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IDE介面硬碟數據怎麼轉到SATA介面的硬碟裡面
如果是台式機,兩種介面都有的話,一起接上,復制或剪切過去就行了
如果是筆記內本,只容有用外置硬碟盒或者把一塊硬碟接到別人電腦里
如果是台式機且只有一種介面的話,要麼同筆記本,要麼買stat到ide轉接線或擴展卡,但一般只支持sata1.0的介面,也就是1.5g,速度會大大下降
❷ 老硬碟IDE介面的數據怎麼接線直接用一部電腦轉到STAT介面的新硬碟
再怎麼新的主板,也還有一個ide介面啊。
一、如果沒有接別的設備,回就直接把你的老硬碟接在答ide介面上啊。然後選擇sata硬碟啟動,開機後新老硬碟的分區都會顯示啊,然後隨便轉移吧。
二、如果接了別的設備,臨時拆下,換上老硬碟。也就ok了。
❸ 希捷硬碟sata1tb介面,數據和電源線怎樣區分及連接
很簡單,由於SATA介面設計的緣故,電源線和數據線都是呈7字形的,但是大小不一樣內,小的是數據線,大的是電容源線。至於接法,電源線的話你只要找到機箱電源分離出來的扁平7字形的插頭,然後插到硬碟上對應的大一些的介面上就行,因為是7字形,所以你不會插反,只要接的時候注意一下就好,數據線的一端連接電腦的SATA介面,也是7字形的,另一端接硬碟就可以了
❹ 10多年前的老硬碟了,想知道它是什麼介面的,怎麼用usb連接到現在是電腦上,把數據拷貝出來。
這個盤是老ide介面的,可以在網上找易驅線轉換為usb口,需要用電腦的電源給硬碟供電。
❺ 請教行家:在數據完全相同的情況下:IDE介面的硬碟與SATA介面的硬碟那個好
硬碟介面主要分為Parallel ATA(並行介面)和Serial ATA(串列介面)兩種。並行介面規范流行已久,從早期的ATA33發展至ATA66、ATA100,直至如今的極限ATA133,它們數據傳輸能力也呈遞增關系。目前主流產品都採用ATA100、ATA133和ATA150這三種規范。
最後要說明一下,目前市面上的硬碟已被分為兩大陣營了,一個是普通IDE介面的硬碟,一種是SATA介面的硬碟。這兩種硬碟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支持熱插拔、傳輸速度和執行效率這三點上。支持熱插拔是SATA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熱插拔。雖然前一段時間,有人根據USB介面的原理,說IDE設備也可以熱插拔,並且結果是成功的,但是SATA卻擁有正宗的官方支持。傳輸速度快方面,由於PATA的硬碟數據線分80pin和40pin的,但無論是80Pin還是40Pin的PATA數據線,它們都採用共同的40Pin介面,真正用來傳輸數據的只有其中16根針腳,剩下的為信號接地和控制針,工作原理十分復雜。而SATA的工作原理卻非常簡單,它是採用連續串列的方式來實現數據傳輸:先把8位(bit)的數據打包(Package),然後將這個Package轉移到線纜,傳送至主機或從主機中接收。這樣SATA便能夠獲得150MHz×8bit/8=150MB/s高速率。執行效率高方面,SATA在數據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大幅提高。SATA可同時對指令及數據封包進行循環冗餘校驗(CRC),不僅可檢測出所有單bit和雙bit的錯誤,而且根據統計學的原理,這樣能夠檢測出99.998%可能出現的錯誤,再加上本來SATA匯流排的穩定性很好、數據出錯概率遠低於PATA,而高工作頻率又讓它數據重傳輸的速度很快,這樣性能就不會打什麼折扣,因此匯流排穩定性比較高。相比之下,PATA只能對來回傳輸的數據進行校驗,而無法對指令進行校驗,加之高頻率下干擾甚大,因此數據傳輸穩定性很差。
總而言之,選購硬碟的時候只要按照上面六點去挑選,那麼選購到的硬碟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不過為了大家能更方便的選擇到適合自己的硬碟,下面將按性能和介面類型不同為大家推薦幾款筆者認為性價比不錯的硬碟。
❻ sata串口硬碟的電源插口與數據介面的定義。最好是圖片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其實你可以在網路圖片里網路「SATA 介面定義「,出來的結果里肯定有你要的。
❼ 【圖】買了個硬碟盒,數據介面有些不懂
那個是標準的USB介面,
一般常見的計算機主板上的扁口是專門接下游設回備的,
方口是用來接上答游設備的,多用於設備
比如外接硬碟、光碟機,上面都是方口的
標準的USB線,就一端是扁口,插計算機,
一端是方口,插設備
你那個應該是大硬碟盒吧,
現在的小硬碟盒都是很小的mini插口
❽ 4塊硬碟連接RAID卡的數據介面怎樣操作
如果是8087的口,可以是MINI SAS 轉4 SATA 的線接
❾ 硬碟有幾種介面分別是什麼
硬碟有以下幾種介面:
1、SATA介面:
這是目前主流的介面類型,機械硬碟基本就是這個介面。固態硬碟也一樣,採用2.5英寸設計,很方便習慣用筆記本的人進行升級。
2、mSATA介面:
這個介面其實就是迷你版SATA介面,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非常小,厚度不到5mm,因此佔用空間很低,非常適合輕薄本。mSATA介面固態硬碟雖然小,但是速度上並不差,和SATA介面的SSD讀寫速度是基本一致的,當然這是理論上。
3、NGFF介面:
這是Intel為超極本特別做出的一款介面,如果快閃記憶體晶元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話,不到3mm厚度,兩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更加小巧。超極本常用這種類型。
速度上,採用PCI-E X2的NGFF介面的SSD讀取最高可達700MB/s,寫入可達550MB/s,相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來說更快。
NGFF介面的固態硬碟與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相比,厚度與寬度都差不多,但是長度差距很多,廠商一般通過增加長度的方式來加大容量。
4、PCLE介面
蘋果筆記本所採用的PCLE,這是與PCI-E匯流排相聯,同時採用mSATA介面的SSD,讀寫能達到800MB/s左右。
5、ATA 全稱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外部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空間,不利計算機散熱,將逐漸被SATA 所取代。
6、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
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7、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
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8、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列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
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碟的兼容性。
❿ 台式機硬碟數據介面壞了,怎麼把數據弄出來
介面壞了就算告訴你也是要把介面修好拿出來啊!還不如直接拿到專門的地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