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史上最嚴的銀行理財新規是什麼和舊版有什麼區別
1.7月27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已下發至銀行,這意味著自2014年12月以來擱置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新規徵求意見有望於近日重啟。而這份《徵求意見稿》號稱史上「最嚴銀行理財監管新規」,而它的下發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2.具體的內容比較多,建議直接搜索就能看到具體內容
3.區別
(1)分類管理方向確定:新版徵求意見稿根據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這也是較2014年版的徵求意見稿新增的內容。
(2)非標投資不得對接資管計劃:在舊版《徵求意見稿》中,銀監會就對非標資產回表、非標資產不允許錯配等理財業務做出了詳盡規定。只是如今兩年多過去了,舊版《徵求意見稿》一直沒有下文。新版文件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投資的特殊目的載體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符合銀監會關於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相關規定監管規定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投資計劃除外」。也就是說,未來銀行理財資金進行非標投資,或將不能對接資管計劃產品。
(3)分級理財產品將遭「封殺」:《徵求意見稿》明文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分級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償順序的不同,將理財產品劃分為不同等級的份額,不同等級份額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額比例計算,而是由合同另行約定、按照優先與劣後份額安排進行收益分配的理財產品。
Ⅱ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為何創2018年最低水平
目前網上的很多解釋都沒說明白,或者不願意說明白。一個拿得出手的解釋是國內貨幣政策轉向,資金充裕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但是如果看余額寶收益率可以發現是4月初開始大幅跳水,而去杠桿是在7月23號實際上結束,顯然在時間上不能很好解釋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現象。
實際上,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4月份資管新規(包括2016年底開始的去杠桿政策)。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桿政策,導致大規模的表外資產回表,確實化解了金融風險,規范了金融秩序,不過也導致非信貸領域的融資渠道和平台(即廣義的影子銀行)不能給無法獲得貸款的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而4月資管新規給了表外業務致命一擊,導致底層質量較差但收益率高的產品出局。8月份社融存量增長10.1%,是2003年以來最低的,表明大量資金需求方已經得不到融資了。雖資管新規被暫停,給融資平台留了口子,但表外業務已經被規范,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不再包含高收益產品。所以說,理財產品的底層產品結構變化決定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而且目前實體經濟變差,質押不斷爆倉、P2P不斷跑路,整體上約束越來越多,激勵越來越少。理財產品收益率沒有上升的動力啊。
Ⅲ 銀保監會如何規范銀行理財業務
資管新規公布近3個月後,占據中國金融資管市場主導地位的銀行理財業務終於迎來監管細則。
2018年7月20日晚,中國銀保監會宣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華泰證券研究團隊認為,隨著此番監管政策明確新產品發行要求,過去2個多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因細則未定帶來的不確定性得以消除。理財細則落地有助於新產品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下行勢頭也會改善,同時股票和債券市場流動性亦有望好轉。
作為此次理財細則的一大重點,官方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這意味著,投資者進入銀行理財市場的門檻有所降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表示,該措施對擴大民眾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當前中國民眾可投資的產品主要集中在股票、房產等少數幾樣,降低公募理財起售點對實現普惠金融有重要意義。
對銀行而言,上述舉措亦是利好。隨著銀行理財客戶范圍擴大,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其負債端壓力也將得到一定緩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監管方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圍追堵截」。如何在新規過渡期內穩妥處置好非標,銀行壓力不小。
具體而言,由於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來源端期限較短,而運用端期限較長,在過渡期結束之時,可能出現非標資產尚未到期但對應理財產品到期的現象。而由於此時發行同類新產品已不合規,到期不能續作,銀行表外理財對接的非標資產將面臨回表問題,使資本金承壓。
對此,理財細則給出一定轉圜餘地。銀保監會表示,在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債權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華泰證券研究團隊分析稱,此舉為銀行處理該類資產提供了更大空間。對於無法回表的長久期非標債權類資產來說,銀行不必發行對等久期的理財產品來對接,同時也解決了一些股權投資確實無法滿足表內監管要求無法回表的問題,從而降低了市場對理財細則可能帶來沖擊的擔憂。
在此情況下,一些市場機構看好中國銀行業穩妥適應監管新規。據德意志銀行估算,中國現存約6萬億元表外非標信貸余額,其中約50%至60%將在2020年底前到期,餘下部分各銀行將通過發行凈值型封閉式理財產品,轉換成ABS標准化產品、保險資金或銀行貸款等方式充分銜接。
Ⅳ 銀行理財產品是影子銀行嗎
"影子銀行",一般是指那抄些有著部分銀行功能,卻不受監管或少受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信託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地下錢庄、貨幣市場基金、各類私募基金、小額貸款公司以及各類金融機構理財等表外業務,民間融資等。
銀行的理財產品列入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
它們同屬表外業務的范疇。
銀行的理財產品就是影子銀行業務的一種。對銀行來說這部分業務是表外業務,不進資產負債表,不用巴塞爾協議那些標准考核的。你可以理解為那是影子銀行在銀行里的租到的一個櫃台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如果這些銀行的理財產品虧了甚至全賠,你以為銀行會承擔責任么?其實從法律的角度銀行是無責的,但是銀行需要明確的告知投資者相關風險,恐怕這點全國的銀行都做不到。
Ⅳ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預期收益率型產品中的「非標」資產需回表核算
從財務角度看,銀行業務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
表內業版務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權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主要以各類中間業務為主,不是簡單資產或負債業務可以刻畫的,可以看成是表內業務衍生出的業務。
表外業務在其特定的可能事項成為現實時,轉化為表內業務,此時,應由表外核算轉換到表內核算。
Ⅵ 為什麼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可以轉嫁風險
以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幫外部公司賣的,風險自然是外部公司或者投資者來承擔專了
所以,不要覺得銀行賣的理屬財產品就是銀行,他們只收提成,什麼也不擔,也就是說你要是虧損了,找銀行人家是不搭理你的!
現在我投資,都不在銀行了,投了些p2p平台,拍拍貸什麼的。你也不用老是顧慮不了解這些平台而不敢投資。
平台上都有那種,新手體驗金,支付1塊錢就可以體驗投資,流程的,甚而還有收益。
可以去試試看~~
Ⅶ 郵儲銀行雙周定開成長型理財是什麼意思呢
郵儲銀行雙周定開成長型理財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推出的兩周為一個期限定期開放購買的成長型理財產品。
雙周定開成長型理財資產穩健:100%投資於高評級、高流動性、低風險的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
隔周開放、流動性好:一個月兩次打開,短期資金也可享受財富增值。
1、配置策略為主:基於銀行嚴格的風控體系,優選行業,精選主體,選擇短久期、高票息的債券。
2、交易策略為輔:加強市場研判,抓取波段機會,獲取資本利得,增厚產品收益。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六大行之一,短期之內,如果沒有遇到存款巨額下降或者其他對郵儲經營造成重大經營影響的事件,郵儲銀行是不可能調整現有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的浮動比例的(這個從官網的指導利率四年沒變就可以看出),因為這個涉及到的客戶太多。
反之對於大額存單,由於是每期單獨發行的,利率調整較便捷,且受眾面較窄,因此在面臨四大行都有調整大額存單利率的情況下,郵儲是有可能跟著變動的。
(7)銀行理財回表規模擴展閱讀
郵儲銀行成長型理財特點和優勢:
1、主要面向零售端客戶,負債成本較低
2、側重於大類資產配置,投向不僅限於類信貸資產
3、允許波動甚至虧損,可以減少剛兌責任,理論上沒有資產回表的壓力。打造既符合銀行理財自身經營優勢,又能滿足客戶需求、具備較強市場競爭力。
Ⅷ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怎麼做的
1、首先我們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多為保本浮動收益型、少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幾期七天滾動開放式理財。
2、無論是那種類型,在理財產品起始投資時,都是利用募集的資金購買一些固定收益資產,例如中低評級的信用債(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很少投、收益較低,難以達到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定向票據資產管理計劃、債券逆回購(少量調劑)、同業存款、信託受益權。
3、在理財產品到期兌付的時候,則將上述資產資產作賣出。在賣出的時候,則分以下幾種情況:
(1)債券資產一般可以通過轉倉位到其他理財產品,也可通過賣給銀行的自營賬戶來實現理財產品的兌付;債券資產的收益計提一般是按照折溢攤來做,平滑資產的收益率,從而可以確保理財產品能達到預期收益。
(2)定向票據資產管理計劃,則是指一堆打包的銀行承兌匯票,這類資產由於屬於信貸資產,不可以回表,因此必須通過在理財產品之間的轉倉位來完成賣出;信託受益權也類似。
(3)債券逆回購一般收益率波動較大,僅在收益率合適的情況下買入,一般到期期限小於或者和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同;
(3)同業存款的話一般是轉倉、或者可以賣回至自營賬戶。
5、本人供職的這家農商行理財產品存量余額約在150億左右,債券資產約在100億左右,其餘資產就是非標、同存、債券逆回購等。其實,對銀行來講,理財的本質就是銀行讓渡一部分的收益給存款客戶,達到對該部分存款的鎖定運用。所以,理財產品的募集資金多是購買本行自營賬戶的資產,從而達到資金可為自己使用的目的,由於該部分資金如果購買本行自營賬戶的資產會影響自營的資金頭寸,所以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一般會放在資金營運、金融市場等部門。
6、對於投資者來說,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般來說看期限是不是適合、收益率是不是合意、理財產品是不是保本,這三點相對關鍵。是否保本的話,直接反映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不過,目前國內的銀行理財產品(銀行自身發行管理的)鮮有到期不能兌付的情況,當然代銷的理財產品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