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都是期貨從業考試的習題,求解釋~~~
第一題。是因為銅的漲跌停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所以,次日的報價不可能出這個范圍。也就是67110*1.04=69794.4 (空頭方向同理)但銅的波動為10元/噸。所以要取10的倍數。即這個答案。
第二題。應該是錯在還有貨幣市場
第三題。可能是分散化有個適量的度吧。過量的分散化只可能分散投資者的精力,從而顧此失彼。
第四題。首先要了解兩個公式
1.將來值=現值*(1+年利率*年數) (註:「*」為乘號)
2.現值=將來值/(1+年利率*年數)
知道了公式就可計算了。
所以第一步計算該存款憑證的將來值即一年後的價值為:
1000*(1+6%*1)=1060
第二步計算距離到期還有三個月的價值
1060/(1+8%*3/12)=1039.22
該題為第五版中金融期貨的一道原題,在第六版已將該部分內
容刪除,考試也不會考的。
第五題。這是根據書上的兩道原題綜合起來了而已。
資金佔用100萬元。相應利息為100W*6%*3/12=15000
一個月後紅利為1W,剩餘兩月利息為10000*6%*2/12=100
本利和共計10000+100=10100。
凈持有成本則為15000-10100=4900.
則合約合理價格應為100W+4900=1004900.
當時點數為10000點(100W/100)
首先是10000*1%(這是雙邊手續費和市場沖擊的那個0.5%)=100點
借貸利率差成本為10000*0.5(借貸利率差成本的0.5%)*3/12=12.5點
合計起來,記得算上手續費雙邊和市場沖擊的那2+2個點。
一共是100+12.5+4=116.5點
無套利區間則為 10049+116.5=10165.5 和 10049-116.5=9932.5
累死了。。。
兄弟。你還不多追加點分。。。。。。。。。。。。。。。。。
B. 期權期貨衍生品練習題
a.這樣可行,理來論依自據為利率互換理論。
b.互換前甲公司需支付利息為:2000萬*( LIBOR+0.25%)
甲公司需支付利息為:2000萬*10%
互換後甲公司需支付利息為:2000萬*( LIBOR+0.75%)
甲公司需支付利息為:2000萬*9%
互換後合計降低融資成本:
10%+ LIBOR+0.25%-(9%+ LIBOR+0.75%)=0.5%
c.設甲給乙的貸款的固定利率為i,
乙公司直接貸固定利率貸款利率為10%,則i首先應滿足:i<=10%
其次甲公司在利率互換中不能損失,
則有i-9%>= LIBOR+0.75%- LIBOR+0.25%
綜上所述計算得出:9.5%<=i<=10%
C. 利率期貨習題
利率期貨合約最早於1975年10月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在此之後利率期貨交易得到迅速發展。雖然利率期貨的產生較之外匯期貨晚了三年多,但發展速度卻比外匯期貨快得多,應用范圍也遠較外匯期貨廣泛。在期貨交易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利率期貨早已超過農產品期貨而成為成交量最大的一個類別。在美國,利率期貨的成交量甚至已佔到整個期貨交易總量的一半
由於利率期貨,美國國債市場規模大幅上升
以上。
7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治理國內經濟和在匯率自由浮動後穩定匯率,西方各國紛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製得以放鬆甚至取消,導致利率波動日益頻繁而劇烈。面對日趨嚴重的利率風險,各類金融商品持有者,尤其是各類金融機構迫切需要一種既簡便可行、又切實有效的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利率期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GNMA)抵押憑證期貨合約,標志著利率期貨這一新的金融期貨類別的誕生。在這之後不久,為了滿足人們管理短期利率風險的需要,1976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了3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交易,並大獲成功,在整個70年代後半期,它一直是交易最活躍的短期利率期貨。
在利率期貨發展歷程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重要事件是,1977年8月22日,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這一合約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一個合約。此前的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抵押憑證期貨合約,雖然是長期利率期貨,但由於交割對象單一,流動性較差,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要。而長期國庫券則信用等級高,流動性強,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高,且交割簡便,成為市場的首選品種,甚至美國財政部發行新的長期國庫券時,都刻意選擇在長期國庫券期貨合約的交易日進行。繼美國推出國債期貨之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紛紛以其本國的長期公債為標的,推出各自的長期國債期貨。其中,比較成功的有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
1981年12月,國際貨幣市場推出了3個月期的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合約。這一品種發展很快,其交易量現已超過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成為短期利率期貨中交易最活躍的一個品種。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之所以能夠取代短期國庫券期貨的地位,其直接原因在於後者自身的局限性。短期國庫券的發行量受到期債券數量、當時的利率水平、財政部短期資金需求和政府法定債務等多種因素影響,在整個短期利率工具中,所佔總量的比例較小。許多持有者只是將短期國庫券視為現金的安全替代品,對通過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並不大。
同時,由於在利率變動時,短期國庫券價格的變動幅度要大於信用等級較低的其他短期債務工具,不利於投資者對其債市投資組合實現高效的套期保值。於是人們又不斷創新出新的短期利率期貨。其中相對重要的有1981年7月由國際貨幣市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及紐約期貨交易所同時推出的美國國內可轉讓定期存單期貨交易,但由於實際交割的定期存單往往由信用等級最低的銀行所發行,給投資者帶來了諸多不便。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的產生,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由於歐洲美元定期存款不可轉讓,因此,該品種的期貨交易實行現金結算的方式。所謂現金結算,是指期貨合約到期時不進行實物交割,而是根據最後交易日的結算價格計算交易雙方的盈虧,並直接劃轉雙方的保證金以結清頭寸的一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方式的成功,在整個金融期貨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直接促進了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的發展,並且為股指期貨的推出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