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市里講的BP,是什麼意思
BP(Base Point),(金融投資學)基點,原點。 多用在收益率,增長率的描述內和描圖的坐容標中。例如上漲30bp,指上漲30%的1/100 。也就是30的萬分之一。
按市場慣例,外匯匯率的標價通常由5位有效數字組成,從右邊向左邊數過去,第一位稱為「×個基點」,它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第二位稱為「×十個基點」,如此類推。(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基點代表0.01個百分點,那麼100個基點就代表1個百分點,所以不難理解,如果有報道稱匯率提高多少個基點或者是下降多少個基點,則可以讓著個基點乘以百分之0.01就可以知道匯率是下降或是升高了多少個百分點。
⑵ 在股市中AM0是什麼指標
在股市中A M O的指標就是資金流通量成交量的大小。
⑶ A股的股票里的英文代碼分別是什麼意思
xd除權除抄息 分紅和送股贈股,進行的股價攤低
ST *st sst ST指特別處理的 漲幅5% *ST退市風險警示 再虧損就可能退市 買這樣的股票得小心 退市了就會大幅下跌 不能在主板交易了
ST連續兩年虧損
*ST連續三年虧 如*ST伊利 不過現在收益好了 又改回來了
SST未股改 還虧損的
還有S 指為完成股改 S上石化
大體上就是這樣的。
⑷ 股票里的AMO和MACD各代表什麼
一、AMO——成交金額
1、成交金額大,代表交投熱絡,可界定為熱門股;
2、底部起漲點回出現大成交金額,答代表攻擊量;
3、頭部地區出現大成交金額,代表出貨量;
4、觀察成交金額的變化,比觀察成交手數更具意義,因為成交手數並未反應股價的漲跌的後所應支出的實際金額。
二、MACD稱為指數平滑異同平均線,是從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由快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減去慢的指數移動平均線,MACD的意義和雙移動平均線基本相同,但閱讀起來更方便。當MACD從負數轉向正數,是買的信號。當MACD從正數轉向負數,是賣的信號。當MACD以大角度變化,表示快的移動平均線和慢的移動平均線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開,代表了一個市場大趨勢的轉變。
⑸ 如何看日線AM
移動平均線
1.股市進入多頭市場時,股價從下向上依次突破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 2.當多頭市場進入穩定上升時期時,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均向右上方移動,並依次從上而下的順序形成多頭排列。 3.當10日移動平均線由上升移動而向右下方反折下移時,30日移動平均線卻仍向右上方移動,表示此段下跌是多頭市場的技術性回檔,漲勢並未結束。 4.如果30日移動平均線也跟隨1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反折下跌,而60日移動平均線仍然向右上方移動,表示此波段回檔較深,宜採取出局觀望為主。 5.如果60日移動平均線也跟隨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反轉而下跌,表示多頭市場結束,空頭市場來臨。 6.盤整時,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會糾纏在一起,如盤局時間延長,60日移動平均線也會與之粘合在一起。 7.大勢處於盤局時,如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上方突破上升,則後市必然盤高;如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下行,則後市必然盤跌。 8.當股市由多頭市場轉入空頭市場時,股價首先跌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接著依次跌破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 9.空頭市場中移動平均線反壓在股價之上並向右下方移動,其排列順序從下向上依次為股價、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即呈空頭排列。 10.空頭市場中,如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並站穩,是股價在空頭市場中反彈的徵兆。 11.空頭市場中,如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後又站上30日移動平均線,且10日與30日移動平均線形成黃金交,則反彈勢將轉強,後市有一定上升空間。 12.空頭市場中,如股價先後向上突破了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又突破了60日移動平均線,則後市會有一波強力反彈的中級行情,甚至空頭市場就此結束,多頭市場開始。
編輯本段操作要領
1.股市操作中,首先要注意移動平均線排列狀況,要分清什麼是均線多頭排列,什麼是均線空頭排列。如短期移動平均線在上,中期移動平均線居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在下,幾根均線同時向上緩緩發散,就稱為均線多頭排列。均線系統出現多頭排列表明多方控制著局面,操作中可看高一線,這時投資者應以做多為主。但要注意的是,當股價上漲時與均線過分偏離,依格蘭維爾移動平均線法則,會出現短期回落,如看準後,適度做空,再逢低買進,既可迴避短期風險,又能增加盈利機會。反之,如長期移動平均線在上,中期移動平均線居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在下,幾根均線同時向下緩緩發散,就稱為均線空頭排列。均線系統出現空頭排列表明空方控制著局面,市道趨淡,這時投資者應以做空為主。但要注意的是,當股價下跌時與均線過分偏離,以格蘭維爾移動平均線法則,會出現短期彈升機會,如看準後,趁低搶一些籌碼,做一波反彈,也可提高資金利用率。偶爾為之,並無不可。 2.預測短期走勢應以5日、10日移動平均線的研判為主。在強勢市場,或強勢股中,股價(指數)下跌一般不會跌破5日均線,更不會跌破10日均線,若跌破5日均線,尤其是跌破10日均線,當心市道轉弱。在弱勢市場,或弱勢股中,股價(指數)反彈一般不會沖破5日均線,更不會沖破10日均線,若沖破5日均線,尤其是10日均線,有可能轉強。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謂的跌破都要以跌幅超過3%,且連續3天以上為准。 3.預測中期走勢應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的研判為主。從滬深股市幾年來的運作情況看,30日均線一直是衡量市場中期強弱的重要標志。在股價(指數)下跌時,30日均線被有效跌穿,中期趨勢看淡;在股指上升時,30日均線被有效突破,中期趨勢看好。就中期買賣信號的可靠性來看,60日均線比30日均線更勝一籌(因為60日均線比30日均線騙線要少),60日均線對中短期股價走勢有明顯的助漲及助跌作用,當60日均線走強或股價(指數)站在60日均線之上,則上升的趨勢一目瞭然。有人調查過,在滬股歷史上,每二次60日均線向上突破都引發了一輪中級行情,相反,弱勢反彈幾乎沒有超過60日均線的。因此,中線買家在決定何時買進、何時賣出時,切勿忘了30日均線、60日均線的指導作用。 4.預測中長期走勢應以120日均線的研判為主。從滬深股市的歷史上看,屬於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的120日均線在股價(指數)變動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股價(指數)走勢明顯受到120日均線的支撐或阻擊。120日均線在中國股市中應屬半年線,因而在研究滬深股市中長期走勢方面有著相當的准確性。當120日均線被有效跌穿,中長期趨勢看淡時,中長線買家應該清倉離場。當120日均線被有效向上沖破,中長期趨勢看好,中長線買家應該追加買進。 5.預測長期走勢應以250日移動平均線研判為主。250日移動平均線是一年的移動平均線。250日均線失守,意味著一年來參與股市的投資者悉數被套(這是從平均持股成本上說的,其中也有少數贏的,並非個個都是輸家);250日均線被向上有效突破,意味著人氣恢復,多頭終於在年均線上占據上風。因此,很多人將250日均線視為牛熊的分界線。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決定股市的長期趨勢是基本面而不是技術面。如果基本面趨好,250日均線失守很可能是主力有意打壓製造的一個空頭陷阱;反之,基本面趨淡,250日均線向上突破也很可能是主力拉高出貨製造的一個多頭陷阱。因而,投資者在分析股市的長期趨勢時,250日均線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究竟如何,只有對基本面進行全面的分析研判後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近期的中線牛股ST廈新(600057)就可以用中長期的均線設置來捕捉到它。2002年1月中旬,30日線和60日粘合後,向上翹頭,而此時的股價剛剛站在120線7.52元上。股價突破250線(此時在8.5元左右)後,120線也由走平向上翹頭,隨著股價的震盪上行,250線也由於2002年3月13日向上拐頭,並且於2002年5月13日,120線金叉250線。股價在探低9.4元後,一路上行,最高漲至17元,從突破120線的7.64元計算,股價上漲了222%,60日均線、120日均線和250日均線都給出了較及時的中線走強信號。 6.要根據市場需要和個股特性,適時修正、設計均線時間參數。例如,針對一些主力做多時常常利用擊穿30日均線騙取籌碼這特點,投資者在依據均線操作時,可將30日均線改成40日、45日、50日均線,等等。又如,對一些股性特別活躍的個股,覺得用5日、10日、20日,或5日、10日、30日這兩種短期均線組合仍較難把握其走勢時,也可自行設計一種更為合適的短期或者中長期均線組合。 7.移動平均線的優點很多,但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如對突發性行情不能夠即時反應,存在著滯後效應;均線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騙線等等。要克服移動平均線這些缺點,唯一辦法就是把移動平均線分析方法同其他技術分析方法,如K線分析法、趨勢線分析法等有機結合起來,這點必須引起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⑹ 股票成交明細中m什麼意思
成交來量指當天成交的自股票總手數(1手=100股)。VOL顯示是1M在國際通行的說法是1M=1百萬。1K=1000、1M=1百萬、1B=10億。
股市成交量為股票買賣雙方達成交易的數量,是單邊的,例如,某隻股票成交量為十萬股,這是表示以買賣雙方意願達成的,在計算時成交量是十萬股,即:買方買進了十萬股,同時賣方賣出十萬股。而計算交易量則雙邊計算,例如買方十萬股加賣方十萬股,計為二十萬股。股市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目前深滬股市兩項指標均能顯示出來。
⑺ 請問,股市裡的數字都是代表什麼意思呀,各位幫幫解釋一下。謝謝!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
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⑻ 股市裡5MA是代表的什麼
股市裡5MA是指最近五個交易日(包括當日)的收盤價均價指標。
均線指標是反映價格走版勢的重要指標。一旦趨勢形成,將持續一段時間。趨勢操作形成的高點或低點分別具有阻塞或支撐的功能。均權線指數的點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支撐點或阻力點,這為我們提供了買入或賣出平均線系統的有利時機。
移動平均線MA成本線,通過在一段時間內買入股票的平均成本,反映了股價在一定時期內的強弱和運行趨勢。
(8)股市裡AM擴展閱讀
均線指標特點
均線指標的構建原則決定了它具有反映價格運行趨勢的特點。因此,它的指數可以起到跟蹤價格走勢的作用。也許在某一天或某一時刻,價格的波動會暫時偏離原來的運行趨勢。
由於均線是對價格收盤價進行算術平均以後產生的新的價格點連線,因此均線相對於價格的變化來說就更為穩定。
當價格突破平均線時,平均線的指數將有助於價格突破的操作增加或減少。特別是當平均線系統是發散的或是空的時,平均線指數的影響會更大。
⑼ 股票里的B S分別代表什麼
B和S分別表示外盤和內盤。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賣出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回盤。內盤常用答S(取英文 sell [sel] 賣出 的首字母S)表示。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外盤。外盤用B(取英文buy [baɪ] 買入 的首字母B)表示。
(9)股市裡AM擴展閱讀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 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 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常規來講是反映主動賣出和主動買入量的大小,不少人都以外盤的大小來衡量當日股票走勢的強弱,並以此為依據作為短線買賣的參考,但事實上內外盤之比真的能准確地反映股票走勢的強弱嗎?莊家既然能做出虛假的日線和成交量,難道就做不出虛假的內外盤?所以關於內外盤的細節,我們還有仔細研究的必要。
另外有兩種極端的情況就是漲停和跌停時的內外盤。當股價漲停時,所有成交都是內盤,但上漲的決心相當堅決,並不能因內盤遠大於外盤就判斷走勢欠佳,而跌停時所有成交都是外盤,但下跌動力十足,因此也不能因外盤遠大於內盤而說走勢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