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監管的意義
對銀行理抄財產品進行監控的意義:關鍵是將銀行理財產品納入適當監管體制之下,從而保障健康有序發展。只有通過適度監管才能促進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更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使銀行直接面臨潛在的風險降低,利於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監控。
㈡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產品有何影響
基於資管新規對凈值化轉型的硬性規定,市場普遍認為,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將會提速,且未來被迫轉型為凈值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可能超過九成。
㈢ 銀保監會銀行理財監管新規降低起售點嗎
2018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作為資管新規的實施細則,銀保監會稱此舉有利於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
據介紹,此次管理辦法加強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在監管上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風險外溢性強,在投資范圍、杠桿比例、流動性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監管要求相對審慎;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投資范圍等監管要求相對寬松。
在單只理財產品銷售起點方面,上述二者亦有不同。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1萬元;單只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官方如何規范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對此,管理辦法強調期限匹配。按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除另有規定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此外,銀保監會還表示將實施限額和集中度管理。延續現行監管規定,管理辦法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就過渡期設置而言,管理辦法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直到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強調,過渡期內銀行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
㈣ 銀行理財新規會影響到誰
銀行理財新規要來了!影響400萬從業者和1.4億股民。
7月21日消息,20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降低投資者購買門檻、允許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等一系列規定,將影響無數購買銀行理財的家庭、逾400萬銀行從業者和1.4億多的A股股民。
圖為某銀行網點在辦理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
利好銀行吸引資金,影響逾400萬銀行從業者
原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有409萬銀行從業者。無疑,《辦法》將對這409萬從業者也產生巨大影響。
原銀監會2017年就已對銀行理財產品加大監管力度。今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步規范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受到影響。
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到2018年6月末,余額已降為21萬億元。
普益標准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506家銀行共發行2.86萬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3906款。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環比下降。
在專家看來,《辦法》中諸如降低投資者門檻的規定,利好轉型中的銀行業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過渡期自《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發布實施《辦法》,既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㈤ 史上最嚴的銀行理財新規是什麼和舊版有什麼區別
1.7月27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已下發至銀行,這意味著自2014年12月以來擱置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新規徵求意見有望於近日重啟。而這份《徵求意見稿》號稱史上「最嚴銀行理財監管新規」,而它的下發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2.具體的內容比較多,建議直接搜索就能看到具體內容
3.區別
(1)分類管理方向確定:新版徵求意見稿根據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這也是較2014年版的徵求意見稿新增的內容。
(2)非標投資不得對接資管計劃:在舊版《徵求意見稿》中,銀監會就對非標資產回表、非標資產不允許錯配等理財業務做出了詳盡規定。只是如今兩年多過去了,舊版《徵求意見稿》一直沒有下文。新版文件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投資的特殊目的載體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符合銀監會關於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相關規定監管規定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投資計劃除外」。也就是說,未來銀行理財資金進行非標投資,或將不能對接資管計劃產品。
(3)分級理財產品將遭「封殺」:《徵求意見稿》明文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分級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償順序的不同,將理財產品劃分為不同等級的份額,不同等級份額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額比例計算,而是由合同另行約定、按照優先與劣後份額安排進行收益分配的理財產品。
㈥ 銀行理財新規實施後,存款會有影響嗎
不會有影響。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專括銀屬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
「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所以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目前一些中小型銀行通過與互聯網平台合作(銷售)發行的銀行智能定期存款產品,具有流動性高(可分檔計息或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屬於標准個人存款產品,利率在4%-5.5%左右,享受存款保險50萬以內本息賠付的保障。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㈦ 銀保監會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管理新規
銀保監會針對銀行里還產品肯定要有一個新的規定,或如果你要是說的超過50萬,他肯定要是一個擋線體的,還要看保監會對這個銀行產品的這個規范要求
㈧ 銀行理財新規將帶來哪些變化
《理財辦法》在理財產品投資范圍、穿透管理和理財投資顧問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要求;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測試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進一步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要求,與其他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引入24小時投資冷靜期
《理財辦法》引入了投資冷靜期的規定。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私募理財產品,銀行應當在銷售文件中約定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公募理財並沒有24小時冷靜期的要求。
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文件,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修改主要是借鑒國內外通行做法,更加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
ABN明確納入理財產品投資范圍
針對理財產品投資范圍,根據此前徵求意見稿第35條,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單、公司信用類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其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資產。
《理財辦法》明確,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包括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ABN(資產支持票據)正式納入。
㈨ 對銀行理財產品新規有什麼理解
根據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可以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基礎類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資產。綜合類理財業務是指在基礎類業務范圍基礎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和銀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
在收益率下降的同時,監管層對理財產品的監管逐漸趨緊。這次新規說,准備對銀行理財業務資質分成綜合類和基礎類兩個類別。顧名思義,所謂「基礎類」理財產品,就是只能投資銀行存款、債券等風險較低的資產,而只有「綜合類」理財產品才有資格投資非標債權和權益類資產。不過,雖然綜合類產品有此特權,但投資不能任性,新規說了,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可能也會有限制。
銀行理財產品新規:(限制性投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
股市很多游資,是從理財產品『溢出』的。至於以創業板為主的中小盤股領跌,也在於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溢出的主戰場就是這些中小盤股。顯然這個嚴格監管規定對A股是負面的。所以短期內,中小盤股受打壓應該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