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行理財是自己運作還是外包運作
銀行推出的高收益理財產品中,信託類產品幾乎必不可少。數據顯示,7月有12家商業銀行與12家信託公司合作推出銀連信理財產品共40款,而2013年以來,銀信合作理財品每月的增速都保持在10%左右。特別是在預
銀行理財產品
期年收益超過10%的銀行系理財產品中,借道信託投資更成為主流。8月以來,滬上中資行推出的8款人民幣產品,預期年收益超過10%的有6款,其中5款是與信託網合作的「打新股」或「股票聯結型」產品。 如「打新股」產品通常是銀行委託信託公司成立資金信託計劃,用於新股申購,然後再分拆出售給投資者。自中信銀行(4.34,-0.08,-1.81%)率先發售以打新股為主的產品後,工行、民生、建行、深發展等推出的同類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更激進的是,一些銀行聯手信託等金融機構,推出直接投資股票的理財產品。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報告稱,上半年信託公司共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80個,資金規模408.6億元,分別比2012去年同期增長6.9%和30.5%;而單一類產品發展更迅猛,預計資金規模2000-4000億之間,超過去年全年單一信託產品發行總量。雖然信託新政對集合類信託產品發行有一定影響,但反而激活了單一類信託產品,尤其是與銀行合作的理財產品。
② 淺談理財機構與其他機構的幾種合作模式
1-按照《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進行股權投資。而銀行與私募機構合作後,通過建立金融機構戰略聯盟的形式,雙方可以獲得高成長企業「股權+債權」融資業務的收益。
2-憑借自身廣泛的客戶資源,銀行可以為戰略聯盟合作機構提供包括財務顧問、託管、現金管理等綜合服務,提高銀行中間業務收入。
3-現在尋求與私募合作的銀行從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到地方城商行,無一缺位。資產荒還在持續,同時信用風險加速暴露導致投向債市的資金有所收縮,但銀行理財類資金不減,巨量的資金找不到投向,委外便成為趨勢。對於銀行來說,在理財端吸金容易,而投資端受限於原來的非標投資縮量以及債市投資到了相對飽和且風險臨界處,銀行自身投資優勢不再,吸收進來的資金需要尋找出口,而優質的私募就成了資金的重要去向之一。
4-銀行自己的投資團隊在投資債市上具有優勢,而一些有委外業務合作的券商以及基金子公司,當前主要的投向還是債市,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私募則占據優勢。從當前市場來看,一些股票已經跌到價值窪地,機構的資金開始布局。從市場的靈敏度來說,私募顯然要敏感很多。
5-不同於委託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進行投資的資金大部分屬於通道業務,其執行操作的許可權還是在銀行,目前這類委託給私募的資金完全屬於主動管理型。銀行看中私募機構的不是別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能力,銀行需要通過私募投資獲得收益。
資金的逐利性使得不少投資資金過於注重短期收益。以銀行為首的資金在委託給私募機構管理時,應該意識到在國內股票市場,對期限的控制以及止損線的設立應該放開,必須更加靈活。
③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和什麼公司合作的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一般是本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如果是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會明確標識表示是代銷,現在最好銷售的理財產品和代理產品監管制度都比較嚴格。
④ 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進場,這都是誰在搶理財產品代銷生意
24家銀行的渠道實力不太強,很多銀行一直希望打開其他渠道,所有的銀行團隊中有十幾個人是在從事網路平台渠道的工作,但是目前,這些渠道也沒有很多,從銀行財富管理子公司的角度來看,銀行財富管理子公司的外部渠道主要包括銀行,經紀人和互聯網平台,關於未能放開證券公司渠道的問題,證券公司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下,而財富管理子公司則在中國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下,這可以考慮。
從滿足投資者需求的角度來看,理財子公司擴大代理銷售渠道是必然趨勢。中小型銀行建立財富管理子公司存在一定的困難,它們主要包括資本實力不強,目前設立財富管理子公司的最低資本要求高達10億元,一些較小的銀行可能沒有這種實力,而且人才儲備和技術體系,財富管理子公司對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體系有很高的要求,一些中小型銀行可能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客戶資源也不多,中小型銀行通常是區域性銀行,缺乏大型銀行的分支機構和遍布全國的龐大客戶資源。
⑤ 我國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信合作理財嗎
理財產品有很多種,一部分是銀行自己推出的,不過大多數都是銀行託管。詳細可以看一下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上面一般都有寫著的。
⑥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跟第三方機構合作的嗎
銀行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得看具體情況。
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內對潛在容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
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⑦ 大家都怎麼理財啊!都是把錢送去銀行給理財嗎如題 謝謝了
要看你想怎麼理財,可以買債券,但是不能存銀行。投資於股票、基金、紙黃金、外匯、信託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之類的虛擬投資,見不到實物;第二種是投資於黃金、房產、農產品(稻米、大蒜、綠豆等)、古玩字畫等看得見的實物。 小評論下關於虛擬投資中國外匯儲備的90%用於購買各個國家的國債,如果資金足夠充裕可以找大的投資公司和財團進行理財,像羅傑斯給她客戶的年利是30%,國內很少有做到的,我老公有個客戶投入在一個汽車銷售和租賃公司200萬,5年合約 每年給80萬 ,還有一個是參股一個焦炭廠,具體怎麼分我不知道,大概情況就是開春的時候投資年底收益加本金還你。民年放貸也可以,但是風險比較高也是3分利。就是一年30%。 在一個就是小資金,小資金運用比較靈活,效益也沒定數,小資金或者無資金者 可以選擇負債理財,負債理財奧秘就更多了,呵呵 有的可以信用卡理財和,有的那總負債理財產品, 另外就是實物投資 現在國內很火爆,就是先是虛擬投資交易,然後到交割日期了進行交割不平倉 直接得實物。工商銀行現在就有白銀很適合但是有續費太高,也可以做北大荒的稻米,還有南寧的糖,都有這樣的平台,實際就是期貨投資,但是有實物交割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查看原帖>>
⑧ 銀行理財是什麼意思都有哪些產品同誰合作的啊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在這些專分類下又可細分為你屬說的那些類型,基金型主要是指產品募集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基金,目前多為股票型基金,少數為貨幣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外匯類主要是用外國貨幣投資,收益多為匯率掛鉤;黃金類主要是收益掛鉤黃金期貨或其現貨價格;而你說的保險類目前好像還沒有,你可能是看到銀行有賣保險產品的,那些是銀行代銷保險公司的產品,並不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如果要說合作的話,我看到目前銀行產品多和信託公司合作,比如新股申購類的或投資股票類的產品就是這樣,這主要是目前銀監會禁止銀行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所以才找信託公司當了個中間人。
⑨ 那麼把錢放在銀行理財損失都是由投資人承擔,銀行只要隨意找個理由都可以讓投資人血本無歸,是這個理吧
您好!
當初你在銀行理材投資的時候,銀行應該有讓你簽一大堆資料,資料上專都寫著很清楚屬,如果損失那都是由投資人自行承擔的,因為投資的回報率是比存款來的高很多,所以銀行不會幫你承擔,但是如果你所投的產品賺了很多,那麼銀行也會得到比放貸收入更高的回報。
還有就是銀行放貸出去也有收不回來的時候,所以很多銀行都會見意叫存戶去投資他們銀行認為更沒風險的產品,一來銀行有錢賺,二來虧了對他們銀行也沒損失,還賺了一筆介紹費。
個人見意你下次投資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已更懂的,或者身邊比較可靠的朋友一起投資一些風險性更低的項目或其他回報率更低的產品。
最後祝您生活愉快,新年發財!
⑩ 我國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信合作理財嗎
個人覺得如果真要來按照自金融理財公司排名來選平台,那前200名的都可以考慮。全國現在還有2000多家平台呢,1/10的篩選概率中再挑選出1/10算是比較安全的平台了。我個人會從中再考慮三個維度,一是可以選擇前10名的平台,實力上都比較牛,收益低吧至少能夠保本。二是選收益高一些但做抵押貸的平台,回款有保障,比如企額貸。三是選短期項目多一些的平台,資金能夠在急用的時候出來。反正是自己的錢,要多花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