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產品 > 理財產品由銀行轉為理財公司

理財產品由銀行轉為理財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14 18:00:56

Ⅰ 為什麼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可以轉嫁風險

以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幫外部公司賣的,風險自然是外部公司或者投資者來承擔專了

所以,不要覺得銀行賣的理屬財產品就是銀行,他們只收提成,什麼也不擔,也就是說你要是虧損了,找銀行人家是不搭理你的!

現在我投資,都不在銀行了,投了些p2p平台,拍拍貸什麼的。你也不用老是顧慮不了解這些平台而不敢投資。

平台上都有那種,新手體驗金,支付1塊錢就可以體驗投資,流程的,甚而還有收益。

可以去試試看~~

Ⅱ 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怎樣入賬

購買理財產品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本金

貸:銀行存款


到期變現時,根據實際收益情況,如果是正收益,投資收益在貸方,否則在借方。


正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本金

投資收益

負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投資收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本金

根據現行規定,企業如果適用新會計准則,所述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持有期間的利息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收回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即可。



如果企業仍適用原會計制度,所述理財產品通過「短期投資」科目核算,持有期間收到的利息,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收回時,收到金額與賬面價值以及未收到的已計入應收項目的股利、利息等後的余額,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證券公司理財和銀行理財的區別

1、出發點不同

銀行推出理財產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吸納存款,固然它名義上是為投資者提供高於存款的投資渠道,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只是變相的高息攬存。

券商的集合理財,其實質是「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託,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券商的集合理財更像是一種理財產品。它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作出變更,在券商保證一定收益的情況下,最後收益的變動幅度相對較大。

2、成本與收益上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則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只是極少數產品會在提前贖回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在成本方面,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券商集合理財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只是他們的管理費用和託管費用會低於開放式基金而已。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是固定的,而券商集合理財的宣傳口號是低收費、低風險、高收益。券商集合理財集合在產品說明書中就有明確說明收益率超過多少,超出部分收益將會與券商進行分成。

3、流動性上不同

人民幣理財產品經過大半年的市場磨合後,流動性大大加強,一些銀行在產品設計中使客戶享有提前贖回權,部分銀行也推出了質押和轉讓業務,方便投資者應對急需用錢的情況。券商集合理財的流動性相對較弱,在封閉期內產品不能被贖回,只有到開放期客戶才可自由申購贖回。

4、風險程度上不同

銀行操作人民幣理財產品時,主要從投資目標的選擇上控制風險,債券、央行票據的國家級信用是其安全基礎。而集合理財的風險較銀行說還是高一些,畢竟會有部分資產參與二級市場,而且跟整改團隊的管理風格及模式和也有很大關系,面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和操作性風險。

(3)理財產品由銀行轉為理財公司擴展閱讀

到銀行、證券公司理財需開立相應理財賬戶。一般而言,通過銀行開通的理財賬戶可以辦理儲蓄類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基金類產品,大型銀行還可通過銀行系統購買。由於銀行網點分布較廣,通過銀行渠道開立的投資理財賬戶可到銀行櫃台辦理。

證券公司開立的理財賬戶可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商品期貨如黃金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投資理財工具的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

投資公司的手續比較方便,一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公司也會為客戶定製專屬理財計劃。

理財層次

第一層是有效的、合理的處理和運用錢財,讓自己的錢財花費發揮最大的效果,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

第二層是用余錢投資,使之產生最佳的財務收益,也就是錢生錢的層次。

第三層是從財務的角度進行人生規劃,利用現有的經濟財務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源價值,為以後發展做准備。

Ⅳ 現在去銀行存款怎麼就變成理財產品了,這樣存款

可以關注一下中小銀行智能存款產品,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版《存款保險條律》權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定期存款的優點。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Ⅳ 銀行理財產品轉讓業務什麼意思

就是該理抄財產品未到期,但原持襲有人需要變現,不想等到期,就將剩餘期限的收益轉讓給另一人。為方便找到下家,原持有人通常會再貼進一些收益,讓剩餘期限的年化收益變得略高。並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可以轉讓,需要銀行已經把轉讓方案設計好了的理財產品才可以。
這個很簡單,不需要舉例說明。很多券商和機構也有類似的業務。

Ⅵ 發行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司需要什麼資質

三種主要債券類型: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公司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企業債。


重點說說企業通過銀行發行理財產品
第一步就是@meta 所說的,要通過銀行行內的審批,獲得備用授信額度。通俗說就是銀行審批給予企業一個信用額度,但是不直接發放貸款。

接下來就是不同的玩法和模式了:
一、只有銀行一個金融機構參與的模式

  1. 單一資金來源:即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單一客戶。直接通過委託貸款,放貸款給企業,通常需要凍結企業的授信額度。這是最簡單的模式,可遇不可求,因為單一客戶通常不會投資太大金額,無法滿足企業融資金額需求。
  2. 多資金來源:即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多個不同客戶。銀行將企業的債權在北金所(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交易,然後自己摘牌,以理財產品資金購買掛牌債權,實現企業利用理財資金融資。

二、銀行+證券公司參與的模式

三、乙銀行+甲銀行+信託公司+丙銀行模式(看著我都暈)

採用此種模式可以將信貸資產轉化為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同業資產,不僅規避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還能少提經濟資本和貸款撥備,提升銀行利潤水平。此模式更復雜的可能還會引入一個假丙銀行,就不再細說了。

以上說的都是銀行主導的模式,其實信託公司和券商固定收益部結構化團隊也有自營客戶,加深與銀行在結構化融資方面的合作,未來的空間值得想像。

為什麼銀行熱衷於用理財產品實現表外發放貸款呢?因為有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在控制銀行的貸款規模,通過理財將貸款由表內轉表外,社會融資總規模在監管的目光之外正在放大。至於此類創新業務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已不是我能分析的了了。

Ⅶ 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現在變成保險公司的保單

上當了,很難挽回,
關鍵是證據。如果有證據支持你說的是真的,
則銀行(至少銀行工作人員)有詐騙的嫌疑。
可以找律師要求賠償。
但是你掌握多少證據?

Ⅷ 轉:銀行理財產品血本無歸,錢到哪去了

2013-06-30 01:38:57銀行理財產品血本無歸,錢到哪去了? 中國的地方政府沒有發行債券的權利,因為中央知道地方政府一定會胡來,管不祝所以你也沒見過沒聽過有地方政府債券。中央以前有過代理發行,因為沒人買,地方政府就另謀出路了……。怎麼個另謀出路?路徑是這樣: 1,各地方政府主導注冊了一些投資公司,這些投資公司政府把它叫做:融資平台。其名稱可以是某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 2,地方政府立項,比如:建高速,建機場,蓋政府大樓……等等。 3,融資平台的這些公司拿著政府的項目去銀行融資,因為是政府背景的公司,又是政府項目,所以融資是審批 金額是多少給多少。 4,銀行當然知道地方政府是個什麼東西,此錢大半是有去無回,風險很大。所以銀行就把此債權轉賣給信託公司,比如10億的融資,銀行說我留下2%的利息,剩下的你接手,簽的是5%的利息,你還有3%可賺。雖然信託公司也知道政府是個什麼東西,但是這么大的生意總不能不要,怎麼辦?只要再轉賣出去不就行了?利息寫得高一點肯定好賣。反正只要賣出去,信託公司就即沒風險也沒責任了。於是,信託公司就把這些個債權做成一個一個項目投資產品,比如:城建公司修高速項目……等等。各種各樣,總稱「理財產品」。 5,信託公司把「理財產品」拿到銀行,讓銀行代理銷售,還有回扣。 6,銀行就印些廣告,再開一間「理財室」,配個理財經理,看著儲戶的存款額,給儲戶打電話推銷。把有錢人稱作「VIP客戶」,請上上坐。至此,債權人是誰?明白了?……誰買了理財產品,誰就是地方政府債的債主。 如果出了問題,也就是不兌現。 (去年華夏銀行已經出現血本無歸,而且好像是起步50萬一份的VIP產品。)你去找銀行 ↓以華夏為例,銀行說:簽約的合同上任何地方沒有銀行的章子。銀行只是代售。(華夏銀行更甚,說是理財經理自己私人代理的,銀行不知此事)↓你看看合同上的章子去找信託公司,信託公司說:這是城建公司的項目,我們只是理財的信託公司。就好比你買了中石油的股票賠了,你不能找你開戶的證券公司吧。↓你去找城建公司,城建公司說:我們是跟銀行簽的約融的資,你是誰?↓你去找銀行,銀行說:我們是融資給城建公司的,跟你有什麼關系?↓你再去找城建公司,城建公司說:誰賣給你的你找誰去!……你再拐回來找銀行,銀行說:你跟誰簽的約,你找誰去!↓你再去找信託公司,信託公司說:投資有風險,你沒看合同條款細則嗎?你說:明明寫著保本的!信託公司說:這是政府項目,政府不光說保本,還說有補貼呢,不信你去問政府!↓你去問政府,政府說:我們只是立項,審批項目。是行政機構,這連你都不知道嗎?↓……你說算了,我也不找了,直接告吧。打官司!我是VIP客戶,還沒被騙光,還有財力,物力,人力,寫訴狀!訴狀第一欄,被告人:…… ?該填誰?這時候你才發現,打官司,要在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打。銀行在本地,信託公司在上海,城建公司在北京…… 被告欄都填不出,根本沒法打。 政府怎麼這么聰明?

Ⅸ 買理財產品,錢是怎麼轉給銀行的如果客戶自己轉賬給工作人員提供的賬戶,那不就有風險,萬一是私人賬戶!

買理財產品的錢是自動扣劃的,不是讓客戶轉給工作人員(這是嚴重違規行為,銀監局嚴令禁止的行為),如果真的有工作人員要求你這樣轉賬請你不要相信他,你的資金會受損的。
1、買理財產品都是與銀行簽訂理財產品協議的,然後從你指定的賬戶中扣款,不要擔心你卡上的其他資金,因為銀行扣款是根據理財產品協議書進行扣款的,也就是你購買了多少金額的理財產品就扣多少錢,不會多扣一分錢的。(如果還是不放心你就新辦一張銀行只進行理財產品購買使用,其他資金不放到此卡上。)
2、買理財產品是銀行會進行專戶控制,確保客戶資金專款專用進行投資並產生收益,到期後連本帶息返還自動客戶當然劃款的賬戶中。
3、未雨綢繆你的思想非常正確,尤其是理財產品必須要做到認真閱讀理財產品協議書,並且要留存一份銀行蓋過騎縫章的協議,如果理財產品有爭議你至少還有協議書可以根銀行方面進行交涉,如果收益沒有到達協議書上規定的收益率或者到期未自動返還本息等等問題。
4、理財方面的安全問題主要有,本金風險,浮動收益等等。請你仔細閱讀理財產品協議書,不要只聽工作人員說的,有時他們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說此超現實的宣傳,誤導客戶購買了不適合的理財產品,致使客戶資金出現損失。最後提示你投資有風險,理財須謹慎,不知不覺說了這么多~
希望能夠幫到你,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選為滿意回答"支持下,謝謝~祝你好運~~

閱讀全文

與理財產品由銀行轉為理財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