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外有哪些期貨大佬
國外期貨大佬:
1、利弗莫爾
同時代的人們稱他為「華爾街巨熊」。股票期貨大投機者,後人稱他為「投機之王」。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主人公。利弗莫爾對交易的理解簡單而純粹,他追尋趨勢,重倉交易。他這一生,一個人孤軍奮戰,全靠自己。一生4起4落堅定而無畏,曾創造出驚人的財富。
2、理查德丹尼斯
1983年,他與好友想要論證一件事情:偉大的交易員,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於是,他們招募了一批人,給他們提供交易方法,並且給他們資金,看看這些沒有交易經驗的人,能否在他們的幫助下,直接獲得成功。結果讓人震撼,因為這些海龜,利用了理查德丹尼斯的海龜交易法則,在隨後的4年中,取得了年化平均復利80%收益率的驚人戰績。
3、喬治·索羅斯
世界著名投機者,被稱為「打倒了英格蘭銀行的人」。做空英鎊,狙擊泰銖和港元。有報道曾經稱他引發了金融風暴。2011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占第46位,身家達145億美元。2015年1月22日,宣布退休。
4、詹姆斯西蒙斯
全球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年凈賺15億美元。號稱「量化投資之王」,詹姆斯西蒙斯也被人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他旗下擁有一個招牌的基金:大獎章基金。這支基金自從1988年成立至2008年,創造了年化34%收益率的傲人戰績,超越了巴菲特。西蒙斯交易范圍很廣,包括外匯,期貨,股票。
5、保羅·瓊斯
保羅•瓊斯過人之處,其中一點在於利用相反走勢理論,在市勢的轉折點買入或賣出,同一時間,每次買賣他都會設立止損盤。在高位賣出擺下止損盤,市價創下新高,止損平倉,再次賣空,再次止損,周而復始。
6、馬蒂舒華茲
冠軍交易員,起初交易的十年,經常虧損,長期處於瀕臨破產的邊緣,1979年之後成為一個頂尖的交易員。他一共參加過10次的全美投資大賽中的四個月期交易競賽項目,獲得9次冠軍,平均投資回報率為210%,他賺到的錢幾乎是其他參賽者的總和。
7、麥克·馬可斯
天才交易員,1969年至1973年期間,常常把自己的錢虧得精光,處於借錢,賠光,借錢,賠光的公式中。1973年之後,開始走向成功的交易道路。 1974年8月進入商品公司擔任交易員,公司給予3萬美元作為交易基金,大約十年後,這筆基金收益率約為二千五百倍,擴大為8000萬美元。
國內期貨大佬:
1、傅海棠
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開始做期貨,前兩年從5萬起步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2、葛衛東
江湖尊號「葛老大」,2000年開始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成為期湖中一代梟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渴望挑戰葉大戶。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不講規則,被罰1000萬。目前資產已達120億。
3、林廣茂
林廣袤,江湖稱號「濃湯野人」,專職做棉花,被稱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從600萬做到20億;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虧損,在上海青澤投資公司成立之際,承認虧約7億。此後,野人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近期總結失敗原因:大賺之後信心過度膨脹,自以為已無所不不能,想承擔國家才能承擔的重任。
4、葉慶鈞
最早踏入中國期貨的老一輩,參加過天津紅小豆、蘇州紅小豆、海南橡膠等幾乎所有的大戰役。03年以10萬起家,08年身價已過50億,創造了幾萬倍的投資收益,在期貨市場樹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
B. 交易期貨需要學習什麼才能獲利
一般情況下期貨指標都是震盪虧錢的,出現大趨勢一般都是賺錢的,要規避期貨指標版的震盪行情是要靠自己權的經驗,期貨指標是要看你適合什麼樣子的指標去做,這個不能給你推薦的,因為每個人的操盤手法不一樣,所以看的期貨指標也就不一樣,希望對提問者有所幫助,在給你介紹個期貨指標交流論壇,裡面有很多的期貨指標公式,希望在裡面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期貨指標去做期貨交易,來實現穩定盈利的模式。 搜索期貨論壇_投機之王社區,進去看看期貨指標就知道了
C. 出名的期貨交易人有那些
【葛衛東】
葛衛東,江湖尊號「葛老大」,2000年開始做期貨,兩次爆倉內,2004年迅速崛起,成為容期湖中一代梟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渴望挑戰葉大戶。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不講規則,被罰1000萬。目前資產已達120億。
【葉慶均】
葉慶均,現任浙江敦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鞍山鋼鐵學院。03年以10萬起家,08年身價已過50億,創造了幾萬倍的投資收益,在期貨市場樹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已創造順其者未必能贏、逆其者必虧的神話。目前身價百億,是中國的索羅斯,國內期貨界已無能超越他之人。【林廣袤】
林廣袤,江湖稱號「濃湯野人」,專職做棉花,被稱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從600萬做到20億;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虧損,在上海青澤投資公司成立之際,承認虧約7億。此後,野人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近期總結失敗原因:大賺之後信心過度膨脹,自以為已無所不不能,想承擔國家才能承擔的重任。
D. 中國為什麼沒有國際期貨大師
金融市場一直被歐美等老牌金融國家掌控,人才輩出,中國金融市場成長時間段,不太開放,與國際還沒有正式接軌,經歷風浪少,人才基礎差,目前還出現不了國際期貨大師。
E. 期貨培訓哪個老師比較厲害
做期貨交易的,有做長線的,有做中線的,也有做短線的,甚至還有很多做超短線的。至於這些裡面所蘊含的交易理念,比如利弗莫爾的「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這話都會說,但實際操作起來,如果虧的大了,大多數是直接扛單,甚至包括利弗莫爾自己也會犯這些錯誤。
做長線交易的,比如說傅海棠、吳洪濤等。傅先生做交易是用天道的理念,認為商品有其自身的漲跌供需規律。
吳洪濤先生則是和巴菲特一樣是做價值投資,一般在行情沒有起來之前,都是一層倉位。我似乎看到有人說沒有見過這種價值投資的,認為期貨做不了價值投資。實際上那隻是你沒有見過,不能說沒有。一個人見識,往往決定了這個人的眼界,沒有見過的東西,往往覺的不可思議。實際上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做中線交易的,比如王春祿,哈哈。做一波趨勢,卡上漲和下跌的點位比較准確,知道哪個品種什麼時候該漲了,就在起漲的前一周或者前幾天埋伏進去,迅速拉升之後,基本上就考慮先撤了。交易理念主要是把握商品的季節性規律,關注商品季節性的漲跌,尤其是特殊時間會出現暴漲暴跌等。集合競價或者提前做進去,拿到利潤之後迅速撤離。但有時候為了要拿到這波行情,通常要等機會,或者開進去等行情啟動。時間大概是3-5天,或者一個月左右。
做短線交易的,比如陳向忠、呂清楓等。陳向忠先生是用分時圖交易,關注品種的成交量、趨勢和形態。我從他講的東西裡面也學到一些,運用到自己的交易體系裡面。他的用15萬的資金,每天做這種短線交易,大概5-6次,5個月時間做到468萬,可見手法有多強悍。雖然我不是主要做技術的,但我對其手法還是很佩服的。
呂清楓先生是做波段交易的,他主要是看強弱,也是用技術指標,其中包括基本的MACD、分時圖交易、分型結構等。盈利速度沒有陳向忠先生那麼快,但他家大業大,期貨市場動用的資金不多,每月保持10%的盈利,一直穩定了好幾年,且這個記錄一直保持了好幾年。他們保持最好的做法就是盈利之後就會出金,不會給回撤太多的機會。
做超短線交易的,比如吳偉森、短線天王何俊等。這兩人的手法都以迅速著稱,基本上可以說是抄單。做的品種多是波動比較大,速度比較快的品種。因此在交易上講究快進快出等。
還有做期貨量化交易的房世輝,現在量化交易非常火,房世輝是鄭州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大學教授,他的課主要是深度解析適合國內期貨全品種策略的有效配置。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升達財經交易
F.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G. 期貨界有什麼傳奇人物
期貨市場有漲有跌,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波動推動市場前行。在價格波動過程中肯定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日間「雜波」影響了我們的交易心態和趨勢性判斷,以致最終導致交易失敗。其實期貨的漲跌就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起伏,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充滿了矛盾,人們就是在解決矛盾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正因如此,能在期貨行業里叱吒風雲,嶄露頭角的人總是讓人們連聲叫好。
如果說中國股市存在大鱷的話,那麼當年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無疑要算現在這些大鱷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紅旗下,喝過洋墨水,擁有比利時的兩個碩士學位,當年在上海灘叱吒風雲,被譽為「證券教父」。1995年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生了震驚中外的「327」國債事件,當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獄。
陳久霖闖盪海外市場7年整,冰火兩重天。一個因成功進行海外收購曾被神話般稱為「買來個石油帝國」的石油大亨,卻因從事投機行為造成5億多美元巨額虧損而轟然倒塌;一個引領亞洲經濟潮流、年薪490萬新元的「打工皇帝」,因在期貨市場的違規操作,行將站到新加坡的法庭上接受審判,譜寫了人生的悲歌。
蔣仕波,浙江諸暨人,曾任大地期貨副總經理。1962年出生,股市牛人。喜好做ST摘帽股,主做年底到第一季度的摘帽行情,做過蘇寧環球,萬向德農,煙台冰輪,無一失手。2004-2005年因違規交易被市場禁入,此後該人從浙江大地離職。蔣熱衷於期貨橡膠投資,在國內期貨市場名氣非常大。
葛衛東,江湖尊號「葛老大」,2000年開始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成為期湖中一代梟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渴望挑戰葉大戶。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不講規則,被罰1000萬。目前資產已達120億。
葉慶均,現任浙江敦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鞍山鋼鐵學院。03年以10萬起家,08年身價已過50億,創造了幾萬倍的投資收益,在期貨市場樹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已創造順其者未必能贏、逆其者必虧的神話。目前身價百億,是中國的索羅斯,國內期貨界已無能超越他之人。
林廣袤,江湖稱號「濃湯野人」,專職做棉花,被稱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從600萬做到20億;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虧損,在上海青澤投資公司成立之際,承認虧約7億。此後,野人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近期總結失敗原因:大賺之後信心過度膨脹,自以為已無所不不能,想承擔國家才能承擔的重任。
黃偉,資本大鱷,尊號「黃大哥」。91年拿2萬從股市中賺了第一桶金,後轉戰期貨,「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賺了2億,令當時常務副總理朱鎔基大為震驚。後在商品期貨中又賺了10億。94年開始投入房地產行業,目前控股3家上市公司,身價達220億。為人低調,目前仍玩期貨,2012年從螺紋、銅上賺了5億左右。
92年開始投資銀行債券,初涉金融市場。93年4月,應聘到大連首家國際期貨公司,成為大連期貨業首批經紀人之一。後擔任過多家公司的業務經理、投資顧問、操盤手。96年開始個人期貨投資,10萬元,到收益超過千萬元,僅用了短短的5年時間(1997-2001)。從1999年開始,其個人賬戶成交量連年位居大商所第一(2001年達300多萬手),受到大商所的嘉獎。
徐王冠,被稱作為「東方猶太人」的浙商,20年前放棄教師行業下海經商,憑借期貨起家,20年後的今天,已經擁有了9家控股子公司,涉及房地產、能源、實業投資等多個領域。7年前,他的團隊正式進駐蘇州房地產市場,以國香園項目正式亮相,取得首戰「大捷」。
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開始做期貨,前兩年從5萬起步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期貨生涯始於1993年,20年只專注做銅一個品種,內盤外盤均有涉足。以精準的隔夜單和極高的日內交易功底操作銅,雖有能力操控龐大資金,但一直注重資金規模的管理,不追求短期暴利,用「積小勝為大勝」的理念參與市場。在2012年《期貨日報》第六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中,以1003.42%的收益率獲得重量組冠軍。
孫道臣,期貨公司普通業務員,工薪階層。2012年正式加入杭州期貨交易私募圈。兩年多的時間從20000塊賺到2000萬,很快身價上億,還是一個十足的85後新生代私募頂級操盤手, 此人涉獵廣泛:股市、期市、匯市、現貨以及東西方多個二級市場均有涉足 此人為技術派交易員,通過總結自己的交易心得,創立了「期貨太極區間交易」圈子裡都稱其「道哥」,後以老師自居,後背喜歡尊稱其「孫老師」。
H. 一萬元做期貨,正常一天能賺多少錢一天虧的上限為多少就應收手
傅海棠:第一來回;我從源2000年做期貨到2009年,一直在虧損。中間也有賺錢的時候,但是最後還是保不住,就回去了。連續的九年當中,就沒有實現真正的盈利。因為不斷的進行虧損,時間還比較漫長。所以當時壓力也是很大的 。
可我還是底氣十足,因為我有一個信念。如果我這套方法在期貨市場上不能出現盈利的話,可能也沒有更好的盈利方法。我堅信我這一套期貨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最後一定能實現盈利,一直沒有喪失信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第二回;我2009年賺了1.2個億,2011年打個平手,2012年盈利,2013年小虧,來回打個平手。2014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撤,尤其2015年出現了嚴重的回撤,在外人看來回撤幅度實在是很大。在我看來無所謂,小事 。
當時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實在是跌無可跌,幾乎就是白送。朋友圈也在傳一個說法:「再跌就歸零了,不要錢了。」雖然資金回撤幅度比較大,但是我買的貨不少,籌碼不少。因為期貨是杠桿交易,所以一旦行情反轉,就很快會出現報復性的增長,爆炸性的盈利,資金很快就會回來,那都只是浮虧。不過因為我方向是做多,所以不怕它跌。總不能歸零吧,回來那一天很快就會回來。做空就不行了。
I. 從哪開始學期貨
通常的學習,是要有一個固定的流程的,比如我們學習數學,從加減乘除開始,到後面的方程,微積分,再到更高深的隨機泛函線性代數等。但實際的學習過程,一定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也就是說你學到微積分的時候,忽然對之前的方程有了些新的理解和認知,如此反復一來,才能學的融會貫通。
以上是廢話。
那麼學習期貨,也需要跟著流程走,然後再反復理解。如何做到反復理解?很簡單,准備好錢入市。在摸爬滾打中,才能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認知。
至於流程性的學習,我的建議是
1、基礎概念。包括品種,交易模式,每個品種的合約單位,保證金等等,參考書目《期貨基礎知識》,就是從業資格考試的那本書。
2、基本面研究方法。比如螺紋鋼,它是用來做什麼的,上下游都有什麼,影響它的供需的因素是什麼,有什麼品種和它相似等等。參考書目《期貨基礎知識》,及一些期貨公司網站上發布的研究報告。
3、技術分析方法。市面上書太多了,列兩本:《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日本蠟燭圖技術》,這兩本書各看三遍以上。
4、理念。這個就有點玄乎了,需要在操作中不斷感悟,直接看書或是別人告訴你,都是沒有體會的。這個方面的書也很多,建議:《十年一夢》,《海龜交易法則》,《澄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