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貨幣升值好,還是貶值好啊。
人民幣升值「九利七弊」:
利者:有利於進口;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弊者:出口受到干擾;市場投機盛行;新增海外投資減少;國內就業壓力加大;通貨緊縮加劇;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受沖擊;「暴富效應」陡增
近一段時期各種針對中國的貿易爭端表明,西方國家對於人民幣升值的慾望正在變成實際行動,而針對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討論也越來越深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科普出版社教授宋宜昌、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陳先奎、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辛向陽、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處長徐克恩四位學者,研究了有關人民幣匯率的戰略問題。他們新近完成的報告認為,人民幣升值但利弊權衡的結果是「弊大利小」。
人民幣升值之利
有關人民幣「升值之利」,概括起來有以下9個方面。
1.國外產品價格下降,有利於增加國外的消費品和生產設備進口,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產業水平。
2.使用進口原材料比率較高的廠商的生產成本會下降。在某些對外開放地區(如上海),其出口商品成本中有50%使用進口原料,他們並不喜歡人民幣貶值。
3.企業的國外投資能力將增強。中國企業為開拓銷售渠道,將擴大海外投資。
4.人民幣升值,使已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利潤增加,這將促使外商追加投資或進行再投資。隨著逐漸開放,人民幣升值將吸引外資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間接投資比重可望上升。
5.在非製造業方面,如科、教、文、衛等將有重要意義。例如,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將有更多的家庭能將子女送到海外自費留學;有利於擴大國際旅遊,而旅遊簽證達到一定標准後就是商務簽證,可以促進中國的國外投資。
6.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一定程度上可減緩債務負擔。
7.合理估值中國資產。中國的勞動和資產的低廉是在一定歷史階段形成的,也必然在一定歷史階段得以調整。中國在調整進出口貿易政策的同時,必須調整貨幣政策和資產價格。
8.有利於中國GDP在國際經濟中地位。中國GDP在世界經濟中所佔比重(按美元計算)1980年為2.5%,1990年降到l.8%,1998年為3.4%——其原因在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1980~1994年間貶值到1/5。只要人民幣升值,中國的GDP就會超過德、法,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低匯率的實質是全民通過出口退稅來補貼出口商的利益。這對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來說,並不十分合乎邏輯。
人民幣升值之弊
1.對出口存在干擾,但不是決定性的。在目前的人民幣匯率情況下,中國的出口每年增長速度在23%~27%之間,進口在19%~24%之間。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增長率可能在6%左右,不可能是零。
2.可能導致投機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泡沫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可能給經濟發展造成打擊。
3.可能使國內投資環境惡化,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
4.中國目前出口的產品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增加就業壓力。
5.通貨緊縮局面壓力。人民幣升值後,中國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國內生產企業遭到進一步打擊。
6.許多尚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將直接受到沖擊。例如在農業領域,許多基礎作物的內外價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現有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市場開放已經讓國人惴惴不安。而國有企業佔多數的鋼鐵、化學等原材料產業同樣缺乏競爭力。
7.產生一種「暴富效應」。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元與美元的比率戰後最早是350∶1,後來變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會花錢,沒有變成繼續積累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