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收益凈值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外匯儲備貨幣有哪幾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外匯儲備貨幣有哪幾種

發布時間:2020-12-26 23:28:07

⑴ 國際儲備包括哪幾項

國際儲備主要由四種形式的資產構成:1、外匯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以國際貨回幣表示的流動資產,答主要採取國外銀行存款和外國政府債券等形式。
2、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貨幣性黃金。在國際金本位制度下,黃金儲備是國際儲備的典型形式。
3、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於1969年創設的一種賬面資產,並按一定比例分配給會員國, 用於會員國政府之間的國際結算,並允許會員國用它換取可兌換貨幣進行國際支付。
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

⑵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必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籃子中的貨幣種類嗎

不是必須的抄,外匯儲備有好襲多種的!一般來說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有一下幾種

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個人見解,供參考!

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匯率制度有哪幾種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3、浮動匯率制度

下面是詳細的!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在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1).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2).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3).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4).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⑷ imf公開認定的國際儲備貨幣有哪些

具體哪些資產構成國際儲備,即國際儲備的資產構成,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黃金和可兌換成黃金的外匯構成了各國的儲備資產,戰後,IMF先後給會員國提供兩類資產,用以補充會員國的國際儲備,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國際儲備,一般可分為四種類型: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在IMF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
(1)貨幣性黃金 即一國貨幣當局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顯然,非貨幣用途的黃金(包括貨幣當局持有的)不在此列。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全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但由於黃金的開采量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而且私人窖藏、工業與藝術用途的黃金需求不斷增長,黃金日漸難以滿足世界貿易和國際投資的擴大對國際儲備的需要。能自由兌換成黃金的貨幣(如英鎊,美元)就取代其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 目前,各國貨幣當局在動用國際儲備時,並不能直接以黃金實物對外支付,而只能在黃金市場上出售黃金,換成可兌換的貨幣。所由黃金實際上已不是真正的國際儲備,而只是潛在的國際儲備。
(2)外匯儲備 為各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對外流動性資產,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國庫券等。一國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特徵:①能夠自由兌換為其他貨幣(或黃金),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作為國際計價手段和支付手段。②內在價值相對比較穩定。
(3)在IMF的儲備頭寸。 指在IMF普通賬戶中會員國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資產,具體包括會員國向IMF繳納份額中的外匯部分和IMF用去的本國貨幣持有量部分。1MF成立的一個宗旨是在會員國遭受國際收支困難時向其提供短期融通資金。普通貸款最高限制是會員國份額的125%。會員國份額中25%用黃金、美元或特別提款權認購,其餘75%用本國貨幣認購。前者(25%)稱為儲備檔貸款,在使用時不需要IMF批准,會員國隨時可以用本國貨幣購買(在規定期限內再購回本國貨幣),故是一種國際儲備資產。儲備頭寸的另一部分是IMF為滿足其他會員國的資金要求而使用掉的本國貨 幣。這部分是對IMF的債權,IMF隨時可向會員國償還,亦即會員國可以無條件用來支付國際收支赤字。
IMF向其他會員國提供本國貨幣,就會使IMF的本國貨幣持有量低於份額的75%。故加上可在儲備檔提取的金額,一國的凈儲備頭寸就等於它的份額減去IMF對其貨幣的持有額。 (4)特別提款權 IMF對會員國根據其份額分配的,可用以歸還IMF貸款和會員國政府之間償付國際收支赤字的一種帳面資產。IMF分配的而尚未使用完的特別提款權,就構成一國國際儲備的一部分,特別提款權作為使用資金的權利,與其儲備資產相比,有著顯著的區別: ①它不具有內在價值。是IMF人為創造的、純粹帳面上的資產。 ②特別提款權不像黃金和外匯那樣通過貿易或非貿易交往取得,也不像儲備頭寸那樣以所繳納的份額作為基礎,而是由IMF按份額比例無償分配給各會員國的。
不要多想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很多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⑸ 國際儲備貨幣有哪些

1、國際儲備貨幣,是指一國政府持有的可直接用於國際支付的國際通用的貨幣資金。是政府為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能隨時動用的對外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黃金支付或干預外匯市場的一部分國際清償能力。

2、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會員國規定的統計標准,一國的國際儲備貨幣構成有:①政府持有的貨幣性黃金儲備;②政府持有的可自由兌換的貨幣;③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給該國尚未動用的特別提款權。

3、作為國際儲備的貨幣資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屬於政府所有並可自由支配使用;二是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即這些資產是國際通用的,並且政府隨時可以用於國際支付或干預外匯市場。
應答時間:2020-10-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⑹ 國際支付貨幣有哪些

國際支付貨幣有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德國馬克、瑞士法郎、法國回法郎、義大利里答拉、荷蘭盾、比利時法郎、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奧地利先令、港幣、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新加坡元等。

(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外匯儲備貨幣有哪幾種擴展閱讀:

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地位:

2015年8月,人民幣占支付市場份額升至2.79%,創歷史新高。2014年1月這一數值僅為1.39%,近兩年內人民幣支付的市場份額實現了翻番。

按照價值計算,全球人民幣支付金額8月增加了9.13%,而所有貨幣支付金額則減少了8.3%。其中截至8月,全球使用人民幣支付的國家有100多個,90%的支付集中在10個國家,新加坡佔比高達24.4%,英國緊隨其後佔到21.6%。

2015年8月,央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導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可能是8月份人民幣使用率出現較大變化的原因之一。

⑺ 國際儲備的構成有哪些請簡要說明.一般來說,哪一種儲備占的比重最高

國際儲備的構成有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國際貨幣基版金組織的儲備權頭寸。外匯儲備占的比重最高

⑻ 國際儲備有哪些類型各自的特點如何求解

具體哪些資產構成國際儲備,即國際儲備的資產構成,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黃金和可兌換成黃金的外匯構成了各國的儲備資產,戰後,IMF先後給會員國提供兩類資產,用以補充會員國的國際儲備,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國際儲備,一般可分為四種類型: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在IMF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
(1)貨幣性黃金 即一國貨幣當局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顯然,非貨幣用途的黃金(包括貨幣當局持有的)不在此列。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全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但由於黃金的開采量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而且私人窖藏、工業與藝術用途的黃金需求不斷增長,黃金日漸難以滿足世界貿易和國際投資的擴大對國際儲備的需要。能自由兌換成黃金的貨幣(如英鎊,美元)就取代其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 目前,各國貨幣當局在動用國際儲備時,並不能直接以黃金實物對外支付,而只能在黃金市場上出售黃金,換成可兌換的貨幣。所由黃金實際上已不是真正的國際儲備,而只是潛在的國際儲備。
(2)外匯儲備 為各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對外流動性資產,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國庫券等。一國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特徵:①能夠自由兌換為其他貨幣(或黃金),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作為國際計價手段和支付手段。②內在價值相對比較穩定。
(3)在IMF的儲備頭寸。 指在IMF普通賬戶中會員國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資產,具體包括會員國向IMF繳納份額中的外匯部分和IMF用去的本國貨幣持有量部分。1MF成立的一個宗旨是在會員國遭受國際收支困難時向其提供短期融通資金。普通貸款最高限制是會員國份額的125%。會員國份額中25%用黃金、美元或特別提款權認購,其餘75%用本國貨幣認購。前者(25%)稱為儲備檔貸款,在使用時不需要IMF批准,會員國隨時可以用本國貨幣購買(在規定期限內再購回本國貨幣),故是一種國際儲備資產。儲備頭寸的另一部分是IMF為滿足其他會員國的資金要求而使用掉的本國貨 幣。這部分是對IMF的債權,IMF隨時可向會員國償還,亦即會員國可以無條件用來支付國際收支赤字。
IMF向其他會員國提供本國貨幣,就會使IMF的本國貨幣持有量低於份額的75%。故加上可在儲備檔提取的金額,一國的凈儲備頭寸就等於它的份額減去IMF對其貨幣的持有額。 (4)特別提款權 IMF對會員國根據其份額分配的,可用以歸還IMF貸款和會員國政府之間償付國際收支赤字的一種帳面資產。IMF分配的而尚未使用完的特別提款權,就構成一國國際儲備的一部分,特別提款權作為使用資金的權利,與其儲備資產相比,有著顯著的區別: ①它不具有內在價值。是IMF人為創造的、純粹帳面上的資產。 ②特別提款權不像黃金和外匯那樣通過貿易或非貿易交往取得,也不像儲備頭寸那樣以所繳納的份額作為基礎,而是由IMF按份額比例無償分配給各會員國的。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外匯儲備貨幣有哪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