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美元為中心的經濟體系是什麼意思
從布雷德森林體系的產生到結束,驗證了特里芬難題,70年代,由於美元是世界各國的結內算貨幣,從而實行容浮動匯率制度。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就是在20世紀40年代所確立的布雷德森林體系,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各國都需要儲備大量美元來保持貿易的正常進行。因此美元大量外流美國,美聯儲只能印製更多。而美國也由於其他國家對美元的需求,以及債權債務的結算,美元走弱。美元走弱嚴重影響了其他國家的美元儲備的價值,因此西方國家聯合起來計劃對抗美國。國際結算貨幣必須具備很高的信用和保值能力,國際收支應該出於順差,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之所以會確定美元的中心地位是由於二戰後美國的強國地位,迫使美國在1973年放開匯率管制,宣布放棄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例,經濟實力遠超遭遇二戰的英國(布雷德森林體系之前,這個條件與美國的逆差相矛盾,英鎊是國際結算貨幣)。
20世紀60,進口大於出口,導致國際收支逆差
❷ 二戰後形成的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
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一)歷史背景
資本主義國家實力對比發生巨大變化:
①美國:經濟實力空前膨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課本「知識鏈接」)
②歐洲:西歐國家普遍衰落。英國遭到巨大的損失和破壞,導致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已經難以維系。
所以,二戰後期,如何建立一個有利於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機制,成為重建戰後世界秩序的關鍵。而美國為了實現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企圖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和優勢,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二)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
1、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協議》的簽訂(美、英、法、蘇、中等44個國家)
內容: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
2、世界銀行建立(WB)
時間:1945年成立,1946年運行。
宗旨: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以推動該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推動並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時間:1945年成立,1947年運行。
宗旨:
▲穩定國際匯兌;
▲加強國際貨幣合作;
▲通過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三)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資料
「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
——美國財政部長福勒
積極作用: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有利於維持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作用:適應了美國經濟擴張的需要,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
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成立
1、美國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的原因
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1929年經濟危機,貿易保護主義造成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使各國開始認識到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同時,美國為了擴大世界市場,著手建立國際貿易體系。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原文標題:二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
教育檔客
jydoc.com
原文網址:
http://www.jydoc.com/article/1691285.html
❸ 二戰後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在20世紀後半葉的50年中,關貿總協定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支撐世界經貿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這三大支柱實際上都肇自於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後兩者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關稅總協定作為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是按照美國制定的原則,實現美國經濟霸權的體制。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有效且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經濟極其重要的環節。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因為每一經濟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呈現出-種無政府狀態。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固。這就使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有利於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在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 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機構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合法席位先後恢復。 從此,開始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 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該體系終於完全崩潰。 但是,由布雷頓森林會議誕生的兩個機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❹ 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時間是1945還是1944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布雷頓專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屬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所以美元為中心的建立標志是1944年。
❺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瓦解後有沒有形成新的貨幣體系呢,謝謝好心網友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❻ 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行的匯率制度是以什麼為中心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召開了有44個國家參加的國際金融會議。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即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賴以生存和得以正常運行的中心組織。該體系賦予基金組織監督、磋商和融通資金三項主要職能。即監督成員國貨幣的匯率,審批貨幣平價變更;協調各國重大金融問題,以促進國際金融合作;管理基金,為國際收支逆差成員國提供融資。
2.實行美元——黃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
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以黃金作為基礎,並把美元當作關鍵國際儲備貨幣。具體做法是:美元與黃金掛鉤,確定1盎司黃金摺合35美元的黃金官價。各國政府或是中央銀行有權可以隨時用美元向美國按官價兌換黃金。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即各國確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金平價,有義務維持對美元的固定匯率。該平價一經確認便不得隨意變更,其波動幅度要維持在貨幣平價的±1%的范圍之內。
實際上,這種雙掛鉤制度下,各國貨幣通過美元與黃金建立起了聯系,使得美元取得了等同黃金的世界貨幣地位。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貨幣制度實質上是一種以美元——黃金為基礎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其匯率制度則是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
3.規定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機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向國際收支逆差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協助其解決國際收支的困難。同時也規定了順差國也有調節其國際收支的義務。
4.取消外匯管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規定,成員國不得限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對其他成員國在經常項目下結存的本國貨幣應保證兌換,並在自由兌換的基礎上實行多邊支付。
5.設立稀缺貨幣條款
規定當某一成員國的國際收支出現持續的大量順差時,該順差國的貨幣可以被宣布為「稀缺貨幣(Scarce Currency)」,並按逆差國的需要進行限額分配,逆差國也有權對稀缺貨幣採取臨時性的限制兌換措施。
❼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中心 具體內涵是什麼 對美國有什麼好處 答案通俗點
布雷頓森林體系
在20世紀後半葉的50年中,關貿總協定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支撐世界經貿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這三大支柱實際上都肇自於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後兩者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有效且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經濟極其重要的環節。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因為每一經濟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呈現出—種無政府狀態。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
固。這就使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有利於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在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有關這個貿易組織的演變情況,本刊第24期已作介紹)。
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機構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合法席位先後恢復。
從此,開始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
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該體系終於完全崩潰。
但是,由布雷頓森林會議誕生的兩個機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❽ 布雷頓森林體系為美元成為世界中心貨幣提供了那些便利條件
簡單來說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世界的交易以黃金執行,所以說,執行的是著名的金本位,不是美元本位。但是由於大量的黃金在美國,而美國國力強大,信用好,所以為了方便,大家規定美元與黃金等額交換,就是說,平時你可以拿著黃金做交易,也可以拿著美元做交易,但是,交易的東西只有一個,就是黃金,鑒於黃金不方便拿,所以暫時用美元代替,只要你有美元,隨時可以找美聯儲兌換等額的黃金。但由於大家都習慣了用美元交易,懶得用黃金,所以黃金就全部用來儲存了……每天市場上大家都是用美元來往……所以說這個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准確的回答是,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一,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第二,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以上兩點可知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順利運行,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分不開。要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需具備三項基本條件。但這三項條件卻又是矛盾的,這便是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第一,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若其他國家通貨膨脹嚴重,國際收支逆差,在基金組織同意下,該國貨幣可以貶值,重新與美元建立固定比價關系。
第二,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
第三,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黃金儲備充足,若市場價格發生波動,美國可以通過拋售或購進黃金加以平抑。
所以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希望能幫到你。
❾ 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崩潰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政府財政赤字嚴重,國際收入狀況惡化,美元信譽受極大沖擊,爆發多次美元危機。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間才了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協定」。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
❿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下列是一組有關這一體系的材料。材料一 在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