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比如我10元買了1000股000668,高轉送利好下漲到15元,我贈有5000元如果是送10股,送股後我變成了2000股,
你現在盈利5000元,如果10送10,除權當日的理論開盤價為15/2=7.5元,股票數2000。如果股價繼續上漲,盈利比5000多;反之,若股價下跌,低於7.5元,你的盈利就少了,即虧了。
一般來說,股票質地好,有發展前景的,「莊家」實力雄厚,股票除權後,能很快漲上去,這叫「填權」。反之,這叫「貼權」。
所以,在除權登記日(含該日)前,要好好判斷自己的股票,是否"要權"。若不要權,就要在除權前賣掉手中的股票,以防「貼權」損失;若認為自己手中的股票能「填權」,就要堅決持有,以獲取填權的更多收益。
我在上面已說得比較清楚了。如果現在股價是15元,你每股賺了5元,1000股,賺了5000元。但這是賬面上的盈利,又叫「浮贏」。在除權前一旦跌倒14元,每股只有14元,1000股就只賺4000元。怎麼會「5000元」「還在」呢?
一旦除權後,股價漲到16元(多於填滿權),你不止賺5000元,而是16*2000-10*1000=22000元,即賺2萬2千元,此時不是「5000」在不在的問題了。
如果15元,10送10除權,變成15/2=7.5元,除權後股價既不漲,也不跌,維持在7.5元左右震盪。你的賬上股價市值仍是:2000*7.5=15000元,減去10000元成本(未計傭金,...),則15000-10000=5000元,即「5000」「還在」。
股價風雲變幻,一旦除權後不漲反跌(這是多少情況!!,尤其是市道不好的非強勢股),你原來賺的」5000」就越來越少,一旦跌到3元/股,2000*3-1000=-40009(元),你原來「賺」的5000元。不但沒有了,還倒虧了4000元。
我說了那麼多,不知你是否理解了我意思。總之,在股市里,有了「浮贏」,若何使之變為「實贏」,即把「賬面上的盈利」變為「賬戶上的盈利」。
對於「含權」的股票,在除權前,要慎重考慮:「要權」還是「不要權」:要權,就持有到除權以後,等待「填權」;不要權,就要在除權前,賣掉手中的股票,以兌現已有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