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貨幣基金是什麼跟基金有什麼區別
基金和理財有什麼區別?
1、 投資標的范圍不同
從廣義上來說,基金屬於其專中一種理財方式,投資市場中屬的投資工具:基金、股票、期貨等都屬於理財范疇。
2、收益與風險不同
理財的投資方向很廣,風險由產品本身性質來決定,從低風險的類固收產品到中高風險的股票期權期貨等,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3、計價方式不同
基金凈值是一天計算一次,凈值每天更新一次,而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方式不同計價方式也有差異。如:一般的銀行理財:具有預期預期收益率,根據預期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水平上下浮動,產品一般具有封閉期,到期付息或定期付息;股票期貨期權等價格是開盤期間實時波動的。
4、流動性不同
基金在開放日靈活申購、贖回,不會因為基金申購和贖回的多少凈值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有的可以隨時買賣賺取差價,如股票外匯等;有的則需要在滿足期限里買賣,一般不可以贖回。
❷ 貨幣基金屬於哪類理財工具
基金屬於哪類理財工具,貨幣基金應該是屬於低風險的理財工具。
❸ 貨幣基金屬於資產要素嗎
貨幣基金是屬於資產要素呀。
貨幣基金是怎麼產生的?
銀行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會有資金短缺和盈餘的時候,所以經常會互相借錢,這也叫做銀行間的互相拆借,這樣就形成了銀行間市場。和一般借貸市場不一樣的地方是,銀行之間的拆借資金量大、時間也短,一般就是以隔夜、三天、七天的居多,所以銀行間的貨幣市場是一個大額的、短期的資金拆借市場。所以它就會對流動性要求很高,利率也會遠遠高於銀行給儲戶的利率。
可是,銀行間利率雖然很高,但是它們不允許個人投資者進入。所以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美國老百姓深受利率管制之苦,當時美國的 Q 條例規定活期存款沒有利率,定期存款的利率有上限。但是,大量的儲蓄都有一種尋找更高收益的沖動。所以這個時候美國有一個投資銀行家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設立了一個基金,吸收老百姓零散的錢,然後投向利率比較高的銀行間貨幣市場,就相當於幫助老百姓用少量的資金參與進了高收益的銀行間市場,分享到了機構投資者的收益。
由於這些基金的投向主要是銀行間的貨幣市場,所以又叫「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因為不屬於銀行體系,不用繳納存款准備金,也不受利率的管制,因此能夠給老百姓提供比銀行存款高得多的利率。
挑選貨幣基金的兩大原則
1.安全性與流動性原則—— 挑選散戶比例高的貨幣基金
我們購買貨基的時候最關心的就是流動性,也就是隨時變現的能力,那什麼樣的貨幣基金更安全呢?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我們跟著機構走,一般人一看很多大機構都在買這個貨基,那這個貨基肯定很厲害,馬上就跟進了,其實這在購買貨基中是個很大的誤區。
因為機構型的貨基,它的申購贖回都非常頻繁。一般情況下我們散戶對於市場利率的變動,不是很敏感,而機構對於資金的松緊特別敏感,「央媽」放一點點水,市面上的錢多一點點,它就開始大量地申購;而如果這幾天市場上有點風吹草動,錢略緊張一點,它就馬上贖回。所以你會看到機構型的貨基申購贖回都很頻繁,資金量又這么大,所以對於貨基整體的安全性、流動性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要判斷一個基金是不是散戶型,你就只要看它的持有人結構就可以了,這個數據每個基金都會提供。我們進行了計算,發現如果一個貨基的散戶比率達到70%以上,那麼它的流動性風險就非常低了。即使利率變動,這種基金的凈值也不會出現很大的波動,即使這個條件稍微放鬆一點,放到60%,也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這是貨基挑選的安全性流動性原則——挑選散戶比例超過60%的基金。
2.收益率原則——挑選規模適中的貨幣基金
在安全的基礎上,我們每個人都想買到收益率更高的貨幣基金,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能會踏入第二個誤區。由於一般人都想著大而不倒,所以願意去找那些規模很大的基金,這不一定是最正確的選擇。我們的研究發現貨基的收益率和它的貨基規模,呈現出一個倒U型的關系。
也就是中等規模的貨基收益率最高,比如說那些規模在50億以下的,它的收益率一般會在3.5%以下;規模在100億以上的收益率大概能夠達到4.2%到4.3%。但是到了1000億以上,它的收益率就又下來了,徘徊在4%左右。
如果一個基金規模太小,根本就沒有和銀行談判的籌碼,所以就沒有辦法拿到好的利率。但是為什麼基金規模太大也不會獲得更高的收益呢?當你買一個金融產品,比如股票的時候,如果是巨量的資金來買入這個產品的話,這個產品的價格就會不斷地上升,導致你最後的買入價格會遠遠高於最開始的預期價格,這叫做市場的價格效應。所以規模很大的基金,要獲得好的收益率,其實是很難的,因為你很難拿到你的預期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