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查指數基金的pe和pb
如果你要想他指數基金的凈值的話,你可以關注這個基金,然後進入他的頁面可以就可以查詢。
『貳』 天天基金pe值哪裡看
天天基金的PE值在指數估值裡面看,不過數據參考性不強,有的歷史數據才2年的最長也只抽取年的歷史數據。
也可以參考一下小豬定投公眾號的數據,數據更加的完善。小豬定投公眾號每個交易日晚上都會更新估值表。
『叄』 上證指數的PE在哪裡查
你好,來這是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頁剪切的圖片。
平均市盈率已經是11.65倍。 市盈率是股票的收益多久才能收回投資。平均市盈率11.65倍,也就是說一直持有股票,不賣出只靠股票分紅獲利需要11.65年才能收回初始投資。
上證指數的市盈率現在是很低,但是這是正常回歸。市盈率高低跟股票漲跌也沒有必然關系。七月股市確實有築底反彈的可能。
『肆』 如何看各種指數的市盈率
滬深指數是國內第一隻股指期貨標的指數,也是目前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中跟內蹤資產最多、使用廣容泛度最高的指數。根據財股網(Caiguu.com)統計數據可知,隨著指數化投資理念逐漸被投資者所認可,滬深指數受到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其良好的市場表現也使得以其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基金獲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
可以直接去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上面查詢一下,那上面有各個指數市盈率,市凈率等。雖然交易軟體里不會顯示,但也包含有相關的信息,可以多看看看看新聞報道或者去交易所網站查詢。
『伍』 如何查看基金PE值
PE是指股票的本益比,也稱為「利潤收益率」。本益比是某種股票普內通股每股市價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稱為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市盈率)。而基金是多個股票的不同權重組合,所以PE值不太適合衡量基金。
『陸』 指數基金選股怎麼考慮PE持股
指數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即通過購買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數所包含成分股的股票,來構建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目的就是使這個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該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運作上,它比其他開放式基金具有更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例如,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目標在於獲取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一樣的收益,就按照上證綜合指數的構成和權重購買指數里的股票,相應地,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表現就會像上證綜合指數一樣波動。
指數型基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指數基金,即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力求按照基準指數的成分和權重進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減小跟蹤誤差為目標。它的資產幾乎全部投入所跟蹤的指數的成分股中,幾乎永遠是滿倉,即使市場可以清晰看到在未來半年將持續下跌,它也保持滿倉狀態。
指數型基金的另外一種,就是增強型指數基金。這種基金是在純粹的指數化投資的基礎上,根據股票市場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力求按照基準指數的成分和權重進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減小跟蹤誤差為目標。增強型指數基金在將大部分資產按照基準指數權重配置的基礎上,也用一部分資產進行積極的投資。其目標為在緊密跟蹤基準指數的同時獲得高於基準指數的收益。
『柒』 基金小白,在哪裡看到pe和bp,比如說同花順這類的軟體哪裡看到一隻etf基金的pe,謝謝
你想看PE.PB,可以去中證公司官網查詢ETF基金的估值,也可以去上海證券交易內所容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查詢。
最好的查詢方式是去一些知名的大v公眾號查詢,如釘大,也可以去第三方平台查詢,如檢索小幫商學院公眾號中買基金一欄就會出現估值情況。
當然你也可以去天天基金網,蛋卷基金,且慢,掌上基金等,APP去查詢PB.PE,這些信息都非常及時,每個交易日都會更新。
『捌』 如何查找指數基金市盈率
如何查找指數基金的市盈率?
分享幾個免費的途徑:
①中證指數公司的數據指數與板塊市場表現 -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滬深300、中證紅利、中證500、深證100、中小板指的市盈率、市凈率、股息率估值數據都能查到
②且慢(第三方基金銷售平台):且慢 - 投資與時間相伴
這裡面的指數就更多了,行業指數,策略型指數都有。
③蛋卷基金(第三方基金銷售平台):估值排行
指數很多很全面。
付費的數據就不談了,也沒必要付費。
注意事項:
各大平台對估值的處理略有出入,比如是否剔除指數的虧損股,這些個別的細節對大局影響不大,數據參照一個平台的來就行。
市盈率估值的背後,反映的是構成指數的公司,資產的盈利能力。不同指數的性價比絕非簡單的市盈率、市凈率比大小。凈資產收益率高且具有持續成長性的行業,市盈率和市凈率會傾向於偏高。
市盈率也不能單獨和歷史相比較,以為歷史分位低就是估值低。
隨著構成指數公司的成長變化,指數估值的高估與低估區間也會改變,不能錨定歷史。
比如中證500,該指數很難再回到15年的估值高點了,就如同滬深300指數的構成公司大部分全流通之後,估值再難回歸到07年的高點是一樣的。
15年之前,中證500指數整體比較輕,但14-15年的牛市,不少中證500公司並購了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形成高的商譽,但卻未必能產生好的盈利。在商譽減值,承諾業績不達標的情況下,中小創指數的估值高點應該要被相應壓縮。
另外,對於凈資產收益率持續下滑且盈利增速放緩的指數,其估值的提升有限。比如上證紅利指數,這個指數的高估可不能認為是20倍市盈率,應該向下進行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