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政府怎麼干預股票市場
從理論上講,政府幹預經濟,主要是為了糾正市場失靈。自由經濟理論的假設前提是,信息對稱,市場出清。在此基礎上,自由放任的市場機制可以讓經濟自動實現均衡發展。但是,在現實中,由於存在經濟主體獲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完全對稱,市場也無法徹底出清,因此,單純的自由市場機制不可能讓經濟自動實現均衡發展。經常出現的商品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就是具體表現。由於市場機制調節經濟活動的缺陷已經從理論上證明是客觀存在的,再加上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等,這些都使得市場調節「萬能論」的觀點及政策主張受到強烈沖擊,有關宏觀經濟調控的各種理論和政策應運而生。目前,各國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宏觀經濟調控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就股市來看,政府幹預也是有意義的。例如,作為一向標榜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最發達國家之一,美國對於股市危機也不是坐視不管的。早在1929年美國股災發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後的第三天,就「關閉」了當時還在營業的所有銀行,禁止黃金出口,中止了一切外匯交易。三天之後,羅斯福又簽署了《銀行緊急狀態法案》,使銀行的休假時間被無限期地延長。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也採取了一系列干預股市的措施,例如,總統布希親臨華爾街視察講話以恢復投資者信心,暫停股市交易,支持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回購本公司股票,連續降息等,以保證股市的正常運行。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也都有政府幹預股市的成功範例。
那麼,政府該如何干預股市呢?顯然,政府幹預股市,不應該按照計劃經濟的方式對股市供求強行進行行政管制,也不應該完全依照自由市場的邏輯讓其放任自流。在過去的十餘年中,在股市低迷時,我國政府曾經多次藉助「有形之手」的作用,以政策托市;也曾試圖強化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自由調控市場。但是,實踐證明,兩者的效果都不夠理想。這些說明,過度的行政干預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能成為推動股票市場乃至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舉措。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通過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監管,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交易主體等實施全方位的監管,為市場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從而實現風險逐步緩釋、避免風險高度積累、充分發揮股市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當然,這並不排除在股市出現崩潰時,政府會採取非常手段來控制局面。
在我國,如果股市出現問題,政府不可能坐視不理。但是,在一個高效、健康的股票市場中,股票的價格、回報及波動性,在宏觀上和長期內主要應受實體經濟狀況的影響,其對政策的反應也是適度的。因此,政府對股市的干預,主要體現在致力於為股票市場提供良好的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如加強監管、嚴格執法。至於和大白菜性質相同的作為商品的股票價格之高低,不斷經歷風風雨雨的股民自會有判斷,股民也必然要承擔股票價格漲跌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買者自負」。此外,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作為調控經濟重要手段的貨幣政策工具,其調控的目的不是股價,而是通貨膨脹。因為如果投資者預期通貨膨脹加速的話,評級較高的債券的投資地位就會下降,投資者會大量地購買股票,並將其作為一種保值的方法,從而刺激股價的上漲。因此,以央行為代表的政府部門,應公開明確宣布將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至於資產價格(以房價和股價為代表),無論理論研究還是發達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其與物價指數密切相關。所以,當貨幣政策工具目標鎖定通貨膨脹的同時,其實也瞄準了資產價格。
❷ GDP的增長對股市會有何影響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年、季)以貨幣表示的全部產品內和勞務的價值容總和。 GDP代表著國家的經濟,GDP增長了,代表國家經濟向好。而股市裡是一家家的公司,經濟發展好證明公司發展的也不錯,股市也會向好。
❸ 請問中國股票是政府操控的嗎
不絕對正確,這么大個市場國家操盤不了,但是四大行,大型券商和保險公司的股份,多半在國家手裡,多半就意味著可以控制這些股票的走勢。因此可以說是政策市吧,操盤權重股+政策引導
❹ 中證500有哪些股票
中證500共有500隻股票,它是是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所開發的指數中的一種,是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專低進行排名,選屬取排名在前500名的股票作為中證500指數樣本股。
中證500指數成分股較均勻地分布於醫葯生物、化工、計算機、電子等。成分股分布齊全,覆蓋面廣,權重分散,按照申銀萬國一級行業標准進行分類。其前十大大行業分別為醫葯生物(10.19%)、化工(8.28%)、計算機(7.88%)、電子(7.73%)、房地產(5.77%)、電氣設備(4.9%)、傳媒(4.9%)、有色金屬(4.5%)、公用事業(4.3%)、機械設備(4.1%),合計權重62.5%。
相關股票名單有:深科技,特力A,深圳能源,國葯一致,深天馬A,農產品,深圳華強,中國長城,深圳機場,中信海直,許繼電氣,冀東水泥,合肥百貨,小天鵝A,興業礦業,柳工等等。
❺ 中國2015年股市暴跌是政府為蒸發人民幣嗎
從宏觀看,股市是個零和游戲。社會的資金進出股市,進入多,股市漲;退出多,股市跌。但無論漲跌,社會資金或財富總量是不變的,只是股票和資金的持有人通過交易變換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麼漲跌呢?股票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活動確定的。在一個價位只要發生了交易,這個價位就被確定為所有股票的價格。問題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額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說,確定價格的行為只需要極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價格跑過來交易一遍。這就造成一種錯覺:漲的時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應的資金在那裡「站崗」等著;而跌的時候股票市值減少了,相應的「站崗」的資金也減少了。人們都懂得減法怎麼回事,問題是減法做完之後,一部分資金不見了!於是我們就會一頭霧水--這不見的資金去了哪裡?
其實是我們的邏輯犯了錯誤。市值的確定只是經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實際上,這時完成的根本不是整個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個認可--所有股票對這次交易的認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總市值的交易卻尚未發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假設!而作出這個假設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現在引入了假設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設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可是真金白銀,所以,社會總資金要分出一部分實量到股市來參加市值假設的活動。這個活動進行的時候,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認某種已經被認可的價格。這樣就有了一種供需關系,股票代表供給方,資金代表需求方。當社會資金流入股市增大時,強烈的需求刺激股票價格上漲。反過來,資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會,需求減少,股票價格下跌。當參加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進出平衡,供需關系也趨於平衡時,股市牛皮。由此看來,所有的股票價格漲漲跌跌,都與真金白銀的資金進出股市有關,資金多時股票漲,資金少時股票跌。
但是這些資金,1、它與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種理念上的「值」,因為股市永遠不發生總市值的交易;2、它不創造市值,它只參加市值的假設,換句話說,它只發現市值;3、它是社會總資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參與社會總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在這里,社會總資金是一個常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股市市值的變化不會引起社會總資金的變化,能夠引起社會總資金變化的是社會的生產活動,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設活動。
當然,實際的情況要復雜的多,這個推論過程簡化甚至排除了許許多多的細節。
有人會問,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下跌最多時近60%,一個調查顯示多達90%以上的散戶賠錢!這些賠了的錢誰拿去了?面對這個悲慘的事實,推理是蒼白無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發現解決途徑。那麼我們的錢呢?還找得到嗎?一種解釋是,它們退出了股市。去了哪裡就不好說了,去往很多領域。還有一部分尚未實現,是為浮虧。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錢又回到股市,這部分浮動虧損還可以改變虧損狀態。退出資金又迴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經實現了的虧損只是改變了資金的所有者,而財富本身還在,還會有一部分財富再次成為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股市就是這樣一個零和游戲。
以上試圖說明的是市值與資金、市值與財富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告訴我們,股市財富不等於真正財富,歸根結底它是一種虛擬財富。還要說明的是,這個虛擬財富的大小是瞬間變動的,變動的程度、范圍、方向有相當的不可捉摸性。說不可捉摸性不是說其不可知,而是極言其復雜,影響變動的因素極多,甚至一場風都可以對其產生擾動。在各種影響因素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種實在影響外,有一種非實在的影響,它對虛擬財富變動所發揮的作用相當可觀,它就是心理因素。因為虛擬財富實質上是一種假設,只有人才會作出假設。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如果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機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國玩。
❻ 我國股市中,行情看漲一般被稱為「牛市」,那麼股市和「牛」有什麼關系嗎
這主要與管理層的不作為有關!它塌了。我起不來了。不要聽那些保持穩定的人的話!欺騙散戶投資者~至少跌破1800點。中國已經賺足了舉辦奧運會的錢,也不會控制股東的生死,所以還是IPO股票。收稅的時候,真是金和銀。全世界都在拯救這座城市,但政府只是說它起不來。股東的錢很容易騙取。越晚失去的就越多!
牛市和熊市的轉換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決定著市場的牛市和股市的未來。今年第一年,非國有企業規模僅為3萬億元,但卻扭轉了市場資金的流向。今年,非國有企業的高峰期將在8月份以後。2009年,將有7萬億元、10萬億元和10萬億元。非國有企業的高峰期如何保持股市資金的多重優勢?所謂的股票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實際上是由人(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控制的運行規律。在大小股市尚未完全上市之前,政府將樂於扮演牛熊轉換的角色。所謂逆轉所需要的是資本和信心的全面逆轉。在這兩次變化之前,股市如何實現逆轉?不依靠資本,不依靠信任和信心。新華社最後一篇評論也強調,政府關心市場,但有一句話值得一提深思。
❼ 政府為什麼要打壓股市
因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股市漲的太高,大部分資金在股市裡,會版導致流動資金減少,引起人權民幣升值,而且股市的高漲也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大力進入我國股市的契機,會導致日後不好控制,會引起嚴重的金融問題。
股票上有三種資金。一是基金。二是散戶。三是政府資金。政府投資到股市上的資金是不講究惠利的,因為這次投進去可能不惠利。但下次就不一定了。每波行情完了政府把資金撤離,股市自然就要下跌。
❽ 為什麼現在中國股市沒有政府救市
救市是拿的真金白銀往裡砸錢 在多的錢也不夠砸的 每次只是政策調整 從來不花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