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把錢存銀行利息太低了,哪種理財方式收益率更高一點
理財方式無非就這樣幾種,銀行,寶類產品,股票、基金、貴金屬,內P2P。銀行利率太低,收容益慢;寶類產品支取靈活,但費率也很低,收益少;股票、基金、貴金屬這些,風險太大,對專業性要求高;P2P周期短,利率高,且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選擇安全的平台就可以,比如像和訊品牌P2P平台——和貸盈,收益率都控制在9%-15%的,不要去選那種收益率20%以上的,太誇張。
② 哪個銀行的理財利率比較高一點比較穩健一點不虧本
我行現發售的理財產品一般都不保證本金(6906、8136除外),也不保證收益,收益和內本金均可能因市容場變動而產生損失,建議選擇適合本人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進行投資。
若通過招行購買,目前我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打開個人理財頁面,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我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一下。)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③ 哪個銀行的理財利率高一點
所在城市若有招商銀行,可了解下招行發售的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前,需先辦理風內險評估,容評估後,可購買對應您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理財產品。請您打開http://www.cmbchina.com/cfweb/personal/default.aspx頁面,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招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④ 四大銀行理財哪個比較高
四大銀行都差不多,我目前用的是招商銀行的朝朝盈感覺挺好的,存取方便,跟余額寶差不多!
⑤ 五大銀行哪個理財最好
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這五大銀行理財產品各有其特點,需要投資者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銀行理財產品。
1、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分為:中銀創富、中銀穩富、中銀集富和中銀債富等四個系列產品,其中數中銀集富系列產品投資門檻最低,5萬元起投,投資期限不同,收益率也是不一樣的。中銀穩富和中銀債富系列理財產品起投門檻均是10萬元。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只能算中等,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不適合此類理財產品。
4、中國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安心得利、本利豐、匯利豐、安心快等四個系列,一般為5萬元起購,其產品預期收益率較低,其中安心得利系列理財產品根據地區不同,所售產品不同。而且農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同投資途徑收益率差異不大,適合對流資金需求不大的穩健投資者。
5、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交銀添利系列、沃德添利系列、私銀優享系列,起購門檻各不一樣,交銀添利系列產品5萬元起購,沃德添利系列10萬元起購,私銀優享系列50萬元起購,預期年化收益在4.25%-4.8%之間,收益率適中,適合有大量閑置資金的投資者。
但交通銀行也有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非常適合高端的人群進行理財投資。
⑥ 買理財應該去哪個銀行
每個銀行都有每個銀行的特色,基本收益都不會相差的太大,你可以具體去銀行咨詢一下
⑦ 近期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利率高一點
你好,你在哪個城市,就去官網或者櫃台查詢你們本地那個地方城商行的產品,一般收益率較高
⑧ 四大銀行理財哪個比較高
其實大銀行理財收抄益的差別沒襲有那麼大,因為大家在一個「風險等級」的資產標的上進行「選擇」。
一般來講,小型銀行的存款利率以及理財產品收益會比大型銀行高一些。因為大型銀行有足夠多的網點以及「錢脈」,吸收對公、對私的儲蓄能力更強,成本更低。而中小型銀行,特別是城商行,在對公、對私的吸儲能力較弱,因此只能通過更高的利率、更高的收益去吸引資金。
您也可以關注「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滿期收益率在4.8%左右。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⑨ 現在哪個銀行的理財利率比較高
銀行理財產品其實差不多的,主要分保本和非保本的。
非保本的收益相對高一點但風險也大。
還是就是時間和資金,時間越長資金越多收益相對越高。
所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理財產品
⑩ 我有點閑錢想做理財哪個銀行利息比較高,利息是多少
您好,若通過招行購買,目前我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打開個人理專財頁面,通過「搜索」屬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我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一下。)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