還貴。如果蓋成房子,按那樣的遠郊地段,每平方米不過值1000多元。可墓地僅土地每平方米就賣5000多元。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亡人口數量每年大致在820萬左右。如果以平均每人2000元的低標准喪葬費用估算,也是1 6 4億元的市場。面對如此規模巨大的「喪葬經濟」,中國殯葬業能輕易放棄行業壟斷嗎?據調查,在殯儀館、公墓,物價部門核定的火化收費標准為92元,可怎麼算火化環節的費用都在六七千元以上。殯葬費為何如此驚人?盡管從理論上說,中國的殯葬業已作出了打破壟斷的姿態,已經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但實際上,時至今日中國的殯葬業還是壟斷經營。進入殯葬業的行政審批大權,仍緊緊握在民政部門手中。
第四大暴利行業——出版
第五大暴利行業——汽車製造與銷售
盡管中國汽車業終於拉開了前所未有的降價大戰,但是,即便是到了去年年底,中國汽車業仍不能退出《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因為它至今仍具備暴利行業的所有特徵。
在發達國家,本國的汽車利潤一般在5%左右,生產一台車只賺幾十到幾百美元。而中國汽車業的行業利潤,我們還得面對這樣的現實:中國汽車業的行業利潤,仍是全社會各行業平均利潤的兩倍。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劉世錦博士估計,國內汽車生產業的利潤在30%以上,甚至高達35%。而目前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最高在10%至15%之間。
中國汽車業,前年贏利204億元,位居《中國八大贏利行業》之四,而去年上半年便實現利潤179.9億元。據有關方面預計全年贏利將超過360億元,其在贏利行業排行榜上的位置將有可能繼續前移。
從汽車業從業人員的收入看,僅次於手機業和房地產業。北京汽車業的一個部門經理(中級管理人員),如果把他們的級別細分成15級,最低一級的年薪可以拿到7~8萬元,最高一級的年薪可以拿到30多萬元。
第六大暴利行業——眼鏡製造與銷售
也許有人會奇怪,一個小小的眼鏡業,也能進入《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如果將眼鏡業當作小產業看待,你就大錯特錯了。
中國的老年人已超過了1.3億,上了42歲的人眼睛已開始老花,若再加上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實際上已超過了3.2億人,這些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中國的在校大學生為2000多萬人,其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而且一個人對眼鏡的需求不止一副,再加上眼鏡為易碎品,損壞和更新率很高。眼鏡業內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對眼鏡的需求每年在5億副左右,這個需求已超過了中國電話的總門數。其每年的交易發生額超過了500億元。
眼鏡業里有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而「一副眼鏡,你帶三天就壞,屬於使用不當,帶三個星期就壞,應該習以為常,如果過了三個月才壞,就算你大賺特賺」。
實際的情況是,鏡片的成本是售價的10%都不到!眼鏡業的利潤是以多少「倍」來計算的。而且偽劣假冒防不勝防。
實際上,中國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已形成了強大的眼鏡工業生產基地,其所生產的眼鏡與國際名牌商品,無論外觀還是內在質量,均已伯仲難分。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市面上號稱韓國和日本進口的眼鏡框架,特別是日本框架,基本上都是從珠三角進的貨。
這一地區的眼鏡出廠價二三十元,到了眼鏡店的櫃台上,掛上韓國和日本進口的標簽,就賣到了一兩千元,這不是暴利是什麼?
第七大暴利行業——電信與手機
《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第7的位置,是屬於中國手機業的,可去年,似乎應改寫為中國電信業與手機業。這更准確。
關於這件事,讓我們先來看看一組統計數字:
國家經貿委去年1月24日公布,電信行業實現利潤首次超過石油行業,成為前年最賺錢的行業。
排名依次為:電信719億元,石油644億元,電力228億元,汽車204億元,冶金200億元,石化175億元,煙草119億元,輕工113億元。
從表面上看,中國電信已打破了壟斷,中國電信已有了五巨頭,並相互打得你我活,實際上並非如此。你仔細一分析,他們都是國企不說,而且嚴格地劃分了各自的地盤,他們會在利益沖突的時候犬牙交錯,可在利益相同時,又會心照不宣地組成牢固的價格同盟。而電信部門的霸王條款比哪個部門都多,比如雙向收費、月租費、全國漫遊費等等,這全是電信部門的霸王條款。
所以,對不起,《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得給他補個缺。
現在,我們已弄不清到底是中國電信業成就了中國手機業,還是中國手機業成就了中國電信業?
去年手機降價幅度巨大,降價的幅度讓人瞠目結舌。手機降價已降到了「白送你」的程度。「如果你在該郵局存上700元,存兩年,利息照付,1分錢不少,就有可能得到一款手機,當然送的是低檔手機;可如果你能存5000元,就能送你一款價值3000元上下的高檔手機。」
手機降價的幅度甚至到了「800元的手機送900元的話費」。也就是說,手機降價已降到了不僅白送,還倒找錢的程度。
現實的情況是,中國電信業與中國手機業已經結成了神聖同盟。如果說中國電信業是一隻巨大的墨魚,中國手機業則是墨魚長長的觸角。在電信市場上,座機的市場容量已接近飽和,而手機的市場還有巨大的空間。中國電信業巨大的利潤是通過手機業實現的。
與此同時,中國手機業還不能從這個《排行榜》中退出,因為至今它仍是一個暴利行業。
這一點可以從前年主要手機上市公司年報上得到驗證:其中,廈新的毛利率為45%,TCL為28%,波導為24%。
還有,在中國所有的行業中,中國手機業的平均工資獨占鰲頭。比中國房地產業還高。在北京,一個手機業的部門經理(中級管理人員),如果把他們的級別細分成15級,最低一級的年薪可以拿到7~8萬元,而最高一級的年薪可以拿到70~80萬元。
而市場上,幾乎完全一樣的主板,連印刷電路板的版本都一樣,兩者的功能雷同度在90%以上的兩款手機,價差在1倍以上,這其中的奧秘,只有廠商自己知道。
第八大暴利行業——醫葯
應當說,誕生於前年的平價葯房,使中國醫葯業的暴利受到了重創。到去年,被「圍追堵截」中的平價葯房,從江西紅色根據地突破重圍,「三渡烏江」,「四渡赤水」,翻雪山,過草地,到達了陝北的吳起鎮。
那些從一開始就企圖將平價葯房扼殺在搖籃里的各地醫葯公司們,看看與平價葯房的交手屢戰屢敗,也紛紛改旗易幟,棄暗投明,加入降價戰之列。而深得民心的平價葯房在迅速佔領了全國的大城市後,又開始向中小城市滲透。
可問題是,中國制葯業所生產的葯品,80%的份額是通過醫院葯房進入患者口中的。如果降價戰的戰火不能燒進醫院葯房,中國醫葯業的現狀仍難改觀。
為了防止處方流失,防止病人外購,醫院想出了許多辦法。例如:乾脆不給病人葯方,而在電腦的區域網內,由醫生直接發送到葯房,以強迫病人在醫院葯房購葯。還有,醫院將處方另編成代碼使病人無法外購。或是在處方葯上不簽字,使患者即使將處方拿到葯店也買不出葯。其實,這些辦法只能使更多的病人的流失。已經有一些聰明的醫院葯房也打出了「比核定的零售價平均低46%」的橫幅。
醫葯業的位置已從前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的第2位降到了去年的第8位。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醫葯業將從暴利行業排行榜上消失,但至少現在,將醫葯業的名字從黑名單中劃掉,還為時過早。
第九大暴利行業——出國留學中介業
第十大暴利行業——網路游戲
⑷ 誰能告訴專用通信局的福利待遇怎麼樣 多謝^_^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本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本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為早期發展階段。在這期間,首先在短波幾個頻段上開發出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其代表是美國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車載無線電系統。該系統工作頻率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認為這個階段是現代移動通信的起步階段,特點是專用系統開發,工作頻率較低。
第二階段從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間內,公用移動通信業務開始問世。1946年,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計劃,貝爾系統在聖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用汽車電話網,稱為「城市系統」。當時使用三個頻道,間隔為120kHz,通信方式為單工,隨後,西德(1950年)、法國(1956年)、英國(1959年)等國相繼研製了公用行動電話系統。美國貝爾實驗室完成了人工交換系統的接續問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專用移動網向公用移動網過 渡,接續方式為人工,網的容量較小。
第三階段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間,美國推出了改進型行動電話系統(1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頻段,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實現了無線頻道自動選擇並能夠自動接續到公用電話網。德國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術水平的B網。可以說,這一階段是移動通信系統改進與完善的階段,其特點是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頻段,實現了自動選頻與自動接續。
第四階段從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這是移動通信蓬勃發展時期。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建成了蜂窩狀移動通信網,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華盛頓也開始啟用。之後,服務區域在美國逐漸擴大。到1985年3月已擴展到47個地區,約10萬移動用戶。其它工業化國家也相繼開發出蜂窩式公用移動通信網。日本於1979年推出800MHz汽車電話系統(HAMTS),在東京、大膠、神戶等地投入商用。西德於1984年完成C網,頻段為450MHz。英國在1985年開發出全地址通信系統(TACS),首先在倫敦投入使用,以後覆蓋了全國,頻段為900MHz。法國開發出450系統。加拿大推出450MHz行動電話系統MTS。瑞典等北歐四國於1980年開發出NMT—450移動通信網,並投入使用,頻段為450MHz。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蜂窩狀移動通信網成為實用系統,並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移動通信大發展的原因,除了用戶要求迅猛增加這一主要推動力之外,還有幾方面技術進展所提供的條件。首先,微電子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長足發展,這使得通信設備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種輕便電台被不斷地推出。其次,提出並形成了移動通信新體制。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大區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飽和,這就必須探索新體制。在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貝爾試驗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窩網的概念。蜂窩網,即所謂小區制,由於實現了頻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可以說,蜂窩概念真正解決了公用移動通信系統要求容量大與頻率資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進展是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出現的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為大型通信網的管理與控制提供了技術手段。
第五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
以AMPS和TACS為代表的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網是模擬系統。模擬蜂窩網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頻譜利用率低,移動設備復雜,費用較貴,業務種類受限制以及通話易被竊聽等,最主要的問題是其容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用戶需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開發新一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數字無線傳輸的頻譜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統容量。另外,數字網能提供語音、數據多種業務服務,並與ISDN等兼容。實際上,早在70年代末期,當模擬蜂窩系統還處於開發階段時,一些發達國家就著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歐洲首先推出了泛歐數字移動通信網(GSM)的體系。隨後,美國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數字移動通信體制。泛歐網GSM已於1991年7月開始投入商用,預計1995年將覆蓋歐洲主要城市、機場和公路。可以說,在未來十多年內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將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及有可能成為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的主要系統。
與其它現代技術的發展一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呈現加快趨勢,目前,當數字蜂窩網剛剛進入實用階段,正方興末艾之時,關於未來移動通信的討論已如火如菜地展開。各種方案紛紛出台,其中最熱門的是所謂個人移動通信網。關於這種系統的概念和結構,各家解釋並末一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未來移動通信系統將提供全球性優質服務,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務這一移動通信的最高目標。
移動通信史上的十件大事
一、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電報的發明
二、「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啊」——電話的發明
三、無形的信使——電磁波的發現
四、「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無線電報的發明
五、載著聲音飛翔的電波——無線電通信的發明
六、個人通信的發源地——傳呼的誕生
七、實現個人電話的夢想 ——蜂窩式行動電話的誕生
八、讓手機走近每一個人——GSM手機的出現
九、輝煌的失敗 ——全球「銥」星系統
十、山雨欲來風滿樓——新一代手機的誕生
一、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電報的發明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現在一樣是「無線」的,如利用以火光傳遞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認為這是最早傳遞消息的方式了。事實上不是,在我國和非洲古代,擊鼓傳信是最早最方便的辦法,非洲人用圓木特製的大鼓可傳聲至三四公里遠,再通過「鼓聲接力」和專門的「擊鼓語言」,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消息准確地傳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個部落,不會像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悄悄話接力」那樣傳得完全變了樣。
其實,不論是擊鼓、烽火、旗語(通過各色旗子的舞動)還是今天的移動通信,要實現消息的遠距離傳送,都需要中繼站的層層傳遞,消息才能到達目的地。不過,由於那時人類還沒有發現電,所以要想暢通快速地實現遠距離傳遞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類通信史上革命性變化,是從把電作為信息載體後發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蘇格蘭人》雜志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信的大膽設想。雖然在當時還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應用推廣的經濟環境,卻使人們看到了電信時代的一縷曙光。
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據說兩兄弟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在當時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電磁感應理論的啟發下,製作出了用電流計指針偏轉來接收信息的電報機;1837年6月,英國青年庫克獲得了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應用。不過,這種方式很不方便和實用,無法投入真正的實用階段。歷史到了這關鍵的時候,彷彿停頓了下來,還得等待一個畫家來解決。美國畫家莫爾斯在1832年旅歐學習途中,開始對這種新生的技術發生了興趣,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在1835年,第一台電報機問世。但如何把電報和人類的語言連接起來,是擺在莫爾斯面前的一大難題,在一絲靈感來臨的瞬間,他在筆記本上記下這樣一段話:
「電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夠不停頓走十英里,我就讓他走遍全世界。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出現火花,火花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又是一種符號。這里有三種符號可組合起來,代表數字和字母。它們可以構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過導線傳送了。這樣,能夠把消息傳到遠處的嶄新工具就可以實現了!」
隨著這種偉大思想的成熟,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斷」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
1843年,莫爾斯獲得了3萬美元的資助,他用這筆款修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全長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他那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 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開創了人類利用電來傳遞信息的歷史。從此,信息傳遞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響(1秒鍾),電報便可以載著人們所要傳送的信息繞地球走上7圈半。這種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種通信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必須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後,發出電報「SOS,速來,我們撞上了冰山。」幾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亞」號客輪本應能夠救起數百條生命,但是這條船上的報務員不值班,因此沒有收到這條信息。從此以後,所有的輪船都開始了全天候的無線電信號監聽。
二、「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啊」——電話的發明
電報傳送的是符號。發送一份電報,得先將報文譯成電碼,再用電報機發送出去;在收報一方,要經過相反的過程,即將收到的電碼譯成報文,然後,送到收報人的手裡。這不僅手續麻煩,而且也不能進行及時雙向信息交流。因此,人們開始探索一種能直接傳送人類聲音的通信方式,這就是現在無人不曉的「電話」。
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始於18世紀,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信息的辦法。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 但他賜給這種通信方式一個名字——Telephone(電話),一直沿用至今。
1861年,德國一名教師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話機,利用聲波原理可在短距離互相通話,但無法投入真正的使用。
如何把電流和聲波聯系在一起而實現遠距離通話?
亞歷山大·貝爾是註定要完成這個歷史任務的人,他系統地學習了人的語音、發聲機理和聲波振動原理,在為聾啞人設計助聽器的過程中,他發現電流導通和停止的瞬間,螺旋線圈發出了雜訊,就這一發現使貝爾突發奇想——「用電流的強弱來模擬聲音大小的變化,從而用電流傳送聲音。」
從這時開始,貝爾和他的助手沃森特就開始了設計電話的艱辛歷程,1875年6月2日,貝爾和沃森特正在進行模型的最後設計和改進,最後測試的時刻到了,沃森特在緊閉了門窗的另一房間把耳朵貼在音箱上准備接聽,貝爾在最後操作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地叫了起來:「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啊!」沒有想到,這句話通過他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工作的沃森特先生的耳朵里。這句極普通的話,也就成為人類第一句通過電話傳送的話音而記入史冊。1875年6月2日,也被人們作為發明電話的偉大日子而加以紀念,而這個地方——美國波士頓法院路109號也因此載入史冊,至今它的門口仍釘著塊銅牌,上面鐫有:「1875年6月2日電話誕生在此。」
1876年3月7日,貝爾獲得發明電話專利,專利證號碼NO:174655。
1877年,也就是貝爾發明電話後的第二年,在波士頓和紐約架設的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了,兩地相距300公里。也就在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電話給《波士頓環球報》發送了新聞消息,從此開始了公眾使用電話的時代。一年之內,貝爾共安裝了230部電話,建立了貝爾電話公司,這是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前身。
電話傳入我國,是在1881年,英籍電氣技師皮曉浦在上海十六鋪沿街架起一對露天電話,付36文制錢可通話一次,這是中國的第一部電話。1882年2月,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揚於天路辦起我國第一個電話局,用戶25家。1889年,安徽省安慶州候補知州彭名保,自行設計了一部電話,包括自製的五六十種大小零件,成為我國第一部自行設計製造的電話。
最初的電話並沒有撥號盤,所有的通話都是通過接線員進行,由接線員將通話人接上正確的線路,撥號盤始於20世紀初,當時馬薩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內科醫生因擔心一旦接線員病倒造成全城電話癱瘓而提起的。不過在我國70年代,部分區縣還在使用干電池為動力,沒有撥號盤的手搖電話機。
今天,世界上大約有7.5億電話用戶,其中還包括1070萬網際網路用戶分享著這個網路。寫信進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復甦階段,不過,這些信件也是通過這根細細的電話線來傳送的。
三、無形的信使——電磁波的發現
自從貝爾發明了電話機,這樣人人都能手拿一個「話柄」,和遠方的親朋好友談天說地了。電報和電話的相繼發明,使人類獲得了遠距離傳送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電信號都是通過金屬線傳送的。線路架設到的地方,信息才能傳到,這就大大限制了信息的傳播范圍,特別是在大海、高山,有沒有能讓信息無線傳播的辦法?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當金屬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放在它附近的磁針便會發生偏轉。接著,學徒出身的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明確指出,奧斯特的實驗證明了「電能生磁」。他還通過艱苦的實驗,發現了導線在磁場中運動時會有電流產生的現象,此即所謂的「電磁感應」現象。
著名的科學家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表達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他認為,在變化的磁場周圍會產生變化的電場,在變化的電場周圍又將產生變化的磁場,如此一層層地像水波一樣推開去,便可把交替的電磁場傳得很遠。1864年,麥氏發表了電磁場理論,成為人類歷史上預言電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那麼,又有誰來證實電磁波的存在呢?此人便是亨利希·魯道夫·赫茲。1887年的一天,赫茲在一間暗室里做實驗。他在兩個相隔很近的金屬小球上加上高電壓,隨之便產生一陣陣噼噼啪啪的火花放電。這時,在他身後放著一個沒有封口的圓環。當赫茲把圓環的開口處調小到一定程度時,便看到有火花越過縫隙。通過這個實驗,他得出了電磁能量可以越過空間進行傳播的結論。赫茲的發現公布之後,轟動了全世界的科學界,1887年成為了近代科學技術史的一座里程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科學家,電磁波的單位便命名為「赫茲(Hz)」。
赫茲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但證明了麥克斯韋理論的正確,更重要的是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開辟了電子技術的新紀元,標志著從「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是整個移動通信的發源點,應該說,從這時開始,人類開始進入了無線通信的新領域。
四、「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無線電報的發明
赫茲通過閃爍的火花,第一次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但他卻斷然否定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的可能性。他認為,若要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需要有一個面積與歐洲大陸相當的巨型反射鏡,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消息遠遠擴散開來,到了俄國一位正從事電燈推廣工作的青年波波夫那兒,他興奮地說:「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裝電燈,對廣闊的俄羅斯來說,只不過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1894年,波波夫改進了無線電接收機並為之增加了天線,使其靈敏度大大提高。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用無線電進行莫爾斯電碼的傳送,距離為250米,電文內容為——「海因里斯·赫茲」。
在1897年5月18日,另一位研究無線電的年輕人——馬可尼,改進了無線電傳送和接收設備,在布里斯托爾海峽進行無線電通信取得成功,把信息傳播了12公里。1898年,英國舉行了一次遊艇賽,終點設在離岸20英里的海上。《都柏林快報》特聘馬可尼為信息員。他在賽程的終點用自己發明的無線電報機向岸上的觀眾及時通報了比賽的結果,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被認為是無線電通信的第一次實際應用。緊接著,馬可尼在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無線電器材公司——英國馬可尼公司。
1901年,英國的無線電報能發送到大西洋彼岸,不過當時的天線是用風箏牽著的金屬導線。1902年在英國與加拿大之間正式開通了越洋無線電報通信電路,使國際間電報通信躍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在中國,電報的最早應用是1920年7月中華郵政開辦郵傳電報業務。
由於無線電通信不需要昂貴的地面通信線路和海底電纜,因而很快便受到人們的重視。它首先被用於敷設線路困難的海上通信。第一艘裝有無線電台的船隻是美國的「聖保羅」號郵船。後來,海上無線電通信接二連三地在援救海上遇險船隻的行動中發揮作用,從而初露頭角。讓我們想起波波夫的那句話:「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
五、載著聲音飛翔的電波——無線電通信的發明
1906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晚上8點左右,在美國新英格蘭海岸附近穿梭往來的船隻上,一些聽慣了「嘀嘀嗒嗒」莫爾斯電碼聲的報務員們,忽然聽到耳機中傳來有人正在朗讀聖經的故事,有人拉著小提琴,還伴奏有亨德爾的《舒緩曲》,報務員們怔住了,他們大聲地叫喊著同伴的名字,紛紛把耳機傳遞給同伴聽,果然,大家都清晰地聽到說話聲和樂曲聲,最後還聽到親切的祝福聲,幾分鍾後,耳機中又傳出那聽慣了的電碼聲。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奇跡的出現,而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費森登主持和組織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無線電廣播。這套廣播設備是由費森登花了4年的時間設計出來的,包括特殊的高頻交流無線電發射機和能調制電波振幅的系統,從這時開始,電波就能載著聲音開始展翅飛翔了。
在這之前,也有無數人在無線電研究上取得了成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無線電廣播之父——美國人巴納特·史特波斐德,他於1886年便開始研究,經過十幾年不懈努力而取得了成功,在1902年,他在肯塔基州穆雷市進行了第一次無線電廣播。他們在穆雷廣場放好話筒,由巴納特·史特波斐德的兒子在話筒前說話、吹奏口琴,他在附近的樹林里放置了5台礦石收音機,均能清晰地聽到說話和口琴聲,試驗獲得了成功。之後又在費城進行了廣播,並獲得了專利權。現在,州立穆雷大學仍樹有「無線電廣播之父——巴納特·史特波斐德」的紀念碑。
與此同時,無線電通信逐漸被用於戰爭。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都發揮了很大的威力,以致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稱之為「無線電戰爭」。
1920年,美國匹茲堡的KDKA電台進行了首次商業無線電廣播。廣播很快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媒體而受到各國的重視。後來,無線電廣播從「調幅」制發展到了「調頻」制,到本世紀60年代,又出現了更富有現場感的調頻立體聲廣播。
無線電頻段有著十分豐富的資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一種把微波作為信息載體的微波通信。這種方式由於通信容量大,至今仍作為遠距離通信的主力之一而受到重視。在通信衛星和廣播衛星啟用之前,它還擔負著向遠地傳送電視節目的任務。
六、個人通信的發源地——尋呼機的誕生
今天,漫步在城市街頭,我們時而可聽到一陣陣「噼、噼、噼」的響聲。這就是無線電尋呼機所發出來的聲音。無線電尋呼機又叫做BP機。它是專門用來接收由無線電尋呼系統發來的信息的,可以是尋人信息,也可以是有關天氣預報、股市行情等一類短消息。
說到現代移動通信,不能不提摩托羅拉。摩托羅拉最早是一家生產車用直流收音設備裝置的公司,該公司隨著汽車在美國的流行而迅速發展,二戰時期公司轉入無線電通訊設備的生產。1941年,摩托羅拉生產出了美軍參戰時唯一的攜帶型無線電通訊工具——5磅重手持對講無線電樣機及此後的SCR-300型高頻率調頻背負式通話機,1956年,第一個無線電尋呼機也在該公司問世了。
早期的尋呼機形狀如單向收音機,有磚頭那麼大。呼叫員整天在機器里不停地念著各種信息,有點像今天的計程車調度台,是一種「大廣播」方式,你聽到的是呼叫員發出的所有信息。你得仔細留意自己的名字,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後來,尋呼機獲得了個體特徵。每個尋呼機都取了一個數字名字,因此它只接收對自己的呼喚,而忽略其它信息。當聽到對自己的呼喚時,呼機就會嘀滴地響起來,它的主人於是需要找到一部電話,向呼叫員詢問信息,這就是模擬尋呼機。在1968年,日本率先在150MHz移動通信頻段上開通用聲音發出通知音和消息的模擬尋呼系統就是這類。
70年代曾出現了語音呼機——某種信息到來之前,尋呼機發出一種預定的聲音訊號,使用者打開機器便可聽到這一信息。80年代早期出現了數字呼機,它的屏幕很小,只能把數字寫在上面,以顯示不同的數字來代表不同的信息內容。顯然,這種尋呼機所能傳遞的信息就比前一種豐富得多了,這類尋呼系統於1973年在美國最先使用,其使用頻率為150MHz和450MHz。
數字尋呼系統不僅有「人工」的,也有「自動」的。人工尋呼是由話務員受理,然後再由話務員對信息進行編碼後發送給指定用戶。自動尋呼的上述操作過程都是由計算機自動進行處理的,不用人來操作。
隨後幾年出現了能顯示文字信息的尋呼機,這些信息可能是告訴你需要回的電話、會議開始的時間或航班情況。現在的尋呼信號已通過衛星向全國各地傳播,在電波中搜索特定的尋呼機號碼,准確地找到目標。
我國從1983年開始研究發展尋呼系統,同年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我國第一個模擬尋呼系統,1984年5月1日,廣州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我國第一個數字尋呼系統。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漢字尋呼系統。這種以漢字直接顯示信息內容的「漢顯」BP機,省卻了查代碼的麻煩,且一目瞭然,因而深受用戶的歡迎。
數字尋呼和漢顯尋呼在我國從90年代盛行至今,但目前由於手機普及,尋呼用戶正在逐漸下降。
七、實現個人電話的夢想 ——蜂窩式行動電話的誕生
自從電話發明之後,這一通信工具使人類充分享受到了現代信息社會的方便,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而且普及范圍也並不廣,隨著無線電報和無線廣播的發明,人們更希望能有一種能夠隨身攜帶,不用電話線路的電話。
肩負著人類的希望,通信領域的科學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由於兩次大戰的需要,早期的移動通信的雛形已開發了出來,如步話機、對講機等等,其中,步話機在1941年美陸軍就開始裝備了,當時的使用頻段是短波波段,設備是電子管的。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開始使用150MHz,後來發展為400MHz,緊接著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專用無線電話系統大量出現,在公安、消防、出租汽車等行業中應用。但這些僅能在少數特殊人群中使用且攜帶不便,能不能有更小更方便適合大眾使用的個人行動電話?
隨著對電磁波研究的深入、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問世,擺在科學家面前的障礙已被一一掃清,行動電話首先被製造出來,它是主要由送受話器、控制組件、天線以及電源四部分組成。在送受話器上,除了裝有話筒和耳機外,還有數字、字母顯示器,控制鍵和撥號鍵等。控制組件具有調制、解調等許多重要功能。由於手持式行動電話機是在流動中使用,所需電力全靠自備的電池來供給,當時是使用鎳鎘電池,可反復充電。
行動電話製造出來了,如何規劃網路?科學家首先想到蜂巢的結構,在建築學上,蜂巢是經濟高效的結構方式,移動網路是否可以採取同樣的方式,然後在相鄰的小區使用不同的頻率,在相距較遠的小區就採用相同的頻率。這樣既有效地避免了頻率沖突,又可讓同一頻率多次使用,節省了頻率資源。這一理論巧妙地解決了有限高頻頻率與眾多高密度用戶需求量的矛盾和跨越服務覆蓋區信道自動轉換的問題。
70年代初,貝爾實驗室提出蜂窩系統的覆蓋小區的概念和相關的理論後,立即得到迅速的發展,很快進入了實用階段。在蜂窩式的網路中,每一個地理范圍(通常是一座大中城市及其郊區)都有多個基站,並受一個行動電話交換機的控制。在這個區域內任何地點的移動台車載、便攜電話都可經由無線信道和交換機聯通公用電話網,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都可以同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行通信,同時,在兩個或多個移動交換局之間,只要制式相同,還可以進行自動和半自動轉接,從而擴大移動台的活動范圍。因此,從理論上講,蜂窩行動電話系統可容納無限多的用戶。第一代蜂窩行動電話系統是模擬蜂窩行動電話系統,主要特徵是用模擬方式傳輸模擬信號,美國、英國和日本都開發了各自的系統。
在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開放了行動電話市場,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為行動電話投入商用作好了准備,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行動電話網。其實世界上第一個行動電話通信系統是1978年在美國芝加哥開通的,但蜂窩式行動電話後來居上,在1979年,AMPS制模擬蜂窩式行動電話系統在美國芝加哥試驗後,終於在1983年12月在美國投入商用。
我國開始在1987年開始使用模擬式蜂窩電話通信,1987年11月,第一個行動電話局在廣州開通。
八、讓手機走近每一個人——GSM手機的出現
模擬式蜂窩電話迅速發展,也開始顯現出它的缺點,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於模擬式蜂窩電話採用的頻分多址技術造成頻率資源嚴重不足,同時,模擬式蜂窩電話易被竊聽和碼機,造成對用戶利益的危害。
⑸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為什麼大陸沒他的股票。如果說登陸沒資格那明明就是打臉
上市公司財務比較規范,還必須公開報告,如果公司有錢,哪個願意多找一個婆婆!當然版想做大做強,成就一番權事業的公司除外。中國股市初期是為國企融資解困而設,現在還是重融資,輕回報股民的,所以上市的公司大多是缺錢的公司,有錢又不想做大做強的公司也沒有強烈上市的願望,不想更多的人來分利益。
祝投資順利!如果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能及時採納,謝謝!
⑹ 請問有誰知道到底有沒有科邦電信這支股票
1、截止到2015年8月28日,中國股市中沒有「科邦電信」這個股票。
2、成都科邦電信(集團)股份有回限公司成立答於1994年4月,但目前還沒有上市。
注冊地:成都市;
注冊資本(人民幣):46188萬元;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師建倫;
經營范圍:製造銷售通信產品,數字通信電纜,加工銷售礦產品,房地產開發經營,技術咨詢,技術投資,管理投資,旅遊服務,商貿信息服務。
⑺ 深證1OOR在股市能買嗎
作為深交所市場第一隻明確定位投資功能指數,深證100指數由深圳市場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100隻A股組成,涵蓋了深市主板、中小板以及創業板最核心的優質資產。從市值分布看,深證100指數成份股平均市值略小於滬深300,可歸入二線藍籌指數。截至2017年3月31日,深證100指數成份股平均市值為568億,平均自由流通市值為270億。
表1:深證100指數與市場標尺樣本數、平均規模比較
數據來源: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7-03-31
從指數收益率看,自2003年初發布以來,深證100指數累積收益率達286.92%,年化收益率為10.04%,同期29.35%的夏普比率超越同期上證綜指等市場核心基準,呈現出較強的風險收益比,適合長期投資。同時,指數也兼具短期波動性,其年化波動率為29.12%,也是短期交易的理想標的。
圖1:深證100指數與市場標尺樣歷史收益比較
數據來源:Wind資訊,統計區間為2002-12-31至2017-03-31
表2:深證100指數指數與市場標尺風險收益特徵比較
數據來源: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7-03-31
二、行業分布均勻更利於風險分散
深證100指數成長、價值風格的均衡與其行業分布均衡的特性密不可分。按照Wind一級行業分類,佔比最高的信息技術行業權重也不超過22.86%,相比滬深300指數超過40%的第一大權重行業比例來看,行業分布相對均衡。這樣既有益於分享不同板塊輪動帶來的收益,又可分散行業風險。
表3:深證100指數行業成分個數及權重
數據來源:Wind資訊,行業分類為Wind一級行業,統計截至2017-03-31
按照GICS行業分類並結合我國國情,若把工業、公用事業、金融地產、能源和原材料5個行業視為相對傳統的行業,把可選消費、日常消費、醫葯保健、信息技術和電信服務5個行業視為相對新興的行業。以此為標准統計,滬深300指數的傳統與新興行業的佔比為67%:33%,上證綜指更是達到75%:25%。而深證100指數中相對傳統行業與相對新興行業權重各佔一半。A股市場風格轉換歷來比較迅速,投資者想踏准風格轉換節奏相對困難,而極具平衡性的深證100指數則有助於把握這種行情輪動。
⑻ 被股市大跌逼瘋狂的股民狂罵中國電信
http://bbs.stock.163.com/board/agu/812/882812.html
⑼ 中國聯通的股票600050 現在可以進嗎
GSM用戶增長速度仍在合理區間。8月份新增GSM用戶90.9萬戶,同比減少15.6%,環比減少4.5%,其中後付費用戶41.8萬戶,先付費用戶49.1萬戶,GSM用戶總數達到了1.294億戶。我們認為雖然中國聯通受到重組事項的影響,GSM用戶的增長略顯乏力,與前7個月月平均增加用戶114.1萬戶相比,略有下滑,而與中國移動差距也有所擴大,但仍然在合理區間內。歷年9月份用戶增長情況較好,中國聯通9月份數據有望扭轉目前的下滑態勢。
CDMA用戶持續萎縮。CDMA用戶增長延續了自5月份以來的頹勢,7月份減少41.3萬戶,8月份繼續減少39.8萬戶,其中後付話費用戶34.8萬戶,先付費用戶5萬戶。我們認為剝離C網將使中國聯通拋開C網包袱,更加專注於GSM、WCDMA用戶的發展,GSM用戶的增長態勢也有望恢復。
聯通股東大會上,通過了出售C網以及合並網通的議案,這為中國聯通的發展掃清了障礙。中國聯通目前面臨著與中國網通整合的困境,用戶增長略下乏力,但3G網路標準的成熟將是競爭中的法寶。預計與網通合並後,新中國聯通2008-2010年備考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29元、0.32元、0.36元,目前對應08年的動態PE為17.5倍,仍然位於歷史底部區域,因此我們維持"增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