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的基本定律
你好,股票的基本定律 :
1.背離鈍化
股市盤面中出現的背離有兩種:頂背離與底背離。背離鈍化原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分析:對股市行情的基本分析,行情發展的方向和幅度與實際發生的情況發生背離和對股市的技術分析。
2.熱點效應
熱點是交易日中資金流量最大的某些股票,有無熱點是股市有無生命力的表現,是股市交易中資金的主要流向,是股市行情中總有不同的熱點產生,總有幾只股票受到投資者的特別關注,熱點股是能給予投資者提供獲利的空間。
3.差異互動
股市實時行情中有時會出現大盤走勢大幅變化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政策面基本面並沒有變化,技術分析指標也沒有顯示其必然性。
4.共振反轉
共振現象本來是自然界的一種自然現象,把共振原理引伸到股市中,即由於追求盈利和規避風險的一致性。
5.時間周期
對股市的歷史分析,表明股市行情變化的周期性,證實了股市周期的存在,股市的周期性無法說明股市即時行情中某一周、某一日、某一時段所發生的特殊行情變化。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② 峰終定律是如何影響我們股票投資的
參照經濟學的概念,重新定義在課堂教學中「峰」和「終」的概念。「峰」當然是在課堂中的有價值的知識重點、有意義教學的目標,以及豐富有趣的講授知識的過程。「終」應該是課堂結束時的小結,或者說這個結尾給學生留下的感覺。一般來說教師對「峰」的把握比較好,相對比較重視。教師對於「峰」的把握比較好是因為教師備課時,比較關注教學目標、知識重點的制定,另外也會有意識的注意課堂情境和流程的組織。首先是創設物理課堂情境美化課堂。教師為人師表,教師的儀表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所以第一條就是應該創設優美得體的形象情境。第二條就是要創設幽默風趣的語言情境。這一方面並不強求,有條件的老師盡可以發揮語言的天賦來吸引學生,但是平時一貫嚴肅不怎麼會開玩笑的教師只要注意語言精練,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即可。最後,課堂應該創設健康和諧的情感情境。同一班的學生總有能力強弱的差別,能力較差的往往有自卑心理,對老師特別懼怕,總是避而遠之。這種情況下,教師授課時對學生應該一視同仁,甚至對稍差的學生應該多些鼓勵性的提問。對於「峰」-「終」定律的另一端「終」,老師往往重視得不夠。聽課的時候有時遇到前面的課堂內容極其精彩流暢,已經給學生留下了愉悅的學習體驗,但是在課堂結尾時卻結束的有點匆匆忙忙,甚至作業還要在課後課代表到辦公室去取。感覺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其實,課堂結束的方法有很多。 學生對老師及其講課的過程的體驗不應該是一個謎團,不是學生作業完成良好,考試成績優異,就是學生獲得了愉悅的學習體驗。發現他們真正在意什麼,只要求老師遵循一些正確的步驟。古老的諺語「衡量好了事情就能辦成」,看上去是很正確的。但如果你所衡量的東西沒有展示出它的全貌呢?老師在考慮顧客體驗問題的時候就會如此,典型情況是:老師過於狹隘地把注意力局限在自己教案的完成度和課後作業的核心表現上面。比如,他們可能會用每道作業題的錯誤率來衡量學生的學習體驗。盡管去追究這些是有用的,但這些遠遠不代表整體情況。教師缺少對影響學生學習體驗的其他方面因素的關心是太普遍不過的事了。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峰-終定律」說人是感性的,為經濟學打開了另一扇假設之窗。定律的發現者心理學家 丹尼爾·卡恩曼(DanielKahneman)獲得了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峰-終定律」也為企業管理者打開了一扇新窗戶,那就是:重點管理他們的「峰-終體驗」!比如,在宜家購物有很多不愉快的體驗,比如只買一件傢具也需要走完整個商場,比如店員很少,比如要自己在貨架上找貨物並且搬下來,等等。但是,顧客的「峰-終體驗」是好的。一位客戶關系管理顧問(也是宜家的老顧客)說:「對我來說,峰就是物有所值的產品,實用高效的展區,隨意試用的體驗,美味便捷的食品。什麼是終呢?可能就是出口處那1元的冰淇淋!」這位顧問也是星巴克的老顧客。他說,盡管整個過程中有「排長隊」、「價格昂貴」、「長時間等待咖啡製作」、「不容易找到理想座位」等很多差的體驗,但是促使他下次再去的還是「峰-終體驗」:峰是「友善而且專業的店員」、「咖啡味道」,終是「店員的注視和真誠的微笑」。 管理界有一個「峰-終定律」(peak-endrule):在「峰」(peak)和「終」(end)時的體驗,主宰了對一段體驗的好或者壞的感受,而跟好壞感受的總的比重以及體驗長短無關。也就是說,如果在一段體驗的高峰和結尾,你的體驗是愉悅的,那麼你對整個體驗的感受就是愉悅的,即使這次體驗中總的來看更多的是痛苦的感受!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峰-終定律」說人是感性的,「峰-終定律」為經濟學打開了另一扇假設之窗。定律的發現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恩曼(DanielKahneman)獲得了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如果把峰-終體驗運用到品牌運作上,對品牌運營官應該是有啟發的。恆源祥的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終端,超市和賣場。消費者在這里的峰-終體驗是好是壞,直接決定了銷售的成敗,也關繫到品牌的生命力。 有兩個做法有助於讓消費者的峰-終體驗美妙,或許可以供大家參考。超市和大賣場都有兩個通行的做法,一是設立專職導購員,消費者選擇產品的第一誘因是銷售員的產品介紹。超市賣場的專職導購員功能遠不止此。有這樣一個絕佳的例子。有一家賣場的導購員,在賣場減價的前一天接待顧客時,如果顧客買的是第二天要減價的商品,她告訴顧客,您選好以後可以先放在我這里,我給你保管好,請你明天來吧。第二天,顧客來了,果然減價,買了便宜貨的顧客自然很高興,和這家賣場和這個品牌也建立了感情。如果導購員事先根本不告訴顧客,第二天人家一路過,發現自己吃了虧,就會心生嫉恨,對這家賣場和這個品牌的聲譽很有影響,很多百年老店的信譽就是通過員工們的長遠眼光和點滴努力建立起來的。擁有好的員工是企業成功的基礎,目光長遠的員工應該能不為暫時利益所動。其實這種做法與峰-終定律的精神是不謀而合的。第二個做法是設立專職理貨員,每天負責整理產品出樣,做到整潔、飽滿、醒目,缺貨及時補齊,方便顧客選購。理貨員一般是經銷商派出的,對產品比較熟悉。同時,盡量把那些可能會調整價格的產品選出來,便於消費者識別。當然,不一定是減價前通知消費者。漲價前,理貨員和導購員也應該把信息告訴消費者,以便讓消費者做出合理的選擇。品牌的領導力實質是品牌影響力,品牌只有影響了消費者,並被消費者記憶的時候,才擁有了品牌的領導力。品牌領導力的大小取決於品牌對消費者產生的影響力的大小,取決於消費者對品牌記憶的多少、深淺。這種品牌的感受又集中到消費過程中的峰-終體驗上。因此,讓消費者在峰-終甚至是消費全過程保持愉悅感受對品牌非常重要。 恆源祥能在幾十年中從一家小小的毛線商店成長為一家家喻戶曉的企業集團,就是因為持之以恆地做影響員工、影響市場、影響消費者,並讓消費者產生美好記憶的工作。無論是70年前沈萊舟先生初創時期,邀請著名絨線編織大師馮秋萍、黃培英編輯「毛衣編織花樣與技巧」的小冊子在店堂里免費發放,還是今天恆源祥提倡的「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和核心使命」,都強調了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理念。未來的恆源祥還將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塑造自己的品牌特徵,影響消費者,最終提升品牌的影響力,讓品牌領導力不斷循環、增強。
③ 什麼是股市721魔咒
所謂股市721定律,通抄常是指通過股票取得財產性收益的小散中,70%是賠錢虧損,20%是保本,10%的盈利。何以定律,是經過歷史檢驗,每每應驗的。
721,只是一個表面現象,何以721?才是定律中的定律,才是意義所在。大凡70%甚至加上另20%總是認為,為何10%的盈利,是因為他們是所謂的股神,高手;總是認為所謂高手之所以成功,在於把握大盤趨勢,於是乎70%+20%總是盡力去捕捉大盤趨勢的每一次機會,到處遍訪高人尋求高人的指點,在眾多淋漓口七舌簧的股神的股評面前,一次一次失去自我,一次一次無所適從,一次一次失去可以守候的機會,失去應當能以守候的收成。
70%+20%的人為什麼總是這樣迷失自我,神化10%的高人,因為他們不明白股市是個什麼東西,總是認為高手贏在技術上,所以總是自覺地刻苦尋求「技術派」的支持。
④ 中國股市本身是否有規律可循
A股第一規律: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無論哪只A股,只要一買,保管下跌,只要一賣,肯定上漲。身邊的朋友已經屢試不爽!
A股國慶規律:以9月走勢預判10月行情准確率達7成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發現,歷年A股10月行情與9月表現高度正相關:如果9月大漲,10月行情也多為大漲。在滬指近13年的9月行情里,2007年、2006年、2009年漲幅位居前三,分別為6.39%、5.65%和4.19%,所對應的當年10月行情也同步大漲7.25%、4.88%和7.79%;相反,在史上滬指9月跌幅較大的年份,10月出現大跌的概率也較高。
滬指13年間9、10月同漲同跌9次。統計了2001年~2013年的13年間上證指數9、10月漲跌幅,發現13年間滬指9月與10月漲跌呈現出較強的正相關性,即滬指9月上漲,10月易跟漲,反之亦然,可謂 「10月行情看9月臉色」。13年中,滬指9、10月同漲同跌9次,概率達69.23%。
從具體統計來看,同向上漲情況分別是:2006年9月滬指漲5.65%,10月滬指跟漲4.88%;2007年9月,滬指漲6.39%,10月滬指大漲7.25%,且創下A股歷史新高6124.04點;2009年9月滬指漲4.19%,10月漲幅擴大到7.79%;2010年9月滬指漲0.64%,10月放量大漲12.17%。同向下跌情況表現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滬指分別下跌3.78%、5.1%、3.86%、0.62%和4.32%,對應年份10月滬指同樣分別下跌4.29%、4.69%、1.38%、5.43%和24.63%。
在沒有同向漲跌的年份中,2013年9月滬指漲3.64%,10月跌1.52%;2012年9月滬指漲1.89%,10月跌0.83%;2011年9月滬指跌8.11%,10月漲4.62%。
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9月(截至9月26日)滬指月漲幅達5.89%,若按上述13年統計規律,今年10月滬指極易跟漲。目前滬指今年9月5.89%的漲幅,僅次於13年中2007年9月6.39%的漲幅,略高於2006年9月5.65%漲幅。2006年10月,滬指漲幅達4.88%。
A股兩會規律:兩會期間大盤的表現一般相對「平淡」
兩會時間根據歷史統計,A股在最近十四年的兩會期間並沒有壓倒性的上漲傾向,因此從概率論上來講,兩會對於A股來說並不一定意味著上漲。不過這不能說兩會行情會缺席,它可能會以政策受益股來呈現。
根據歷史統計,從2000年至今的14次全國兩會期間,A股上漲有8次,下跌有6次。雖然上漲的次數較多,不過優勢並不明顯,無法從概率上判定大盤在兩會期間傾向於上漲。而且,從2009年至今的5次兩會中,大盤下跌三次,上漲兩次。
拋開漲跌的次數,僅從漲跌的幅度來看,兩會期間大盤的表現也可謂相對「平淡」。在這十四次兩會中,最長的天數是2008年的16天,最短的有11天。在這至少一個多星期的跨度之中,大盤漲跌幅小於3%的有8次,漲跌幅在3%-4*之間的有兩次,漲跌幅超過4%的有4次。因此,整體上來看,大盤在兩會期間都相對比較平穩,漲跌幅都不是太大。
A股收陰收陽和牛轉熊規律
春節後開門綠年線收陰,開門紅年線收陽。A股每次調整過了20%這個坎,就變成熊市。
A股一步三回頭規律
如果說「一步三回頭」是A股慣例的話,那麼平均四年一輪回,則是其特有的周期規律。從A股大盤20多年的歷史考察,可以發現關於走勢的一個特殊規律:即大約4年一輪回。如1993年大盤見頂後,經歷了4年的低迷震盪,後迎來了97年的5.19行情;而5.19行情開始大盤持續了近4年上漲,在2001年見到了2245高點;而這一高點後,01-05年這4年大盤又經歷了一波熊市,最後又迎來了06-07的大牛市。而從09年3478高點至2013年12月,大盤已調整下跌達4年,正完成一個輪回的歷史周期,則預示歷史性變局將到來。
客觀而言,無論國內外股市,均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雖然有時候熊市很漫長,但終歸有結束的時候,牛熊的循環既是輪回、也是市場走勢的必然模式,興衰相替螺旋發展。如果從2007年高點算起,至今調整已經超過6年,遠遠超出歷史極限,下一個繁榮正在醞釀之中,市場本身已經積累了向上的動能,未來走出低迷將是大概率事件!
A股世界盃規律:股市一般會下跌
1994年世界盃期間,滬指從527點跌至413點,跌幅達21.63%。
1998年世界盃期間,滬指從1422點跌至1360點。
2002年世界盃期間,滬指自1515點最低下跌至1455點,最後憑借6月24日的「井噴」,股指站上了1700點。
2006年世界盃期間,滬指從1695點下跌到1512點。
歷史數據顯示,4年一度的世界盃是全球股市的「下跌魔咒」。美國SPX歷史數據表明,在過去14屆世界盃舉辦的月份,僅有3次市場是上漲的,而舉辦當月的歷史平均漲幅為-1.65%,顯著低於過去56年6月份0.31%的平均漲幅。
A股監管規律
A股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只要政府一監管大盤就跌,只要政府撒手不管,A股就狂飆!
A股慣性定律
和牛頓的慣性定律原理是一樣的,物體保持運動狀態和方向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表現在股市中,股價是上漲的,那麼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上走;股價是下跌的,那麼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下走。這是因為股價趨勢向上走的時候,大多數人看好後市,所以買了的人不捨得賣,沒買的人則搶著買入,這就使得股票供不應求,自然應該漲了;相反,趨勢向下的時候,大多數人不看好後市,所以買了的人搶著賣出,沒買的人也不太敢買,這就使得股票供過於求,自然就要繼續下跌了。
A股物極必反規律
漲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漲。這跟《三國演義》開篇詞說的是一個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大家都知道KDJ指標的用法,KDJ指標中,有一個功能非常重要,就是超買和超賣。超買,表示當時人氣非常旺盛,是不是表示可以買呢?當然不是,超買,往往都是該賣的時候了;相反,超賣,往往是該買的時候。股市中一個現象也充分體現了這個原理——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A股風水輪流規律
我們不敢肯定說A股市場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這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場始終都是風水輪流轉的。一波大行情往往有四個階段,分別是:(1)小部分板塊或個股啟動;(2)行情進入普漲;(3)尚未漲的股票開始普漲;(4)前期龍頭板塊或個股開始調整;(5)行情進入普跌;(6)剩下的股票全部步入跌途。所以,在A股市場做股票,沒能先知先覺抓到龍頭,能做到後知後覺抓住補漲股,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不能急,一急,往往使得自己去追買已經大幅上漲並即將下跌的龍頭股,而錯過後面整裝待發的補漲股。按照教徒的話來說:上帝是公平的。
A股違逆大眾規律
善於觀察的老股民都知道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市場未必會漲;相反,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淡的時候,市場未必會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技術分析愛好者一直宣稱,市場永遠是對的;基本面分析愛好者一直認為,市場永遠都是錯的;證券組合理論愛好者則認為,市場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同樣是分析股市,就有三種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充分證明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A股周期共振規律
這個規律很有意思。當日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如果周線也是趨勢向上,那麼短期的走勢會頗為強勁;當日線趨勢向上,周線趨勢向下,那麼市場只會是一個小的反彈。這是什麼原理呢?這是因為,當周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大盤或個股已經聚集了相當高的人氣,市場的供求關系是供不應求,所以日線的上漲會比較輕松;相反,如果周線趨勢向下,意味著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人氣慘淡,那麼,即使短期有人搶著買入使得短期走勢較為強勁,但如果無法改變中長期的供求關系,市場還是會繼續向下走。按照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得出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和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總結來看,我們可以關注的有以下兩個:第一,日線向上,周線向上;第二,日線向下,周線向上。我們應該拋棄的形態也有兩種:第一,日線向上,周線向下;第二,日線向下,周線向下。
A股靜動相交規律
沒有一直上漲的股票,也沒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隻股票上漲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調整一下,以便將意志不堅定的散戶洗出去,也讓自己有足夠多的時間調整倉位;一隻股票下跌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橫盤一下,以便讓貪心的散戶來給自己接盤。這其實跟我們跑步一樣,一直不停的跑,跑到最後是直接跑進棺材;而跑一跑,停一停,只要有吃,有睡,有地方解決內急,那跑遍全球也不是沒有可能。股市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A股規律:牛市消滅低價股
牛市初期要消滅低價股,尤其是1元股,消滅1元股往往作為牛熊分界的一個市場標准。牛市特徵就是先消滅低價股。2007年說消滅3元股、5元股、10元股,那時牛市就結束了。現在來看就是牛市初期,炒低價股,容易賺錢。每輪牛市都要消滅低價股,這是A股的規律,延續至今不曾改變。牛市裡所有股票都會漲,過去牛市的時候都這樣,成長股漲高了之後,低價股上漲是很正常的現象,是好事,鋼鐵、ST股票在補漲,說明市場的熱度在提升。股民的交易行為學,喜歡便宜的東西,這個傳統還在,一般來說鋼鐵等低價股上漲都是在階段行情後期的突出表現。
A股曾有兩次鮮明的消滅1元股的案例,一是2005年9月,二是2009年2月,這兩個時點之後都是一波牛市,如今A股市場1元股再次消滅,是否意味著A股會迎來一次慢牛?A股震盪向上是長期趨勢,其中的核心原理是全社會的資產從房地產向股權方向配置。另一方面,A股可以長期給投資人產生長期回報的公司還是很少,3000家公司里有2000家是不賺錢的,因此股市很容易炒過頭。這時如果經濟數據不好股市就會退潮,但資金總量畢竟有那麼多,投資需求還是很旺盛的,當市場跌到一定程度或者股票供給增加以後又會漲回去。我覺得A股長期是震盪向上,慢慢走牛的,中短期的波動也在所難免。
現在大盤的下跌就是牛市特徵,牛市特徵就是緩漲急跌,所以牛市經常出現大陰線,熊市經常出現大陽線。這個很難說,A股慢牛行情很少。一般來說階段行情尾聲時會炒低價股、垃圾股,歷史上都是這樣的。
今年以來,首先低市值股票遭到爆炒,目前低價股又重新成為市場熱點,從中期來看,低價股行情是否會持續下去,未來還會出現消滅2元股,3元股這樣的現象嗎?現如今,宏觀基本面還不是那麼好,但股票供給是增加的,市場應該不會炒得那麼瘋狂,還是一種震盪向上的慢牛走勢。可能現在低價股還沒完全炒完,還早得很。2007年牛市的時候很多低價股翻倍、翻3倍、5倍的都有,現在的低價股一般也就漲個30%、50%,好一點的才翻倍,牛市開始階段市場偏好低價股,比如周期股;一旦市場向上,周期股會迅速反轉,現在周期股表現也沒那麼好。現在說消滅低價股還早。中長期可能會,但短期有風險。後面出現消滅2元股,3元股的現象是有可能的。
歷史上每次低價股行情的引爆,都離不開政策的刺激,如2005年的股改,2009年的四萬億投資,今年的國企改革,綜合來看,你們對市場作何判斷?能否深度剖析下市場的政策面、資金面的情況?政策還是支持股市上漲的,但不是支持快速的、爆發性的、非理性的上漲,而是支持一個震盪向上的慢牛的上漲。長期來看資金面還是正流入的,但流入的前提是有足夠產生可靠的賺錢效應的上市公司。如果大家都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那麼這輪上漲長久不了。
中國股市熊得太久了,比如銀行股P/E才三四倍,但業績非常好,股市總體估值很低;現在經濟數據不好,但股市可能先於經濟數據作出反映;還有就是無風險利率的下降,國債收益率下降,很多投資產品看到股市的賺錢效應,現在開戶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股市,這是個正回饋。市場會有輪動,現在炒小盤股、低價股,以後肯定會炒藍籌股的,炒藍籌股時指數就起來了。
在現在這個時點上,悲觀和樂觀都不可取,不能過於樂觀也不能過於悲觀。2007年「5·30」的時候指數已經翻了N倍了,指數從1000多點漲到3000多點,很多小盤股漲了5倍10倍,現在小盤股才漲30%。現在還早得很,因此申萬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申萬是看到現在經濟數據不好,但經濟數據好的時候股票也有跌的時候。美國的經濟數據就好么?但美股已經漲了很多了,我們現在的經濟數據不好,但股市同樣可能走牛,如果不是看好,現在怎麼會有那麼多資金進場呢?申銀萬國從經濟數據上判斷2007年「5·30」行情會重演,這是站不住腳的。
A股與通脹之間的輪回規律
解析20年來A股與通脹之間的關系,可謂一目瞭然:1990年CPI數據是3.1%、1991年CPI數據是3.4%、1992年CPI數據是6.4% ,從1990年至1993年初,通貨膨脹呈現由溫和通脹向嚴重通脹遞進的趨勢,A股出現兩輪暴漲行情,上證綜指分別在1992年5月達到1429點,1993年2月達到1558點,通貨膨脹與股市周期同向運行,顯然溫和通脹有利於股市運行。
1993年通脹開始飆升,1993年CPI數據是14.7%,從1993年至1994年,處於兩位數惡性通脹階段,其中1994年CPI數據高達21.7%,同期A股處於熊市周期,1994年7月底,上證綜指跌至歷史最低325點,顯然通貨膨脹與股市周期反向運行;隨後,1995年CPI數據是17.1% 從1994年至1996年初,通脹率處於初期的下滑階段,股市也處於反彈後的下滑之中,A股開始築底之旅,現在A股情形與之類似。
1996年CPI數據是8.3% ,CPI數據開始回落至兩位數以下,從1996年1月上證綜指512點起步,A股開始步入牛市,1996年至1997年A股漲幅巨大,1998年至1999年A股橫向整理,1999年至2001年A股再續牛尾,這段時間已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了。
假設CPI數據0以下為通縮,3%為溫和通脹,5%以上為嚴重通脹,10%以上為惡性通脹,綜上三段經歷,可以得出結論,股市與通脹在溫和通脹階段是正相關,其餘都是負相關,即通脹高、股市低;通脹低、股市高。
這一規律在2001年至2005年階段並不適用,這段時間2001年CPI數據是0.7%,2002年CPI數據是-0.8%,2003年CPI數據是1.2%,2004年CPI數據是3.9%,2005年CPI數據是1.8%,但這段時期A股處於熊市,關鍵症結在於國有股減持和A股估值偏高。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之後,前述股市和通脹的規律再度應驗,2006年CPI數據是1.5%,2007年CPI數據是4.8%,這兩年A股處於牛市上升通道;2007年10月上證綜指達到6124點峰值,隨後2008年CPI數據是5.9%,高估值的A股出現暴跌;2009年CPI數據是-0.7%,這年A股上證綜指漲幅絕不遜於2000年那輪牛市漲幅;2010年CPI數據是4.6%,A股處於橫盤整理的觀望格局,一旦今年CPI數據突破5%溫和線,A股又步入慢慢陰跌的熊途。
結合A股估值規律,股市和通脹的規律可以更加清晰:當A股處於低估值階段,通縮和溫和通脹周期,A股步入牛市概率極高;當A股處於高估值階段,股市會受到內在估值規律牽引,與通脹關系不大;而當通脹高過5%溫和線之後,則A股基本處於疲軟狀態。
目前A股估值與2005年上證綜指998點和2008年上證綜指1664點時接軌,屬於估值窪地區域,比照1992年5月至1996年1月和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這兩輪熊市的4年時間規律,從2007年10月至今又恰好是4年,作為通脹重要領先指標的房價現在已出現明顯拐點,一旦通脹回落至5%溫和線以下並得到鞏固,則A股牛市可期
A股奧運規律:大多時候下跌
歷史上的5屆夏季奧運會期間,上證指數有4次錄得累計下跌。換句話說,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宛如「魔咒」來襲。一直以來,奧運行情都是A股市場中的熱門話題,每逢進入奧運時間,對「奧運板塊」的研究報告會鋪天蓋地襲來。不過,對「奧運板塊」行情的把握並不容易。自A股1990年底誕生以來的5屆夏季奧運期間,上證指數的漲幅分別為-11.98%、2.55%、-3.5%、-3.48%和-11.82%,因此也難怪市場中有奧運「魔咒」一說。
A股短中長規律
股市是大部分投資者載夢的地方,它不會一直如此弱勢,它也擁有自己的規律。所以把滬指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律總結出來,或許對於未來的操作思路有一些幫助:
一、短期規律
近三個月的滬指一路走低,基本路徑是:「外盤大幅走低,隔日我們跳空低開,隨後就回補缺口,但是反彈動能不足,再度向下創出新低,最後等待下一次的更低跳空低開。」而且這是一個有效的循環過程。由於在近三個月以來,在這一帶沒有留下任何缺口,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對於多方來講,每一次跳空低開都是短線介入的點位,同時隨後的小反抽也都是短線離場的位置。
二、中期規律
我們可以發現自從有了股指期貨後,周線上的區間擺動指標對於滬指的波動具有一一對應的作用。而且,一旦指標處於底部位置,它所對應的滬指雖有滯後但也會在不久見到階段性的低點。觀察了很久,這個方法還是相當有效的。目前,該指標已經開始向底部靠攏,雖然有可能也會形成一至兩周的鈍化,但確實已十分低了。同時,我們再回到日線圖上,如果在這里要有一個像樣的階段性反彈,那麼它在調整幅度上必須與前波下跌幅度等長,這個位置很可能在2379點下方,但這個頸線位離開這里也不遠了。所以,就中期規律來看,現在已經越來越接近目標位,可以稱得上是底部區域,但真正有效展開的標志應該是滬指站上30天均線。
三、長期規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前面兩次大行情,一次是在998點,一次是在1664點,這兩次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都有跌破120月均線過程。而且一般都不會跌破幅度很大,如果跌破時間很長的話,未來演變出來的就是反轉類的歷史性大行情。如果跌破時間不是很長的話,未來演變出來的應該是反彈類的階段性大行情。目前滬指的120月均線停留在2258點,而滬指本周末收盤在2400多點,所以離開120月均線也已經很近了。
另外,從年K線上來看,中國股市二十年,最遭糕的情況也只出現過兩連陰,而今年已是第二根年K陰線,並且現在已經是9月底,所以,如果是差的情況,也只是還會走弱至年底,但明年回穩的概率是偏強的。
此文最早發布在其他帖子平台上,具體時間無法考究,作者表達的觀點,也正是印證了中國股市發展的規律,各種深藏裡面的規律在不斷影響著事物發展的趨勢,短時間內的規律特徵還不明顯,一旦拉長後,這種規律特徵就會顯示出神奇般的威力,在股市當中沒有常勝將軍,只有見好就收,穩定的獲益收利。來而不往非禮也,人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君不見那些大佬們天天獲利,最後鋃鐺入獄者比比皆是,於是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股市沒有常勝將軍,慢慢來,甭急。
⑤ 什麼是江恩股市定律
江恩以其人生的巨大成功,證明了了他所創造的股市投資理論的正確牲;隨之在近一個世紀的股市交易中,江恩的股市定律至今仍被奉為金科玉律,成為傳世經典。本書是江恩一的一本涵蓋股票和期貨投資的專著。幽默輕松的語言和22幅股市行情圖,深入淺出地揭示了股票和期貨投資過程中卓有成效的交易方法。讀者對象:股市投資者、從業者、研究者、高校師生和所有立志成功的人士,也是書友們集珍典藏的傳世佳作。江恩以其人生的巨大成功,證明了了他所創造的股市投資理論的正確牲;隨之在近一個世紀的股市交易中,江恩的股市定律至今仍被奉為金科玉律,成為傳世經典。本書是江恩一的一本涵蓋股票和期貨投資的專著。幽默輕松的語言和22幅股市行情圖,深入淺出地揭示了股票和期貨投資過程中卓有成效的交易方法。全書共分四個部分,交易的准備;如何進行交易;如何斷定各只股票的行情走勢;期貨(棉花、小麥和玉米)。讀者對象:股市投資者、從業者、研究者、高校師生和所有立志成功的人士,也是書友們集珍典藏的傳世佳作。點擊鏈接進入英文版:TruthoftheStockTape:ingandInvesting
⑥ 股票有什麼規律
總的來說,就是漲久必跌,跌久必漲。
每隻股票的運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大階段:
1、啟動期:這個時期股價上漲的比較緩慢,股價可以說波動的非常小;
2、上升期(起飛期):這時股價一躍而起,有時讓你追都追不上,股價連續翻番;
3、平衡期:這時股價到達一定時開始出現,股價又開始波動,而這的波動比啟動期來的大;
4、下降期:與上升期相反,股價一跌再跌,讓你感覺跑都跑不及。
這4個時期看上去簡單,但是真正明白的不是很多,就好像我們都對血液都明白,但是你知道血液一個循環的時間是多少嗎?人一天要多少個血液循環呢?一年呢?等等問題,拓展開來發現原來我們懂的很少很少。但在這些問題中我們發現了新的事物:大循環和小循環。一個大循環是由多個小循環組成,現在每個人打開軟體,看下1990年上證指數到現在,經歷了幾個大循環呢?多少個小循環呢?每天有幾個循環呢?
有人懷疑過,股票是不是有這樣的規律呢?所以請大家去股市裡找找看,究竟是不是100%都是遵循的這個規律?
我堅信有一種方法每天能找到一隻漲停個股。現在這個方法不就放在我們面前嗎?每天3點結束時就去找,看看有幾只股票今天是在啟動期?有幾只股票馬上進入上升期呢?盡管今天沒有漲停,但是也可以給你帶來點小回報不是嗎?
⑦ 股市二八定律什麼意思
巴萊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有些地方也譯為「帕累托定律」 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帕累托)發現的。
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流傳最廣的一句說法是:「80%的收入來源於20%的客戶.」也稱為20/80法則。 我國股市常說的二八現象其實就是20%的股票漲,80%的股票跌或不漲。
股票二八現象及應用法則
股市中有80%的投資者只想著怎麼賺錢,僅有20%的投資者考慮到賠錢時的應變策略。但結果是只有那20%投資者能長期盈利,而80%投資者卻常常賠錢。
20%賺錢的人掌握了市場中80%正確的有價值信息,而80%賠錢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用心收集資訊,只是通過股評或電視掌握20%的信息。
當80%人看好後市時,股市已接近短期頭部,當80%人看空後市時,股市已接近短期底部。只有20%的人可以做到鏟底逃頂,80%人是在股價處於半山腰時買賣的。
券商的80%傭金是來自於20%短線客的交易,股民的80%收益卻來自於20%的交易次數。因此,除非有嫻熟的短線投資技巧,否則不要去貿然參與短線交易。
只佔市場20%的大盤指標股對指數的升降起到80%作用,在研判大盤走向時,要密切關注這些指標股的表現。
⑧ 股市到底有沒有鐵的定律
每個在股票市場做投資或投機的人,都相信自己認定的規律嗎,但是每個人的標准內都不一樣。
作為容價值投資者,相信的鐵律應該是股票價格最終會與企業價值同步增長。只要購買的企業業績沒問題,就可以一直持股,等待市場把價格與企業應有價值同步起來。
⑨ 股票十大法則
第一定律:聞利好消息應堅決斬倉。此時態度之迅速決絕,非用壯士斷臂一詞不足以形容。
第二定律:聞利空消息可傾囊一搏。尤其要大力買進ST家族之寵兒,公司越發布股價異動告,越宣布虧損嚴重,越不需理會,或者乾脆視為利好消息可也。簡言之,公司越虧損,股票越易漲,也即負利潤率與股價成正比。
第三定律:專家意見與選股錯誤率呈正相關。越聽專家意見,越容易選錯股。這倒不是說專家都是騙子。一般情形是,若專家推薦兩只潛力股,你斟酌再三,選中一隻。未選中的偏偏大漲,你買的那隻絕對不漲,而且必跌無疑。
第四定律:買入時機肯定錯誤。無論多好的股票,無論大盤漲勢多麼肯定,你一買入必下跌。
第五定律:賣出時機絕對錯誤。持股一年甚至兩年,非但不漲而且大跌,於是忍痛斬倉。但今日出局,該股明日十有八九漲停矣;而且十有八九要連續漲停數日。其停止上漲的時間,一般在你追高後之一小時內,而且隨即大幅回調,再度令你套牢。
第六定律:鼓吹做短線的股評家一般是券商的喉舌;鼓吹做長線的專家大多是莊家的哥們,或者就是莊家本人。故中國股欲不受人擺布,以做中線為宜。何謂中線?定律曰:中線的時段長度,一般正好是你買入的那家公司從盛而衰直至破產,開始有謠傳將被收購這樣一個較長的周期。
第七定律:股市指數變化與絕大多數股所持股票價格的變化沒有關系。即,指數上升而很多個股價格下降。
第八定律:公司業績與公司經營狀況無關,一般是根據大市特別是該公司股票的表現而確定年報的贏利狀況。在帳面上做業績,可以避免被摘牌、被告、被股拋棄。
第九定律:決定股票價格的既非贏利水平,也非供求關系,而是題材。題材決定價格,猶如文學上的題材決定作品藝術水準。故從審美意義上,中國股市可以稱為會主義的革浪漫主義的證券市場。
第十定律:由以上所有定律可以得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定律:對一切股市資訊,基本上均應從相反方面理解並以此為投資決策之依據。此種決策之所以正確,乃在於可保證投資者不虧本。當然也不會贏利。因此,零收益率乃是中國股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