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貨幣基金收益從何而來
別人說的太專業 你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最簡單的說法 貨幣基金做的主要業務(專80%)就是 把零散的錢打包起屬來賣給銀行 獲得一個較高的約定存款利率(因為只有你錢多的時候,銀行才會和你談存款利率,算是攬儲吧) 另外20%就做一些流動性好的短期債券什麼的。 流動性是貨幣基金首先要考慮的 其次才是收益。
『貳』 貨幣基金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魯斯·班特在1972年成立了命名為「儲蓄基金公司」的共同基金,從銀行那兒買了30萬美元的買高利率大額定期存單,然後分成1000美元一份賣給普通人,還能提供隨時購買和贖回。這是第一份貨幣基金
『叄』 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歷史
美國第一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作為銀行存款的一個替代物創建於1972年,是在市場變化環境下金融創新的一個最好例子。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對商業銀行與儲蓄銀行提供的大部分存款利率均進行管制出台了《Q項條例》,而貨幣市場工具則是浮動利率,但許多中小投資者無法進入貨幣市場(因有最低交易額規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利用這一事實,將許多投資者的小額資金集合起來,有專家操作,這也表明追求利潤的企業家能夠發現設計不嚴密的政府法規的漏洞。但由於當時市場利率處於存款機構規定能支付的利率上限以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因其收益並不高於銀行存款利率而難以發展,總股份在幾年中非常有限。
1973年僅有4家基金,資產總額只有1億美元。但到了70年代末,由於連續幾年的通貨膨脹導致市場利率劇增,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庫券和商業票據的收益率超過了10%,遠遠高於銀行與儲蓄機構為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支付的5.5%的利率上限。隨著儲蓄機構的客戶不斷地從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中抽出資金投向收益更高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總資產迅速擴大,從1977年的不足40億美元急增到1982年有200多家基金持有2400億美元的資產,並在總資產上超過了股票和債券共同基金。因此,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迅速發展是市場利率超過銀行和其它存款機構管制利率的產物。同時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能迅速發展並且能保持活力的原因還在於管制較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沒有法定的利率上限,而且對提前取款也沒有罰款。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迅速發展,引起了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的強烈反應,他們要求國會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附加儲備要求和其它限制,國會最終雖然沒有批准存款機構的要求,但給予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發行一種新型的金融工具即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S),它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相似,也提供有限的支票簽發而且沒儲備要求,而且收益率幾乎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一樣高。
在銀行和其它存款機構以超級NOW賬戶和MMDAS的反擊下,1982年末和1983年初,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總資產開始下降。商業銀行和存款機構的這些創新金融工具暫時阻止了資金從銀行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流動。但商業銀行與存款機構無法承受提供高收益的成本,不久以後,降低了MMDAS的利率。其結果是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再次迅速發展,80年代末和90年代創造了極大的收益。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潰,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其資產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1989年和1990年的儲蓄和貸款協會危機引起商業銀行突然增加他們的存款保險,來保護他們的存款,同時監管當局更加關注存款機構已經出現的高利率。所有這些變化都有利於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快速發展,其資產在1991年達到5000億美元。1996年大約有650家應稅基金,250家免稅基金,總資產大約為7500億美元,80%以上為納稅的資產。其股份大約占所有金融中介資產的4%,而且在所有共同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總資產中佔25%以上。1997年達到1萬億美元。
『肆』 貨幣基金的發展歷程
騰訊QQ理財通包含穩健型理財、保險理財和指數基金理財三類,其風險及收益概況如下:
版穩健型理財:包權含貨幣基金和定期理財,出現虧損的可能性較小,收益相對較低,適合保守型投資者。
保險理財:是由保險公司發行的一種新型理財產品,相對貨幣基金而言,風險較高。
指數基金理財是指由基金公司運作,以特定的某個指數為為跟蹤對象的基金產品,通常是「指數漲基金漲,指數跌基金跌」,風險較大,收益較多。
指數基金屬於高風險產品,投資存在虧損可能性。由基金公司運作,以特定的某個指數為跟蹤對象的基金產品,通常是「指數漲基金漲,指數跌基金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