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磅新發基金紀念卡有什麼用
繼科創50ETF之後,又一類未發先火的也已上報,恆生科技ETF將至。據證監會披露,8月17日,華夏恆生科技ETF(QDII)、大成恆生科技ETF(QDII)正式上報。
華夏、大成申報恆生科技ETF
據悉,繼恆生指數公司推出恆生科技指數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磨刀霍霍備戰布局恆生科技ETF;其中,華夏和大成兩家基金公司率先出手,同時於8月17日提交恆生科技ETF的申報。
恆生科技ETF跟蹤素有「港版納指」之稱的恆生科技指數;該指數於2020年7月27日由恆生指數公司推出,旨在反映於中國香港上市、來自科技或創新領域的龍頭公司之表現,將會追蹤經篩選後市值最大的30家於香港上市的科技企業,涉及網路、金融科技、雲端、電子商貿及數碼業務,阿里、騰訊、京東、小米等科技巨頭入圍。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收盤,恆生科技指數的市值總和達14.6萬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恆生科技指數的主要權重股為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點評、網易、小米等。8月14日,阿里巴巴、小米集團被納入恆生指數,同時阿里、小米、美團點評被一起納入恆生國企指數。
在恆生科技ETF還未上市之際,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實可以通過購買跟蹤恆生指數、國企指數的ETF來分享互聯網巨頭的上漲紅利。比如華夏恆生ETF、南方恆生ETF、易方達恆生H股ETF、南方恆生中國企業ETF、大成恆生指數、富國恆生中國企業ETF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處於低位,一些跟蹤的被動指數基金值得關注,
恆生科技指數的積極意義明顯
恆生科技指數的基點為3000點,基日為2014年12月31日。根據回溯測試計算之數據,恆生科技指數於2019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的回報分別高達36.2%及35.3%。截至2020年8月17日,自基日以來,恆生科技指數的累計漲幅為135.83%。
興業證券表示,科技指數普遍具有高走勢、高研發投入、高估值特點。參考納斯達克100科技指數、上證科創板50指數以及其他市場綜合指數,科技指數普遍具有相對市場更優的走勢、較高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以及較高的估值。過去10年內納斯達克100科技有2倍於SP500的累計漲幅、2019年有5倍於SP500的科研投入以及有1.5倍於SP500的PE;上證科創50指數自基日以來有著5倍於上證指數的累計漲幅、2019年有5倍於上證指數的科研投入以及6倍於上證指數的PE。
科技指數成分股公司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要高於市場整體的比率。2019年,納斯達克100科技指數研發投資占營收比重為13.8%,高於納斯達克綜指的7.1%和SP500的2.7%,上證科創板50成分股公司的科研投入比重約為A股整體比重的5倍,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科研投入比重為恆生綜指的近8倍。
對於恆生科技指數推出的意義,興業證券認為恆生科技指數將為投資者、被納入企業以及港股衍生品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對於指數體系建設,恆生科技指數彌補了體系在追蹤科技行業方面的不足,有利於完善多層次指數體系;對於投資者,科技行業指數為投資者提供了科技行業的權威參照指標,為其投資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豐富了被動跟蹤指數型機構跟蹤標的;對於成分股公司,被納入指數意味著公司的科技屬性得到認可,且更容易得到被動指數跟蹤型投資機構的配置,或將進一步提高成分股的流通性和成交量。港股衍生品方面,新指數的推出會促進更多掛鉤指數的衍生品品類的推出,作為定位為旗艦的恆生科技指數有望加速港交所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對於恆生科技指數的推出,中信證券認為順應了科技產業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港股市場結構與投資需求的變化,有望吸引被動資金加大對科技龍頭的配置。截至2019年底,被動式追蹤恆生指數系列的產品資產管理總值約為340億美元,追蹤對象主要包括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等。截至2020年3月,在香港市場追蹤「中國資產」(A股以及港股的大中華地區)的ETF數量為43支,做ETF資產管理規模佔比達到72.7%,占絕對主導地位;香港上市ETF產品中,追蹤港股(中資股+本地股)的ETF規模達到1560億港元。此前被動資金還是以恆生指數和恆生生國企指數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