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萬元,在銀行做理財,一年能拿多少利息
我們都知道銀行的利息不是固定的,基本上都會有時間段的波動,影響利率的因素大致有四種:
第一,財政政策。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對利率有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當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時,政府會在公開市場上借貸,以此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這將導致利率上升。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往往擴大對信貸的需求,投資的進一步加熱又會導致利率下降。
第二,貨幣政策。政府制訂貨幣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控制貨幣供給和信貸規模,可以影響利率,進而調節經濟增長。擴大貨幣供給,會導致利率下降,反之,則造成利率上升。
第三,通貨膨脹。銀行房貸通貨膨脹是指在信用貨幣條件下,國家發行過多的貨幣,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造成物價普遍上漲的一種現象通貨膨脹的成因比較復雜,因此,通貨膨脹使得利率和資幣供給之間的關系相對復雜。銀行房貸政策如果貨幣供給量的大幅增長不是通貨膨脹引起的,那麼利率不僅可能不下降,反而會上升,造成高利率現象,以彌補貨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因此,利率水平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
第四,企業需求和家庭需求。企業對於信貸的需求往往成為信貸利率變化的「晴雨表」,每當經濟步人復甦和高漲之際,企業對信貸需求增加,利率水平開始上揚和高漲,而經濟發展停滯時,企業對信貸的需求也隨之減少,於是,利率水平轉趨下跌。家庭對信貸的需求也影響到利率的變化,當需求增加時,利率上升,需求減弱時,利率便下跌。
上面是在宏觀面的影響因素,然後各個銀行因為自己的吸儲需求也會相應調整自己的理財收益率,來吸引客戶去存錢,這個波動在上下0.5之間波動。
在2014年,平均一年期理財利率在6%左右,五萬的話,50000*6%=3000元
2015年,平均一年期理財率在5%左右,50000*5%=2500元
2016年,平均一年期理財利率在4.5%左右,50000*4.5%=2250元
2017年,今年就因為政策收縮銀根,減少了市面上貨幣的流通量,所以各大銀行都瘋狂的提高利率。從年初的4%左右之七月初達到了5%左右,
50000*5%=2500元。
基本到現在就是這么個最新情況。
上面宏觀影響因素是大路邊上的東西,肯定要復制來的,下面是查資料純手打啊,我不信哪裡能復制來,請尊重勞動成果。需要把這句刪掉,可以再次打回修改。
㈡ 銀行讓我做理財,有風險嗎
一般情況下,目來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源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本產品,沒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㈢ 錢放在銀行理財安全嗎
不能復說絕對安全,但是制相對比較穩健。雖然根據資管新規要求,未來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但是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
你可以關注一下中小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產品,享受存款保險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理財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㈣ 什麼是銀行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其收益計算方式為:假定理財本金為 10 萬元人民幣,投資於該產品的參考年化凈收益率為 5.4%,實際理財期為62 天,則投資者的收益= 100000×5.4%×62/360=930元。
(4)當銀行理財擴展閱讀:
理財類型
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
1、債券型
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2、信託型
投資於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
3、掛鉤型
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鉤等。
4、QDII型
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
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㈤ 為什麼有些銀行職員自己從來不買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也不是最保險、收益最穩定的投資理財方式,買不買的無所謂,題目中提到銀行職員從來不買銀行理財產品有些絕對化了,不可能沒人買的,至於銀行員工為何不買,有很多種原因。
第四,銀行內部規定禁止員工購買。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禁止員工購買,主要是擔心客戶不滿意,一期理財一共發行總金額有限,預計會出現火爆的銷售市場,員工購買佔去一定份額,客戶還買什麼了。
總的來說,員工不買理財產品無非就是想買又沒錢買,或者嫌預期收益低,還有更好的理財方式。再說銀行理財產品又不是什麼非買不可的、必定賺錢的東西。
㈥ 銀行的理財產品可靠嗎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本產版品,沒權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㈦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㈧ 存銀行還是買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根據復資管新制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
銀行(定期)存款:目前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分別為1.5%、2.1%、2.75%,大銀行基本執行的是基準利率;中小型銀行存款利息基本均有所上浮,3至5年定期存款利率在3%至3.5%左右。
一般情況下,中小銀行的存款產品利息會高一些,所以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