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指數基金是否就是買了不動長期持有真的不用在經濟周期是做波段嗎
指數型基金在具體的投資運作上具有被動性特徵,導致這類基金具有非常鮮明特版點。
首先股票選擇「被動」:除了在權特定的時點前後按照規定選進、剔除某些必須調換的成份股以外,指數型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全都是標的指數的成份股,基金經理不再需耗精費神研究上市公司。其次,指數型基金投資股票的只數和比例也是被動選擇的。每隻指數型基金對於標的指數的成份股票到底買多少,不是由基金經理發揮自己的專業理財素質經過研究、分析、判斷之後決定的,而是根據相關成份股票在指數計算時所佔的權重大小,照搬到相關基金中配置相應的資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指數型基金股票投資倉位同樣不由「選擇」,建倉完成後的運作,指數型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要保持在90%-95%區間內,甚至有些基金倉位要求不低於95%。
這三大特徵就決定了指數型基金鮮明的市場特徵,它只適合有選時能力的投資者進行擇時交易、波段操作。實際上,指數型基金是保險、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最好標的。
⑵ 指數基金分紅次數高,是好還是不好
決定一個指數基金好壞的指標叫跟蹤誤差,也就是這個基金的凈值與他跟蹤的版指數的偏離度。偏離度越小權越好。
反過來,指數基金,以及其他所有基金,分紅都只是個數字游戲,對基金的操作水平,未來業績,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都沒什麼影響,因此分紅次數不能成為評判任何一個基金好壞的指標。
⑶ 指數分級基金的指數分級基金操作策略
指數分級基金存在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不僅獨特的分級結構設計可以給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提供不同的投資策略,而且投資人還可以通過各級份額之間的交易,衍生出更多投資策略。目前,指數分級基金有三個主流的操作策略,分別包括長期持有、波段操作和套利交易。
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由於杠桿份額B類具有杠桿特性,波動性較大。一般來說,基礎份額和A類份額更適合長期持有。基礎份額相當於一隻指數基金,而A類份額則類似於信用債券,可以持有到期獲得約定收益率。而除了長期持有,目前最主流的指數分級基金投資方式就是不同份額輪番投資、波段操作。在波段操作中,A類份額適合偏好固定收益率產品的穩健型投資者,從現有持有人結構看,主要為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而投資時機則可在市場開始下跌時進行投資,特別是預期將發生向下不定期折算的時候,因為A類份額隱含看跌期權。而B類份額適合風險偏好較高、追求資金效率的激進型投資者,從現有持有人結構看,主要為券商自營、資管及QFII等。投資時機則與A類份額投資時機相反,當市場連續下跌一段時間、反彈預期較強烈時,恰是轉入B類份額的良機。
相較於前面兩類操作策略,分級基金的套利交易要復雜許多,並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投資方式。由於指數分級基金A、B兩類份額各自有著不同的投資群體,因此常出現整體折溢價情況,套利空間較ETF等更大。具體來看,套利交易主要可分為六種,包括折溢價套利、股指期貨對沖風險套利、無風險(持有底倉對沖風險)折溢價套利、結合融資融券套利、結合ETF套利和期現套利。
⑷ 指數型基金在相同時段情況下 是更適合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獲利更大
可以做大波段,不要聽非得長期持有的話.
基金:波段操作PK長期持有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著「同一首歌」:「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漲跌,不能像股票那樣頻繁進出,否則不但花了手續費,還會買個樓頂價,賣個地板價。只有長期持有才會獲得豐厚收益。」許多理財師也加入了合唱隊。
然而,這一理念在實戰中受到了無情的沖擊和挑戰。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買了易基價值成長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達到50%,本想「高位賣出,獲利了結」。銀行理財師告訴他,基金要長期投資,於是就繼續持有。一年後的2008年6月5日, 收益率降為16%,經過了2008年連續大跌的折磨,到年底虧損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看形勢盲目長期持有,決非明智之舉。如果當時在高位賣出,低位再買進,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這樣的經歷和教訓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買進基金捂著不動到現在,已經持有兩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虧損。從目前股市形勢看,到年底也未必扭虧為盈。持有三年多,依然是虧損!
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基金不失為大眾長期投資賺錢的理財品種。但是「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算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投資也決不是買了基金後長期持有不動。投資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此外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賺錢。如果已達到預期收益,股市即將進入下降通道,就應該適時清倉,獲利了結。要是買進後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設定的「止損點」贖回,可以避免虧損繼續擴大。如果這時堅持長期持有,只會使收益付諸東流或虧損越來越多。在趨勢向上時,即便短暫回調,也不能輕易撤出,損失盈利機遇。對買進後表現差的基金,應該及時調倉。
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歷來就是兩種相輔相成的操作方法,並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堅持哪一種操作方法不符合辯證法,都是不明智的,應該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靈活運用。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的心態+適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堅信證券市場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前提下,通過階段性調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適的時候投資合適的基金,其投資行為連接起來,最終就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單純強調買了捂著不動的長期投資,貶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對投資者的誤導。
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基金不宜頻率進出,以免既浪費了手續費,還可能喪失了上漲帶來的收益。事實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資經驗的都明白這個道理,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一味僵化教條地強調長期持有,無視趨勢,說什麼「長線是金」,貶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違反了投資基金賺錢的客觀規律,對收益極為不利。
有的理財師說:「股市行情難以預測,專業人士尚且看不準,何況散戶?波段操作說來容做起來難,十之八九會做反。投資考驗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還是長期持有為好。」這又是一種偏面的論調。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誰也難以准確預測,但是中期趨勢還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應該看出弱市格局,如果這時再一味宣傳「長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誤導之嫌。
波段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波段轉換,利用基金轉換功能在股市轉呈明顯弱勢時,把股票基金轉換為貨幣基金,優點是時間短,T+2就可以再買進其它基金,缺點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二是贖回後再申購,優點是可以買其它公司的基金,缺點是在途時間長,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⑸ 請推薦一個指數性基金,並說出理由
50ETF或者是來紅利ETF都可以。自
能比較強的跟蹤指數,3500點基本是今年上半年的底部了,就算還有2次探底擊穿這個點位也會快速拉起。所以下周回調的時候買入做一波反彈行情會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ETF可以盤中操作,所以能把握盤中的低點。
⑹ 怎麼波段操作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可以逢低投資,在股指相對較高的位置時要果斷贖回即可。
不然就會不斷的上上下下坐電梯了。
⑺ 如何選擇指數分級母基金
(1)選對行業,挑准指數。選對行業及指數是投資分級基金最關鍵的第一步,因為回指數分級基金業績直答接取決於標的指數漲跌。基金跟蹤的指數各有不同,其成分股和權重也有差異。例如,鵬華證保分級基金投資標的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成分股,包括69.66%的證券,26.19%的保險,1.53%的信託,2.63%其他金融行業(成分股明細見附錄);滬深300指數基金投資標的包含A股300家龍頭企業的股票;中證500指數基金投資標的是除去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之後所挑選的其他500隻中國中小型企業股票;中證800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是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加上滬深500指數成分股的組合。
(2)確定合適的投資策略。投資者可以先衡量自己的現金流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再選擇是否要配置分級基金;是准備做長期投資、還是進行波段操作,或者定期定額投資。
⑻ 指數型分級基金是怎麼操作的
指數分級基金存在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不僅獨特的分級結構設計可以給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提供不同的投資策略,而且投資人還可以通過各級份額之間的交易,衍生出更多投資策略。目前,指數分級基金有三個主流的操作策略,分別包括長期持有、波段操作和套利交易。
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由於杠桿份額B類具有杠桿特性,波動性較大。一般來說,基礎份額和A類份額更適合長期持有。基礎份額相當於一隻指數基金,而A類份額則類似於信用債券,可以持有到期獲得約定收益率。而除了長期持有,目前最主流的指數分級基金投資方式就是不同份額輪番投資、波段操作。在波段操作中,A類份額適合偏好固定收益率產品的穩健型投資者,從現有持有人結構看,主要為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而投資時機則可在市場開始下跌時進行投資,特別是預期將發生向下不定期折算的時候,因為A類份額隱含看跌期權。而B類份額適合風險偏好較高、追求資金效率的激進型投資者,從現有持有人結構看,主要為券商自營、資管及QFII等。投資時機則與A類份額投資時機相反,當市場連續下跌一段時間、反彈預期較強烈時,恰是轉入B類份額的良機。
相較於前面兩類操作策略,分級基金的套利交易要復雜許多,並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投資方式。由於指數分級基金A、B兩類份額各自有著不同的投資群體,因此常出現整體折溢價情況,套利空間較ETF等更大。具體來看,套利交易主要可分為六種,包括折溢價套利、股指期貨對沖風險套利、無風險(持有底倉對沖風險)折溢價套利、結合融資融券套利、結合ETF套利和期現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