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收益凈值 > 中國退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

中國退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

發布時間:2020-12-26 04:41:23

Ⅰ 中國牽頭建立替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應急基金」有什麼戰略意義拜託了各位 謝謝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東方匯金期貨金融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柳瑾認為,世界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來穩定各成員國之間的實體經濟情況,比如有國家級的重大項目進行投資。而2013年金磚五國提出的應急基金更接近於IMF的架構,也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多的作用是穩定國家的貨幣體系,還有金融體系,比如當出現了歐債危機這樣的情況,它就會出來進行救助銀行、救助國家級的資本,更接近於IMF這樣一個對照物。比如某一個成員國它的貨幣匯率受到國外游資沖擊造成急劇波動的時候,需要大量資金穩定它的幣值,這個時候基金的作用就能顯示出來。另外,債務體系出現問題,類似歐債危機的時候,這個時候這支基金就可以通過購買國債來穩定這個國家的債券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介紹中國的經濟金融形勢時特別強調指出,金磚國家共同建立應急儲備安排,是對現有全球金融安全網的有益補充,有利於促進金磚各國和全球的金融穩定。柳瑾認為,周小川行長言下之意已經很清楚,國際市場的金融秩序其實是由美國在1945年二戰之後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開發銀行等都是那個時候的遺物。而這個裡面的特點就是它是由美國和歐洲人建立的,裡面主導方一直是美國和歐洲,包括世界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包括IMF的主要領導人不是美國人就是歐洲人,他們起到主導作用,對金磚五國或者新興國家照顧的利益就很少,可能會損害金磚五國的利益,而顧及歐盟的利益。金磚五國建立自己的金融體系,用來維護金磚五國自家的利益,這就是周小川所提到的對體系的一個有益補充。

Ⅱ 我國為什麼被取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權,後又於1980年恢復

改革開放後,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間的金融合作。1945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時專,中國是屬創始國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一直由台灣當局占據。198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席位。同年9月,國際貨幣基金理事會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單獨選區,並增加一名中國執行董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理事,代表中國政府參加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法席位得到恢復後,世界銀行理事長麥克納馬拉等人專程來華商談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銀行代表權問題。經雙方努力,在許多友好國家支持下,1980年5月15日,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正式決定恢復中國在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的代表權。財政部代表中國政府參與世界銀行理事會事宜。

Ⅲ 中國何時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版。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權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Ⅳ 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成立的原因,性質,作用,與中國的關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其主要職能:制定成員國間的匯率政策和經常項目的支付以及貨幣兌換性方面的規則,並進行監督;對發生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在必要時提供緊急資金融通,避免其他國家受其影響;為成員國提供有關國際貨幣合作與協商等會議場所。
促進國際間的金融與貨幣領域的合作;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維護國際間的匯率秩序;協助成員國之間建立經常性多邊支付體系等。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該組織正式恢復中國大陸的代表權。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80.901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3.72%。中國共擁有81151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3.66%。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2010年中國的份額將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不過,改革後擁有17.67%份額的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

Ⅳ 為什麼中國現在才加入世界貨幣基金組織

提問錯誤。是中國的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管理下的,特別提款權的儲備貨幣。

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什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該組織的資金來源於各成員認繳的份額。成員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又創設「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賬)單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以緩解某些成員的國際收入逆差。成員有義務提供經濟資料,並在外匯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該組織的監督。
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由各成員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組成,一般由各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擔任。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理事會單獨行使本國的投票權(各國投票權的大小由其所繳基金份額的多少決定);執行董事會負責日常工作,行使理事會委託的一切權力,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其中6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烏地阿拉伯指派,其餘16名執行董事由其他成員分別組成16個選區選舉產生;中國為單獨選區,亦有一席。執行董事每兩年選舉一次;總裁由執行董事會推選,負責基金組織的業務工作,任期5年,可連任,另外還有三名副總裁。
該組織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委員會將在政策合作與協調,特別是在制訂中期戰略方面的充分發揮作用。委員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主要出版物有:《世界經濟展望》、《國際金融統計》(月刊)、《國際貨幣基金概覽》(周刊) 、《國際收支統計》(月刊) 、《政府財政統計年鑒》。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該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2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網站: http://www.imf.org/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

其主要職能:制定成員國間的匯率政策和經常項目的支付以及貨幣兌換性方面的規則,並進行監督;對發生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在必要時提供緊急資金融通,避免其他國家受其影響;為成員國提供有關國際貨幣合作與協商等會議場所。
促進國際間的金融與貨幣領域的合作;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維護國際間的匯率秩序;協助成員國之間建立經常性多邊支付體系等。

http://ke..com/view/19979.htm

Ⅶ 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貨幣的演變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幾個階段

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黃金作為貨幣的演變歷史

黃金在世界范圍內承擔著貨幣的職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會末期,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金幣的國家之一,隨著歷史發展,稱量貨幣過渡為金屬鑄幣,金銀幣原值與面額逐步分離。1816年英國頒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時代開始,黃金走上充當貨幣的巔峰。直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發生經濟危機,各國宣布放棄金本位制,金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1976年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牙買加協定」,規定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黃金邁上非貨幣化歷程。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范圍內的黃金市場化進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動國際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黃金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的聯系更為緊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黃金貨幣形式的演變,目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鑄造的金銀幣已不再執行流通功能,而演變成紀念幣和投資幣,用來收藏和投資,投資性金銀幣只是一種「幣」形的貴金屬儲藏與交易手段,其面額只是充當一種貨幣符號的作用。普制金幣作為專門用於黃金投資的法定貨幣,其主要特點是發行機構在金價的基礎上加較低升水溢價發行,以易於投資和收售,國際上主要金幣發行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過發行各具本國特色的普制金幣供民眾投資和收藏。在歐美國家,普制金幣作為黃金投資產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國,為增加社會公眾新的投資渠道,目前發售機構正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實施熊貓普制金幣的掛牌收售工作,研究和開發投資幣市場。
黃金的貨幣功能在逐漸弱化,黃金是一種兼有貨幣、金融工具和貴金屬性質的特殊商品,其價格主要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目前黃金的一些特性仍然符合貨幣的內在要求,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貨幣制度的實踐表明,在現代金融制度下黃金仍然具備明顯的貨幣屬性,黃金的非貨幣化過程需要較長的歷史時期,工業用金、生活用金和黃金投資行為的調節應由市場的手段完成。

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

貨幣制度的演變

貨幣制度是指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貨幣流通的准則和規范。主要內容有:確定貨幣和輔幣的材料;確定貨幣的單位;規定貨幣的流通程序和流通辦法;確定發行准備和貨幣的對外關系。

本位貨幣是一個國家貨幣制度規定的標准貨幣。在支付上本位貨幣具有無限法償的能力。即在商品勞務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債務的清償上,債權人不得拒絕接受。

輔幣是本位貨幣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償,即超過一定數量,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

貨幣制度演變可以分為以下過程:

1.4.1 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的主要內容是白銀作為貨幣材料。銀鑄幣為本位貨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國際間白銀和銀幣可以自由輸出入。流通中的紙幣可以與銀幣自由兌換。

1.4.2 金銀兩本位制

18 世紀 40 年代由於世界白銀產量的增加,使白銀價格不斷下跌。由於白銀價格不穩定,白銀作為貨幣不利於貨幣流通的穩定和國際收付。削弱了白銀作為貨幣的能力。因此許多國家逐步過渡到了金銀兩本位制。

金銀兩本位制的內容是:金銀兩種金屬均為幣材,以金銀鑄幣為本位貨幣。金銀貨幣具無限法償能力。金銀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金銀和金銀鑄幣在國際間能自由輸出入。紙幣和其他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金銀幣。

典型的金銀兩本位制下,金銀幣之間的比價完全由金銀的市場價格來決定。這種本位制也稱為平行本位制。金銀比價由於缺乏穩定性,後來由政府規定金幣和銀幣的比價兩本位制稱為「復本位制」。進一步削弱的兩本位制稱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銀幣可以自由兌換,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復本位制下由於白銀市場價格下跌,而由政府規定的銀幣作為貨幣的價值高於其作為普通商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套利的結果使銀幣充斥流通。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揮作用,最終使銀幣的鑄造受到限制。但金幣仍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 .

金銀兩本位制有以下優點:( 1 )幣材充足,能夠滿足流通需要。 (2) 復本位制下 , 金銀比價由政府規定 , 能夠反過來影響金銀的市場價格 , 有利於金銀幣值的穩定。 (3) 便於交易,人們可以根據交易額的大小選擇金幣或者銀幣進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產生從貨幣制度演變的角度而言,是由於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生作用,同時也與 19 世紀以後黃金產量的增加使幣材增加有關。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點是:規定金鑄幣為本位貨幣,黃金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為金幣,黃金在國際間可以自由輸出入。由於黃金的價值相對比較穩定,促進了各國商品經濟合國際貿易的發展。黃金由於產量有限儲備有限,不能夠完全滿足不斷擴大的商品流通對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個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步開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後,逐步實行金塊本位制。金塊本位制的特點是:金幣的鑄造被停止,金幣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紙幣的發行以金塊作為准備。

貨幣的價值與黃金保持等值的關系。人們持有的其他貨幣不能兌換金幣,但可以兌換為金塊。黃金在國際間可以自由輸出入,紙幣可以與金塊進行兌換,但不再是自由兌換,規定的兌換限額較大。因而這種制度也被稱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匯兌本位制。其主要特點與金塊本位制大體相同。但人們持有的其他貨幣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而只能兌換與黃金有聯系的外幣。這種制度的實質是把本國的黃金存於國外的銀行,換取國外的貨幣。用國外的貨幣作為本國的紙幣的發行准備金。國內居民可以購買外匯,並在理論上可以把外匯拿到國外去換取黃金。這種制度也被稱為「虛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

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危機動搖了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和自由兌換受到了削弱,使這種貨幣制度難以繼續。

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黃金既是貨幣又是商品,作為貨幣要求價值穩定,作為商品它的價值要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又不可能穩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貨幣。

其次,黃金作為貨幣並不能保證黃金在國際之間的流動實現均衡,由於黃金流入或者流出會影響到各國貨幣供給量,黃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實現自動的均衡,也就使各國的貨幣供給量難以與黃金的儲備保持適當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要用所含的黃金量作基礎來確定。由於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或抑制經濟的擴張或緊縮,對貨幣量進行調節,要求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因此以貨幣的黃金含量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1.4.4 紙幣本位制

紙幣本位制是指一個國家的本位貨幣使用紙幣而不與黃金發生任何聯系的一種貨幣制度。它的主要特點:( 1 ),紙幣的發行不受黃金儲備的限制,其發行量完全取決於實現貨幣政策的需要;( 2 ),紙幣的價值決定於它的購買力,紙幣的購買力與發行量成反比,與商品供應量成正比;( 3 ),紙幣的流通完全決定於紙幣發行者的信用;( 4 ),政府通過法律手段保證紙幣具有一定的強制接受性。

紙幣流通條件下,保證幣值的穩定是貨幣制度的核心,必須要以社會公眾提供給中央銀行分配的資源或資產作為穩定幣值的基礎。我國人民幣制度是一種紙幣本位制。它的發行不與任何貴金屬掛鉤,也不依附於任何一國的貨幣,是一種獨立的貨幣。

在現在貨幣已經是: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就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然後為了它家破人亡!`````````
````人人都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事實上如果有萬貫家財的人有幾個不是`````````貪來的```````這對我們以後的影響`
``將不堪設想```!!!!!

Ⅷ 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中國的關系

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國之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台灣當局占據中國席位。1950年3月台灣退出總協定,但以觀察員身份列席總協定會議。1971年 11月總協定取消台灣的觀察員資格。1986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式提出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
中國是世界銀行的創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世界銀行的席位長期為台灣當局所佔據。1980年5 月15日,中國在世界銀行和所屬國際開發協會及國際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80年9月3日,該行理事會通過投票,同意將中國在該行的股份從原7 500股增加到12 000股。我國在世界銀行有投票權。在世界銀行的執行董事會中,我國單獨派有一名董事。我國從1981年起開始向該行借款。此後,我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逐步展開、擴大,世界銀行通過提供期限較長的項目貸款,推動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改造、能源、農業等國家重點建設以及金融、文衛環保等事業的發展,同時還通過本身的培訓機構,為我國培訓了大批了解世界銀行業務、熟悉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
中國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國之一,新中國誕生後我國的席位長期被台灣當局所佔據。1950年,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致電IMF,嚴正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恢復中國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制約,中國在IMF的代表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序列下各專門機構的席位創造了條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開放的決議為我國加入國際金融組織創造了有利的內部環境。1979年1月,中、美建交,加入國際金融組織的外部條件最終趨於成熟。1980年3月,IMF派團來華與我方談判;4月17日,IMF的執行董事會通過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的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IMF的合法席位;9月,IMF通過決議,將中國份額從5.5億特別提款權增加到12億特別提款權;11月,中國份額又隨同IMF的普遍增資而進一步增加到18億特別提款權。2001年2月5日,中國份額增至63.692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98%,升至第8位,投票權也增加至2.95%,中國也由此獲得了在IMF單獨選區的地位,從而有權選舉自己的執行董事。2008年IMF改革之後,中國份額增至80.901億特別提款權,所佔份額僅次於美、日、德、英、法五大股東國,投票權上升到3.65%。在2010年最新一輪IMF改革之後,中國成為IMF第三大股東國,特別提款權份額將增至6.39%,投票權也將上升到6.07%,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不過,改革後擁有17.67%份額的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

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

1、承擔職責不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世界銀行,主要是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

2、主要業務不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業務活動有:向成員提供貨款,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研究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有關問題,研究擴大基金組織的作用,提供技術援助和加強同其它國際機構的聯系。

世界銀行主要業務是貸款項目、非貸援助。

3、成立目的不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為了調整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

世界銀行是一個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長期貸款和投資而產生的國際金融組織,其宗旨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成員國提供長期(一般為50年)貸款和投資,以促進其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聯系:兩者都是根據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的決定,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45年12月27日同時成立。總部均設在華盛頓。兩家機構均屬於聯合國下屬專門機構。

聯系

兩者都是根據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的決定,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45年12月27日同時成立。總部均設在華盛頓。兩家機構均屬於聯合國下屬專門機構。

(9)中國退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擴展閱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職能:

1、制定成員國間的匯率政策和經常項目的支付以及貨幣兌換性方面的規則,並進行監督;

2、對發生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在必要時提供緊急資金融通,避免其他國家受其影響;

3、為成員國提供有關國際貨幣合作與協商等會議場所;

4、促進國際間的金融與貨幣領域的合作;

5、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步伐;

6、維護國際間的匯率秩序;

7、協助成員國之間建立經常性多邊支付體系等。

世界銀行的目標:

1、終結極度貧困,將日均生活費低於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

2、促進共享繁榮,促進每個國家底層40%人口的收入增長。

閱讀全文

與中國退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